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有谁知道,FM103.9 北京交通台的一路畅通的节目…
北京交通广播 103.9《一路畅通》栏目
一路畅通 如今在北京开车的人,可能没有一个不知道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的,就连不开车的主儿,到了节目时间也想找个能听广播的地儿,听主持人叨唠叨唠。 “你好,收音前的朋友们,这里是快乐的《一路畅通》!”随着小鸭子的一声喷嚏,李莉、杨洋充满快乐的声音,给每个行使在路上的司机带去问候。下午5点,正是街上晚高峰的时间,李莉、杨洋的直播也开始了。 除了李莉、杨洋之外,还有王佳一、顾峰、园园、郭炜等主持人。 播出时间: 每天上午7:30~9:30 下午5:00~7:00 主持人介绍 顾峰: 喜爱的格言:所谓才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 对主持工作的理解:全心服务。 想对听众朋友说的话:不要在意过去,从现在开始相信自己,你就会有非同寻常的感觉。 王佳一: 信息节目及时准确地传播路况信息,交通信息,服务市民出行,架起管理运营部门与出行者之间的信息高速路,充分体现交通台专业优势。以信息发布为主,以歌曲音乐串联,一档实用轻松的节目…… 罗兵: 我们的笑其实对于在路上的人来说是杯水车薪,但是,真诚的说,无论是罗兵还是他的搭档,我们都希望能够用声音感染城市。 对于我来说,和任何的朋友交谈是需要一个媒介的,那就是手中的水。甭管这水中是否有一种溶质,我需要这样的一杯水,它让我安心,让我能从一种品尝或大口的吞咽中定下自己的神儿。 刘思伽: 1997年从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毕业后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喜欢的格言:让花开在花开时;对主持工作的理解:投入的说事儿,真诚的聊天儿。 杨洋: 1973年生,1995年介入广播圈。做过《演艺圈》、《早安北京》曾经做过公务员、软件工程师,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与自已专业毫不相关的主持人。 李莉: 喜爱的格言:别让你的舌头抢先于你的思考。 对主持工作的理解: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朋友好,我是北京交通台一路畅通节目的主持人李莉。在生活中我应该属于比较“随意”的人,追求无拘无束奔放自由的生活方式。从我的爱好中,大家就可以了解,比如我喜欢越野,曾驾车到过西藏珠峰,穿越了新疆罗布泊,还参加了两届全国场地越野比赛,目前的最好成绩是全国赛亚军。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107141.htm
『贰』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城市管理广播收听率分别是多少啊急!非常感谢
北京城市管理广播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频率啊。
北京城市管理广播收听率大概在0.07--0.12左右
北京新闻广播大概在0.46--0.56左右
北京电台收听率最好,也是北京地区收听率最高的还是北京交通广播平均在1.6--1.8之间
当然这个数据不一定非常准,只是一个大概的,具体统计数据得咨询北京电台自己或者找调查公司的数据
『叁』 200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名单什么时候在网上公布
200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评卷工作已经结束,现将获奖同学和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的名单
『肆』 跪求请问这是什么电影或电视剧!一个男的在酒吧,看到女的推开酒吧的门,然后想起曾经给女主角伞。
这是《请你先说你好》歌曲的MV吧
『伍』 一路畅通 是什么意思
1、北京交通广播栏目
一路畅通( go smoothly all the way)是北京交通广播栏目。除了李莉、杨洋之外,还有王佳一、顾峰、园园、郭炜等主持人。播出时间: 每天上午7:30~9:30 下午5:00~7:00
2、陕西交通广播栏目
《一路畅通》是交通广播精心打造的一档新闻资讯节目。广播时间为:周一到周五 7:00——9:00,主持人:刘凯 岳磊。
3、河北移动电视栏目
《一路畅通》栏目是河北移动电视一档民生类公共交通电视新闻栏目。将以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为准则,提供权威的交通资讯和及时、实用的出行、生活信息;
最周到的出行帮助、最快捷的实时路况及最关心的交通话题,建立起交通管理部门与百姓的纽带。栏目致力于普及交通法律法规,提高百姓交通安全意识,倡导公众遵章守法文明出行,服务河北经济发展。
4、网友共享信息分享生活平台
一路畅通网CT1039是CaoTa1039畅通网的简称。
5、华艺出版社出版图书
《一路畅通》是2010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献给北京交通广播成立十六周年,献给《一路畅通》开播十周年,献给与我们快乐走过八年的朋友们。
『陆』 畅路对什么词语
一路畅通( go smoothly all the way)是北京交通广播栏目。除了李莉、杨洋之外,还有王佳一、顾峰、园园、郭炜等主持人。播出时间: 每天上午7:30~9:30 下午5:00~7:00
『柒』 谁有河南豫剧《樊梨花》的电影下载资源啊。要李莉演唱的。
李莉没有唱过电影《樊梨花》,其它不知道。豫剧电影《樊梨花》是孙映雪唱的,李莉配像。
『捌』 一部电影 酒吧服务员叫扬子,大学生叫王佳,她闺蜜李莉
酒吧那些事
『玖』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是人们日常交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人们增进理解,加强合作,对于个人发展、事业成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培养有口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成为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今中学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在这一点也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安排了专门的章节,为广大中学教师日常口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那么,中学口语教学,怎样进行才能既不占很多时间,又能获得显著的成效呢?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3883269.htm
1.树立正确认识
许多学生在公众面前不敢或不愿讲话。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就是掌握好字、词、句,写好文章,在考试时能得高分。至于敢不敢讲话,能不能讲好话并不重要,高考又不考口语表达能力。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口语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学习,不只是能在考试时取得高成绩,还要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任何一个不会与别人交流的人,要成功就非常难。而走入社会后,口头表达就成为交流的重要方式,别人也会从你的语言中了解到你的基本素质。而且所谓语文,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有文无语”是片面的。其次,鼓励学生突破“是金子总会发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在思想上对口语表达持正确的认识,对口语训练有足够的重视。
2.消除紧张情绪
许多人在公众面前发表意见,常有心慌的感觉,即使面对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也会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话。这主要是自信心不强,害怕说错,遭到别人的嘲笑。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情绪,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下去。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先在自己的座位上读,要求字音准确,吐字清晰,要有一定的感情。学生读完后,从正面给予表扬,使其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减轻畏惧公开讲话的心理。然后,在自习或课堂上,利用三至五分钟时间,让他们从座位走到讲台上,朗诵自选或自写的文章,同样给予鼓励和表扬。经过多次重复,那种"面红耳赤"、半天不能开口的情形就会越来越少。再次,由读别人的作品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在读别人作品时,可能还能稍微放开,但要他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又会紧张起来。解决这个难题,我主要采用课前或课后的五分钟 ,内容由浅入深,由无限制到有一定限制,人数也由少到多。如开始同桌互相介绍自己,谈对对方学习作的感受,交流对某一电视剧、电影的感受等等,然后再扩展到与周围的同学交谈,再到本组,人数逐步增多。通过交流,使学生首先敢于在小范围内讲话,发表自己的对社会生活的看法,逐步消除口语表达中的种种心理障碍,为进一步提高垫定了基础。
3.有的放矢的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已不再害怕开口,可以自由流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但是,能开口并不能保证交际成功,因此,还要进行整体思维训练。语文课堂是很好的训练场。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思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当然,设计问题和选择答题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打击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重新回到害怕开口的境地。设计问题应该考虑深浅适宜,既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又能给学生以充分发挥自己见解的天地,然后根据题的难易程度,请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如讲《荷塘月色》,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其一,谁去过附近的荷塘?荷塘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请说说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荷花有什么象征意义?显然,前者易,适于一般学生,后者难,适于分析能力较强、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这些问题不论难易,都有共同点,即系列化,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考,学生也乐于回答,回答时能言之有理,有发挥余地。在教师有意识的启发引导下,有时还能引起观点碰撞,甚至展开辩论。把这种训练贯穿在教学中,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既完成了课文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了他们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
4.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有的放矢的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要使这一能力得到再提高,并且不留“死角”,还必需再采取措施。我的做法是,按座位顺序,每天两人上台(自习一个人,课堂一个人),时间为3--5分钟,内容为对学过的课文中的某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可写提纲,但不能念稿子。进行师生打分评定,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考试小作文成绩。因为有了前一段训练的基础,还计成绩,学生都做得很认真,有的在前几天就在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改进,甚至还录了音。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不但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而且在全体同学的带动下,形成了一股爱思考,善表达的学风。
5.举办班级演讲赛
经过两学期的基础训练和巩固提高,学生都有一股勇于表达的欲望。在第三学期开学不久,我们举行了一次演讲赛。
为了使比赛成功,我发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为了公平和不脱离学生实际,要求学生自拟题目,每人至少一个,多者不限。由于题目来自学生现实生活,多数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有时代气息,有启发性,参赛者有话可讲,听众也乐于倾听。另外,题目是大家出的,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他们想听听自己的题目由谁来讲,自己又将讲谁的题目。这种兴趣给比赛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比赛进行得紧张有序,参赛有二十多人,先抓号,每个同学在前一个同学开始演讲时才领取题目。评委是全班同学,以十分制评分。这次演讲多数同学发挥了正常水平,少数有超水平的发挥。通过演讲赛,不但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听到了同龄人对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的看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比如,王佳同学的《如何正确认识早恋》,陈辉同学的《珍惜父母的劳动》等,获得了同学一阵阵的掌声。
6.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前边所做的工作可以说都是学习 ,与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还有一定距离。到了高二下半期,在组织学生看了几场“大专辩论赛”之后,班上的学生都积极要求举行一次辩论赛,以检验两年来的口语训练成果。看到学生们高涨的激情,我也想对两年来的教学进行一次大检阅,于是就同意了他们的要求。经过充分的准备,辩论赛正式开始。赛题为“上大学是否是成才的唯一出路”。由于赛题由学生酝酿而成,双方在赛前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因而赛场上唇枪舌战,妙语连珠,不断赢得师生们赞扬的笑声和掌声。
如正方的李莉同学发言: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与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而新的知识和技术的连接点是大学。如果没有上大学,很多新知识、新技术可能一时就难以掌握,毕竟社会上的学习环境和大学里的环境是无法相比的,因此,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
反方的美鹏同学发言:这要看“人才”的定义是怎样定的。过去,只要上了大学,获得了大学毕业证,或是得到了硕士、博士称号的人 ,国家就将其列入人才库。但是,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了“唯学历论”的危害。十年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才会议上,国家就提出: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由此可见,即使是北大、清华的高才生,如果在社会上无所事事,也称不上人才(热烈的掌声)。
辩论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赛场上学生机敏的对答,严密的逻辑,雄辩的语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学生也余兴未消,要求以后再举办此类活动。
通过两年的锻炼和学习,学生们在口语表达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上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一下子都举起了手,再也没有刚入校时那种问半天无人应,站起来腿打颤、汗流满面的景象了。由于学生在平时勇于思考,课堂上勇于发言,课外勇于交流,各科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口语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对口语表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逐步克服畏惧,与人交流的心理。其次,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再次,要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最后,要注意口语训练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都有参与和提高的机会,并以此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