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铁血昆仑关》中,杜聿明站在昆仑关上最后说了句:等抗战胜利后,
部队经过休整以后,杜聿明在巍峨的昆仑关上,建立了一座“第五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并亲笔写了四百多字的悼念碑文。他对记者说:“这次抗战胜利,各位在战场上都亲眼看到了,请如实宣传,用不着格外夸大,但有一点是需要着重宣传的,那就是要强调本军是民众的武力,民众是本军的父老,所以诸位要记载这一次胜利,千万要带一笔,本军的胜利,其实也是民众的胜利。”
2006年,“昆仑关战役旧址”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宁组建了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和昆仑关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对昆仑关纪念塔、南北石牌坊、碑亭、抗日将士公墓石构件等进行了保护修缮,并对周边环境也进行了整治。按计划,昆仑关战役遗址纪念馆将在2007年底竣工,2008年开馆。
Ⅱ 电影《决战之后》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黄维的夫人黯然离去,表示黄维仍然很倔强,不肯承认失败。但是他们都在继续改造着,发生的故事很多,建议你看看完整版,相当感人
最后功德林的所有战犯都一批批地被释放了。第一批第一名释放的战犯就是杜聿明,他后来还担任过人大代表,也有他在人民大会堂向蒙哥马利元帅敬酒的镜头。结局是很光明和令人舒畅的
Ⅲ 淮海战役中杜聿明是怎样活捉的
他活像一个老伙夫。”97岁的开国少将陈茂辉至今仍清晰地记得60年前活捉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那一幕。
那一幕,发生在淮海战役最后一天——1949年1月10日。
“他进门后,恭恭敬敬地站正,向我敬了一个礼。”忆当年,老将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场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战略决战中,仅66天,蒋介石80万精锐之师就覆灭了55.5万。
这是三大战役中,唯一的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少于国民党军队。
首打黄伯韬兵团
1948年11月6日,一场酝酿了一个多月的波澜壮阔的南线战略决战,终于启开了大幕。
首战打谁?
确定举行淮海战役3天之后,毛泽东就明确指示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是钳制邱(清泉)、李(弥)兵团,歼灭黄(伯韬)兵团。”
就在黄伯韬兵团准备西渡运河,朝徐州方向西撤之时,南京国防部却命令他等待由海州西撤的第44军。
当44军从东海之滨赶到新安镇时,已是两天之后了。
11月9日,黄伯韬渡过运河,但他不等待后卫的两个团过河,慌忙炸毁铁桥,破坏船只,企图阻止追击中的解放军。
这天晚上,当黄伯韬率领4个军到达碾庄圩地区时,他认为危险已经过去,竟下令部队整顿1天。
这延误的3天,是致命的。
此时,解放军各路大军已悄悄对黄伯韬兵团形成合围之势。
“我们抢渡运河,紧追、猛攻黄伯韬兵团。”85岁的老兵黄浩,时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0师30团3营副营长。
“到11月11日,我们就把黄伯韬兵团4个军合围在以碾庄圩为中心,南北3公里、东西6公里的区域内。”时任华野司令部作战股股长的秦叔谨回忆。
激战到11月22日,陷入粮弹两缺境地的黄伯韬兵团12万人,全部被华东野战军歼灭。
绝望之际,黄伯韬把那支冰冷的小手枪对准了自己的脑心……
围歼黄维兵团
黄伯韬兵团被歼灭之后,气急败坏的蒋介石,决心来个南北夹击,将徐州守军撤至淮河以南。
“可惜的是,国民党军队各怀鬼胎,行动不统一的老毛病又犯了。” 86岁的南京市政协专员王楚英,时任蒋介石另一支嫡系部队52军副参谋长,“又让毛泽东抓住了孤军冒进的黄维兵团。”
拥有12万人的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部美械装备的“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就在这个兵团。
可是,中原野战军却将黄维兵团4个军牢牢包围于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区域内。
“蒋介石派出300多架次飞机飞临双堆集地区,从空中支援黄维兵团。”92岁的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时任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但我军阵地与敌人阵地犬牙交错,交织在一起,在空中难以分辨,敌机既不敢扫射,也不敢投弹,只能在空中虚张声势而已。”
向守志回忆说:“敌机投下的大量饼干、烧饼、罐头等食品,有许多都落在我军的阵地上,被我们的战士拿来改善生活。”
突围无望,黄维只好重新调整部署,固守待援。
万般无奈之下,蒋介石接受杜聿明的建议,由杜聿明率领徐州守军南下,先解黄维兵团之围,再一同南下。
本想南下去解黄维兵团之围的杜聿明,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又陷入人民解放军的层层包围之中。
“经过四昼夜的奋勇追击,到12月4日拂晓,我们同各友邻部队一起,将杜聿明集团全部包围在以萧县、永城之间的陈官庄为中心的地区。” 时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2师34团团长的秦镜记得,他们的34团在追击逃敌时,从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12月6日,中原野战军对黄维兵团展开全线攻击。
黄伯韬兵团覆灭23天后,黄维兵团又遭全军覆没。黄维被俘。
活捉杜聿明
1949年1月6日15时30分,华东野战军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
秦镜回忆,为炸开一个很大地堡,一排副排长陈新,抱住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杜聿明等人四处逃窜。
杜聿明因腰、腿有病,渐渐落在了后面。他企图自杀,被副官拼命拦住了。
“在我们师卫生所驻地,杜聿明等10多人被通讯员樊正国、崔雪云捉住了。”陈茂辉时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副政委,那天正负责后方勤务的指挥工作。
陈茂辉开始审问谎称为“军需处长”的杜聿明。
“你是哪个部分的?”陈茂辉问。
“十三兵团的。”
“干什么的?”
“军需。”
“不对。”陈茂辉断然地说。
“军需处长。”
“叫什么?”
“高文明。”
“这个名字起得不坏啊!你们十三兵团有几大处?”
“六大处。”
“你先把六大处处长的名字写一下!”
“没想到,就这个问题,一下子把他给难住了。”几十年后,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陈茂辉对自己当年的提问,至今仍感到得意。
为了给他一个坦白的机会,陈茂辉叫人带他到一间小磨房去,还给他烧了一点马肉和马肝。
黄昏时分,在广场的俘虏群中,突然轻声传开来一个消息:“总司令死了!总司令死了!”
“我过去一看,原来,这位‘军需处长’趁看守哨兵小便的时候,拿一块小石头敲破了自己的额角。”陈茂辉回忆,他把自己弄得满脸是血,躺在地上装死。
“就在这时,敌军工作部门给我送来一张照片,跟面前这个人长得一模一样。”陈茂辉回忆,“我再到卫生所去看那位‘军需处长’。”
陈茂辉笑着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他没精打采地说:“你们都知道了,何必再问呢?”
“我再一次看了一眼手中照片的背面。”陈茂辉回忆,“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战争罪犯杜聿明。”
Ⅳ 杜聿明与日军争夺山海关的电影是什么
你好!
您问的应该是争夺昆仑关吧
该电影名是
血战昆仑关
Ⅳ 大决战 杜聿明扮演者
大决战 杜聿明扮演者徐正运,1941年出生,1964毕业于中央戏曲学院表演系,后分配到西安话剧院当演员,是一个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30多年来共参与了100多部话剧与电影的表演与创作,属于老艺术家的行列。也是一位特型演员,分别在《大决战》、《谍血四平》、《肖劲光》中饰演杜聿明,是个传奇式人物。
Ⅵ 杜聿明将军——那里人
是陕西省米脂县人。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6)抓住杜聿明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杜聿明故居
杜聿明故居,位于美术馆东街路西,南依五四大街。本院原为一组带花园的住宅,1958年建中国美术馆时,拆除本院西部的花园部分,仅存东半部的住宅部分。
此宅院约建于清代后期,原为慈禧太后侄女的私宅。民国初年卖给一德国商人,抗战后被买办吴信才购得,不久作为敌产没收,后为国民党将领杜聿明之宅。是京城中型四合院中的典型。坐北朝南,共有四进。现存建筑为,大门一间,倒座房九间,均为硬山顶合瓦清水脊屋面。
Ⅶ 杜聿明和王耀武战败被俘时军衔到底中将还是上将
一、两人均为中将
这两个被俘时候都是中将,只不过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没有军衔,国民党有军衔但是很乱。
比如杜聿明,身为剿总副司令也是中将,比它级别小的兵团司令如廖耀湘也是中将,有的更小的军长甚至整编师的师长也是中将。
二、王耀武晋升之路
杜聿明与王耀武两人同岁,后期生涯之中的晋升也是基本同步。王耀文是农民出生的,为人圆滑,看得清事实,不讲虚的,所有王耀文是靠实打晋升的,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王耀文就成了集团军司令、方面军司令、第二绥靖区司令,军衔是中将。
三、杜聿明晋升之路
杜聿明与王耀武不同,杜聿明性子有点急躁,属于猛将那种,也是靠打硬仗晋升的,在抗日战争之后也成了集团军司令、东北保安司令,军衔也是中将。
一、杜聿明被俘
1、淮海战场
1949年1月6日,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场上消灭了黄百韬和黄维两个兵团后,以10个纵队分东、北、南三路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我华野四纵与兄弟部队向东面敌军阵地进行攻击。经过两昼夜的激战,残敌被压缩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纵横不过5公里的狭小地域。
2、杜聿明乔装突围
战斗到10日下午4时基本结束。杜聿明化装成士兵模样,带着10余名侍从趁天黑逃到了张老庄村附近一片凹地里。老乡发现后,报告了当地驻军。六十八师卫生队将其活捉。
3、被俘审讯
该师政委陈茂辉在审问他时,杜聿明前言不搭后语,自知隐瞒不下去了,才自报了身份并要求会见陈毅司令员。最终身份被确认,确实是杜聿明本人。
二、王耀武被俘
1、突围济南城
王耀武在济南城坚守了八天八夜,已经算是尽忠职守了。因此王耀武选择了突围。刚开始真突围出来了。王耀武精心乔装改扮,又换上了便衣。路上看见解放军同志,他还主动打招呼,向解放军问路。
2、突围成功后返回济南
王耀武听到济南城内的枪响了。战斗已经结束了,哪里还会有枪响?王耀武判断,肯定是他们的增援部队赶过来了,既然如此,既然还有一线希望,他这个济南城的最高指挥官怎么能离开呢?
所以,王耀武又折了回去。路上,王耀武发现,解放军越来越多,正好他也想解大便,就躲到厕所里去了。厕所里有一个农民。
3、细心农民举报活捉王耀武
这位农民兄弟非常细心,他发现王耀武用的手纸都是白细绵纸,一看就是尊贵而又体面的上层人士,跟他的着装打扮完全不相称,外面风声正紧,嚷着要抓战犯,可能时国民党高官。
出了厕所,农民兄弟就去找解放军,说他发现了一个奇怪而又可疑的人。这下,王耀武是插翅难飞了。被抓住后,王耀武一没有反抗,二没有狡辩,他很镇定地说,我就是王耀武,要见你们领导,就这样王耀武被俘了。
Ⅷ 杜聿明被特赦后有没有再见到郭汝瑰
有,国军名将杜聿明,为何临死前还要逼问郭汝瑰:是不是共产党。
杜聿明已经得到情报,说郭汝瑰是深入中枢的“共谍”,但一时苦无真凭实据,不敢向蒋介石报告。 郭汝瑰如此频繁地为中共提供绝密的军事情报,也差一点儿被国民党特务破获。
杜聿明见顾祝同毫不怀疑郭汝瑰,就转而直接向蒋介石反映情况。可是,蒋介石根本没有把杜聿明的话当回事。那么,既然杜聿明根本就没有证据,他凭什么说郭汝瑰是中共打入国民党的特工呢
1949年,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进入战犯管理所,接受长达10年的改造。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接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获得特赦,还做了全国政协委员。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患肾衰竭在北京逝世。逝世前,郭汝瑰前去探望,杜聿明抓住郭汝瑰的手说: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当时是不是共产党?这时候,郭汝瑰的身份仍然没有公开,所以他只能告诉杜聿明:我们是属于政见不同。
(8)抓住杜聿明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Ⅸ 寻找一部抗战剧
不知道你找的是那部电影,给你介绍几部参考:
大陆拍摄的国军抗战电影
一:《血战台儿庄》——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
简介: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事迹搬上银幕。1938年春,侵华日军为一举打通津浦线,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抵达徐州,布置战略,起用了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并将川军王铭章师收编进自己麾下。津浦路北线的韩复榘集团军为保存实力,擅自放弃重镇济南,日军主力矶谷乘虚南下。日军坂坦师团占领青岛后,沿胶济线进迫鲁南军事重镇临沂,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台儿庄会战的序幕拉开。临沂激战,张自忠部队增援,与庞炳勋部队前后夹攻,打得日寇溃不成军。3月15日,日军矶谷师团抢先入关,直扑滕县,与王铭章的川军一二师展开激战,王以身殉国。日军向徐州进犯。李宗仁决定扼守要塞台儿庄,台儿庄一线中国守军全线反击,日军陷入重围,被全歼于台儿庄外。
(《血战台儿庄》的经典不用多说了,在网上的投票中,这部影片的人气居位前列,与《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相当,但在国际上,只有《血战台儿庄》是中国二战结束六十多年以来,唯一一部能够影响海内外的抗战影片,从它出产以来的20年里,只有《紫日》勉强能够在国际上得到较高的评价)
二:《铁血昆仑关》——杜聿明、董盐官、田十圆
简介:一九三九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头。在日寇的铁蹄的践踏下,大半个中国沦陷了。这年秋冬,趁二次大战在欧洲爆发,侵华日军派出号称“钢军”的精锐部队——第五师团,在华南北部湾突袭登陆,攻占南宁,长驱直入,妄图切断当时我唯一畅通的西南国际交通线,而威胁陪都重庆。刚刚装备起来的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陆军第五军奉命南下抗敌于古战场昆仑关下。该军军长杜聿明、所属第二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及荣誉一师师长郑洞国,皆为杰出的黄埔系青年将领。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结集各路兵马十五万人,发动了以昆仑关战役为核心的桂南会战。
(本片为《血战台儿庄》的姐妹篇,同样为杨光远导演。本片以两个视角来展开故事,一为杜聿明、郑洞国等将领与日军的斗智斗智,一为普通士兵们的浴血奋战和爱国情怀。相比起《血战》,本片多了些煽情色彩,总体水平也不如《血战》,但放在国内所有的抗战影片中,它依然是较为出色的)
三:《血战南宁》——杜聿明、戴安澜
简介:从1939年夏天开始,日本侵略军在我南海地区调动频繁,正集结兵力,准备开辟华南战场,企图截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同年11月15日,日本侵略军在防城、北海登陆,进占钦州。19日由钦州进击南宁。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奉桂林行营电令向南宁附近集中,准备进击由钦州、防城登陆北进之敌。杜聿明奉命后,即令第200师戴安澜部以步兵两团先遣部队,向南宁前进。该师第600团先出发。11月23日桂南日军过郁江,24日南宁失陷。我第600团23日始抵二塘附近。24日该团即与敌人遭遇,激战两日。此时,第200师主力,亦用汽车输送逐次到达。为防敌北犯,乃于七、八塘附近与北犯之敌激战一周,毙敌甚重,迄12月3日晚,第200师血战旬日,伤亡颇大,急待整编补充,遂奉命向宾阳以北地区转移阵地。12月4日,日军进占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
(这是《铁血》的另外一部分内容,网络上流传的只有昆仑关部分,本片在网上难以查找得到,倒是一些网络商业有出售,但删减了不少内容,只有一个多小时……杨导说他还想拍一部远征军的抗战电影,以凑成自己的抗战影片三部曲,十分期待)
四:《七七事变》——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何基沣
简介:1931年9·18事变后,日军侵战了东三省,进而虎视华北各省。宛平县是当时的华北要道,驻守在这里的29军在军长宋哲元的领导下,对日军日益加剧的军事挑衅毫不畏惧。为了避免和日军正面冲突,宋哲元主张从丰台撤出,日军软硬兼施,企图让29军交出防区。中国军人识破这一阴谋后。日军向宛平城芦沟城进逼,29军各战士做好了迎战准备。
(比起《铁血》遭禁十年的命运,本片幸运了许多,播出时引起较大反响。不过本片的制作水平显得不及《血战》和《铁血》,在剧情上详略不当,吉星文于泸沟桥上奉勇作战一事没有得到明显表现,赵登禹牺牲的场景略显做作,居然要旋转两圈后倚着石像再仰天望一下,佟麒阁家人哭丧的场景简直是台湾偶像剧式的……但片中的战斗场景还是能够让人为之振奋,面对这些热血的爱国战士,我们不能不表示敬佩)
五:《兵临绝境》——梁皖育、白云森、李兰、周浩
简介:抗日战争中期,国民党新编22军被日寇重兵围困在陵城。军长梁梦征决心守住城池,等待援兵抗战到底。孰料,增援的部队一部叛变,一部被阻无法增援。为了保住全城百姓和全军将士的生命,他违心地签署了投降日军的命令,并委托副军长执行,而后饮弹自尽。围绕军长一纸手令的真伪,构成了一个迭宕曲折、大起大落、引人入胜的故事。
(本片与其说是抗战片,不如说是分解人性的影片,只不过以抗战为背景罢,当中并没有多少中日军队交战的场面。不过片子本身的水平制作还行,一些剧情很生动,正义感强的白云森和欺世盗名的梁皖育形象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主角梁皖育在小说版里是姓“杨”)
六:《雄魂》——郭威、大鹏
简介: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军侵占沈阳,以东北军三零五团团长郭威为首的全体官兵,决心抗战到底。被迫沦为草寇的大鹏,在救国会成员周校长和老同学、地下党员许文娟的启发、撮合下带领兄弟下山,与三零五国联合抗日。由于叛徒的出卖,致使这支队伍还是失败了,郭威战死沙场,大鹏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投江自尽。
(七七事件和九一八事件都是抗战史上的重要事件,本片以九一八事件以背景,我没有看过这片子,不好评论)
七:《血誓》——余崇文、马慕援
简介:影片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原前线张自忠将军部820团团长马慕援以抗日为重,不循私情,在严整军纪中大义灭亲,毅然将犯罪的养子与养女严加处决,杀一儆百,使军心大振,以血的誓言和行动同疯狂进攻的日寇血战到底的英雄故事。
(自从1986年《血战台儿庄》出炉后,和国军有关的抗战影片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片出产于90年代期间)
八:《大捷》——段仁义、方向公
简介:在日军和伪军的屡屡进攻下,国民党23路军总司令韩培戈下令,把缺乏作战经验的新编第三团提前结束编练,调往前沿参战,而让他的嫡系1761团驻守下岗子村。战斗打响后,新三团伤亡惨重。团长段仁义、参谋长方向公请求增援。但司令部不让1761团增援,也不让新三团后撤。于是方向公下令血战,副团长霍杰克编了新三团团歌鼓舞士气。在民族义愤的激励下,取得小胜。但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总形势面前,在日军与1761团的夹击下,新三团终于全军覆灭。最后,在“阻击日军有功”的授勋仪式上,新三团的幸存者段仁义、霍杰克和铁匠出身的士兵欧阳贵,义愤填膺,拔枪向韩培戈射去。
(影片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作,情怀较为精彩,作品对国民党存在的内部斗争作了批评,而对下层官兵则进行歌颂,故事的结尾充满了悲剧色彩)
九:《浴血疆城》——凤丫、严思鹏
简介:1936年秋,侵华日军向国民党驻守在马家铺一带大举进攻,傅作义调拨军火支持陶城,途中遭到土匪黄老漂的劫持。驻守陶城的国民党团长严思鹏知道后,想要收编这股力量共同抗日。共产党游击队政委老张也力劝黄将军火送回。而严怕黄归顺共产党,派人亲自拜访黄,并转告将黄劫持的军火作为黄部的装备,黄高兴地同意收编。不料,严却将黄部剿灭,并将黄抓获。游击队派人救出了黄。黄老漂认清是非,毅然带队加入游击队,并捐躯沙场。
(故事的最后就是,日军疯狂地向陶城大举进攻,黄老漂、红果子随同游击队前去增援困守在陶城的国民党军队。枪林弹雨中,黄老漂、红果子都牺牲了。英勇壮烈的场面使身负重伤的国民党团长严思鹏愧疚万分,不禁热泪盈眶)
十:《喋血黑谷》——王朝宗、宋克森
简介:1939年夏,国民党中原前线的84军第1师被日寇重兵包围,军情险恶,军长王朝宗请求增援,蒋介石只给了他一纸密令,指使他“曲线救国”。王对此无比愤慨,他虽奉命与日军谈判,但决不准备妥协。谈判消息被报界披露,蒋介石为逃避联日反共的罪责,忙令中统与军统特务向王朝宗收缴密令……
(这是第一部涉及到国民党抗战的影片,出产于1984年,讲述了共产党鼓励国民党中的爱国将领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故事。虽然有些内容值得商榷,但总体上情节处理得还算不错)
满意请采纳。
Ⅹ 电影淮海战役杜聿明的聿字写错了吗
摘要 您好,这是没有错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