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里可以找到红白蓝三部曲之“蓝”的电影的原声。
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希望下面的东西能帮上你忙 波兰电影配乐大师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 普瑞斯纳(Zbigniew Preisner,1955-)出生于波兰的Bielsko- Biaka,第一部电影配乐是在1978年,由Antoni Krauze导演的《The Weather Forecast》。从此,普瑞斯纳与电影配乐结下不解之缘, 尤其是与波兰大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合作, 更让普瑞斯纳一跃而成国际知名配乐大师。 1980年毕业于Krakow的Jabielonian大学的普 瑞斯纳,是一位学习力相当强的人,他认为“每件事都可能被学习” 。中学时代玩摇滚乐并在小酒馆驻唱,大学时代则决定要当作曲家, 因此开始看着交响曲的总谱分析乐曲,并从室内乐创作开始着手。 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互动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位对于电影中的音乐相当讲究的导演, 他认为音乐是电影的精灵魂魄,甚至曾经说过:“ 音乐是我的Cast”。 在他的电影中音乐经常比画面占有更重要的角色,甚至扮演着“ 填补镜头无法传达的意境”的工作。 普瑞斯纳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合作过八部电影, 两人的理念或许不那样一致(在音乐观念上,奇士劳斯基保守、 普瑞斯纳前卫),但是两人沟通顺畅。谈起基耶斯洛夫斯基, 普瑞斯纳认为,“基耶斯洛夫斯基虽然不懂创作的技巧, 但却相当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功用, 我们很少谈论实际配乐该如何的问题,反而较常讨论哲学性的概念, 例如音乐在电影中该扮演的角色。”从两人合作的电影中, 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彼此的互补性所激荡出的艺术性。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像如果少了普瑞斯纳的音乐, 就像是失去灵魂的血肉般地不完整, 同时普莱斯纳能精准地掌握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的意境。 他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合作的影片包括早期的《无止无休》(No End)、《十诫》(The Declogue),以及《十诫》中单独拿出来拍成电影的两段《 杀人影片》(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爱情影片》(A Short Film About Love),《双面维若妮卡》(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ca)、还有颜色三部曲《红色情深》(Rouge) 、《白色情迷》(Blanc)、《蓝色情挑》(Bleu)等。 有趣的是, 基耶斯洛夫斯基与普瑞斯纳两人一起塑造了一个虚构的作曲家, 十九世纪末的荷兰作曲家梵德布登梅尔(Van der Budenmajer),事实上梵德布登梅尔就是普瑞斯纳, 但是普瑞斯纳还是煞有其事地将自己过去的作品分类, 说是梵德布登梅尔所写,甚至还捏造了梵德布登梅尔的出生、 死亡日期。在《十诫》、《双面维若妮卡》、 甚至是颜色三部曲中都提到取材梵德布登梅尔的音乐。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双面维若妮卡》的剧本中, 清楚地描写下他所需要的音乐感觉,何时要有音乐出现, 传达何种情绪。而这些描述性的文字,透过普瑞斯纳的天赋, 全都化成了深邃的音符。 普瑞斯纳是那种从电影开始构思就参与工作的配乐家, 因此他能够以宏观的角度思索音乐在影片中的戏剧性, 而不仅只是填补空缺的绿叶角色。在《双面维若妮卡》中, 普瑞斯纳建议奇士劳斯基使用与电影主题无关的但丁诗句, 透过古意大利文的吟唱给了普瑞斯纳极大的灵感, 甚至营造出意想不到戏剧效果。 《红色情深》、《白色情迷》、《蓝色情挑》三部曲中, 主要传达奇士劳斯基的“宿命”基调。在配器上, 普瑞斯纳以单簧管、钢琴的独白传达影片中人类内心的孤独疏离; 以女高音搭配管弦乐团传达出空灵神秘的氛围, 描绘无常却充满神秘的人生,节奏上《白色情迷》多用探戈、《 红色情深》则用波烈露,但是《蓝色情挑》 则是他认为影片搭配音乐紧密度最高的一部,更胜《双面维若妮卡》 。 其它著名作品 除了基耶斯洛夫斯基之外,普瑞斯纳与导演阿兹尼卡贺兰德( Agnieszka Holland)也有三部电影的合作,包括《欧洲,欧洲》( Europa Europa)、《Olivier Olivier》、《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与其它导演合作的作品则有,赫达巴比高( Hector Babenco)的《在上帝赐予的土地上游玩》(At Play in the Fields of the Lord)、路易马卢(Louis Malle)的《烈火情挑》(Damage)、路易曼多奇( Luis Mandoki)的《当男人爱上女人》(When a Man Loves a Woman)、查尔斯史瑞吉(Charles Sturridge)的《神仙故事》(Fairytale:A True Story)。 而较新的几个作品则包括,青年导演艾多拉多庞提(Edoardo Ponti)的短片《LIV》,赫达巴比高的新片《愚蠢的心》( Foolish Heart);相当仰慕奇士劳斯基的导演黛博拉华纳( Deborah Warner)执导,改编自伊莉莎白鲍温(Elizabeth Bowen)的小说《去年九月》(The Last September);还有北欧导演汉斯彼得莫兰(Hans Peter Moland)执导的《亚伯丁》(Aberdeen)。 在电视方面,除了影集《十诫》之外, 普瑞斯纳受托为英国国家广播电台与波士顿WGBH合作的, 26段二十世纪人类历史的节目”人类的世纪”配乐, 该影集在三十多个国家播出。这些较新的普瑞斯纳作品, 过去在国内并不容易听见,但是《十诫》、《去年九月》、《 亚伯丁》目前在台北可以见到踪迹。 普瑞斯纳所获得的荣耀奖项包括,1997年柏林影展银熊奖; 1996年尚贝克(Jean Becker)导演的《爱丽莎的情人》(Elisa), 以及1995年《红色情深》 两片让他获得两次法国影艺学院凯萨奖; 1995年获得波兰录音工业奖;1994年获得The Mayor of Krakow's Medal终生成就奖;1991年、1992年、 1993年三度获得洛杉矶评论协会年度最杰出电影配乐奖; 1992年、1993年两度获得金球奖; 1992年因为向海外介绍波兰文化的杰出成就, 获得最佳外交总理奖等等,目前普瑞斯纳是法国影艺学院会员。 在电影原声带的销售成绩上,《双面维若妮卡》 原声带自1991年发行后,至今全球销售超过三十万张, 1992年获得法国金唱片。红白蓝三部曲全球销售超过七十万套; 另外《普瑞斯纳的音乐》(Preisner's Music)专辑收录近十年来他的电影音乐创作, 在波兰销售超过六万张成为白金唱片。
Ⅱ 电影版蓝精灵里La La La 的歌叫什么
歌名应该叫Smurf Theme Song,这个歌里好像只唱啦啦了,没什么歌词
不过还有一个版本,应该是法语的歌词,http://..com/question/286968336.html
Ⅲ 一个电影大体是蓝色的调,一个音乐家车祸死了,然后他妻子给他整理乐稿,给他发表。那上边还有吹竖笛的。
应该是法国电影红白蓝三部曲中的<蓝>
Ⅳ 法国电影 蓝中的音乐
肥沃的土壤
Ⅳ 电影蓝精灵里的插曲,就是蓝精灵们刚到城市里的时候,化妆品发布会的背景音乐。请哪位高人告诉我一下歌名
Rocketeer,Far East Movement的歌~
Ⅵ 急需《红白蓝三部曲》中《蓝色》的音乐分析
这是一部浸透在音乐中的电影。朱莉的丈夫是一位知名的作曲家,两个人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很幸福。一天,三人坐在车上,朱莉的丈夫讲起了笑话,这时车祸发生了。幸福在一瞬间粉碎——朱莉失去了丈夫和女儿。突如其来的重创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朱莉开始封闭自己,但周围的一切无不在提醒她:生活仍在继续。丈夫生前未完成的乐曲中的旋律如影行随地拌着朱莉,一再把她从虚幻的平静中拉回残酷的现实。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是始终以一个主题贯穿全片。全片90分钟,平均每6,7分钟主题以2---6小节呈现。它不仅起到渲染情绪,推动 剧情发展的作用,而且还直接参与了影片场景转换中的衔接。虽然每6,7分钟,这一主题就会再次出现,但由于使用多种不同乐器演奏,所以并不显得呆板,枯燥。如在影片0:30:50处,朱莉搬到新家时,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此处影片采用弦乐器演奏了这个主题并且夹杂着电子音乐制造的噪音。这一场景主题重复了3次并配以不同的噪音且噪音一次比一次刺耳,给朱莉看似平静的心增添了几丝紊乱。影片中也多次用笛子演奏这段主题。
主题第一次呈现是在0:09:21处,丈夫和女儿出殡。朱莉由于受伤无法参加葬礼,只能躺在病床上从屏幕上观看。此处,音乐连接了两个时空——葬礼现场和朱莉所在的医院。大管与长号明亮的音色浸透着对死者无尽的哀思。一大一小两座棺木已使朱莉与丈夫,女儿相隔两重天,而朱莉颤抖的手指反复抚摩屏幕更使人绝望的体味到这种生死相隔。
人和动物在某些方面是很相似的。当受伤后,他们都会选择独处慢慢的舔拭伤口。朱莉也想通过自我疗救走出悲伤的圈囿。树林中一座小木屋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朱莉坐在屋里的摇椅上似乎已睡着。这时一片幽幽的蓝光笼罩在了她的脸上。音乐进入,仍是那个主题,共7小节,铜管高压般的音响和隆隆震撼的鼓声猛然把平静和谐打破,接着明亮悲伤的长号响起,此后铜管与长号交替使用,大管急促、有力;长号相对舒缓、绵长忧伤。一强一弱,形成强烈的节奏,象“咚咚咚”得不断扣击人心。在第5小节结束时,有人找朱莉,人声进入,“朱莉?”,紧接着高亢的铜管乐再次响起,似乎这简单的一句问候对于朱莉也似一记惊雷,随后主题在长号悠长明亮的音响中结束。
这段音乐起了双重作用。首先它是朱莉内心活动的外化。看似恢复平静但灾难留下的创痛正如这种强势如惊雷的音乐不期然的把朱莉从虚幻的平静中唤醒。这段旋律采用大调式,刚强、沉郁,节奏感很强给人以一种敲击的感觉。它时时提醒:不要遗忘,悲伤,悲伤得崇高得活着。另外音乐本身也起到了蒙太奇的剪辑作用。音乐使影片从静谧的氛围到猛然的紧张,预示下面会发生一些事情。果然音乐第5小节结束后,影片出现了一个黑屏。然后强势的铜观乐再次响起。影片已剪辑到另一个画面——一位报社的朋友。他们的对话:
记者:我知道你不想见我
朱莉:是的
记者:我能进来么?
朱莉:不
记者:这与采访无关
朱莉:那关于什么?
记者:我正在写你丈夫的报道,但有件事情我不明白
朱莉:什么?
记者:庆祝欧洲联盟的乐章
朱莉:没什么乐章
记者:朱莉你变了,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朱莉:你知道我出了车祸?在车祸中我失去了丈夫和孩子
(朱莉转身走)
记者:朱莉,你丈夫的曲子真是你写的么?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经过车祸,朱莉已不想和外界联系,任何能够提醒她记忆的都可能会刺激她敏感的神经使她痛楚。也因此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这段主题有如此强烈的节奏,它在敲击什么——生活让我们无处可逃。
《蓝》中的音乐既是朱莉内心情感的外化,也是朱莉行动的向导。它是朱莉内心乐章。每当它响起时,都会把朱莉引向下一个行动。朱莉回到郊区的别墅,那是她和丈夫曾经工作的地方。钢琴旁还放着丈夫未完成的作品。朱莉看着这段谱子,这时摄影师用虚焦拍摄乐谱,有一种模糊感。似乎朱莉是透过泪眼在看。随着每一个乐符的出现钢琴响起,朱莉的手不自觉的搬动琴盖。巨大的琴盖声打断了音乐也把朱莉从悲伤中唤起。如何解脱或仅仅缓解这种痛苦,朱莉需要找到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背叛曾经珍惜的东西,卖掉房子,搬到偏僻的街区,朱莉寻找丈夫未完成或者准确说是她与丈夫合力未完成的作品。有一段乐曲非常好,就是影片中反复呈现的主题,朱莉找到了它,影片为我们合唱了这段主题,朱莉拿走它,把它丢进了垃圾车。随着乐谱逐渐被卷入垃圾车,合唱也仿佛被扭曲了以至最后消失。这里音乐处处引导,推动剧情向前发展。
影片中有几处朱莉游泳的场景。她从此岸游到彼岸再游回来,仿佛在泅渡,却始终无法靠岸。当她正要上岸时,铜管高压搬的音响进入,朱莉又跌入水中,仿佛被这强力的音乐压迫入水中。朱莉全身蜷缩着浸泡在一池幽蓝的水中,忧伤仿佛浸透骨髓。(0:45:39)
这悲伤仿佛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朱莉。既然自我疗救如此困难,朱莉想到了依靠母亲,那是她唯一的亲人了。(0:55:52)阳光洒在养老院里,老人们显得很安详,欢快的音乐响起。衬托着朱莉沉重的心情。朱莉来此看望母亲。母亲已经痴呆,无法认出朱莉,当听到朱莉的噩耗时仍然无动于衷。这是他们的对话:
朱莉:我什么也不要,不要财产,朋友,爱,全是骗人的
母亲:你有钱么?孩子
朱莉:该有的都有了
母亲:这点很重要,人不能拒绝一切
一个人即使什么都不记得了,但她还知道一件事:占有,使自己手里尽可能握有更多东西。
从母亲那回来,朱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了一只猫把家中那些幼鼠杀死。朱莉似乎陷入悲伤的海洋无力自拔。但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折。丈夫生前有一位情人。(1:14)朱莉从奥利华口中得知此事。奥利华问“你想干嘛?”紧接着是黑屏,铜管演奏的强势主题进入。朱莉微笑着说“去见她”。这里导演处理角色情绪的手法很巧妙。没有用语言也没有通过演员夸张的表演。而是给了一个黑屏,给观众一个想象空间。并且通过音乐来展现朱莉听到消息后的震惊和复杂心情。此时朱莉就象跌入如黑屏般的深渊,顿时没了方向。一方还在苦苦执着于这份深情;另一方却早已把她看淡。她的悲伤突然失去了凭据。
也许所谓崇高的痛苦本来就是我们臆想出来的。生活仍在继续。丈夫已死去,奥利华深爱着朱莉。现在所要做的,只是接受生活。朱莉把乡间那栋别墅留给了丈夫的情人和他的遗腹子。朱莉再次看望了母亲,隔着玻璃,然后告别。
朱莉最终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影片结尾朱莉和奥利华似乎象婴儿一样蜷缩在子宫里。隆隆的鼓声和激越的铜管音响进入。华丽如丝缎般的女高音高亢、明亮。随后镜头切换了一系列场景:目睹车祸的少年,痴呆的母亲,护士,妓女,B超中的婴儿,母亲安详的笑容,朱莉潮湿如婴儿的眼睛。生活就象一副展开的画卷。音乐渐渐趋缓,由明亮转为浑厚,最后镜头定格在朱莉冥想的脸上。
Ⅶ 电影蓝精灵的插曲是什么
曲目:
Race to the Village
Gargamel's Smurf Plan
Blue Moon Predictions
It's Invisible
The Vortex
Where the Smurfs Are We?
Clumsy Gets In the Box
Sweet Folicular Ambrosia
Clumsy's Out Of the Box
Is Everyone In This Realm Insane?
Arrival At Anjelou
Emerging Through the Smoke
The Genius That Is Gargamel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
Chamber Pot
Find That Star Gazer
FAO Smurfs
Get Out of My Suck a Ma Jig
Inspired or Safe
Another Smurfless Night
You're a Good Papa
Behold My Glorious Army
The Perfect Time to Smurf the Blue …
Baby's First Picture
The History of Smurfs
Cautiously Excited
Aaah, It's Gargamel!
We Ride
I So Smurfin' Love You
My Smurf Magic Machine
Blue Moon Incantation
Enjoy the Ride Papa
Smurfs Stand Up
The Awesome Power of Me
Clumsy's Got It
I Smurf You
The Smurfs - 蓝精灵la la la la la la sing a hap
Ⅷ 有一首叫蓝什么的歌曲
蓝眼泪--陈冠蒲
我已经好几天深夜不能眠都为了谁
我只是心疼你哭肿的双眼多可怜
如果情已决裂你伤心欲绝他没感觉
他早已空了心对你的深情都看不见
取一瓢深蓝色苦苦的湖水
化成一滴蓝色的眼泪...
Ⅸ 谁能给发个影片红白蓝之蓝的影片音乐赏析啊~~~高分悬赏!
<蓝色情挑>是Kieslowski三色电影的首部曲,这三部电影将以蓝,白,红三色为意象,以法国大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为命题,阐述人际关系的互动与性灵的觉醒,可以想见这会是不同凡响的创作,而一开场的<蓝色情挑>也确实树立了典范,虽然它有个最不知所云的中文译名,也是三部片子中最沉重的作品,不过感觉上也是最出色的作品,故事内容描写遭逢丧夫丧女之痛的音乐家遗孀,以自我封闭,隔离记忆,抗拒情感的方式,来逃避失去亲人的痛楚,后来在一连串生活,感情的探索省思中,渐渐走出阴霾感伤,终能找回面对过去的勇气,重拾感受与爱人的能力,故事中以过世音乐家Patrice一篇未完成的乐章为轴心,这篇乐章是Patrice接受委托,为欧洲联盟所谱写的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乐章的主题则是”爱”,当音乐家车祸身亡时这首作品仍未完成,而其遗孀Julie是唯一了解,并且有能力将残缺的作品完成的人,然而Julie没有办法面对承受过去的一切,而否认这篇作品的存在,直到Julie发现自己丈夫的外遇,并且一步步走出内心的障碍,Julie才有能力面对并完成这首作品,电影也在这首曲子大工告成时划下句点,音乐在这样一部电影中的重要性,相信已经不言可喻了.
在这部配乐中,配乐家Preisner一人”分饰”四角,车祸身亡的音乐家Patrice,Patrice的妻子Julie,Patrice的好友,同时也暗恋Julie已久的Olivier,当然,还有那位常常出现在Kieslowski电影中的虚拟作曲家Van Den Budenmayer.我想我还是先稍微说明一下Van Den Budenmayer这个人物,因为在一般电影音乐中并没有这种状况,这是Priesner与Kieslowski一种特有的默契,这个虚构的音乐家其实就是Preisner在Kieslowski电影中的化身,他在Kieslowski的电影中像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且横跨了许多部Kieslowski的电影,包括十诫系列,三色电影以及<双面薇若妮卡>等,我们时常可以在Kieslowski的电影中,看到剧中的角色唱这位Van Den Budenmayer的歌,买他的唱片,演奏他的曲子等,甚至连原声带上也会将某些曲目标示成Van Den Budemayer的作品,不过别误会,其实并没有Van Den Budemayer这么一个人物,不过他仿佛真的存在于Kieslowski的电影世界中,无形的连串着Kieslowski所有电影间的脉络.
在<蓝色情挑>中,这位Van Den Budenmayer的作品是悼念音乐家Patrice的丧曲(Funeral Music),这个乐章一方面在电影中的葬礼场合有几段演出,有管乐(Track 2.),弦乐(Track 14.)与管风琴(Track 13.)等多种版本,同时也成为配乐中,一个象征Julie过去记忆的主题,非常沈痛的一个乐章,每当刻意回避过往一切的Julie一与记忆交会,这个乐章就会无情而悲怆的轰然而出,那是Julie再怎么逃避否认,也难以抵抗的悲痛记忆,Kieslowski有时甚至会将影像刹时隐没,陷入一片短暂沈痛的黑暗中,仿佛现实环境与人的知觉在瞬息间,被巨大的伤痛与不堪的记忆所吞没,而即使在电影外听这个乐章,那种强烈的悲怆仍然汹涌浮现,让人无力逼视,也无法抵抗.
Julie尽最大的力量要忘却所有的过去,隔离所有的感情,使用一种封闭情感,断绝感受的方法,来避免自己受记忆与悲伤的折磨,然而一个人无法真正的将自己和过去一刀两断,特别是在情感上.一开始,Julie将亡夫Patrice未完成的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丢弃,然而Julie在整理遗物时,还是发现了Patrice未完成的部份乐章,这个遗漏的乐章有八个小节,在Patrice的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中(Track 1.),这八个小节只在最后隐约浮现,并没有具体完成,而也只有Julie知道这八个小节的存在,只是甫逢巨变的Julie没有能力完成这个作品,甚至直接丢弃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的原稿,显示当时Julie根本没有完成全曲的打算,她只想把这首残缺的作品连同她的过去一起埋葬.只是,这个八个小节的乐章似乎一直保留在Julie心中,在Julie抗拒一切情感与记忆的同时,这个乐章也成为Julie心中,对过去记忆与内心情感的一点保留,就像Julie丢掉了所有的东西,回复本姓,更换住所,却不自觉的保留了一串旧的蓝色吊饰.观众很容易发现,每当Julie必须与人接触,必须面对新的感情与生活时,这个乐章就会在幽幽浮现,因此,这个乐章隐约代表了Julie心中,仍渴望着能有重新开始生活的机会,这个遗落的乐章有时甚至和悲伤的丧曲纠结一起(如Track 5.15.The Battle Of Carnival And Lent),形成一种思绪的对立与挣扎,显示Julie无法真正的抛开过去,也无法真正的重新开始,我有些觉得这个乐章就像一把打开心门的钥匙,只有当Julie能面对过去,将这个乐章与亡夫的遗作结合时,才能真正的找回生活下去的意义和理由.
Olivier是Julie必须面对的新感情,最初Julie对Olivier的态度其实十分冷漠,不过随着故事的进展,以及后来Olivier发现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的另一份备份,Julie的态度也渐渐有所改变,电影中一段满令人印象深刻的剧情,是Julie协助Oliver改写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The Europe未完成的部份(Track 18.19.20.Olivier s Theme),不过Julie在此刻仍然没有真正的对一切坦然以对,她并没有接手完成这首作品的打算,反而同意让Olivier接手这个音乐委托,而后来Olivier写出来的作品,风格和Patrice的原始构思有满大的差异,于是Julie及时介入,将Oliver激烈热情的情绪加以收敛,让它能比较接近Patrice的作品,但Julie仍然没有将Patrice未完成的八个小节呈现出来.
到故事最后,Julie终于又拾回感受与爱人的能力时,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才终于得以完成,和Patrice未完成的版本比较之下,Julie将遗落的八小节乐章重新接回这首曲子,并且延展成完整的结尾,Kieslowski以运转流畅的剪接,组合出故事中Julie所曾接触过的人事物,同时也让整首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一首以希腊文演唱,以爱为主旨,充满力量与感怀的礼赞,而一路下来,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完成的过程,也是Julie由自我封闭到打开心门的历程,Julie悲伤冰冷的心灵也终于挣脱禁锢,获得自由.
<蓝色情挑>可以说是影音结合中相当极致表现之一,如此紧密的影音结合是电影艺术的高度成就,然而如果要将这些音乐独立在影像外,单就原声带的来考量时,不免就会遗失整体创作的艺术价值,比如,如果一个人对这部电影毫无概念,对于这张原声带的内容,大概就仅止于一首悲怆的丧曲,一首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以及许多以此发展而成的零散短篇乐章,许多音乐运用的手法和意象,似乎很难在这些音乐独立于故事和影像外时,还能完整的传递给听众,不过所幸的是,以<蓝色情挑>的原声带来说,虽然会让人觉得若有所失,独立的音乐欣赏性仍然颇高,特别是Song For The Unification,即是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而由遗落的八小节音乐铺陈成的Reprise,虚构音乐家Van Den Budenmayer的Funeral Music,后来并没有真正结合在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中的Oliver s Theme,以及几首小品气质的笛子独奏也颇为动听,同时当中也收录了<红色情深>的波丽露舞曲(作为预告片的配乐),因此以一张原声带来说,它仍有出色的音乐独立价值,不过以我个人的感觉,它在电影之中,才真正能让人产生经典之作的感受.
Ⅹ 求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名字
「爱是忧郁」(Love Is Blue)
又名:蓝色的爱 / 爱情是蓝色
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著名的法国“保罗·莫里哀”乐团的名曲
保罗.莫里哀Paul Mauriat 乐团现场演奏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yNDg3MjQ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