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好莱坞电影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喜剧片,乐舞片,西部片,警匪片,恐怖片,战争片,科幻片。
Ⅱ 好莱坞电影到底是指什么样的电影
其实“好莱坞电影”作为一种风格本来就不是一个准确的定位,它指的就应该是好莱坞出产的电影,但是由于好莱坞有一套自己偏爱的影片拍摄方式,所以就权且把用这套方式拍摄的电影叫做有好莱坞风格的电影吧,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条:
从创作思维上讲就是影片创作者在创作开始时先自己给影片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结论,比如“爱情就应该把纯洁的感情放在第一位”或者“做了坏事就必须要受到惩罚”,这个结论必然是在某种价值观体系下的(在美国就是中产阶级价值观),然后在进入具体创作时处处想着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观众看到我这么拍会怎么理解?”从而在影片过程中调动所有可能的视听手段来强化上面提到的那个结论。
在视听上体现为好莱坞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经典的剪辑方式,这种剪辑方式的最重要代表就是正反打镜头。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个结局意味着整部影片所创造的梦幻世界在观众心中的完全确立,观众在接受了这个大团圆结局的同时,也就接受了上面所提到的那套价值观。
如果一部电影具备了前三点你已经可以叫它好莱坞风格了,但好莱坞电影还有几点是必须要说的,
一个是明星制,那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同的明星本质上代表的是一种做人方式,代表的是一种特有的有“魅力”(这种魅力在观众心中的确立是之前放映的好莱坞影片的强化与传媒的吹捧有密切关系的)的性格,在创作时这种性格就给创作者提供了一个人物的模版,故事只能在这个模版下进行,所以从来都是剧本还没完成,哪个明星来演什么角色就已经确定了,如果发生意外要换一个明星,那么剧本就要相应地进行调整,调整成适合新换的明星形象的故事。
还有一个是视听奇观,这不一定就是指的大场面,美丽的明星、好看的画面都是视听奇观的一部分,目的都是为了创造一个梦幻世界,最终为确立一种价值观而服务。
Ⅲ 好莱坞类型电影大概有哪几类你最喜欢那种类型举例说明。
按照投资比例分为:
大制作影片,像《铁达尼号》《指环王》《黑客帝国2,3》
中小制作影片,像《骄阳似我》《死亡诗社》《杯酒人生》《百万美圆宝贝》〈华氏911〉(此片投资仅仅600万美圆)
独立制作影片《战争狂人》《耶稣受难记》
按照内容划分:
战争片:〈锅盖头〉〈大偷袭〉〈黑鹰坠落〉
枪战片(包括警匪片黑帮片〉〈绝地战警〉〈一酷到底〉〈警界双雄〉
惊悚片:〈鬼水凶铃〉〈鬼哭神嚎〉〈狼来了〉
剧情片:〈时时刻刻〉〈21克〉〈断臂山〉
科幻片:〈绿巨人〉〈冲出宁静号〉〈魔力女战士〉
喜剧片:〈新抢钱夫妻〉〈王牌大贱谍〉〈我的盛大希腊婚礼〉
灾难片:〈地心浩劫〉〈世界大战〉〈完美风暴〉
歌舞片:〈红磨坊〉〈芝加哥〉
卡通片:〈四眼天鸡〉〈超人特攻队〉〈最终幻想〉
魔幻片:〈指环王〉〈魔法灰姑娘〉〈重返中世纪〉
爱情片:〈重返阿拉巴玛〉〈天使之城〉
我个人喜欢看科幻和惊悚片哦,类似于:冲出宁静号和狼来了
Ⅳ 好莱坞电影中的典型特点
1、非限制型的叙述手法: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众多技法中最明显的倾向是采用“客观化”,意即呈现一个基本的客观故事,在此基础上穿插人物的“知觉主观”和“心理主观”视点。因此,经典好莱坞叙事电影通常都用非限制型的叙述手法。
2、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性冲突。
3、角色结构谱: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角色往往有:正面人物(protagonist)、反面人物(antagonist)、配角(supporting)、主动角色(active)。
被动角色(passive)、刻板角色(cliche)、单线人物(one-string)、圆形人物(round)、扁平人物(flat)。
4、蒙太奇技巧: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等影片中创造性的在场面之内进行大量的切换,直接把戏剧性空间解构,然后重新组合以适应观众的思维和情感参与。
并由此发展出后来成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的一种拍摄和剪辑语法:用主镜头或交待镜头建立一个故事的发生地点,然后,当动作发展时,切至人或物的中景,在戏剧性高潮时用特写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5、全知的叙述模式:当摄影机采取全知的叙述模式时,观众对剧情的了解就远远大于剧中人对剧情的了解,观众就实际上进入到一个和导演无意的共谋。
即观众和导演都在剧中人“上面”,犹如上帝一样俯视剧中人物困境。这时观众对剧中人物的认同转移到对导演的认同,观众从剧情的参与者转移为旁观者。
Ⅳ 好莱坞的电影通常有什么特点
作为美国电影代名词的好莱坞,汇集了著名的电影制片公司、名导演和名演员,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和拍摄场地,摄制出许多闻名世界的影片。在无声电影时代,好莱坞就通过推出卓别林等影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冲击下,欧洲电影业奄奄一息,好莱坞则凭借掌握的有声电影专利和来自华尔街的大量投资,垄断了世界电影业。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电视给电影业带来了强烈冲击,加上欧洲电影的复兴,好莱坞一度跌入低谷。经过对制作技术和题材、制作方法的革新,从50年代起,好莱坞又重新崛起。
Ⅵ "好莱坞式"电影特征
1、表现手法
在艺术上大量借鉴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创作经验,电影创作者们在跳出经典好莱坞戏剧电影模式的同时,又吸纳其合理成分,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电影的影像功能。
2、情节结构
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
3、人物不再定型化
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泾渭分明的标准。除此之外,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上,使人物不再隶属于情节而是从情节突出人物。
(6)好莱坞擅长什么类型电影扩展阅读
好莱坞电影代表作品
1、《卡萨布兰卡》
美国式主旋律作品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篇章。在里克咖啡馆中大家高唱《马赛曲》的片段,在当年曾经鼓舞了无数为反法西斯战争奋斗的人们,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一段落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力量。与此相比,主人公间的俊男倩女式的爱情纠缠,就成了影片的小小佐料。
2、《教父》
科波拉在影片中塑造的堂·克里昂家族史,在背叛、忠诚、爱情、亲情、敌人之间辗转挣扎,将人性的光芒与卑微阐述得如此鲜明生动,《教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普通的黑帮人,它更应该是被视作一部史诗而具备存在的价值。
Ⅶ 好莱坞类型片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我得说好莱坞在不同的时期有这不同的类型片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好莱坞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当时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好莱坞的类型片主要表现在喜剧片、西部片和历史片 3个方面。喜剧片的佳作首推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1921)、《淘金记》(1925)和《马戏团》(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将军》(1926),劳埃德,H.的《大学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车》(1923)、《铁骑》(1924)和《小马快邮》(1925)等,历史片有地密尔的《十诫》(1923)和《万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风雨中的孤儿们》(1922)
第二个时期是一战之后好莱坞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真正意义上的类型影片,在30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类型电影是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直接产物,它们中成为经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1933)、《掘金女郎》(1933)、《大礼帽》(1935)、《风月无边》(1936)和《齐格飞大歌舞》(1936);盗匪片《小恺撒》(1931)、《公敌》(1931)、《疤面人》(1932)和《吓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兰肯斯坦》(1931)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好莱坞的类型片大多是故事片和纪录片,如有柯蒂斯的《胜利之歌》(1942)、《卡萨布兰卡》(1943)和《出使莫斯科》(1943);顾柯的《费城的故事》(1940);霍克斯的《约克军曹》(1941);希区柯克的《破坏者》(1942)、《疑影》(1943)和《救生船》(1944);W.休斯登的《马耳他之鹰》(1941);H.金的《皇家空军中一名美国佬》(1941);朗格的《刽子手也死亡》(1943)和《东京上空三十秒》(1944);刘别谦的《生死问题》(1942)和《天堂可以等待》(1943);L.麦卡里的《与我同行》(1944);迈尔斯东的《鼠与人》(1940)、《北极星》(1943);I.匹查尔的《月落乌啼霜满天》(1943);普雷明格,O.的《劳拉》(1944)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美国青年思想最动荡的年代,好莱坞类型片则相应出现的表现青年疑虑、反抗的所谓“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无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园东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后来的M.尼科尔斯的《毕业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莱德》(1967),D.霍珀的《逍遥骑手》(1969),施莱辛格,J.的《午夜牛郎》(1969),T.马里克的《荒原》(1973)等。
七八十年代好莱坞类型片电影中,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视,比如艾伦,W.的《安妮•霍尔》(1977)和《汉纳姐妹》(1986);阿尔特曼的《三个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矿工的女儿》(1980);R.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J.L.布鲁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马佐尔斯基的《一个未婚女人》(1978);M.雷德尔的《金色池塘》(1981);雷德福,R.的《普通人》(1980);H.罗斯的《转折点》(1977);齐纳曼的《朱莉亚》(1977)等。
九十年代后美国只把电影看作是娱乐手段,把好莱坞当成生产故事和幻想的工厂,因此首先注意影片的商业价值,于是乎才出现了所谓的“美国大片”。由于类型影片太多,我就不啰嗦了。
以上有本人的一些主观想法,仅作参考。
Ⅷ 在美国电影史上代表好莱坞电影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好莱坞电影自诞生后不久就在国际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已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霸主,活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纵观好莱坞发展史,好莱坞电影美学风格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时期,而之后则可成为新好莱坞时期。
经典好莱坞电影基本成型于上世纪十年代。当时观众的欣赏口味偏向于古典叙事风格,有声技术的运用也使电影中复杂的叙事与流畅的对话成为可能,这一切促成了经典好莱坞电影浓重的戏剧化风格。同时这种风格也符合当时的制片厂制度。由好莱坞巨鳄麦克•塞纳特创造的制片厂制度客观上要求电影必须以迎合最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的被大众所熟悉的戏剧化美学观显然是最好的选择。类型电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些被克拉考尔称为迎合观众“深层集体心理”的影片,通过程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据了观众的视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类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为最“美国化”的类型片在经典好莱坞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颂扬、推崇那种粗犷的个人主义和适者生存的精神,体现着善必胜恶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国影坛上长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摄于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西部片的特征,或者说是体现了经典好莱坞时期影片的特征。
《正午》讲述的是小镇警长凯恩即将离任,并在当天迎娶未婚妻。就在两人的婚礼进行当中,凯恩被告知被自己抓捕的恶棍已经出狱,并极有可能在一个多小时后联合另外两名枪手回镇上报仇。面对危险时刻,镇上人人自保,不肯向凯恩伸出援手。凯恩在心灰意冷中无奈迎战,并侥幸获得胜利。最后凯恩将警徽扔在地上,在小镇居民尴尬的目光中与未婚妻离开了小镇。影片的叙事极其符合经典好莱坞时期奉行的古典主义叙事,即三一律叙事。影片发生在一个较为封闭的西部小镇;时间精确地被得到控制(甚至片中时间就等同于片外观影时间);剧情流程也是标准的开端到结局,且恰到好处。《正午》追求情节性与完整性,使用封闭式的故事结构,建立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虚构的物化世界,并生动地刻划出警长凯恩这个有血有肉的硬汉形象,上述的所有元素均是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风格的标签。《正午》上映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次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最佳剪辑、最佳配乐和最佳歌曲四项大奖。
然而,《正午》虽然在很多方面有着经典好莱坞的影子,但它决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经典好莱坞电影。事实上这部拍摄于1952年的影片在好莱坞发展史中扮演着新旧两时期转折点的角色。《正午》中最明显异于传统好莱坞影片的莫过于对凯恩这个形象的塑造。传统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着绝对的正义与公理,而凯恩在影片中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小镇居民不肯帮助这个曾经保卫他们的警长,使得凯恩的对立方不仅是恶棍,甚至还包括了小镇居民。影片对凯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与行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从。《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过于类型化,对以往的警长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颠覆,影片还放弃了西部片一贯的大团圆结局,选择了凯恩扔掉警徽离开小镇作为结束,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
《正午》拍摄于1952年,而这恰是好莱坞黄金时期刚刚结束的时间,好莱坞随之进入了一段困顿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社会后工业化、后社会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会艺术思潮泛滥。这些新思潮激荡着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取向和接受程度。电影的观众群体也发生了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的风格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观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五十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冲击和影响了当时的美国影坛,加速了好莱坞电影的变化。于是以亚瑟•佩恩的《邦尼与克莱德》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应运而生,也拉开了新好莱坞时期的序幕。
1999年萨姆•门德斯的《美国美人》即是一部典型的新好莱坞电影。影片围绕42岁的美国中产阶级莱斯特和他身边人们的生活展开,其中揭露了美国社会的许多问题,是一部充斥着黑色幽默与辛辣讽刺的影片。影片塑造了莱斯特这个当代美国的边缘英雄形象。从《正午》中的警长凯恩到《美国美人》中的莱斯特,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在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归根结底他们都还是英雄,只是经过时间的变迁,英雄已经从捍卫美国传统价值观中的正义、善良、勇敢的保护神,变化成在畸形社会重压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灰色生活中的另类叛逆者。莱斯特虽然在片中有着许多负面描写,但是他却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影片为莱斯特的行为作了有力的解释,使人能够认同他的境遇,而他在社会压力下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观影者潜在的反叛心理。《美国美人》中这种假贬实褒的处理是新好莱坞时期描写人物的典型手法。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恶分明的类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复杂的内心世界。新好莱坞注重人物的立体化与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层次与深度。
《美国美人》淡化了戏剧化叙事,或者说是将戏剧冲突进行了分散。《正午》中一个主要矛盾贯穿始终的叙事方式在《美国美人》中嬗变为几个矛盾事件并行发展:中年危机,社会压力,毒品问题,青少年问题……影片从这些美国社会问题入手,以网状结构代替了传统的线性结构,推动着这个关于“美国的美”的故事向前发展,直达高潮。《美国美人》代表着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特点,即在继承好莱坞善于讲故事传统的基础上,将影片的故事纳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为影片融入真实性与社会性,使好莱坞电影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会意义与深度。
新好莱坞电影还受到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商业电影艺术化、艺术电影商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发展的一个趋势,许多欧洲艺术电影的处理方法被用于好莱坞电影中。《美国美人》对于镜头、色彩、光线等细节的处理精彩而独特,颇具作者电影的风采。而影片中传达出的对于社会的关注也传承了新现实主义和新浪潮的血液。
从《正午》到《美国美人》,从经典时期到新时期,电影在好莱坞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演变,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人物形象或是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一套手法在当代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而更善于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新好莱坞电影却悄然占据了观众的视线。《美国美人》在7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大奖,这说明新好莱坞电影已从当年的边缘逐渐成为主流。好莱坞电影通过自身的调整完成了向后工业时代的过渡,至今仍雄踞世界电影工业金字塔的顶端,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从《正午》和《美国美人》看好莱坞电影风格的变化
Ⅸ 好莱坞的类型片分为哪10种
按照投资比例分为:
大制作影片,像《铁达尼号》《指环王》《黑客帝国2,3》
中小制作影片,像《骄阳似我》《死亡诗社》《杯酒人生》《百万美圆宝贝》〈华氏911〉(此片投资仅仅600万美圆)
独立制作影片《战争狂人》《耶稣受难记》
按照内容划分:
战争片:〈锅盖头〉〈大偷袭〉〈黑鹰坠落〉
枪战片(包括警匪片黑帮片〉〈绝地战警〉〈一酷到底〉〈警界双雄〉
惊悚片:〈鬼水凶铃〉〈鬼哭神嚎〉〈狼来了〉
剧情片:〈时时刻刻〉〈21克〉〈断臂山〉
科幻片:〈绿巨人〉〈冲出宁静号〉〈魔力女战士〉
喜剧片:〈新抢钱夫妻〉〈王牌大贱谍〉〈我的盛大希腊婚礼〉
灾难片:〈地心浩劫〉〈世界大战〉〈完美风暴〉
歌舞片:〈红磨坊〉〈芝加哥〉
卡通片:〈四眼天鸡〉〈超人特攻队〉〈最终幻想〉
魔幻片:〈指环王〉〈魔法灰姑娘〉〈重返中世纪〉
爱情片:〈重返阿拉巴玛〉〈天使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