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推荐 > 电影院是根据什么原理

电影院是根据什么原理

发布时间:2021-08-10 16:49:49

Ⅰ 我们用相机拍照是根据什么原理在电影院看电影又是根据什么原理

相机其实就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一个凸透镜,设焦距为f(凸透镜能汇聚光线,光线汇聚的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焦距),物距(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u,那么,当u>2f时,在凸透镜的另一边,放置一个不透明物体,物理学上称之为光屏,就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实物相同的像,但这个像是倒立并且缩小的。

相机就是这样的原理。传统相机前面会有一个凸透镜,就是我们说的镜头,这个凸透镜起到上面所说的作用。凸透镜的后面是暗室,暗室中放底片,底片上涂有感光物质。底片在暗室中,由于密封无光,所以不感光。当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快门打开,光经过凸透镜后进入暗室,在底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快门开合的速度很快,最快的达到二千分之一秒完成。专业相机还可以控制快门开合的时间,让底片曝光久一点,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由于照相机用的凸透镜焦距比较小,所以总能使被拍照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底片上总能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傻瓜相机、数码相机和专业相机又有不同之处。傻瓜机只有一个凸透镜,并且不能调曝光时间,什么都不用设置,名副其实是傻瓜都能用的相机。但这样的话就拍摄不出专业效果。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不同之处是,把底片换成了CCD。CCD是一种电子元件,当有光照射在上面时就能转换成电信号,当镜头把物体成像在CCD上面时,CCD就转换成电信号,一按快门就是把当前的相片保存下来。

专业相机一般也用底片,但其专业之处是在快门、光圈和镜头上。专业相机可控制快门的开合时间,使底片曝光久一点或少一点。光圈是控制外面的光进入暗室的强度,当外界光很强的时候,如果用傻瓜机拍摄,就会令相片很亮,以致看不清,但专业相机可以控制光圈使底片曝光强度减低。专业相机的镜头并不是单单的一个凸透镜,而是一组凸透镜,可以控制这些凸透镜的距离来调整焦距,总能使底片上的像最清晰。也可以在镜头上安装广角镜、滤色镜的仪器,广角镜使拍摄的范围更广,滤色镜使相片的颜色更好。例如,拍摄一张风景画,你想让底片中的绿色多一点,能有更浓烈的色彩效果,就在镜头上安装一个绿色的滤色镜,使更多的绿色光通过镜头。

上面所说的小孔成像不能应用于相机上也是不对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如果在一个不透明物体上戳一个孔,比这个孔大的物体反射的光就不能水平通过这个孔,而是物体上部的光往下穿过小孔,下部的光往上穿过小孔,在另一边放置一个光屏,就能得到一个倒立的像。所以,小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充当凸透镜。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5%EB%BF%D7%C9%E3%D3%B0这些就是用小孔成像原理拍摄出来的相片。

Ⅱ 电影的放映原理是什么

电影是运用照相以及录音的手段,以一定的摄入速度(现代电影是每秒摄入24个画面),把景物活动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然后把这些景物各运动阶段的静止画面连续放映到银幕上,借助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在人的视觉中造成再现景物运动影像的效果。这就成了电影。

科学研究表明,视觉暂留时间约为1/5~1/30秒。当电影画面换幅频率达到每秒15~30幅之间时,人就看不到每幅静止画面之间的停顿,而只看到这些连续放映的画面的活动影像了。电影发明初期,无声电影的标准换幅频率为每秒16幅,后有声电影改为每秒24幅。

虽然借助视觉暂留现象,人们看到了连续的活动影像。但胶片上画幅间隔造成影像忽明忽暗使人有闪烁感,让人觉得不舒服。当闪烁频率提高到一定数值如每秒48次时,闪烁感会消失。为了提高闪烁率,人们采用增加放映机遮光器的叶片数的办法。如一个有两个叶片的遮光器,当画面移动一次,这光器就旋转一次,也就是说叶片遮光两次,这样就使闪烁率从每秒24次提高到48次,从而使闪烁感消失。

空镜头,是指以具体的视觉形象(即画面)表明一定的时间、地点,没有人物,没有语言,只表现具有一定寓意的自然景物和气氛的场面。

特写是指突出人物的头部,或突出要强调的“物”,占满整个银幕。它可以把演员的眼神、表情、动作最清楚地、最突出地表现出来。

Ⅲ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

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

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他们的电影机由一个暗箱组成,里面装有35毫米凿孔胶片间歇运动的牵引机构和遮光旋转机构,并装有一个摄影镜头和放映镜头。

装上摄影镜头时,可以以每秒12幅的频率摄影,获得负片。取下摄影镜头,将曝光后的负片与另一条未曝光的胶卷贴在一起曝光后转成正片。

放映时,正片装入机内。点燃灯泡后,光束穿过胶片和镜头,静止的画面以极短的间隔次高速地通过片窗,使影像在观看者的视网膜上暂留,观众便可看到一组活动的画面。

电影的发展历史:

1895年12月28日。巴黎卡普遣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黑暗中,一群模模糊糊的黑白人影在晃动,屋子里充斥着嘈杂的放映机噪声。这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一天。卢米埃尔兄弟把影片放映在银幕上供许多人一同观看了《拆墙》、《火车到站》、《婴儿的午餐》等12部记录短片。

这一天被定为是电影诞生的日子。卢米埃尔兄弟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电影之父”。

1923年,美国人弗雷斯把电子管用在有声电影的录音设备上,录音式电影问世。电影进入有声时代。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统问世,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诞生。1949年,美国的沃勒工程师研究成功宽银幕电影。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电影原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电影

Ⅳ 电影院播放电影是什么原理 投影吗

基本原理是把数字摄影机里的图像拷贝到胶片上,还是用胶片放的。绝对不是用家用投影机那种方式放的。那样在电影院效果奇差

Ⅳ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

电影放映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通常放映电影时,每秒要换{24}张图片并且前后图片中景物差别{很小}(很大或很小),加之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印象的缘故,我们便从萤幕上看到了活动的影像。为了能使萤幕上看到的像与生活中的物一致,电影胶片应该{倒}(正或倒)插

Ⅵ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是因为人们因为视觉上的飞现象(Phi phenomenon),使得对一连串静态图片却会造成移动的错觉。

飞现象

在典型的飞现象实验中,观众被要求看两个接续出现的图片。在第一张图片的左边会有一条线,而在第二张图片则是在右边有一条线。这两张图片可能会快速呈现或是让观众有几秒的时间观看。在呈现两张图片之后,观众要描述他们看到了什么。

观看者在结合了这两张图片的时间和空间讯息之后,即使观众看到的是两个分离的线条,观众仍然会报告出在这两条线之间有东西移动的感觉。观众似乎看到了一个和背景颜色相同的空间或是“云”在移动。飞现象的发现对于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而言是重要的发现。

传统对电影中运动感知的理解是因为视觉暂留,使得图像离开后,仍能在眼睛保留“视像”约十分之一秒。因此大脑感觉到图像是“运动”的。

但在1916年出版的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Hugo Münsterberg)的《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第三章《深度感和运动感》中,雨果·明斯特伯格证明了外观运动绝不是影像滞留(即视觉暂留)的结果,而是(但不仅仅是)对运动的连续阶段的感知。

(6)电影院是根据什么原理扩展阅读:

电影制作

电影制作的方式是依制片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呈现内容的设备而不同。拉洋片只需要在纸卷上有一连串的图案即可。

电影制作最简单的方式是一个人加一台电影照相机(其至可以不用电影照相机,像斯坦·布拉哈格1963年的电影Mothlight),或是由上千名演员、临时演员及剧组及许多道具及设备组成。

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会需要经过概念、计划、拍片、修改及发行的流程。在典型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周期中,会有以下主要的步骤。

1、脚本发展

2、前期制作

3、电影制作

4、后期制作

5、电影发行

一般一部电影会需要三年的时间,头一年脚本发展,第二年是前期制作及电影制作,第三年是后期制作及电影发行。

Ⅶ 电影院放映的3D电影,是利用什么原理播放的

电影业在最近几年内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快速的了。而随着前些日子电影院的复工,也使得人们对电影的关注越来越高。我们现在在电影院看到的电影主要分为两种:2D电影和3D电影。2D电影就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普通的荧幕电影,而3D电影则不同,3D电影就是使我们所看见的物体有延伸出屏幕的效果,进而在我们的眼前呈现出立体影像。相对于2D电影来说,3D电影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真实感。那么很多人就好奇,荧幕是一个平面,怎么会将画面延伸出屏幕呢?其实这主要是利用了我们两只眼睛的成像不同的原理。通过特质的镜片,使得我们接收到的画面仿佛是在现实中一样,会有更加逼真的观影体验。

以上就是关于3D电影制作原理的介绍,欢迎各位补充。

Ⅷ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是根据视觉暂留制成的。

视觉暂留(ration of vision) 是具有的一种性质。人眼观看时,成像于上,并由输入,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人在观看时,银幕上映出的是一张一张不连续的像,每秒钟要更换24张画面。但由于的视觉暂留作用,一个画面的印象还没有消失,下一张稍微有一点差别的画面又出现了,所以看上去感觉动作是连续的。

(8)电影院是根据什么原理扩展阅读:

眼睛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视觉惰性,即光象一旦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将会对这个光象的感觉维持一个有限的时间,这种生理现象叫做视觉暂留性。对于中等亮度的光刺激,视觉暂留时间约为0.1至0.4秒。

视觉暂留现象首先被中国人运用,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宋时已有走马灯 ,当时称 “马骑灯 ” 。

随后法国人保罗·罗盖在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当圆盘旋转时,鸟在笼子里出现了,这证明了当眼睛看到一系列图像时,它一次保留一个图像。

与电影院是根据什么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初一那个待什么电影 浏览:898
熊出没免费看电影 浏览:754
好看传染病电影推荐 浏览:349
机器人电影免费看 浏览:871
电影里面的字幕怎么提取出来 浏览:641
周润发曾志伟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78
类似二代妖精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781
郭敬明的电影如何 浏览:736
2017最好看的同志电影 浏览:749
免费看会员电影电视的网站 浏览:980
讲合作的电影有哪些问题 浏览:920
天虹免费看电影 浏览:344
香港经典喜剧鬼片有哪些电影 浏览:743
结婚什么什么电影 浏览:599
好看电影推荐欧美热血 浏览:44
翼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37
该如何给孩子解释电影里的亲热镜头 浏览:267
成龙吴亦凡合作电影有哪些 浏览:888
爱奇艺什么丧尸电影好看的电影下载 浏览:777
终结者6电影免费播放 浏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