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电影为什么评分低的反而票房高
中国电影,在艺术性和票房之间,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平衡点。
一方面是受众,习惯了大名头,大制作的大片,对小名头,小制作的电影关注度不够。
另一方面,大名头,大制作的背景下,往往为了讨好各类型的观众,习惯性的要加上恐怖,荒诞,柔性,神话等各种各种的组合元素,形成大杂烩的格局。
这样大家都带着高的期望值直奔大名头大制作而去,自然票房高,待看完又觉得大失所望,于是评分就低,很正常的现象。
Ⅱ 中国电影票房飘升的原因
中国经济状况发展转好
国内受教育人口激增,大部分人意识到一些所谓欧美大片,在国外效益不好,就丢到中国市场,利用国人一味的推崇欧美大片的心理来收回成本,甚至赚取利益(例如环太平洋,木星上行)。
国内影视业转好,部分优秀电影大量出产(例如老炮儿,寻龙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等)
电影业发展迅速,国内看电影非常方便,且服务周到,价格可以接受。
其实现在国内还是欧美电影更受欢迎,而且最近票房新高的,比如说美人鱼,并不一定是剧情多么好,很多人看美人鱼,是为了补偿欠星爷的电影票。同理其他电影有一些也是如此。另外现在总的来看,还是进口电影更受欢迎。
Ⅲ 为什么近几年华语电影票房这么高
其实没什么内容的,宣传好点,争议多点就高了
Ⅳ 为什么最近两年高票房的国内电影这么多
与2014年全年突破296亿元的票房成绩相比,201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是在创造奇迹和突破自我中前行。《捉妖记》、《速度与激情7》等多部电影的接连高票房表现,让中国电影市场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昨晚通报,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 综合新华社电、《法制晚报》
2015年四次单月票房超美国
早在2010年,就曾有不少海外媒体对中国电影票房提出了将赶日超美的预测,并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将在2015年达到北美市场一半的量级,在2018年实现对北美市场的超越。时至今日,这个预言早已成真。
从目前的走势来看,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保底总票房将在550亿元上下,按照2015年的增长率,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有望直接冲到640亿,单年百亿美元票房的目标有望在2016年提前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的1月和2月,中国电影市场首次实现了对美国电影市场的单月超越,而且在8月份和10月份将这一情况再度重演。全年有四个月份票房超越美国电影市场,是中国电影市场历史上的第一次。不少北美媒体也表示,在中国电影市场频繁实现对北美市场的超车之后,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极有希望形成与北美市场分庭抗礼的局面。
在国产片与进口片的总票房对比上,国产片以年度票房超100亿元的绝对优势战胜进口片,成为赢家。这,也是历史上国产片票房增速最猛的一年。
Ⅳ 中国十几年票房增长原因
国产电影频现黑马 质量提高滞后数量 票房偷漏瞒报严重 】“从2002年的9.2亿元到2012年的170.73亿元,10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增长18.5倍,年均增长达到39%。”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在昨天下午举行的2013年电影局新闻通气会上说。同时,尽管日本去年票房统计尚未出炉,但据推算,中国已经取代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
Ⅵ 中国电影票房近几年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自2015年来,中国电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走上质量提升、产能优化的新阶段,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双丰收。特别是国产影片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不断丰富类型品种,受到了市场和观众欢迎。
与往年电影市场的表现不同,2015年高票房电影层出不穷。《速度与激情7》以24.26亿元改写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纪录之后,不到半年,《捉妖记》以24.38亿元将这一成绩再度改写。
Ⅶ 现在中国取得高电影票房是不是如下几个原因
如下几个原因:
1、片子符合主流价值观,例如战狼2,其海外撤侨,能引起中华儿女的共鸣,所以取得高票房。
2、片子质量不错,例如芳华,没有大明星,但是质量过硬,所以取得好成绩。
3、放映时间合适,例如功夫瑜伽,最适合放寒假全家男女老师一起出动去看。
但是,综合起来一句话,电影质量一定要高,现在有不少大明星的电影,但是由于质量不过关,所以导致亏损。例如今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奇门遁甲;前几年的爵迹等。
Ⅷ 为什么这几年国内的电影票房越来越高
这问题很简单。
第一。影院数在增加。王中磊不是说的吗。今年赤壁上映的时候的影院数就比集结号上映时候的影院数多出很多。如果是同样的院数说不定集结号也有三亿的票房呢。
第二。人们的消费水准在提高。这不用多说。
第三。文化水平也在提高。
想想看。人家美国为什么电影票房不是越来越高呢。泰坦尼克号的记录都十一年了还没破。估计在过十一年也破不了。人家文化程度还是消费水准都到了基本的顶点了。但是中国是天天在发展。
中国电影市场是不可限量的。
Ⅸ 中国电影票房快速过亿的原因
现在电影市场,常常能听到某某电影的票房过亿,好像如今过亿并不是个很难的事情。亿元俱乐部的导演和电影也在增加。从张艺谋的大片开始,仿佛才开始华语电影的过亿票房,到现在的《集结号》、《画皮》等电影快速过亿。电影票房过亿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这个现象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原因呢?
根据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电影工作的有关情况:《赤壁》《非诚勿扰》《梅兰芳》《画皮》《长江七号》《功夫之王》《大灌篮》《投名状》8部影片票房过亿元,全年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总票房的60%,连续6年超过进口影片。除此之外,《功夫熊猫》《007:大破量子危机》《全民超人》 三部引进片票房过亿,去年全年共有11部影片票房过亿,成为史上票房过亿电影最多的一年。
第一部分:内部原因
原因一 电影越拍越好
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电影行业的运转越来越成熟,技术越来越先进,导演拍摄的电影也越来越用心,这一切一切的结果就是现在的电影越拍越好。也越来越好看,无论是场面还是故事情节方面,相对于前几年来说都是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所以说,电影越拍越好,也是让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观影消费的原因。
前几年,张艺谋的大片《英雄》、《十面埋伏》等放映的时候,很多观众都是冲着“中国的大片”这个标签去看的,尽管其情节方面被观众所诟病,但是2002年《英雄》创下了2.5亿元的票房纪录。而现在的电影,不仅仅场面方面做的非常漂亮,也很会讲故事。摈弃了华语大片不会讲故事,单纯讲场面和气势的问题。
另外,电影题材更加的商业化,也就是贴近市场,迎合观众的口味。像去年的《画皮》上映6天的内地总票房超过了1亿元,电影上映十天的内地总票房突破1.43亿,创造了国庆档上映影片票房的纪录,取得总票房超过两个亿的好成绩。如此快速过亿,并且加入两亿元俱乐部,可以说是跟电影本身的质量有关系。《画皮》原本这个题材就具有一定的商业性,让观众从题材就开始感兴趣,可以说是这个电影成功的一半。
原因二 行业越来越成熟
说到行业越来越成熟,我们先来看看今年的电影成绩,截止到2月份的数据,已经可以看出电影产品成熟的一些苗头。
2009年1-2月全国城市电影市场继续保持了2008年底的市场繁荣局面,不仅票房、场次、人次指标同比有较大增幅,而且国产影片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主导地位也进一步巩固。据初步统计,2009年1-2月份全国主流电影院线市场票房为9.96亿元、场次为89.61万场、观众为325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3.5%、11.6%、43.8%。在电影市场总体强劲上扬的同时,国产影片的市场表现更为突出,2009年1-2月份全国主流电影院线市场国产影片票房为7.91亿元、场次为65.33万场、观众为2604万人次,与2008年同比分别增长57.4%、5%、41%,三项指标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9.4%、72.9%、79.9%,远远超过进口电影,成为我国电影市场的主力军。春节期间,票房居前五位的电影全部被国产片囊括。
2009的贺岁档方面,不仅08年12月份上市的《梅兰芳》、《非诚勿扰》、《叶问》以及09年1月初上市的《赤壁(下)》等国产商业大片继续保持了火爆势头,更为可贵的是一批中低成本的国产影片在与商业大片同档竞争中创出了佳绩,《游龙戏凤》、《疯狂的赛车》及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分别取得了亿元或接近亿元的票房成绩,特别是投资仅为600万元《喜羊羊与灰太狼》,创造了国产动画片的票房新高。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电影业显示出了繁荣。而根本的原因是这个行业越来越成熟。我们都知道电影业是一个产业,他需要成熟的运作和市场。经过这些年的电影发展之路,到现在的电影业已经开始呈现出趋向成熟的市场和电影制作。
电影行业的成熟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电影类型类别增多,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今春贺岁档电影市场可供选择的影片远远超过往年。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新上映的影片共10部,加上之前上映的片子,总量达到15部,是去年同期上映数量的两倍。二是电影制作精良,满足了观众审美需求。三是院线制改革不断深入,银幕数增加带动消费潜力。随着院线制改革深入,行业内外资本纷纷投资城市影院建设,形成了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影院建设的热闹局面。四是营销创意不断出新,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运作逐渐成熟。近年来,电影产业化程度提高,在制作、发行、宣传、营销等方面运作科学、规范,使电影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走进电影院看电影。
原因三 电影市场化,营销,宣传做的好
从提出电影产业化开始,电影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到今天的电影市场,营销于市场运作显得尤其重要。抛开电影本身的拍摄质量而言,一个电影的成功,关键还是要看其市场运作。我们看到现在的电影在宣传和营销方面都非常重视,很多电影在拍摄阶段就开始宣传,营销手段丰富多样。
原因四 明星效应
从《画皮》的全明星到《梅兰芳》的黎明,章子怡,可以看出,现在电影在打造“名牌效应”。冯小刚的电影每年票房都飚新高,很大原因是因为形成了冯小刚的冯氏电影的标签,这个标签本身象征着亿元的票房。同理,张艺谋的商业电影也从来没在票房上输过。名演员和名导演效应形成了电影的“品牌效应”,这是电影运作成熟的表现,也是电影票房快速过亿的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外部原因
原因五 银幕数增加 影城增加
影院、银幕数量的增长是电影票房增长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从2007年和2008年和2009年的一些数据来看看相关情况: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的新增影院数达到102家,新增银幕493块,平均每天诞生1.35块银幕,发展速度位于世界前列。
随着影院、银幕数的不断增长,多厅影院的频频出现,各大院线加盟影院的不断增多,2007年全国有五大院线票房总收入超过3亿元,其中新影联院线票房总收入达3.86亿元,为各大院线之首;上海联和院线票房总收入达3.82亿元,紧随其后;其余3家院线为中影星美院线票房总收入3.64亿元、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和万达院线均为3.25亿元。与2006年只有上海联和一家院线超过3亿元票房相比,2007年中国电影院线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票房的增长。从市场上来看,影院及银幕数量的增加,是电影票房快速过亿的根本原因。
我们来看广电总局提供的2008年的数据:2008年全国院线公司范围内新增影院118家,总数达到1545家,同比增长8.27%;新增银幕数570块,平均每天新诞生1.56块银幕,全国银幕总数达到4097块,同比增长16.16%。这个银幕数达到了日均新增一块半的速度。到2008年底,全国城市数字电影院线19家,农村数字电影院线158家,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流市场、二级市场和农村市场的梯次发行放映网络,构成了适合不同阶层观众欣赏的、比较合理的电影市场结构。
2009年1-2月份城市主流院线新增影院18家,新增银幕97块,新增银幕数与2008年同比增长20%。这些数字不仅仅说明了近阶段电影票房快速过亿的原因,也从一个侧面预示了将来电影市场的繁荣和票房将会达到的一个新台阶。
现在的影院建设的硬件条件越来越好,让看电影变成一个方便,简单的事情。不会因为想看电影,而因为距离远,停车不方便,买不到票等情况而让看电影变成不容易的事情,这就是一个行业发展需要硬件条件。
电影放映市场需要更多的影城和银幕来满足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影院的位置也非常的重要,让看电影变成一种休闲和娱乐。目前大部分的影城都位于购物商场,这让很多人在累的时候可以选择看电影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影城的环境的舒适让更多的人愿意选择这种休闲和娱乐的方式。
原因六 政策的支持
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政策方面是越来越利于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业从2003年起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解放电影生产力,降低电影准入门槛等,让电影业的发展有了提高的政策环境。
因为正常的扶持,让电影产量逐年攀升,从2002年的100部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406部。经过持续6年的创作数量攀升,中国电影已经步入世界电影生产大国行列。在投资方面,电影生产呈现出多主体投资的新局面,从2002年的只有几十家投资主体,发展为2008年的超过300家,其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投资结构趋于多元。电影市场年票房总额从2002年的不足10亿元,扩大到2008年的突破43亿元,平均每年以超过25%的幅度高速增长,2008年的增幅更是超过了30%。可以看出电影综合效益显著增强,从2002年的不足20亿元,提升到2008年的突破80亿元。影城和银幕数的增加也是源于政策的支持,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数从2002年1400多块,猛增到2008年的4000多块。不能不说是因为政策的春风。
原因七 人们更有钱,休闲方式之一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人们更有钱了,消费能力更强了,更注重生活品质和休闲了。于是电影这种既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能满足人们休闲和娱乐需求的方式自然成了人们的倾向选择。
综上所述,电影票房快速过亿绝对不是简单的几个方面的原因,他是电影本身的运作和市场大环境相互作用而推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