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意义呢
所谓影视艺术来源于生活与工作,而电影作为一门视觉、听觉、思觉等综合人类各种“觉”的艺术,对大众来说,有着诸多不一般的意义。
世间百态、人俗风情、善恶交错,我们似乎都可以通过影像来一窥究竟。哪怕再平凡的人,在心底也总会留存着一块地方安放“另一个自己”。
而电影的力量,就是将“他“无限放大,在虚幻与现实的转换之中,为我们带来谜一般的梦境。
2. 什么是电影,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电影的意义在于它的出现只是让世界在你眼里出现的更真实,没有遮遮羞羞的蒙蔽与掩盖,让人的视角层面拓展的更加旷远与宽阔,丰富观影者的思维角度,使之与原生蕴存的思想、观念得以多元交汇,收获新生精神的启蒙,世道艰深,谁看到的维度越多,世界在谁的眼中便越真实。
(2)电影有什么理论意义扩展阅读:
1、电影的表现手段: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2、中国电影之最: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断,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无声片,长约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可放映电影——1922年由张石川导演的《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是现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国电影,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故事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伊留继昂电影院。1905年,由俄籍建筑设计师、犹太人潘·瓦·科勃采夫开设了哈尔滨第一家电影院。原址就在道里区西十二道街和中央大街交口处,这也就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
3. 有哲学意义的中国电影
港台的不算吗?
张元的《东宫西宫》、《北京杂种》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前期一些
大多数是和伦理方面的哲学有点关系
4. 电影的意义的简介
本书是电影符号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在电影理论研究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者在电影与言间千丝万缕的纠葛中理出了某些可资借的脉络,在符号学所关注的各个电影特质上作了多样且相互辩证的分析。本书不仅开启了现代电影理论的新页,也为往后的电影理论研究立下了一个里程碑。
5. 电影的意义
借用曾经看过的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一部好的电影给你更开阔的眼界,让你更多的用脑思考,而不是单纯的追求视觉刺激。电影里的哲学,比书本更有趣,比生活更明了。电影让人类延长了近三倍的寿命,它让人明白了许多穷尽一生都无法明白的道理。用不同角度看待人生,接受你终究平凡的现实,却永不放弃追求理想,心地善良,热爱生命,享受当下。也许,明白了这些,你就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电影就是这样,本人从初中就开始成了宅男,不爱打游戏,就爱看电影。怎么说呢,好的电影真的改变了我很多,让我从不可一世变得谦虚谨慎,让我从浮躁变得踏实。也许就像刚才所说的,接受终究平凡的现实,却永不放弃追求理想。拉康哲学也说,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对未来快乐的白日梦,最符合人生真谛的是,尽力活在你得想法和理想中。不要依据你达成多少欲望来衡量你的生活,而该以获得多少真诚,怜悯,理想甚至自我牺牲的时刻来衡量,因为最终衡量我们一生的是我们如何对待他人的生命。
6. 电影具有什么历史教育意义
电影具有什么历史教育意义
电影的意义在于将生活的镜子打碎,然后将碎片重新拼贴成另一面镜子。一部好的电影理论著作不是简单的影评呈现,也不是枯燥的学术名词的堆砌,最起码要超越纯粹视听感性,去思考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7. 什么电影有教育意义的呢
我推荐
全球十大经典励志教育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现代版本的《基督山伯爵》,曾经一度成为我最大的精神支柱。这部1995年拍摄的片子,无论从各方面讲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情节的紧凑,主题的深刻,演员的阵容,音乐的配合,所以获得了8项奥斯卡提名,更成为影迷心中的励志经典。当安迪在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爬出监狱下水道和排泄管后,脱去衣衫,伸出双臂去拥抱自由的风雨的时候,相信观众都有些热血沸腾吧。
2、《阿甘正传》 ,美国近代史的缩影。无需多言的经典,也是当年《肖申克的救赎》的强劲对手。“人生就象一盒巧克力......”经典的台词。
3、《勇敢的心》史诗般的片子,主题深沉凝重却又不失轻快,场面宏大,视觉和音乐效果一流,优美流畅。虽然最后结局令人遗憾,但其悲壮程度足可以感染所有的观众。“自由!”梅尔吉普森林行刑前的呐喊,至今响彻在耳边。
4、《美丽心灵》影评人说“2000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给了《美丽心灵》而不是《指环王》,证明奥斯卡还没有堕落。”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什么叫做“那什均衡”。该剧就是根据经济学家那什的真人真事改编,一个80岁时凭自己20岁的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生活的强者,一辈子都在和自己严重的幻想症做斗争。
5、《百万美元宝贝》对于整个电影,正如导演伊斯特伍德所说,“这不是一个关于拳击的故事,而是关于希望、梦想和爱的故事”,看过这部电影,相信大家就会知道今年奥斯卡典礼上的大获全胜真的是实至名归。
6、《心灵捕手》 一部好的电影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将你打动,或者说,一部好的电影是需要慢慢欣赏和体味的,《骄阳似我》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在展示威尔如何天资聪颖上,而是把笔墨主要放在了桑恩教授与威尔从最初的略显敌对到慢慢了解,直至帮助他找寻到了自己人生目标的过程。影片牵涉甚广,爱情、友情、均有提及,正如一杯浓郁的黑咖啡,只有细细品尝,方能享受到其中的浓浓香味!
7、《黑暗中的舞者》 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具有深渊一般的穿透力,歌舞片中少有的经典。现实与理想,执著与信念,主题深刻的让人窒息。DANCER IN THE DARK!唯美而质朴的伟大赞美诗!
8、《喜剧之王》,所有周星驰的影片中,最喜欢的一部。小人物的辛酸历程,周星驰自己的真实的写照。“如果人活着没有理想,那么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9、《千钧一发》 ,尽管有人评价《千钧一发》的结局最终落了俗套,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其成为一部优秀的主流励志电影。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你可以不了解你自己,但你必须相信他(她),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10、《飞跃颠峰》, 加上史泰龙的这部片子好像有些奇怪,其实我一直十分偏爱史泰龙这个演员,总觉得他与一般的好莱坞动作明星不同,片子里总有些让人奋进的东西,像《第一滴血》、《洛奇》等。《飞跃颠峰》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在这部影片中,史泰龙饰演一位长途货车司机,为了重新得到儿子而拼尽全力,并且意外地获得扳手腕冠军。个人觉得这是他个人表演最为成功的一部电影,不但是一部励志动作片,同时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亲情片,远远超出了动作片的惯定范畴,尤其是他与小演员亨利配合默契,父子感情的真挚让无数影迷流下了眼泪。
8. 什么是电影它的含义是什么
电影的起源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②,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在对运动的光学幻觉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与实验,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但人类对于“光影理论”的认识与应用,便可以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讲起。据文字记载公元前5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影)亡”的学说,则是人类对‘‘光学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广为流传的“灯影戏”,则是对“光学理论”的最初、最朴素的应用与实践。13世纪“灯影戏”传人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这便产生了以后的“幻灯”、“走马灯”等形象的、运动的视觉游戏。电影正是起源于这些视觉娱乐游戏之中。至于电影的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②《大英网络全书·电影史部分》,开篇第一句话。 <BR><BR> <B>一、视觉滞留</B> <BR><BR> “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①。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以及对物象滞留的时间,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与此同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象,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然而,到了本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同”。 <BR><BR> <B>二、摄影术</B> <BR><BR> 摄影术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的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然而,人们在活动视盘的机械原理和光学幻觉的意识面前,已经不可能满足于静止的、精美的、单幅照片了,而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够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忠实地复制形象动作和自然空间的物质现实。1872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他曾在5年的时间里,多次运用多架照相机给一匹正在奔跑的马进行连续拍摄的实验,并于1878年获得成功。这位天才的摄影师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当马跑过的时候,照相机的快门就被打开,马蹄、腾空的瞬间姿态便被依次地拍摄下来。为此,爱德华·幕布里奇获得了“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权。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终于以一架摄影机开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在欧洲,这…时期许多国家中的科学家、发明家们也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摄影机。其中,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逊为了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 <BR><BR> <B>三、放映术</B> <BR><BR> 1888年,法国人爱米尔·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人们开始可以在幕布上看到几分钟的活动影戏,比如:《可怜的比埃洛》、《更衣室旁》等等。但是,投影在幕布上的图象,完全是由雷诺一个人亲手一张张绘制而成的,那不过是早期的动画放映,距离真正的电影相去甚远。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这是一种长方形立柜式箱子,里面有可以连续放映50英尺胶片的影片,外面有个2.5毫米的透镜。这个“电影视镜”的特点是仅能供一个人观赏。爱迪生认为:只有每个好奇的顾客单独通过看片机来看电影,才有可能挣到更多的钱。因此,他拒绝以投影方式放映电影。这显然是个错误。一年之后,“1895年是放映技术方面取得惊人进步的一年。同年9月,托马斯·阿马特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产棉博览会上放映了活动图片。l1月,迈克思。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在德国柏林的温特加登放映电影。”①。“放映术”成为人们这一时期相互竞争的目标。然而,在所有的放映技术中,唯有卢米埃尔兄弟所发明的“活动电影机”获得成功。其一,那是一架既可以拍摄又可以放映赛潞潞软胶片的机器;其二,机器的成本和重量,也都要远远低于爱迪生和其他发明家们的那些设备;其三,在速度上,爱迪生的“电影视镜”是l/48秒的画格,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则是l/16秒的画格,更为接近于1/24秒画格的正常速度。就在1895年的最后两天,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用他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这一天不仅仅标志着“放映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BR><BR> ①霍华德·劳逊的《电影的创作过程》,第5页。 <BR><BR>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并非偶然,它与现代科学新观念的发展息息相关。当“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产生了人们对于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相互作用的新观念”的时代,电影史前时期的科学家、发明家们执著的追求,创造出了符合这一新的科学观念的形象的媒介语言,“运动的光学幻觉”。科学作用于艺术,体现了现代人类对于形象思维的全新观念。这一观念从一开始,便决定了电影这门艺术无论是媒介属性,还是语言方式等,都与传统艺术形式形成了根本上的区别。与此同时,就艺术发展史而言,电影也最终以它的科学性实现了人类艺术对于木乃伊“情节”队的美学追求,实现了现代艺术对于现实幻象真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