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怎么看待《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南京人优先回答)
电影里面的有很多跟真实的很不符合。如拉贝吧:因为拉贝1882年11.23-1950年1.5.1937年拉贝来中国享年是56岁,电影里的拉贝看上去六七十多岁。②妓女小江,真实的没有小江这个人物。③日本军官角川,在南京大屠杀中有松井石根、向井敏明、野田毅等等这些人物都没有刻造出来,不像陶泽如、刘若英版的《南京大屠杀》有点像真实的。其实这部电影有好多争议。
一、拉贝给中国人民下跪过吗?
答案:没有。这个情节是虚构的,毫无事实根据。拉贝没有给中国人民下跪过,倒是中国难民处于感激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拉贝是抛下难民逃离难民吗
答:子虚乌有,拉贝是怀着内疚之情走的。
三、国际安全区谁建立的?
陆川:安全区不是拉贝建立的,而只是被委任为主席,发起人是中国教授。而之后,安全区建立起来的,拉贝也抽身回国去了,剩下是中国国人自己的事。
汤道銮回应:陆川说的都是极为不负责人的。说道拉贝回国,那是他不得不走。此前,德国人已经好多次要他回去,他拒绝了,甚至把诏书给撕掉。但他因为对日军不断施压,激怒了日军界要员们,强行把他驱逐南京,德国政府接到日本方面通报后,决定对拉贝发出最后召回。当时,他看到大屠杀六周后局势趋于平稳,各国大使也都开始相继回来,才将难民营安排妥当回国。
四、拉贝秘书是汉奸吗?
拉贝的秘书韩湘琳为原型的,就和辛德勒比较相似,和辛德勒的意义比较接近。
五、大屠杀事期间存在过良心未泯的日军吗?
像角川这样有良心的日本军官,也许存在,但都没遇到过。大屠杀纪念馆负责人也说。看了这么多资料,没有角川这个日军。而东史郎等在二战后认真反思历史的侵华老兵则说道,他们是在战后得到了反思,二战时期他们几乎丧失了理性。像东史郎爷爷,每年到中国谢罪,我们都谅解他,可惜逝世了。
2. 电影南京南京中,唐先生为什么会被枪毙呢
因为唐先生用自己的生命换下的是一位中国军官,日本人也知道,所以要杀唐先生。
《南京!南京!》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由陆川执导,刘烨、高圆圆、范伟、秦岚、中泉英雄等主演。
影片通过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国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2009年4月22日,该片在中国内地公映;同年该片获得第57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等奖项 。
幕后花絮
当剧组发展到五六十人的时候,却得知外交部否掉了剧本。
原本陆川为高圆圆饰演的姜淑云设计了强奸的戏,但高圆圆在拍摄的时候崩溃了,她冲着陆川喊怎么能这么拍,最终陆川没能说服高圆圆。
剧组里的日本演员,除了三个是第一次来中国,一句中文都不会外,其余大多是在中国留学的日本留学生。
中泉英雄是陆川在轮番看了200多个日本演员之后选中的。
拍日军祭祀那一段的鼓是在河南做的山寨鼓,这个鼓如果从日本定做的话得花好几十万。拍这一段时,原本两位日本鼓手开始觉得鼓皮太软声音不正,最终用灯照了2个小时使鼓皮都绷了起来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拍祭司这场戏的时候,由于日本鼓手不满于在场的一位中国群众演员在拍这么严肃的戏的时候说笑,于是挥手就给了一拳,那批中国群众演员都是武校的,立马围上去,幸好工作人员及时劝阻,不然差点演变成群架。
有一场戏是伊田杀了唐小妹之后走到大街上,突然有一个人大喊自己要回日本,这段不是剧本里有的情节,而是日本演员小黑自己演出来的。
3. 南京南京电影意义
影片警醒人们一定要珍惜和平,热爱生命呼吁人们以史为鉴、珍爱和平、面向未来电影完全突破了旧的南京大屠杀历史观对中国人的错误描述;为世界观众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同时也是对南京灾难中的国人民族形象的全新书写。在新的层面上为中国历史上这一段惨痛的往事提供了全新的历史思考
4. 如何评价《南京!南京!》这部电影
《南京!南京!》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中国女性形象,和所有优秀战争片一样,柔美的女性和法西斯的刺刀形成强烈的对比。
江一燕饰演的妓女小江也是影片中的焦点人物;而江一燕也把妓女的妖媚和放纵表现得入木三分,但是并没有遗失女性的爱心和宽容,当日本人包围了难民营,勒令难民营的领导人交出一百名中国女性,江一燕和其他几十个中国女孩子勇敢地站了出来,用一种接受耻辱的形式捍卫尊严。
创作背景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故事。陆川决定拍这部电影前征求过不少前辈的意见,其中吴宇森建议说这样的题材应该再等一段时间再拍。促使陆川快刀斩乱麻下定决心拍摄的是吕克·贝松。
2006年6月,陆川与吕克·贝松吃午餐,吕克·贝松告诉他,《南京!南京!》是正餐必须先拍,其他都是点心。
5. 电影《南京南京》的剧情是什么
是从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开始。尽管有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逃出城,但与此同时,也仍然有大量不愿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展开了无望而惨烈的抵抗。其中就有国民党精锐部队一员的陆剑雄。
在抵抗最终失败之后,在数十万中国人的鲜血终于染红长江之后,南京全城沦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机存留的,就是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
看后很愤怒,真想多杀几个日本兵
6. 南京南京为什么是烂片
个人观点这部影片整体还行但是和历史有些偏一点作为中国人南京脚下有着三十多万同胞忘灵!!!!
7. 南京南京电影深度解析
有一个片段,当10多名日本士兵冲进教堂时,他们看到许多中国人聚集在里面。都是老人、弱者、病人和残疾人。有些人甚至手里拿着枪。在日本士兵没有任何指示的情况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举起了手。然后一大群人跟着他。最后,一个天真的小女孩也举起了手。
我们应该从当时人们的思想开始。在当时的满清政府时期,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许多人不知道一个人物,但他们的思想相当无知,许多人习惯了被压榨。作为第一个举手的老人,他经历了从满清到中华民国的变化。
在当时的侵华战争中,老人可能认为这些都是想成为皇帝的主人,只要他投降,就不会伤害平民。那些拿着枪的伤号早就害怕了。
现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发展迅速。没有人会践踏它。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永远不会回来。每个人都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不再是无知和无知。让我们记住历史,展望未来......
8. 观众为什么骂南京南京
观众骂南京南京这部影片较大的问题,就是电影导演没有态度。南京暴行是一个很比较敏感的主题,在立场问题上电影导演不可以没有态度。
那类角度是陆川的一厢情愿而已,是一种妄想。彻底欠缺分毫的客观事实根据和概率。而且整部影片在主要表现上 让大部分受众群体觉得压抑感、耻辱、恼怒与此同时也有疑惑。由于陆川最少在表现手法上 让观众没法意会他的那麼点小心思。何况逻辑思维能力尚浅的青少年儿童。
虽然通过异议赢来啦电影票房 却不容置疑地输掉社会道德。说白了走入国外市场,最少在日本那样的影片公映的概率为零。为何只需了解日本电影院方式的人 就很明白了。那样的影片压根不太可能取悦日本观众。写作可以讲人性,但更应当重视历史故事。人民的情感是敏锐的,尤其是应对那么激烈的一段历史时间。
9. 关于电影《南京!南京!》的疑问
坐在星美的电影院里,我承认,我遭受到一场心灵的杀戮。
虽然在周四的晚上,但仍然有接近五成的上座率。说明大家对这部电影的关注度,确实很高。
虽然观看的过程中,有哭泣,有叹息,有愤怒,有最后字幕时对于至今活着的小豆子表达了欣慰的掌声,但我仍然难以掩盖自己的愤怒。
这是一部被认为有着某种精神特质的电影作品。
也被认为是今年以来最重要的电影之一。
关于它,有太多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充满诚意,记录中国人的抵抗,寻找日本人的角度,最棒的中国标签的特技……
但是,我要说,我看到的,与听到的,似乎是两条难以相交的平行线。
我没有看到抵抗。我只看到了死亡。
去看这部电影之前,我被打动的原因,就是因为陆川的话。因为他要记录一段中国人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抵抗史。
但是,很遗憾,我没有看到抵抗——如果那短短的几分钟的巷战算是抵抗的话,我无语。我只看到了死亡:成百上千人的死亡,被机枪扫射,被赶进长江,被关押后浇上汽油扔进手雷,那个看起来英勇赴死的刘烨,完全是具有讽刺意味的苍白“英雄形象”。
那六七个日本兵,就可以把满满一屋子数百上千的人俘获,要知道一人咬他们一口都不够分的。
几乎没有一次抵抗是成功的,是有成效的。这就是抵抗吗?
我没有看到谴责。我只看到了歌颂。
用长长的篇幅,记录征服者的庆典,让我有把银幕撕碎的冲动。在此,也许陆川本人的原话更具有说服力:
那场祭祀舞蹈,可以说我有一个特别巨大的欲望想把这舞蹈拍出来,但为什么想拍这个舞蹈,我觉得这事有特别大的意义在里面,这个意义会让我睡不着觉……就觉得这件事做得特别值得。我们必须把这段鼓和这段祭祀带到所有中国人面前。因为这种威胁,这种被征服的威胁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而且人家一直在那儿继承着呢。他们可能不冲中国,就随时的。现在让我们汉族,或让我们中国人拿出一段震慑人心的代代相承的文化的东西,我觉得已经没了,我们就剩秧歌了,我们真正的东西在哪儿呢?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中国的文化只剩下秧歌,日本的文化就是震憾人心的精神。所以这种真正的精神这种文化,是有资格在你被征服和损毁的废墟上舞蹈的!
杀戮者的本质,是残暴和兽性,那是应该被谴责的继承,而不是歌颂的膜拜。
一段杀戮的文化,也值得如此的歌颂?这是什么样的奴性心理?
也因为这种歌颂的心态,所以“南京!南京!”这个当时在日本以战胜国姿态传播的闪电战胜利口号,才成为陆川这部重要电影作品的篇名《南京!南京!》?
我没有看到正常的日本兵。我只看到了异常的陆川导演。
一个有人性的日本兵的视角,能代替侵华战争中那些日本兵灭绝人性的群体行为?
一个虚构出来的自杀的角川,能够代表一个永远不肯承认自己罪行的民族?如果他们都是有人性的,那为何迄今为止出来忏悔的侵华老兵屈指可数?
如果他们是有人性的,那么活活地剖开孕妇的肚子取出婴儿把玩的都是谁?那些英国和美国记者记录的图片影像中刺刀上的中国孩子,又是谁?那三十万惨死的灵魂,又都缘于哪个魔鬼的双手?
陆川也许自己很喜欢吹蒲公英,所以在一张惨烈的画卷之后,他简单地表达了未来的美好,可是,生的种子,不是在被一个良心发现的日本人放生之后种下的,是应该对历史的永远铭记和对彼岸的时时警惕,同时自己不断强大壮大,才能生长的。
我没有看到爱国情。我只看到了功利心。
一部挂着爱国旗号的电影,巧妙地用了多个片断、多个场景来记录慰安妇与士兵的“兽与欲”,那些不断穿插于故事中间的强奸、多次闪现的完全的赤裸、多次直接呈现于镜头之下乳房……
为何用四五个段落、总长超过五分钟的时间来表现日本人强奸中国女同胞?
用一个日本慰安妇以及无数慰安妇的声音、动作、画面,是为了要衬托出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是他的思考,还是他动了情?
是因为剧情的需要?还是因为票房、话题的需要?
在这部影片中,大腿、乳房、全裸、慰安画面竟然上升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令人发指!
在第一天的首映之后,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媒体反映:友好媒体继续歌功颂德,中立媒体客观报道,恶意媒体负面连牍,但至少都无法避免地记录到相同的事情——观众感受殊议,争议很大。。
观众不是傻子。
有时候,贩卖爱国热情换取财富,有投机取巧的可能。但是,在“南京大屠杀”的题材上,中国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你在记录什么,你在歌颂什么,你在表达什么,在公众的聚光灯下,你无可遁形。
所以,在影院你能听到带着愤怒情绪的叹息,也能听到“XX神经病”的责骂,还有更深了解导演诉求目的的人,会直斥为“功利心太强”,或者称之为“想拿奖想疯了”。
我想,日本人应该会感谢陆川的宽容。
所以,靖国神社是依然可以去拜的,既然南京屠城之后的胜利庆典都可以在中国得到如此淋漓尽致的表现。
所以,屠杀也是应该的,因为有中国兵,因为有抵抗的存在。
所以,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也是可以的,《南京!南京!》里面没有任何数据去记录日本人所犯下的罪行。
如果,这部影片成为惟一一部表现南京大屠杀而终于在日本公映的先例,我不知道,中国人是应该为之骄傲,还是为之愤怒。
1937年,南京大屠杀成为中国人的国难国耻;2009年,《南京!南京!》让中国电影有新国耻的感觉!
是以为记!是以为祭!是以为忌!
10. 为什么日本人愿意拍南京南京这部电影
南京!南京!》这部影片在主题上的迷途。电影主题究竟是什么呢?应该不会是抵抗,影片之中的抵抗早已在四十分钟之处戛然而止,被俘的士兵面如死灰,早早失去了民族精神和个人信仰,蜕化成一群仅靠直觉存在的动物;影片也不是在颂扬“人性光辉”,无论女人自告奋勇去做慰安妇的那份坚毅,还是姜淑云冒死救人的那份顽强,在日寇的枪火洗礼中实在是那样的无力,“人性”的最后一点光芒在姜淑云倒地的一瞬已经熄灭,实际上是导演自己已经将其抛弃了;除去这些,我们惊讶的发现电影讲述的竟然是日军的一份良知
不得不说这真是讽刺,用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事件,用30万中国人的生命,数万中国妇女屈辱的眼泪来衬托出日军(角川)的良知
换我是日本人我也愿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