❶ 一个讲韩语的电影,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女施主光着身子在一块大石头上缠绵,是什么电影
《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天,贪玩的童僧拿着石头,绑在鱼、青蛙和蛇身上,捉弄着小生灵们。老僧(吴永洙饰)发现后,用同样的手法惩罚他,告诫他不可胡来。
夏天,十七岁的少僧(徐在京饰)为久居深山的修行日子苦闷不已。有一天,一名患病少女(何丽珍饰)在母亲陪同下,来到寺庙拜佛求平安,并留下疗养。少年开 始忍受不住异性相吸所带来的诱惑……
秋天,青年(金永敏饰)在外面杀人后重返寺庙,请求谅解。老僧命其刻写心经,去掉罪孽,同时,追捕逃犯的警察也赶到寺庙……
冬天,服完刑期的中年男子(金基德饰)回到山中寺庙,重新开始修行苦练。一名妇女突然探访寺庙,并留下了一个男婴,希望能被收留。
之后,又一个春天到来。
❷ 一部一个女子和和尚在一起的韩国电影
《春夏秋冬又一春》
2004年韩国第41届大钟电影奖最佳影片
导 演:金基德
编 剧:金基德
春——一个童僧拿着石头,压着河边的一条鱼的尾部,又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一只青蛙和一条蛇。结果,老僧惩罚童僧,要他寻回已飘到海边被他弄死的鱼和青蛙。
夏——一个十七岁的少僧,感到深居简出的日子颇为苦闷。突然间,一名少女病愈后来到寺庙疗养。少僧开始忍受不住异性相吸所带来的诱惑和温暖……
秋——一个三十岁的青年在寺庙内自杀。老僧发现他死在大佛像面前。老僧带领着一个刚到访寺庙的少年念经,希望死者安息。
冬——一个老僧已走到人生尽头,正当他想脱离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时,一个妇女突然探访寺庙,并留下了自己的男婴。结果,老僧与这名男婴在寺庙继续他们平静的生活,仿如重新开始人生的循环……
影片主要表现了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小和尚的童年、少年、青年与中年,走后步入老年,这个僧人的人生轨迹与经历。
❸ 韩国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里面的动物所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用南搜nan.so在豆瓣找到了相关的影评。
春——狗——纯真
春季,小和尚尚且不识愁滋味,睡觉玩乐采药,生活简单而又充满了乐趣,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图一时贪欢,人的劣根性充分展露,我想导演在这个片中是信奉人之初,性本恶。所以小和尚的所作所为都得的了应有的果报,这里就体现了一个小循环,他对鱼,青蛙,蛇所做的最后也在他自己身上应验,芸芸众生都在重蹈覆辙。同时也给下面的剧情埋下伏笔。剧中小和尚采完草药和师傅回到寺庙,有只小狗迎接他们,欢快的叫声代表着小和尚的童年如这只小狗般纯真无忧。春中就再也没有交代小狗了。
夏——公鸡——欲念
夏一开始青春期的小和尚就看到一条脱皮的蛇,他会心的笑了,这条蛇和当年被他折磨致死的蛇是一个品种,蛇的脱皮表示着他对当年杀戮之心的愧疚终于减轻,同时也暗示着他自己生理上的某些变化。然后女孩出现了,青春期的小和尚终究还是陷入了情欲的海洋并且沉落不起。第一次小和尚偷偷摸女孩身体的时候,女孩甩了他一巴掌,他懊恼羞愧的念经,过后镜头了就出现了一只啄食的大公鸡,只要是出现大公鸡的镜头,它都在啄食,电影里反应的是一个动物吃的欲望,却是暗示着小和尚“吃”女孩的欲望,小和尚把船划到湖心转圈圈,一番激烈的思想挣扎之后,他跳入水中,也将女孩拖下水,两人划船至山里,小和尚终于有了他的吃食。食色,性也。小和尚离开的时候,带走了大公鸡和佛像,他带走了他的欲念却留下了佛心。
秋——猫——罪孽
秋第一个出场的是师傅和猫,师傅带了一只猫回到寺庙,但是前面春夏包括后面的冬出现的动物,导演都没有交代来源,镜头一转很自然的就出现在了四面环水的庙里。为什么导演要单独交代猫是被师傅带回来的呢?因为猫代表罪孽,因外界诱因而引发心的变质,所以猫一进入寺庙,就爬上了曾经放佛像(夏中小和尚把佛像带走了)的位置,后来猫又爬上寺庙门口石笼上,罪孽深深盘踞在心头而压抑了佛性。其他的动物,狗的纯真,公鸡的欲念,后面冬蛇的蜕变都是心性自发而起,如若把寺庙本身当做一个内心来看,这些都是从心底无需外界的刺激而生出的本能情感,唯独罪孽那是心被六尘所染而生。罪孽被师傅带进来了,小和尚要回来了。师傅拿猫尾巴当毛笔写心经,庙里这没有毛笔了吗?显然不是,夏中师傅拿毛笔在石瓦上写字,心经刻好后警察和师傅还用毛笔将心经涂颜色。因为猫是罪孽,师傅想通过罪孽书写心经而化解怨气,就像是要小和尚将心境刻在心里一样,刻完了,怨气也就散了。最后警察带小和尚走时,猫已经在船上了,罪孽被带出了庙里,带出了小和尚的心里。最后师傅圆寂了,一条细细的小蛇缓缓朝庙的方向游去。
冬——蛇——蜕变
小和尚回来了,在此修行的蛇退居一旁了,生活就是一场修行,小和尚经过生活与内心的碰撞终于看淡事态退居庙中,某天一个蒙面的女人带来一个啼哭的孩子。为什么要是蒙面的女人,我想过或许是他曾经妻子并没有死,甚至还有个孩子所以给他带了过来?亦或是他曾经妻子的母亲将她女儿的孩子带过来给他?后来我发现,其实蒙面的原因跟这些均无关系,包括夏中的女孩都是一个隐喻,代表着任何一种诱惑,任何一种可能性。不是淫欲就是食欲,亦或是贪欲,六尘的各种欲望。同理这个蒙面的女人,可以是任何人,任何有生命的物种,她给小和尚带来一个新的循环,一个孩子以及她的死,她间接因为小和尚而死,所以小和尚又给自己拴上厚重的石头,就像小时候一样,带着佛像爬上山顶,他要赎罪。他在这场赎罪旅途中也正见了佛,脱胎换骨。
❹ 韩国电影一个和尚与一个病女人的爱情故事
《春夏秋冬又一春》
故事按季节分成五个部分:春天——老僧与童僧生活在孤寺中。老僧出去采买,童僧顽皮地将石头绑到小鱼小蛇身上,倒头睡在一边。老僧看到他的作为,依样画葫芦将石头绑到他身上,教育他要用同等的心情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夏天——童僧已经成长为年轻僧人。一天寺里来了养病的少女。青年僧人佛心摇摆,最终和少女成就鱼水之欢。老僧发觉了两人的事情,将少女送走,年轻僧人追随着爱人,偷偷离开的孤寺。秋天——寺中这天来了不速之客。警察追逐着杀妻犯来到寺内——正是出走的年轻僧人。老僧将其点化,命他在地上用心篆刻般若佛经,净化其暴戾之心。天亮后,杀妻犯安然地被警察带走。冬天——出狱的杀人犯已是中年,他回到寺中修行,老僧已经圆寂。一晚,一女人将婴儿遗弃在寺门口。中年僧收养了他。又是一年春天——童僧做着与如出一辙的恶作剧,已经成为老僧的杀人犯用他师傅的方法教育了童僧。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代表着正是人生的四个阶段:从一个虐待小动物而被老僧惩罚的小和尚(春),到荷尔蒙旺盛,禁不住诱惑的少年(夏),成长到因嫉妒而犯下谋杀大罪的成年僧侣(秋),最终是走到人生尽头的垂垂老僧(冬),想一圆深居简出的生活,却不能如愿。人生的循环,就这样周而复始,一再重演下去
望采纳谢谢
❺ 春夏秋冬又一春中蒙面的女子是谁
是男主角母亲的缩影。
这个片子讲的是轮回,当初老和尚就是收留了这个被母亲遗弃的男主角,然后把他养大,再教他人生道理,等老和尚死去,男主角也逐渐懂得人生道理时,又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孩子抛弃,于是那个被抛弃的男孩又重蹈男主角的命运。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执导,金永敏、吴英秀、金基德主演的一部韩国电影。影片将故事的情节也定格在不同的季节里,发生在春天里的罪恶和救赎,夏天里的欲望与放纵,秋天中蕴含的爱与恨,冬季里的哲学与反思,再到春的延续,生生不息。2003年9月19日于韩国上映。
(5)童僧韩国电影讲的什么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故事按季节分成五个部分:春天——老僧与童僧生活在孤寺中。老僧出去采买,童僧顽皮地将石头绑到小鱼小蛇身上,倒头睡在一边。老僧看到他的作为,依样画葫芦将石头绑到他身上,教育他要用同等的心情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夏天——童僧已经成长为年轻僧人。
一天寺里来了养病的少女。青年僧人佛心摇摆,最终和少女成就鱼水之欢。老僧发觉了两人的事情,将少女送走,年轻僧人追随着爱人,偷偷离开的孤寺。秋天——寺中这天来了不速之客。警察追逐着杀妻犯来到寺内——正是出走的年轻僧人。
老僧将其点化,命他在地上用心篆刻般若佛经,净化其暴戾之心。天亮后,杀妻犯安然地被警察带走。冬天——出狱的杀人犯已是中年,他回到寺中修行,老僧已经圆寂。一晚,一女人将婴儿遗弃在寺门口。中年僧收养了他。又是一年春天——童僧做着与如出一辙的恶作剧,已经成为老僧的杀人犯用他师傅的方法教育了童僧。
❻ 有一部韩剧电影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在一个四面都有水的庙里
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2003)
导演 Director:
金基德 Ki-k Kim
编剧 Writer:
金基德 Ki-k Kim
演员 Actor:
Yeong-su Oh .....Old Monk (as Young-soo Oh)
金基德 Ki-k Kim .....Alt Monk
金英民 Young-min Kim .....Young Alt Monk
徐宰京 Jae-kyeong Seo .....Boy Monk
电影按四季画分四个章节,描写孩童和尚随岁月成为老僧人所经历的种种七情六欲:小时候贪玩杀生,年青时初尝爱情,中年时杀人,以及归老时在寺院收留孤儿。导演金基德更首次参演电影,饰演片中老和尚一角。
春:一个童僧拿着石头,压着河边的一条鱼的尾部,又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一只青蛙和一条蛇。结果,老僧惩罚童僧,要他寻回已飘到海边被他虐待的鱼和青蛙。
夏:一个十七岁的少僧,感到深居简出的日子颇为苦闷。突然间,一名少女病愈后来到寺庙疗养。少僧开始忍受不住异性相吸所带来的诱惑和温暖……
秋:一个三十岁的青年在寺庙内自杀。老僧发现他死在大佛像面前。老僧带领着一个刚到访寺庙的少年念经,希望死者安息。
冬:一个老僧已走到人生尽头,正当他想脱离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时,一个妇女突然探访寺庙,并留下了自己的男婴。结果,老僧与这名男婴在寺庙继续他们平静的生活,仿如重新开始人生的循环……
发布者:Mtime (2006-03-09 19:47:24)
下面有图:
http://www.mtime.com/movie/12717/
❼ 童僧怎么样
结尾很美,让人觉得沉浸在一个梦了。没有繁复的内容,却讲了一段精彩
❽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剧情简介
故事按季节分成五个部分:春天——老僧与童僧生活在孤寺中。老僧出去采买,童僧顽皮地将石头绑到小鱼小蛇身上,倒头睡在一边。老僧看到他的作为,依样画葫芦将石头绑到他身上,教育他要用同等的心情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夏天——童僧已经成长为年轻僧人。一天寺里来了养病的少女。青年僧人佛心摇摆,最终和少女成就鱼水之欢。老僧发觉了两人的事情,将少女送走,年轻僧人追随着爱人,偷偷离开的孤寺。秋天——寺中这天来了不速之客。警察追逐着杀妻犯来到寺内——正是出走的年轻僧人。老僧将其点化,命他在地上用心篆刻般若佛经,净化其暴戾之心。天亮后,杀妻犯安然地被警察带走。冬天——出狱的杀人犯已是中年,他回到寺中修行,老僧已经圆寂。一晚,一女人将婴儿遗弃在寺门口。中年僧收养了他。又是一年春天——童僧做着与如出一辙的恶作剧,已经成为老僧的杀人犯用他师傅的方法教育了童僧。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代表着正是人生的四个阶段:从一个虐待小动物而被老僧惩罚的小和尚(春),到荷尔蒙旺盛,禁不住诱惑的少年(夏),成长到因嫉妒而犯下谋杀大罪的成年僧侣(秋),最终是走到人生尽头的垂垂老僧(冬),想一圆深居简出的生活,却不能如愿。人生的循环,就这样周而复始,一再重演下去。
电影按四季画分四个章节,描写孩童和尚随岁月成为老僧人所经历的种种七情六欲:小时候贪玩杀生,年青时初尝爱情,中年时杀人,以及归老时在寺院收留孤儿。导演金基德更首次参演电影,饰演片中老和尚一角。
春:一个童僧拿着石头,压着河边的一条鱼的尾部,又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一只青蛙和一条蛇。结果,老僧惩罚童僧,要他寻回已飘到海边被他虐待的鱼和青蛙。
夏:一个十七岁的少僧,感到深居简出的日子颇为苦闷。突然间,一名少女病愈后来到寺庙疗养。少僧开始忍受不住异性相吸所带来的诱惑和温暖……
秋:一个三十岁的青年在寺庙内自杀。老僧发现他死在大佛像面前。老僧带领着一个刚到访寺庙的少年念经,希望死者安息。
冬:一个老僧已走到人生尽头,正当他想脱离多年深居简出的生活时,一个妇女突然探访寺庙,并留下了自己的男婴。结果,老僧与这名男婴在寺庙继续他们平静的生活,仿如重新开始人生的循环。
❾ 韩国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影评!
春夏秋冬象征着人生的四个阶段,金基德把影片切割成四块独立的章节。因为故事囊括了人的一生,时空的距离感
显然增加了情节的跳跃性。但四个故事并非独立互不相干,虽然彼此所处的时空相隔千里却环环相扣。四个人生不同时期的辉煌片段,在金基德巧妙的取舍和衔接下依然保持着线性故事的流畅。
春的诞生
春天的故事孕育了一个生命的火种,金基德从主人公的童年经历娓娓而谈,俨然他把《漂流欲室》中的“水上宾馆”演变成本片的“水上寺庙”:一个远离喧嚣都市环山绕水的小寺庙,一个不谙世道的小和尚,没有背景和亲人,有的只是对佛的膜拜和朴素的生活。但是如此纯真朴实的小僧人,依然滋生了灵魂深处的罪恶。
无邪的小僧人把石头缠绕在鱼、青蛙、蛇的头颈,把石头塞入动物的口腔,看着它们挣扎喘息而手舞足蹈。讽刺的是,杀生竟然来自小僧人的天真童趣。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人类性本恶的不争事实。金基德以近乎残酷的冷漠姿态注视着小僧人的成长岁月。
背后的老僧人也注视着小僧人施虐的一切,但是并没有给以制止和解救,他给予小僧人的救赎,是对其灵魂的洗涤和惩罚。按照佛学的逻辑,破杀戒的小僧人注定将承受自己亲手酿造的恶果。
夏的禁果
夏天是欲望放纵的时节,转眼间小僧人已长大成人,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幕幕性的招手。金基德把镜头对准了大自然:山路边蛇的交媾预示了小僧人的性成熟和冲动(此处也是向今村昌平的《酋山节考》致敬)。情窦初开的小僧人幽会少女偷尝禁果,破了佛教中的淫戒。他给少女献殷勤,甚至搬来“佛像石凳”给少女坐,是其心中神佛地位的瓦解。也体现出佛法在人的七情六欲面前败北的过程。
面对小僧人的犯戒,此次老僧人给予的教诲,依然不是阻挠和劝解。看破红尘的他给了小僧人选择人生的权力,并如同先知般的一语道出了未来:“淫念唤醒了占有欲,而占有欲望必将惹来杀机。”他明白此时的小僧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归依佛门,同时也为自己和小僧人的下文埋下了伏笔。
秋的杀机
十年后秋高气爽的某日,就如同老僧人预言的那番,已经步入中年的小僧人带罪潜逃。十年前还俗的他跌入了世俗的险境,挥之不去的是世间的烦恼和情感的纠纷,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因爱生恨、恨起杀意,妻子的不忠酿成了他的弥天大罪。这个杀妻的故事似乎又回到了金基德三年前的《漂流欲室》。
金基德眼中的爱情,无不以悲剧收场,他对爱情的控诉,总是借助于欲望和暴力的原始发泄。面对爱的背叛,男人的瞳孔中冒着复仇和嫉妒的火焰;面对疯狂的世界,他只能采取更加疯狂的态度。他试图选择死亡来逃避现实,无休止的施虐与自虐,如瘟疫般的从《漂流欲室》中传染到本片。
冬的反思
冰天雪地的一个早上,服刑期满的“小僧人”再度回到已成废墟的寺庙,不过此时“小僧人”已经变成了“老僧人”。昔日的私欲不再,头发斑白的他能做的仅是在孤寂中度过余生,走着当年师傅走过的安详末路。他背拖石轱辘送佛像到山顶,是对其童年杀生的偿还,也是为它们超度。蒙面女人在寺庙弃婴,预示了下一个小僧人的成长故事。又一个春暖花开,新的小僧人同样重复着老僧人当年的生活轨迹,生命的循环在自然界继续。
影片主旨
这是关于一个和尚的人生岁月,镜头后的金基德宁静而又形象地述说着生活的流逝。他始终保持着故事的趣味和曲折,不是灌输给观众空洞的理论,而是依仗物化的镜头和佛学的概念,抽取出人与自然的共性,把人的本性与动物的本能穿插交融的隐性描绘。他对主人公生命过程的展示,有意地掐头去尾而予以他人的生活代替:片尾的婴孩,正是主人公幼年寄居佛门的谜底。主人公还俗时老僧对徒弟命运的先知和点化,暗示了老僧曾和他有着相仿的人生经历。秋季老僧的孤苦伶仃和安然超脱的自焚死去,也将是主人公晚年的最终命运。
三个人的生活共同来搭建一段完整的人生轨迹,不仅有对灵魂交接的喻意,更足以说明人类生活的大同小异。
影片的基调整体上比较灰暗,仅存的温馨希望之处,是金基德对佛的肯定。抵消人类罪恶净化灵魂的唯一途径,便是来自佛的救赎。佛教徒的慈悲善意超凡脱俗,与世人的阴险狡诈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在主人公中年逃逸的一段最足以体现:杀妻后的主人公焦躁易怒心神不安,并带有暴力和自虐倾向。而师傅给予他“雕刻般若心经”的疗法,俨然把他由魔鬼变成了圣徒。晚年后的主人公再度返回寺院一心行善普度众生,走上了真正意义的信奉之路,在佛的指引下不谙世事刻苦修行,是其灵魂上的觉悟,也是对其所做错事的忏悔。
片尾弃婴后的母亲滑入冰窟窿,是神佛对恶人的惩罚。显示出佛的公正和明察秋毫,也体现出儒家善恶有报的思想。
继杨德洛维斯基和今村昌平之后,金基德是世界上第三个喜欢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寻找共性的导演。本片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动物依然出现在影片中的每个角落。金基德营造出一幅动物与人相共存的宁静和谐画面:春天寺庙里跑着欢快的小狗,夏天换成了大公鸡,老僧借公鸡之力把湖中央的木船拖于岸边。秋天他背着小猫并用猫的尾巴写字,冬天老僧自己化成了一条蛇。而小僧人与少女的爱情邂逅,鱼和蝈蝈是重要的调情功臣。
❿ 童僧的剧情简介
本片以一个住在佛寺中的9岁男孩的生活为背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寺庙里,三名来自不同世代的僧人一起生活,其中一个充满幻想与童真的九岁的童僧Do-nyeom,自出生起就在这座寺苗里修炼,但面对着各种清规戒律却不断地与之冲突。童僧整天期盼着母亲来看他,接他一起生活,但是母亲却迟迟未来,于是,他便把一个经常到访寺院的寡妇当成自己的妈妈,那名 亦希望收养童僧。可是,这样得来的母亲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快乐,一年之后,本来要收养他的少妇又忽然改变了主意。
他的大师兄——二十岁的少僧Jung-sim虽然住在寺院多年,但每对着一见钟情的女子,仍闯不过情关而动了色心,并且打算还俗。寺院的主持面对两名僧人,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童僧决定离开寺庙去寻找自己的母亲,动了凡心的大师兄也因为无法解决内心欲望与戒律的冲突,最终离开了寺院,走上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