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电影和文学是没有关系的。
中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周传基周传基老师在《电影镜头的暧昧性》一课中举到这样的例子:
一次周教授在中央新闻纪录片电影制片厂和水华导演的一位摄影师聊天,聊到关于“文学剧本”的话题。
说到当时水华导演正准备拍摄一部电影,可剧本一打开,第一句话就是:“他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他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水华导演看完这段话后就合上了剧本,并在剧本上附上了一张纸条:“另请高明”。说这个剧本不能拍电影。
最后周教授解释到:就好比电影中,一个人物穿着一件黑衣服,我们不用再解释他穿着一件黑衣服;有的人说某某人长得帅,但有的人不这么认为。
因为这是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只有在观众看完电影后才能感受“他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他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所以电影是直观的,它没有形容词,也不需要任何修饰。
归根到底,是因为电影与文学的传播方式恰好相反。
周教授又补充到:文学是先给你一个概念,就像你读完《红楼梦》之后,才知道林黛玉长什么样。但是每个人心中的林黛玉的模样又是不一样的,这是抽象转化成具象的过程。
而电影正好相反,它是由具象变成抽象的过程,所以只有在你看完整个过程之后,才知道他是一个不寻常的人,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所以说电影和文学是没有关系的。
2. 电影可以代替文学的理由
一个是向你表达导演的思想,一个是向你表达作者的思想
3. 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阅读,这是影视不能代替的。说说理由
阅读图书的时候,不仅能在自己的脑海里勾勒出一个个场景,想象出一幅幅唯美的画面,还能够体会作者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的心境心情。那种体会是难以言喻的~而影视也是从文字里面翻译出来的,只不过不是我们所想象和体会出来的,而是导演演员想象演绎出来的,导致影视拍出来的东西就局限在别人的想象里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所以影视代替不了阅读!
举个例子,《基督山伯爵》这本名著,当你第一次读的时候,和你第二次读的时候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而当他们将这本名著改编拍成电影后,感觉却是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么好~无形中已经将它的分数减了一些。真的不好吗?其实只是影视所拍出来的东西不是自己想看的而已,所以。。。如果真的要欣赏文学,最佳途径的确是阅读,不然也不会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话了!而影视从某种意义来说,只能算是一种娱乐消遣~!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见谅!
4. 文学作品对比电影有什么区别
文学作品与电影作品有本质的区别,你这个问题提的好。当意识到电影与文学有区别时,便可以打破所谓的“文学价值何在”的伪命题了。这是我比较文学的一道题,答案会涉及到你问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至于人们目前对优秀文学的排斥,这真的是由影视导致的吗?人们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隔绝,其实是商业化下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人们对艺术电影的隔绝与对优秀文学的隔绝并无二异。相反,电影在不自觉间以牺牲电影性的方式推得动了文学的发展。
5. 电影是否可称之为文学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电影是根据剧本拍的,剧本不就是文学吗?而且电影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替代文学所能表达的。在我看来电影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文学。
6. 如何理解电影和文学的关系
B(文学与电影虽然有联系,但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电影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
B(我还是比较喜欢原生态的)
B(看来的确是文学爱好着啊)
7.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电影与文学作为艺术之树上的两朵奇葩,应该各行其道,并相生相成。电影与文学具有各自独特的美学形态与魅力,但是作为艺术形式,它们的终极目的都是在与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之后,净化人的心灵。电影和文学在追求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同时,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电影需要文学。首先,电影离不开剧本,而由文字写成的剧本免不了要从文学那儿借鉴小说的叙事性、诗歌的抒情性和散文的灵动性。其次,面对当下中国电影叙事紊乱、形象苍白、情感贫乏的现状,呼唤电影的“文学性”也未为不可,况且中国电影尚未完全脱离文学。文学也需要电影,特别是在视觉艺术占主流的今天,改编电影使文学原著在大众中形成广泛的影响。文学不仅能够通过电影进入受众的视野,文学的内容和创作技巧也会受到电影的影响。文学可以从优秀电影中寻找切合大众心理和情感的创作题材,也可以将电影的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拍摄手法运用到文学写作中,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
学不是电影惟一的源泉,电影也绝不是文学的终结者。电影与文学作为品格各异的两种艺术形式,会一直并存下去,共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净化人们的心灵。
8. 看电视剧可以代替读书吗
我觉得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播方式,虽然看电视和读书都可以使人着迷,使人融入其中,但我个人觉得电视剧是比较浮躁的方式,很多电视剧的情节是比较虚假的,是为了表演的方便,不像小说那样天马行空,那样开阔,一部好的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猜不到结局;而电视剧就太俗套了。。。
还有很多心理活动是电视表现不出来的,即使有那种内心独白的,很多也表达的不够贴切。
如果是从知识素养的角度呢,读书就更显得不可替代了,如果你只是看名著排成的电视剧,你永远也不可能懂名著的精义,正如前面说所,电视的情景很多是为了表演和迎合观众。当然书中的文字语言,对文学素养的熏陶就更不是电视剧能达到的了。。。
我认为你仅仅是为了平时消磨时间,看电视剧也可,但你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或见识,那就不用给自己找看电视剧理由了,认真看书吧,那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9. 文学文本是否能被与电影给取代
不可能的。有几点原因决定了文本是不能被影像给取代的。
首先,文本的文字长度都很长,但是影像的时间有限,我看名著改编的电影的时候经常会觉得电影的情节进展太快,而很多文本中的伏笔在电影中也得不到表达。
另外,电影多少也剥夺了读者的想象力,文字可以让读者想像书中的人物是怎样怎样的,然而落到了实处,无论这种诠释多么完美,也是有缺憾的。
10. 电影能不能被看作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怎样理解
文学是通过阅读以丰富的文学形象来感动人的。
所以,严格地说只有“电影文学剧本”才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质量高的电影文学剧本,就可以通过阅读以典型的艺术形象来给你带来美感。
至于电影,被美誉为第五门艺术。他有“绘画”的色彩,“戏剧”的表演,“摄影”的明暗,“剪接”的取舍以及“文学”的人物。这几个部分的组合,才组成一部电影。
所以电影不能简单地看作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只有“电影文学剧本”属于文学。(就像话剧剧本属于文学,而整部话剧就是新的表现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