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风格备受争议,你觉得如何
诺兰在叙事艺术的表现上尤为突出,富有浓厚的实验意味,变化多样,被誉为是“带来后好莱坞时代新时期变化的重要证明”,是对商业电影叙事单一化的有效消解。
克里斯托弗·诺兰被广大影迷称之为鬼才导演,他也是好莱坞最具盛名的导演之一,诺兰以独立电影开始了他的导演之路,在好莱坞的世界里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风格,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拍摄技巧赢得了市场的好评,基本上每一部电影都会掀起一波热映狂潮。诺兰的影片不单单在各大电影节频频获奖,同时也获得了电影空间结构大师的称号,即便是身处于类型化的好莱坞,诺兰也并未妥协,依旧在自己的电影中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为广大影迷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独特体验,也真正做到了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平衡与共赢。本文主要从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视觉与听觉艺术风格两个方面出发,对其经典电影作品进行了一番品评。
⑵ 小李子经典巨制《盗梦空间》重映定档!为何诺兰的电影总让你心甘情愿掏钱
电影院逐步放开后,有许多经典电影重映,其中由小李子主演的《盗梦空间》已经重映定档,很多人都准确去影院重温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之所以让人百看不厌,要归功其导演诺兰。诺兰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大导演,他曾经导演过很多非常有名的电影,他的电影总是让观众惊喜,人们每次在他新出电影之后都去电影院观影。那么诺兰的电影究竟有什么魔力,总是让人心甘情愿花钱呢?我个人认为诺兰的电影非常烧脑,充满了想象,他的电影坚持用实景拍摄,画面非常震撼。
一、诺兰电影非常烧脑,充满了想象。
诺兰的电影充满了想象,他的电影会打乱顺序拍摄,让人对剧情看不透想不通,甚至到最后结局有些情节都想不明白。他的电影会有很多非现实主义的东西,这些概念在看他电影之前都无法想象,比如《盗梦空间》就让观众大呼原来梦境可以这么演绎。人们惊叹诺兰的想象,对诺兰的电影顶礼膜拜,看完直呼过瘾。
⑶ 诺兰导演为什么会反对3D电影
- 电影讲究欣赏,3D讲究体验,欣赏是引导观众,体验是让观众去寻找。这两者本质上是冲突的。诺兰属于踏踏实实讲故事的导演,重点在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观众,加上诺兰电影里贯有的多细节多叙事等特点,3D会将观众的注意力脱离于故事和人物以外,这点诺兰一定不会妥协。
- 戴上3D眼睛会令银幕亮度降低,很多细节由此也就看不清了。诺兰是坚定的IMAX2D粉,对于画面的细节表现要求很高。其本身坚持用传统胶片拍摄电影的手法也为很多人称道,更加离经叛道的3D就更加不认同了。
- “3D技术还不成熟”只是诺兰的借口,免得被媒体贬为不思进取的保守派,诺兰尊重电影,懂得电影视觉上的精髓在于画面精度,构图,细节,以及传统胶片和2D对于电影产业的重要性。3D和后期3D的滥用已经严重破坏了电影产业的运作规律。将来3D发展成熟以后最多也就变成全息投影之类的把戏,技术上毫无破绽,但那还能被称为电影么?
⑷ 诺兰电影的豆瓣评分为什么都那么高
他用了短短6年时间,就打造出了3部现象级的电影;还没有任何一个个人奥斯卡奖项,但在许多人心目中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
他的名字会盖过任何一位大牌演员的光芒,只要是他导演的电影,都会被预设成“神作”。
克里斯托弗·诺兰,要说这个名字伟大,恐怕还为时尚早,但有如此之多优秀的作品,他诚然已经在伟大的道路之上。
他的电影特点非常鲜明,复杂的叙事结构,深挖引人深思的深层人性,坚持胶片拍摄的写实理念,商业与艺术的两者兼得,打破传统的类型片革新等等,而这些特点,铸就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克里斯托弗·诺兰。
?
而要改变现实,首先就要接受现实,如果你认为现实是假的,那何必去改变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诺兰的电影非常贴近现实,大可强行设定背景的科幻片非要请来科学家做指导,从现实的科学理论出发,然后才在这基础上去建立那些过于幻想的情节,而这些情节,并不是一种妄想,而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好向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诺兰电影的结局,是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
因为他希望看到改变,希望人类能用爱穿越宇宙而不是接受现实走向灭绝,希望电影能够对观众产生影响,对世界产生影响。
单纯地相信现实,世界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美好。
也许正因为这样,想要改变世界的诺兰才更偏向于能够具有更多想象空间的科幻题材,因为改变世界的,不是现实世界本身,而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
⑸ 你喜欢诺兰电影的原因是什么
一直以来这个执拗的英国男人都喜好用传统胶片进行电影拍摄,诺兰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不使用数字中间片来进行调色,这样往往显得更为饱满,冷峻,厚重,隽永,有着别样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影像美学风格。
⑹ 诺兰的电影为什的那么精彩
他用了短短6年时间,就打造出了3部现象级的电影;还没有任何一个个人奥斯卡奖项,但在许多人心目中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他的名字会盖过任何一位大牌演员的光芒,只要是他导演的电影,都会被预设成“神作”。
克里斯托弗·诺兰,要说这个名字伟大,恐怕还为时尚早,但有如此之多优秀的作品,他诚然已经在伟大的道路之上。
他的电影特点非常鲜明,复杂的叙事结构,深挖引人深思的深层人性,坚持胶片拍摄的写实理念,商业与艺术的两者兼得,打破传统的类型片革新等等,而这些特点,铸就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克里斯托弗·诺兰。
诺兰电影为何能如此高分
如果要把所有导演的电影(长片)评分打个平均分,然后列个排名,诺兰导演要是能排在第一,恐怕很多人也不会感到意外。无论是国内的豆瓣还是IMDb,他的电影基本都能维持在8分以上。能有如此高的评价,诺兰到底是有什么样的法宝,俘获全世界观众的心呢?
其实很大程度,就在他的几个电影特色里面。
1.对人类精神的探讨
电影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自然不应该离开人类的精神。而诺兰的电影也离不开这种精神内核,他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二,《蝙蝠侠:黑暗骑士》(下称《黑暗骑士》)、《星际穿越》,都是因为这种精神而让作品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
《黑暗骑士》里的小丑之所以能够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派,除了演员的极致表演,其根源还是在于他把人类最深层的本性揭示了出来,这种看不见的本性在哈维·丹特的身上得到具体呈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两个面之间挣扎,就像电影最后的两艘船,是选择炸死对方,还是选择自我牺牲。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善恶,我们人类生来就是这样,有着自私的求生本能,又有着无私的大无畏精神,善恶本是一体,有所区别的只我们主观的区分。
《星际穿越》则探讨了人类最为可贵的精神,爱、探索精神。无论电影里的科学有多么高深前卫,宇宙有多么雄伟磅礴,最终还是要回到我们人的身上。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自身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阻止末日。
如果没有这种触动人心的感情,《星际穿越》也只能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片,只能让理科生激情满满,却不能让文科生有情怀共鸣。
所以诺兰的电影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是因为他找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的却又看不见的人性,并且激发了出来,我们也才能有如此强烈的共鸣,然后给电影打上5星。
2.对类型片的革新
人多半是喜新厌旧的,很多电影并不是不好,只是人们看腻了。诺兰每一部作品都能获得高评价,除了有精神内核支撑,同时也得益于他并不喜欢循规蹈矩。
你可以看到他的《记忆碎片》,用了一种几乎前所未有的叙事结构;随后接手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颠覆了人们对超级英雄片的古板理解;最新的《敦刻尔克》,又给战争片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他的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有我们绝大多数人所没有见过接触过的东西,这种新鲜感也促使了他的电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有人说,詹姆斯·卡梅隆负责电影技术的革新,诺兰则负责电影结构上的革新。但如果认真回顾他的电影,其实像《蝙蝠侠》系列,《星际穿越》其实都是普通的线性结构,他的创新绝对不只是电影结构上了,更是类型片上的革新,而《敦刻尔克》还对配乐上有大胆的创新尝试。
诺兰是一位创新者,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一部又一部的惊喜,为什么他的最新电影都被影迷列为年度最期待作品之一。他真的有太多奇思妙想了,以至于他的作品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3.对悬念的奇妙设置
当然一部电影要获得观众的喜爱,“好看”两个字是非常重要的。而能不能“好看”,悬念的设置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诺兰的奇思妙想还体现在悬念的设置上,这也让他的作品观赏性十足。
他常常会先暗示你答案,然后抛出悬念,然后利用各种手法来迷惑你,你可以根据他给出的一些隐秘线索,自己试着去探寻真相,最后等待结局的答案;也可以索性跟着他的节奏,跟着角色一起迷失,直到结局真相揭开,然后惊叹地恍然大悟。
就连《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这样可以其实靠砸砸砸就能取悦观众的超级英雄片,诺兰也偏偏要在结尾来个大反转;《敦刻尔克》这样其实可以靠几枚炸弹就能让观众热血沸腾的战争片,他也非得来个多线交叉叙事,来增加悬念,难怪有人觉得这不是战争片而是悬疑片。
既好看,又有新鲜感,还不缺我们人类的精神内核作为支撑,诺兰的作品也有了让人难以抗拒得魅力,再加上各种大牌演员的顶尖表演,这样的电影真的想一个扑街的理由都难。
封神之路
诺兰与许多牛逼哄哄的导演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上过电影学校,没有正式学过任何电影专业。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太多传统电影框架的限制,他的想象才得以最大程度发挥。
从他最早的短片《蚁蛉》,就能看出他的脑洞有多么大了。
到了第一部比较正式的电影《追随》,没有任何赞助,仅仅凭着6000美金的成本和非职业演员的闲暇时间,就杀进了豆瓣Top250。
因为这部《追随》,他也得到了好莱坞的青睐,《记忆碎片》也得到了厂商的大力支持,曾经出演《洛城机密》的盖·皮尔斯成为了主角,还有《黑客帝国》的女主凯瑞·安·莫斯加入。
《记忆碎片》也成为了诺兰打入好莱坞的敲门砖,这部电影也提名了两项奥斯卡奖项。
不过,诺兰很快就感受到了好莱坞并不是一个好混的地方,两年后他接手了《失眠症》的项目,这是最没有诺兰特色的一部电影,哪怕有“教父”阿尔·帕西诺和“船长”罗宾·威廉姆斯,最后还是成为了他执导的最低分电影的长片,但这并算不是一部烂片,影片依然是优良水准。
幸运的是,2005年华纳重启的蝙蝠侠系列几乎全权交给了诺兰,从编剧,导演,到制片,诺兰本人亲力亲为,一部《黑暗骑士》震撼了全世界,真正意义上的颠覆,真正意义上的重新定义,也让他瞬间就成为了好莱坞的一线导演。
而在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期间,他还拍了两部极具个人风格的悬疑烧脑片,一部《致命魔术》,豆瓣高达8.8分,苛刻的IMDb8.5分;另外一部《盗梦空间》,引发全城热议,是继《黑暗骑士》之后紧接着的一部现象级作品,这时候的诺兰,已经让全世界影迷开始顶礼膜拜了。
2014年的《星际穿越》一举奠定了诺兰的影坛地位,当时应该有许多人都没想到一个喜欢玩剧情玩悬疑的导演,居然能拍出这样一部浩瀚无比的史诗巨作,也很难预料,已经有两部9分的现象级电影之后,居然还能超越自己,短短几年就让自己再上一个层次。
所以也不必惊讶诺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所谓的脑残粉,许多电影人倾尽一生,也只有寥寥几部获得认可的作品,如果以评分作为参考,能有几部8分以上的,就已经是优秀了,能有一部超过9分的,大概已经是成名代表作能吹一辈子了。
但是诺兰在短短6年就有3部9分级别的电影,这是何等的壮举。照这样的态势,《敦刻尔克》惊现“请跪着看”这样的文章标题,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现实主义OR理想主义?
克里斯托弗·诺兰似乎是个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在电影内容上不断创新,一方面又在电影技术上刻板地坚守胶片电影;一方面让电影更加真实化,一方面又有许多过于幻想的情节。
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次毕业演讲里面,诺兰鼓励着毕业生们不要追逐梦想,而追逐现实,他一再强调现实的重要性,就像他一直坚持真实拍摄,尽量让观众得到更加真实的画面一样。
如果他这般重视现实,但为何不是去拍纪录片,去拍些现实题材的电影,反倒更多作品是与现实不太接轨的科幻片呢?而且在《黑暗骑士》和《星际穿越》的结局里,更多的感觉是理想化的,如果是现实化,小丑真不一定会失算,库帕也不太可能莫名其妙进入超立方体发信息给到女儿的。
重视真实感的诺兰为什么会设定理想主义般的结局?他到底是现实主义,还是理想主义?
也许,他是现实主义,同时也是理想主义。因为我们不能忽视现实,也不能没有理想。
《蝙蝠侠》三部曲里的高谭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类社会,有小丑、贝恩这样的极端份子,也有瑞秋、蝙蝠侠这样相信高谭市能改变的人。
蝙蝠侠是个超级英雄,但同时也是个普通人,和以往的同类型电影不一样,这个超级英雄没有出场自带光环,自带BGM,还很容易受伤,会做出错误判断,有他的体力极限,有他无能为力的时候。
但他有着崇高的理想,许多普通人都没有的精神意志,他坚信高谭市的现实,最后可以改变,说白了,蝙蝠侠就是个理想主义者。
就像蝙蝠侠一样,诺兰的理想主义是基于现实的。蝙蝠侠是平凡人,是血肉之躯,但这个基础上,有着理想化的装备,和过人的意志。为什么要有理想化的装备和过人的意志呢?
因为蝙蝠侠需要改变歌谭市的现实。相信诺兰也一样的,他想要改变当前这个社会的一些现实。
而要改变现实,首先就要接受现实,如果你认为现实是假的,那何必去改变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诺兰的电影非常贴近现实,大可强行设定背景的科幻片非要请来科学家做指导,从现实的科学理论出发,然后才在这基础上去建立那些过于幻想的情节,而这些情节,并不是一种妄想,而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好向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诺兰电影的结局,是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因为他希望看到改变,希望人类能用爱穿越宇宙而不是接受现实走向灭绝,希望电影能够对观众产生影响,对世界产生影响。
单纯地相信现实,世界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美好。也许正因为这样,想要改变世界的诺兰才更偏向于能够具有更多想象空间的科幻题材,因为改变世界的,不是现实世界本身,而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
⑺ 为什么看芬奇和诺兰的电影总感觉美国人智商特别高
世界十大高智商电影
高智商电影具备精妙的结构、复杂的逻辑、智慧的思维和直抵深刻的内涵。觉得自己智商够高吗?下面就给你十部高智商电影,这些电影可以锻炼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时间不妨看看。
《致命魔术》
在魔术产生和盛行的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两位极有天赋的年轻魔术师,最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是一起出道的同门:罗伯特·安吉尔性格复杂而且历练世故,是一名天生的表演家。而阿尔弗雷德·波登则与他完全相反,这位天赋极高且非常富有创造力的魔术天才,因为不修边幅和天真的个性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蝴蝶效应》
一个微小的变化,就会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现在你所做的每一件微小而简单的很快就会忘记的事,你想过会儿给未来带来怎样的变化?现在是不是你在想,如果当初那样,现在就好了,你想过重新来过改变自己的命运吗?
《穆赫兰道》
由大卫·林奇依托伟大的弗洛伊德理论,创造出来的比肩甚至超越《盗梦空间》《恐怖游轮》等神作,这是一部最完美阐释心理学教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电影,把精髓展示得淋漓尽致。不过,看这种影片很需要耐心不然几乎不可能看得懂。整个影片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性迷宫,逻辑性很强。想得出这种故事和表现手法的,要么是天才,要么是??
《记忆碎片》
莱纳·谢尔比在家遭到歹徒的袭击,自己脑部也受到严重的伤害。醒来后,他发现自己患上了罕见的“短期记忆丧失症”,他只能记住十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而为了让生活继续下去,他展开了艰难的调查。
《致命ID》
一个汽车旅馆里住进了10个人,他们中间有司机、妓女、过气女星、夫妇、警探和他的犯人,还有神秘的旅馆经理。这天风雨大作,通讯中断,10人被困在了旅馆里,惊悚的故事开始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并且按照顺序留下牌号。看似老套的死亡游戏,却很有看头。
《禁闭岛》
小岛关押着精神病患者,一位高智商调查员想要揭开岛上人体实验的黑暗内幕,却难以想象自己原来是??
《万能钥匙》
年轻的姑娘卡罗琳受雇于老妇人维奥莱特,前往她家照顾她卧病在床的丈夫本。维奥莱特的大房子阴森诡异。一次偶然的机会,卡罗琳从维奥莱特那里得到了一把万能钥匙,用它可以打开这座大房子的所有房间。《万能钥匙》靠的是神秘宗教和巫术的能力,这对于几乎全体从小笃信基督上帝的美国民众来说,恐惧的力量似乎更大,
《死亡幻觉》
丹尼·达可患有精神疾病,某天晚上他受到莫名的召唤,出现梦游,这期间一架飞机坠落在他房间天花板上,他也因此躲过一场匪夷所思的事故。自此以后,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这是一部像《穆赫兰道》一样难解的影片,节奏非常快,以至于你很难有思考的时间。这部电影会让你重新认识宇宙,
《生死停留》
一场车祸,一场生死弥留之际的思维,荒诞的情节其实都告诉了你这是什么,这是在哪里?你相信人死之前可以回顾自己的一生么???
《十二宫》
大卫·芬奇完美地描述出来一场让人惊恐的心理战,对手则是美国历史上最聪明、最难以捉摸的系列杀人犯。有评价称其像一部纪录片。
⑻ 诺兰为何坚持于胶片电影
诺兰并不是胶片的最后坚持者,同行的人还有很多,如J·J·艾布拉姆斯、昆汀·塔伦蒂诺等。他们甚至联名力保胶片电影,要求大片厂每年购入胶片用于拍摄。艾布拉姆斯也曾说,胶片摄影机给电影画面带来的质感是难以替代的,那种真实和自然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体现。即使数字摄影技术日趋完美,它还是不能带来最温暖、最丰富和最为详细的电影图像。 没落,是因为新事物的一路向前;坚持,是因为对美好的固执追求。无论是没落还是坚持,胶片时代正离我们普通人越来越远,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电影总归还是存在,方式的改变并不会改变电影这个艺术的本身。
⑼ 如何评价诺兰的导演水平
诺兰的风格就是,总让观众期待下一刻,却不让观众留在这一刻。而后者才是学院关心的。
我最近翻译《大跳》的时候,这种感触特别深。这个中篇小说,翻译成中文以后有四万字左右,却只讲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
女儿得了绝症,无奈的父亲复制了她的大脑,做了一个外形跟她完全一样的机器人,然后注入了女儿的意识。真女儿最后的日子里,两个女儿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然后真女儿终于死了,父亲带着假女儿继续生活。
事实上,这种把悬念留到最后的非线性叙事提高了剧作的难度,因为作者需要在故事不凝滞的情况下让每一个片段发挥好自己的功能,这个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就是消灭显眼的bug,而诺兰在这一点上其实是做得很棒的。但这也让他作茧自缚了:为了故事的反转,观众只有一再品味才能体会到角色的感受,但反复品味就会让观众不断意识到故事里那些细微的不合理之处。
把悬念留到最后?还是让真相带着观众体验角色的情感?这是非线性叙事剧作里的鱼与熊掌。我们错过了《致命魔术》里主角的内心煎熬,就像我们难以意识到《落水狗》里的警察Marvin是怎样的一个英雄。诺兰是主动拥抱反转的,而昆汀则会尝试更多的平衡。《落水狗》里牺牲了展现Marvin英雄气概的机会,换来了Freddy身份暴露的反转,但这样的处理又并不是以反转为纲——昆汀在后面接上了Freddy成为卧底的情节,再紧接上枪杀平民的情节,于是这个人物便一直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在枪杀平民这极具冲击力的一幕里让我们意识到Freddy变得歇斯底里的真正原因,让我们的情感能够沉浸在这一刻里。
而诺兰更想让你关注下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