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心中哪些电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在我最近几年所观看的电影中,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能电影当属《白鹿原》了,这部恢弘气象的影片,真实的反应了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秦地关中大地的社会历史发展现状。
② 电影对生活的意义
最初是的电影其实是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而存在的。人类发明电影,就其物理元素来看,电影的组成部分超级简单,时间,空间,光影,声动,无他。但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到3D甚至5D,各种真实,各种虚拟,电影事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人类的文明也在发展,科技文明,精神文明的飞速进步也使得电影的存在模式与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做了一个完美的对接。
由此,又产生一个新问题。电影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娱乐自我,放松心情;有人说要在影视的虚幻中得到安慰,以此来满足内心的梦魇;还有人回答我,要在别人的人生经历中汲取经验,获取能量……但电影似乎更像一面镜子,是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射影。无论悲喜,动作,言情,家庭,伦理,科幻,甚至综艺,他以任何形式所表达的任何内容,我们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情感寄托,又或者说,电影,本来就是生活!
于我而言,电影或许是类似于生活中心灵鸡汤类的存在,戏剧中得到快乐;悲剧中感悟人生,家庭中以身类比,科幻中憧憬未来;在各种绝望中充满希望,为各种坎坷流泪惋惜。剧中人的经历带动我的情感变化,看的多了,甚至能猜出故事的下一步情节,但更多的是猝不及防的大转折。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你又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所以做好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愈挫愈勇,迎难而上,去接受每一场暴风雨的洗礼,凝练,升华,打造一个完美的自己,那样之后,我相信,你的故事,一定会有一个完美的大结局。
我查了有关电影的相关资料,发现早在60年代的时候,就有一位名叫蒙斯特堡的人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影戏—一场心理学研究》,他提出整个看电影的活动是一场心理活动。对此,免不了要发出一声情感共鸣,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思想自由开放的天性,我们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也使我们对于电影的认知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理解。
电影是什么并不重要,于你而言很清楚就够了。但无论你怎样理解,都无所谓,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能决定自己的只有你自己,崇尚完美,追求卓越,这或许就是我们要做的。
我们能把电影类比于生活,同样,我们也能把生活过成电影,要么平凡中优雅,要么精彩的不可一世。
③ 什么是电影,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电影的意义在于它的出现只是让世界在你眼里出现的更真实,没有遮遮羞羞的蒙蔽与掩盖,让人的视角层面拓展的更加旷远与宽阔,丰富观影者的思维角度,使之与原生蕴存的思想、观念得以多元交汇,收获新生精神的启蒙,世道艰深,谁看到的维度越多,世界在谁的眼中便越真实。
(3)电影对时代有什么意义扩展阅读:
1、电影的表现手段: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2、中国电影之最: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断,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无声片,长约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电影——1922年由张石川导演的《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是现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国电影,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故事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伊留继昂电影院。1905年,由俄籍建筑设计师、犹太人潘·瓦·科勃采夫开设了哈尔滨第一家电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区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处,这也就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
④ 看电影的意义在于什么
1、电影可以帮助人民舒缓情绪、放松心情、消磨时间,这无可厚非。也可以带来视觉冲击,活跃神经,可以在电影里寻找浪漫、寻找刺激、寻找逝去的童真,还可以拓宽眼界、丰富情感、增长见识、提升自身的品味和修养、体会别人,丰富生活。
2、透过电影,可以借助电影里传达的价值观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电影教给人民很多好的东西,但是电影里面也有不好的现象存在,要汲取精华去其糟粕。
3、电影会让人学会思考,让人有追求理想的勇敢,向往自由的信念,无谓于一切挫折与艰辛。
(4)电影对时代有什么意义扩展阅读:
电影具有独自的特征,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电影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制作本身是艺术也是产业。电影可以由电影摄影机拍摄真实影像再制作而成,也可以利用传统的动画技巧绘制图画再拍摄图画而成,甚至可以利用电脑成像及计算机动画制作电影,也可以在电影中利用上述所有的技术及其他视觉效果。
⑤ 电影发展概况,电影对世界的影响,电影对世界有哪些重大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影视传播在中国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尽管在学术界其研究规模、广度及深度尚有待进一步的开掘,但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电影和电视的迅猛发展却是大家有目共睹、感同身受的。影视艺术不仅赢得了最广泛的受众的青睐,以前所未有的传播幅度和力度,影响着现实的社会生活、文化结构、价值趋向和审美习惯等,而且作为一种融现代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朝阳产业,它开辟了一个蓬勃兴旺的视听时代。这种情形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一方面,影视艺术以无法阻挡的力量和最日常化的方式,介入了人们的生活,实践着与受众近距离的交流,从而成为人们最熟悉、最亲近的艺术样式;另一方面,伴随这种发展态势,影视艺术正式跻身各类高等学校,成为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强大现实生命力的新兴学科,并吸引了无数满怀好奇、激情和理想的年轻学子。而在为数众多的中小学,影视艺术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同样得到了普遍推广,影视传播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重要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的青少年是与当代影视艺术相伴成长起来的,他们深受影视艺术的影响,同时充当着影像时代的急先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影视艺术、推动影视教育不仅是一种客观现实,而且是一种时代趋势。
对于众多的观众来说,走进电影院或打开电视机,看的是什么?看的就是影像。通过读解影像,我们走进影视作品。了解和接受它所传递的信息,感受并体会它焕发的艺术魅力。因此,影像是观众与影视艺术接触过程中的第一媒介,鉴赏影视作品将从鉴赏影像开始。当然,对于影视艺术本身而言,影像是众所周知的最基本的艺术构成元素。
那么影像的基本特质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直观性与符号性。
作为一种视觉形象,影像首先呈现出的是直观性,给观看者一目了然、真实生动的感觉。但实际上,影像作为一种艺术形象,是创作者按照一定的目的,遵循相关的艺术规律,对客观物象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蕴藏了艺术创作的种种表现内涵。也就是说,影像并非是简单的现实复制,而是包含了创作者对现实的意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对现实物质世界的超越或重写。这就使它具有了“符号性”。读解影像必须意识到影像具备的这种“符号”属性,透过表面的直观性,深入影像背后,破解“符号”所蕴含的意义。由此看来,影视影像与其他艺术媒介不同,具有融直观性和写意性、真实与虚幻、再现与表现为一体的特点,是一个内涵丰富、风格多样的审美对象。
而影视影像的这种特性,是与其独特的构成方式和构成元素息息相关的。无论是镜头构成元素还是造型构成元素,本质上都包含了这种内在的双重性。
⑥ 电影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电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出自己的另一面。电影可以消磨时间,让无聊时间过得快一点。娱乐自我,放松心情。在影视的虚幻中得到安慰,以此来满足内心的欲望。
但感觉电影就是生活,无论言情,动作,悲喜,家庭。伦理,科幻,甚至是综艺,纪录片,在自我的生活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情感寄托,每个人的生活不一样,所以对电影的看法也就不一样,以任何形式所表达的任何内容其本质都一样。
电影的历史: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是在活动的形象。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电影开始发展,已经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了。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根据人的视觉具有瞬间保留印象的原理,用摄影机将人物或其他被摄体的活动影像拍摄成连续性的画面,通过放映机在银幕上再现出来。早期的电影无声,以后出现有声电影,现兼有黑白片、彩色片和宽银幕电影、立体电影。片种有故事片、新闻纪录片、科学教育片、美术片等。
⑦ 电影的意义
借用曾经看过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一部好的电影给你更开阔的眼界,让你更多的用脑思考,而不是单纯的追求视觉刺激。电影里的哲学,比书本更有趣,比生活更明了。电影让人类延长了近三倍的寿命,它让人明白了许多穷尽一生都无法明白的道理。用不同角度看待人生,接受你终究平凡的现实,却永不放弃追求理想,心地善良,热爱生命,享受当下。也许,明白了这些,你就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电影就是这样,本人从初中就开始成了宅男,不爱打游戏,就爱看电影。怎么说呢,好的电影真的改变了我很多,让我从不可一世变得谦虚谨慎,让我从浮躁变得踏实。也许就像刚才所说的,接受终究平凡的现实,却永不放弃追求理想。拉康哲学也说,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对未来快乐的白日梦,最符合人生真谛的是,尽力活在你得想法和理想中。不要依据你达成多少欲望来衡量你的生活,而该以获得多少真诚,怜悯,理想甚至自我牺牲的时刻来衡量,因为最终衡量我们一生的是我们如何对待他人的生命。
⑧ 电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意义呢
所谓影视艺术来源于生活与工作,而电影作为一门视觉、听觉、思觉等综合人类各种“觉”的艺术,对大众来说,有着诸多不一般的意义。
世间百态、人俗风情、善恶交错,我们似乎都可以通过影像来一窥究竟。哪怕再平凡的人,在心底也总会留存着一块地方安放“另一个自己”。
而电影的力量,就是将“他“无限放大,在虚幻与现实的转换之中,为我们带来谜一般的梦境。
⑨ 电影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电影的产生使人们枯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它使得人们懂得思考和反省自己。纵观这些年的电影发展历程,更加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电影中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生活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电影的影响:
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
,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
要的就是电影。”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
2、对人类文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类进入影视文化(信息文化)的发展阶段
。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音为载体的口头语言文化,以文字为载体lAo
的书面语文文化,以音像为载体的影视文化。
电影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对于人类历史,一百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就其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可说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飞跃式的,电影的变化更为奇速。拿最早拍摄的电影。不管是法国的《工厂的大门》、美国的《梅.欧文和约翰·顿斯的接吻》、德国的《柏林风光》,或是稍后的叙事片,如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的《火车大劫案》,与当代电影相比,不管是中国片还是外国片,尤其是当代好莱坞的那些所谓的“巨片”,如《星球大战》、《大白鲨》、《终结者》、《侏罗纪公园》、《辛德勒名单》,都不可同日而语;后者拍摄的技术、技巧和方法,以及它们所蕴容的文化氛围和义理内涵,都大大超过了前者,超过了以往。
正是由于这一点,人们推测着在也许是更为翻天覆地的下个世纪的历史条件下,在另一个一百年中,电影是消亡,变异还是继续发展?
这是一个耐人寻绎的问题。
回顾上一百年,可以清楚地看到:对电影的变化具有优先意义的,是它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科技是电影诞生、成长、发展、壮大的先决条件。从默片到声片,从黑白到彩色,从标准银幕到宽银幕立体声,还有光学镜头、感光胶片、机械性能等等的或大或小的改进和变革,都给电影的创造开拓了新的天地;尤其是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视频、电脑、激光这些新的高科技在电影的上的应用,更扩大了银幕的创造力,使其形象、语言焕然一新。如果没有这些高科技的发明也就不可能设想会有上述那些当代好莱坞“巨片”的出现。回顾一百年的历史,电影的哪一次哪一点的变化不与科技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呢?现在我们的电影、电视中,用电脑特技处理武打场面,颇与中国二十年代以传统特技处理武打场面相近似,都是刚刚出现的特技手段运用于电影,都是源于新技术,虽难免幼稚却不失有趣,可以看作是一次螺旋式上升。据说,现在已经有远远优越于电脑的“光脑”出世了;还有我们现在还看不到的新技术,在下个世纪里也会出现。这些已经看到的和还未看到的新技术,又会给电影的摄制带来什么,这是难以预计的。但是,可不可以这样说:在下个一百年里,电影将随着高科技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历史也告诉我们,当前要发展电影,就应发展电影的高科技基础。有些国家在世界电影竞争里失败的教训,是否也可以从这个历史经验中得到启示。
百年历史又告诉我们:电影的发展是要靠财力的;准确些说,需要高投入。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并冒投资的风险,是很难参与世界电影市场竞争的。西方的那些个性化电影,不管是二十年代的先锋派,五十年代的新现实主义,六十年代的新浪潮,也不管是冈斯、德吕克、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特吕弗、戈达尔、伯格曼、法斯宾德等人的作品,多么具有独创性和个人思考的特色,对电影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无论如何这些流派和作品在创作投入的资金上,无法与财力雄厚的好莱坞重头片相比拟。正是由于优越的制片投入,因而好莱坞能够吸引欧洲有才华的电影艺术家对于它的向往,从而人才济济;他们憎恶它,骂它,但又离不开它。欧洲的艺术片和好莱坞的商业片是两种不同的银幕现象,如果说欧洲艺术片倾向于对电影可能性的探索,那么,好莱坞商业片则倾向于市场,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如果说欧洲艺术片成功的关键在于个人的电影天才,那么好莱坞成功的首要因素,应归结于雄厚的财力;在好莱坞那里,人才也成为经济实力的一部分--物化了的人才形态。由此可见财力对于电影之重要!中国目前电影的不景气,是否也有着资金不足甚至匮乏的原因?
在下个一百年里,如果社会还是以货币形式实现产品交换的话,那么拍电影恐怕也需要一大笔钱。
过去的百年历史还告诉我们: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没有观众的电影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那些所谓的“地下电影”,也希望寻找到自己的观众,何况是作为电影主体的商业片。电影必须面向广大的观众群,适应他们的需要。早在1894年4月14日,在纽约的百老汇街就有过爱迪生的“电影视镜”的商业性映出,票价二十五美分。但由于“视镜”只能一人一机地朝着视镜往里面看,很难包罗更为广大的观众,所以后人还是选定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的布幕放映作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这里就考虑到观众的因素,以最经济的方法取得尽可能多的观众。此外,大约还因为“视镜”有点象今天的看电视,观者和视象是有距离的;只有被摆到黑暗环境里的幕布才能使观众幻梦般地门生身临其境之感,这就有着美学上的意义了。总之,对电影诞生日子的认定,还是有公平合理的一面。无论如何,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大约是没有疑问的。
拿钱拍片,供观众看,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运作环节,那就是经营。在百年历史上,从初期到现在,电影的经营方式,促销方法,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尤其是在当代,其经营手段更为灵活多样,难以胜数。但归根到底,可以说曾经有过这样两种电影经营:一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电影经营,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影经营。它们分别是被它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在中国的百年史上,这两种经济体制都曾经发生过,于是中国也就有了这两种经济体制下进行电影经营的经验。现在,中国又出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的转变,于是电影经营也在这个转变中转变。我们无意分辨这两种经济体制下电影经营的成败得失,但它们对于人类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当从中得到教益。
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和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是统一的;一般来说,观众越多也就意味着利润越多,这已经为无数电影历史事实所证明了。但是,由于电影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所以从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两者又时常发生矛盾,有时甚至尖锐对立。“为教化”和“为娱乐”这种电影史上的长久争论姑且不议,仅在中国五十年代后期,就曾提出过“要票房价值还是要工农兵”的严肃命题。这种在看到以往市场经济下的电影投机牟利的弊端之后,而又只看重社会政治作用而不计经济后果的见解,也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其结果,不仅违背了电影的经济规律,而且还不幸地为被批判者所言中:“为工农兵的电影工农兵不爱看”。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二律背反!由此看来,只顾拍电影,或拍电影只顾政治效果、社会效果而不计经济效果的作法,不论对于市场经济下的电影运作,还是计划经济下的电影运作,都不能认为是成功的经验。
人类下个世纪头一百年的社会发展,难以预料,电影会不会脱离经营渠道而成为有一定机构负责的社会福利事业、免费提供给社会公众观看?假如社会还发展不到这种程度,还有一个价值规律在起作用的话,那么,电影由拍片到看片这个运作过程的经营环节,不管会发生怎样形式和程度的变化,都还会继续下去。
百年史还告诉我们:电影是艺术的,同时包含着文化。
翻一翻世界电影史著作由始迄今的出品目录,回顾一下我们看过的各个国家、地区的各个时期的各个片种、各种题材和类型的影片,不难感到,世界上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要闻,人文的和自然的衍进,无不在电影上得到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直或曲的随机性反映;虽然它们不可能象文字记载历史那样去概括出历史的脉络和全貌,而只能是历史的一点一滴,然而从它们与历史的联系角度说,一部世界电影史也就是一部近代世界史的投影。我们把一些主要电影国家的影片,编年史式地排列起来,也几乎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在这百年中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
电影中,不管是哪个片种,细察起来它们都包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区的礼仪习俗、交际方式、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包含着特定时代的文化风貌,从法国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俄国的、瑞典的等等国家的早期影片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受到这些国家的那个时期的人群生活的状态吗?十几年前在我访问南斯拉夫期间,曾经在马其顿共和国看过一部他们国家1896年拍摄的影片。他们的电影史学家对他们的国家能在电影发明的第二年就拍出了自己国家的影片而感到自豪。这是一部记录马其顿民族村镇民众日常生活的影片,以节日的舞蹈和仪式为主,也有他们的劳动和交往,使人感到有一种远古的气息,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我们自己国家的一些早期影片何尝不有着同样的意义。
不独纪录报导片如此,叙事故事片也有着同样的内涵,不过它是另一种形态罢了。叙事电影是以艺术家为能动主体,根据对现实的和历史的想象性体验,而小说式地编织起来的故事。不管人们从理论上怎样说明:是反映论还是表现论?又不管是哪个流派和风格,电影始终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一种把握,一种特有的把握方式以及艺术家个人对于这一方式的创造性运用。所以影片里不仅渗透着生活,也渗透着意识,渗透着利益和反利益的冲突,权利和反权利的对立,道德和反道德的搏击,总之,它体现着各个不同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社团和群体的不同愿望和利益,是一种特有的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的一种。正因为这样,所以电影从它诞生起,就受到社会公众和权利政治的注意。有时它被打扮成一个圣洁的传教士,有时又被说成诱人犯罪的教唆犯;现在电视的这种地位好象比电影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电影的这种大善大恶的表象,无非是因为人群处于不同的经济状况因而社会地位不同。所以,对于一部影片的不同的毁誉褒贬也就不足为奇。好莱坞影片《真实的谎言》最近被作为“大片”引进来放映了。为何选中这部影片?其标准如何?不得而知,但这部影片的内容却值得人们注意。它的故事和人物及其含义,无疑是当前美国主导意志的一种显示,它既不同于六七十年代好莱坞那些所谓的“反传统”影片,也不同于八十年代包括科幻片在内的那些充满人性和人情味的影片,它似乎是三十年代好莱坞主导电影的一种上升式回归,这部影片里有“美国中心主义”和“老子天下第一”的意味,确与它的前辈有同工之妙。这不禁使我们想起鲁迅说过的话:“看见他们‘勇壮武侠’的战争巨片,不意中了会觉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当然它不是“真实”的战争片,而是“谎言”的战争片,但那里的精神却与鲁迅讲的那些影片如出一辙。 中国已经不是三十年代的中国,当代中国把它引进来给观众看看,无碍大局,但是我们也愿意说一声:留意一下那片子里面的思想!
总观电影的百年史,应当正视,电影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它不是学生课桌上的教科书,也不是有钱人柜子里收藏的珍贵文物和稀世艺术品;它是供多数人尤其是供青年人观看的。它的生命过程是创作制片、工业生产和商品流通。然而在这同时,也应正视,在电影这一娱乐品中,又包藏着娱乐品之外的许多东西,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内涵,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效应。电影自诞生到现在,对于它的性质的各种争论,可不可以从这个认识中得到解释?
对于今后的电影发展,在电影一百年的今天,已经有了许多说法:电影不会有第二个一百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电影就会继续存在!这样两种对立的意见,空间孰是孰非,只能让历史去证明了。但在我们可以看得见的将来,随着当今信息时代的大踏步发展,和由此引起的人类在这个时代中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巨大变革,以及传播媒体的更加革新化,电影的世界性特征将随之更为鲜明地凸现出来,将会发生更为广泛的文化影响和文化认同;当然,电影的文化逆反和文化排斥也还会继续下去。但不管怎样,电影对于人类是一个好东西。
⑩ 你觉得这个年代执着于在大银幕上看电影还有没有意义
个人觉得这个年代执着于大屏幕上看电影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现在的网络比较发达。可以在电脑上手机上看电影。相较于在大荧幕上看电影,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论大屏幕的画质还是声音效果都是非常好的,而且体验效果非常棒。是其他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在大荧幕上看电影还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