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闵子骞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什么
孝悌之道,其为人之本与。孝悌是做人的基础,闵子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都做到位了。
子骞对后母并不记恨,反而有些同情后母,小子骞觉的不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休掉后母,于是他跪下来对自己的父亲说:“父亲,请你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毕竟还有两个小弟弟呀!有
母亲
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都会挨饿受冻的。(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所以,“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
❷ 什么是闵子骞与继母
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是72贤人之一。他从小失却母亲,父亲给他娶了继母。继母只疼爱自己生的两个儿子,对子骞很不好。但懂事的子骞却从来没有在父亲面前说过继母的不是。
天冷了,继母给三个孩子做了新棉袄。一天,子骞同两个弟弟高兴地穿着新棉袄,随父亲赶牛车外出。路上遇到了大风雪,子骞手冻僵了,抓不住牛缰绳,牛车咕噜噜顺着斜坡往下滑,棉衣被车钩破了一个洞,从袄缝里飘出了纷纷扬扬的芦花。父亲呆住了,他急忙扶好冻倒在车座上的子骞,扒开其他两个孩子的棉袄看,见里面都絮着厚厚的棉花!
父亲回到家,指着继母大骂:“亲生儿女穿棉衣,子骞却穿芦花衣。你太狠毒了,你给我滚!”弟弟们吓得哭起来。这时,子骞扑通跪在父亲面前,哀求说:“爹,求您不要赶娘走。”父亲说:“她这样对你,你还替他求情?”子骞含泪说道:“有娘在,顶多是我一人受冻;娘走了,弟弟们和我三个却都要挨冻。”子骞的真情感动了父亲,更感动了继母,她惭愧地说:“孩子啊,对不起,让我重新给你做件棉衣吧。”从此,继母对子骞视为己出。
子骞是善良的,是他的爱心挽救了一个差点分裂的家庭。“有娘在,顶多是我一人受冻;娘走了,弟弟们和我三个却都要挨冻”。这种为弟弟着想的行为,感动了自私的继母,也教育了继母。可见,爱心是一种美德,具有伟大的力量,它让一切自私和冷漠的人感到惭愧,让温情和幸福重现人间。
❸ 闵子骞是什么电视
闵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弟子,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
闵子以孝闻名,为二十四孝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1074年,齐州太守李肃之在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文、苏轼书写《齐州闵子祠记》的石碑,叙述了修建祠堂的经过。
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子闵子骞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
❹ 闵子骞是个怎么样的人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❺ 少年闵子骞电影的观后感600字
无意中看到了这部影片《少年闵子骞》,简短的几分钟故事,立刻将我深深的吸引住了。
影片中的闵子骞,从小便死了亲娘,后来的亲爹又给他从新找了一个后妈。后妈又给他生了两个弟弟,故事就是这样开始了:
小时候的闵子骞,深科记住了生母的遗言,“对养母要如生母一般孝顺”,实际的生活中,养母处处只为他的两个弟弟着想,好吃好穿的都偷偷的留给弟弟吃................
寒冬渐渐来临,大雪纷飞 ........,闵子骞的父亲需要出差办事,需要些月才能回来。
闵子骞向往常常一样,在地里劳作,好生的照顾他的弟弟们,稍有不慎,养母便是非打即骂...............。一天,闵子骞在大雪中艰难的走着,却意外的撞见了出差归来的父亲,喜出望外..........,父亲看他衣着单薄,心疼的赶紧将自己的棉袄脱下来给儿子穿上,和儿子有说有笑的一起回到家............
正当他的父亲的脚步买进家门槛时,他的两个弟弟一下子冲过来,嚷着问父亲,他们的新棉袄好不好看,父亲的心理非常的不是滋味,说道”好看好看“,便没有了声音。即刻问道,为什么闵子骞没有新棉袄啊!其妻子谎说没来得及做............
深夜里,闵子骞的养母连夜赶制了一件棉袄,着实让闵子骞暗自兴奋了一回...............
大雪越下越大,气温冻得太厉害了,闵子骞和他的父亲及弟弟们一起赶牛车去舅舅家。一路上,闵子骞依旧冻得受不了,便央求父亲让他赶会儿牛车,在车上冻得实在不行,父亲并没多想,就答应了。一路上,寒风将闵子骞的手冻僵了,走不动了,不小心将牛车撞到了树桩上,弄的人仰车翻................被父亲狠狠地抽打了一番,当第二鞭子抽下时,闵子骞的棉袄被打破了一大道口子,里面露出了灰色的芦花..............
父亲顿时惊呆了,丢掉手上的鞭子,冲到闵子骞的身旁,用力撕开棉袄,里面竟全是用芦花填在里面,父亲又立刻冲到弟弟们身旁,同样撕开棉袄,里面露出了白白的、温暖的丝绵...........父亲紧紧的将闵子骞搂在怀里,泣不成声.................
看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的感动了,如此的童年,遭遇,怎么不让我们感动呢?
然后,就这样的童年经历,却通过自身的努力,后来成为了孔夫子的弟子,成为了大文学家。此刻我的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入眠.............................
❻ 看完闵子骞这部电影的读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少年闵子骞》,这部片子令我泪如雨下,充分的展现出了“孝”这个字。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闵子骞字损,我们叫他损儿。他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一个后母,这个后母带着两个孩子,分别是蒙儿和革儿,后母对损儿常常恶言恶语,再加上邻居们经常来他们家捣乱,后母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了损儿身上,损儿不但没有暗暗记仇,更没有对后母乱骂,而是依旧对后母恭恭敬敬。有一次,邻居不小心打碎了损儿生母留下的遗物,逃之夭夭,损儿的父母把罪过又推在了损儿身上,损儿经常跑到生母的墓前,对她说心里话,又一次,被后母看见了,后母十分生气,又打了损儿。损儿虽然心里惧怕后母,但嘴上却从未记恨过后母,父亲让损儿跟着宋夫子去上学了,损儿十分高兴。直到有一次,损儿在无意之中误伤了蒙儿,后母对他记恨不已,冬天,在一次要去外出吃饭的时候,损儿的后母,给他们都做了棉袄。父亲带着孩子们出发了,一路上,损儿特别的冷,就要求让自己拉车,结果,损儿的手却冻僵了,把平时自己最疼爱的弟弟们和父亲都摔了出去,父亲叫损儿,损儿一直不醒,父亲以为他要偷懒,就拿鞭子抽了他三下,当第三下抽开的时候,却发现,损儿的棉袄里是芦花,而他的两个弟弟的棉袄里,却是上等的棉花。父亲背着损儿回到了家,对他的后母说:“我一定要休了你!”当他立刻要在雪地里当机立断的时候,损儿醒了过来,跪在雪地上为后母求情,过了一会儿,便又晕倒在地,父亲见到损儿这样替后母求情,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把损儿抬上了床,之后,后母真心悔改。当孔夫子来这里讲课时,后母跪下让孔夫子收损儿为徒,就在最绝望的时候,宋夫子抢上来说:“不知孔夫子说的话,‘孝’算不算其一,闵子骞可以就算得上‘孝’”。之后,孔夫子同意收闵子骞为徒。
在看的过程中,我的眼泪不止一次流下来,当妈妈让我去端杯水时,我推迟着不肯去。闵子骞竟能在这个时候还能做到“孝”,我真的是特别惭愧,我跟他真的差太多了!
既然乌鸦能返哺,羊,能跪下谢恩,为什么我们就做不到呢,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孝敬父母吧!
❼ 闵子骞救母
“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
❽ 《闵子骞》的译文内容是什么
《闵子骞》的译文内容:
闵子骞,名损,是鲁国人。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继母生了两个儿子。闵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抓不住马缰绳,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发觉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单薄。
父亲回去后,把后母生的儿子叫来,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儿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三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他的父亲默不作声,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
《闵子骞》原文:
闵子骞,名损,鲁人订乏斥何俪蛊筹坍船开也。父娶后妻,生二子。子骞为父御,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❾ 有关电影《少年闵子骞》观后感
看了电影《少年闵子骞》,我有许多感受。
闵子骞,原鲁国人,后因三桓专列,随父母到宋国,母亲因病重吐血而死。他幼年丧母,他父亲又找了个后妈,他后妈极坏整天打骂他,他苟剩叔趁他父亲喝醉偷了钱包,打碎镜子并赖在闵子骞身上,他后妈打他打的半死,幸好他两个弟弟及时挡住。他还热爱学习,每天偷看别人学习,夫子提问苟世义唐诗,他不会背,闵子骞背了起来,当夫子追他问他名时,他跑开了,后来宋夫子欣赏他,上了学堂。最终闵子骞以宽容和顾全大局的胸襟感化了后妈,成为慈母。
闵子骞幼年丧母,好可怜的,有句诗歌唱的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离开妈妈真的好痛苦,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吧!没想到爱也能感化人,就像闵子骞用爱、宽容感化了他后妈一样。
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好多道理:珍惜眼前一切,要用爱去感化他人。加油!同学们,向闵子骞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