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能不能介绍一下《生存家族》讲了啥
电影的开始聚焦的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铃木一家,夫妻二人和一儿一女,儿女也有二十岁上下,生活稳步推进着。
丈夫义之看电视,妻子光惠做饭,女儿结衣手机上社交软件,儿子贤司用电脑。像大多数现代人一样,电支撑起了这家人的生活。
㈡ 如何评价《生存家族》
《生存家族》就从一部末日题材变成了一个治愈系的故事,这轻巧的转换让人惊讶又惊喜,人们大都熟悉了末日题材的固定走向,无论是美剧《行尸走肉》还是那部《釜山行》,都是末日之后,人类互相残杀,从人沦落为兽的设定,而《生存家族》则老瓶新酒,玩得自信又顺畅。很多人都会记得那部《哪啊哪啊神去村》,导演矢口史靖这一次仍然让主人公历经了一次蜕变,最终完成了某种精神救赎。
㈢ 电影《生存家族》讲了什么故事,值得一看吗
生存家族作为一部脑洞清奇的末世电影,不同于美国这类题材电影中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特征,日本导演用特别的脑洞,小清新的日式手法,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世界上没电了,我们应该怎样生存?
一路颠簸的铃木一家人,在村里稍作歇息后,选择继续走上去鹿儿岛的路,那里是他们能去的家,到那儿却发现人们过得并不像城市中慌乱,渔村是可以自给自足,生活慢下来的。
两年以后的某天突然来电,一切又回到了正轨,铃木一家人经过这一次漫长的公路旅行,冷漠与疏离变成了包容和理解。
这部电影提出的思考是很有意义的,其中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家庭成员的关系、生活态度的重要性。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以上
㈣ 如何理解《生存家族》中这一家的家庭关系
《生存家族》中外公是个“被遗忘”的老人。
小一辈对外公没有感情,很少去农村生活,觉得农村条件简陋,比不上城市里的五光十色。
中年一辈纷纷跑去了大城市打拼,又会为了小一辈而逐渐忽略了老一辈。
应该又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家庭主妇形象了。
做家务真的很花时间,做饭、打扫、洗衣服,每件事情都是累人且花时间(这里不得不说下,日本女性的地位真的还是很低,哎)。但是妻子都能忍受下来。而且多年的生活经验,也能让她在关键时刻发挥领头的作用,比如说买水、换车。买水和换车其实都是生活小事,但是爸爸做不好,因为爸爸平时不需要担心这些,他只负责工作赚钱。
看的出来,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更好(躲雨时自动靠母亲这一边、吓了一跳也是跳着蹦到母亲身边)。
铃木和妻子在一开始和孩子的关系不算好,一个忙于工作,一个忙于家务。孩子又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不愿意跟父母沟通。没有导火索的话,他们的关系可能会一直这样保持。
后来一路上还有在乡下朝夕相处与世无争的经历使他们的关系有所转变,比如最后,两个小孩出门前会说“我走了”(最开始不会说这个话)。
子女:
哥哥是个很靠谱的人。
去超市买东西都会直奔主题,比如找地图、找修车工具、蒸馏水等。
于是我们看到,爸爸被水冲走了,哥哥去找,妹妹和母亲都在岸上失魂落魄地坐着。他是个有责任感平时话不多的人。但是哥哥平时应该也很少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父母和妹妹的关系也是比较冷的。
妹妹平时比较有个性应该很少跟父母沟通,而且会经常和父母呛嘴。但是这两个孩子总归都还是听话善良的,跟着父亲行事。
总体来说,他们家的老一辈(外公)是个“留守老人”。铃木和妻子有感情,但是妻子不满被忽略的感受,他们的感情存在一定危机。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多沟通,可能还看不惯父母的行事作风,但是在关键时刻,需要靠父母引导。
㈤ 如何看待《生存家族》中的灾难设定
毁灭现代文明,不需要地震海啸也不需要外星人入侵,只要让电力消失就可以了。
这正是日本电影《生存家族》的故事。这部非传统的灾难片,始于一场看似寻常的停电事故。清早,住在东京的主角一家醒来,发现电锅不能煮饭,手机也充不进电;饥肠辘辘地走出家门,发现停电的不止他们一户,整幢楼的居民一边抱怨着一边走路下楼;而接下来,当他们走进车站,愕然发现连电车也停运了……
于是主角一家渐渐意识到,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停电,它的规模与性质都超乎想象。不光是电路的问题,电池也无法使用,好像电力忽然消失了一般。这不是一场事故,而是灾难,不知原因何在,也不知何时结束。
田中先生不是主角一家唯一的恩人。实际上一路走来,他们遇到的几乎都是好人,他们的慷慨与热心帮助一家四口渡过了不少难关。陌生人的善意消解了灾难的残酷,让这部末世题材的电影笼罩在一片温暖的柔光里。美中不足的是,故事中的每一次转机都倚赖于路人的好心,于是当事人自己的努力便显得稍有不足。好在他们的成长的线索依然清晰:把已经变成废铁的手机随身携带的儿子干脆利落地扔掉手机,用手机壳补起了车胎;并在父亲暂时离队时承担起照顾母亲和妹妹的角色。而为了保护家人差点被河水淹死的父亲,在被家人救下后,第一件事便是探出蒸汽火车的窗,丢弃了那绺他用来遮掩谢顶的假发——他不再执著于外表的光鲜,这趟旅程让他明白,家人比什么都重要,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正是他的使命。
这趟充满爱与陪伴的旅程,最终在鹿儿岛的习习海风中划上了句号。捕鱼和织布,一家人过着安静充实的原生态生活,能否恢复用电、回归都市变得不再重要。即便回到东京,他们的生活也不会退回到故事开始的窘境。因为本片尽管对工业和科技做出了批判,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人心。技术究竟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还是更远,并不取决于技术,而是使用技术的人;而反思工业文明也不意味着必须要重返乡土,重要的是要在心中永远为故乡与亲人保留一席之地。
㈥ 电影《生存家族》的剧情如果真的发生会怎样
人类文明至少退后几百年。
有人说手机是现代人类的第二器官,没有手机我们将寸步难行,那么如果有一天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大停电,而且停电时间不是一小时不是一天,而是很长时间。
话说回来,这部矢口史靖的《生存家族》在描述了停电后的种种不便后,将视角放在了一家人荒野求生的过程中感情的发酵与变化。
或许无论在什么样的末日,拥有家人作为后盾,那么低潮过后,鼓起的必然是前行的勇气。
㈦ 如何评价电影《生存家族》
《生存家族》就从一部末日题材变成了一个治愈系的故事,这轻巧的转换让人惊讶又惊喜。人们大都熟悉了末日题材的固定走向,都是末日之后,人类互相残杀,从人沦落为兽的设定,而《生存家族》则老瓶新酒,玩得自信又顺畅。导演矢口史靖这一次仍然让主人公历经了一次蜕变,最终完成了某种精神救赎。
㈧ 如何看待《生存家族》中一双儿女的人设
突然之间,一次大停电的灾难降临。最初,人们以为是小范围、暂时性的停电,不当回事,被电车抛弃的上班族奔命一样想办法冲向办公室,学生们发现老师没能来校上课,都欢呼雀跃。但是很快,事情开始失控。
该片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只有铃木一家窘迫不堪、不断闯关的“生存游戏”,享受惯了现代文明的人看完这部电影,会在心底默默反思。整部电影没有歹徒、没有心怀恶意的人,镜头里出现的面孔和铃木家人一样,无助、无望,群体崩溃的情绪让人心有戚戚焉。但是温暖、积极才是导演想表达的主题思想[7]。
㈨ 电影《生存家族》为什么能够获得好评
日前,日本口碑佳作《生存家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举办了超前点映,活动现场数万人观看本片后对《生存家族》给出了五星好评。电影《生存家族》由矢口史靖执导,于6月22日登陆全国各大院线。
比起把手机装进兜里更重要的是把身边的人装进心里,很多当天走出电影院的观众表示“这是一部有笑有泪的电影,自己就像片中的儿子一样,平时对父母很冷漠。如果带着爸爸妈妈来看他们肯定会看哭的”。目前,《生存家族》豆瓣评分高达8.1,80%的网友给出了四星、五星好评。城市不能没有电,而一个家庭更不能没有电,这部2018年最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影片之一,逆袭之势强劲,有望成为引进片中的年度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