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谁知道一个动画片
《蓝宝石之谜》
剧情简介
1889年,世界正处于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国与国之间交往密切,距离一下子被拉近。然而贪婪仍是主流,欧洲列强在亚非地区展开掠夺,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世界的上空。当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酷爱发明的14少年让(日高のり子 音)结识了来自马戏团的女孩娜蒂娅(鹰森淑乃 音)。黑色的头发、褐色的皮肤以及周身散发的神秘气质另让倍感好奇,而他很快便和娜蒂娅卷入一场纷争之中。钟爱宝石的格兰蒂斯及其两个手下汤姆和汉森对娜蒂娅胸前佩戴的蓝宝石展开围追堵截,他们此时还不知道,这块宝石隐藏着惊人的秘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让和娜蒂娅围绕这颗宝石展开了一连串的大冒险……
本片根据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和《神秘之岛》改编。[
⑵ 蓝宝石之谜的作品评价
回味《不可思议海之娜蒂娅》你是一位冒险家吗?在寻找隐藏在危险瀑布深处的那些传说的真像?如果是,请跟我来……
风轻云淡之间,传来大海的味道,一只飘逸的白鸟翱翔在蔚蓝而宁静的海天之际,轻盈地穿过层层白云,潇洒地滑翔而过,划出优雅的曲线,同时响起的是森川美穗那天籁般的歌声,这歌声与白鸟浑然一体,而让人心驰神往的不仅是鸟儿的自由自在,更有那歌声所绘出的悠远的心灵轨迹……
GAINAX早期的杰作——《不可思议海之娜蒂娅》出品于1990年,一晃眼,已经是21年前的事情了,而引进入我国,大约是在1992年的暑假,记得当时我正靠着墙坐在家里的水泥地板上看漫画,忽然听见东视的广告里说正式引进了一部日本动画,名字叫《蓝宝石之谜》,连签约的画面都播放了出来。此时的我压根不知道庵野秀明、贞本义行、前田真弘、摩砂雪 、鹭巢诗郎是谁,这些人自己也还都没声名鹊起,由于那时引进的日本动画水平基本上都很高,所以不由得关注起这部作品来。
该作在上海应该只播放过两次,第二次是在我的高中时代,那时有线台所用片名已经是《海底两万里》。其实在我看来,最初《蓝宝石之谜》的译名过于直白(因为本作的英文名字是“The Secret Of Blue Water”,而故事的关键就是名为“Blue Water”的蓝宝石),《海底两万里》的话实在有盗版儒勒·凡尔纳同名作品之嫌,而且故事里也有不少情节并非发生在海底,貌似不太合适,《不可思议海之娜蒂娅》过于繁琐,不好记忆,所以我个人还是最喜欢《The Secret Of Blue Water》这个清清爽爽的名字。
《不可思议海之娜蒂娅》的片头由白云和飞鸟引出,既充满了优雅和潇洒,又不失和平、冒险和幻想的味道,再加上那首极为经典的主题曲,让人对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象。这部作品跟很多科幻故事一样,在对科学颇为赞美和憧憬的同时,也充满着怀疑、忧虑与批判的反科学精神,而这也正是人类永远会反思的话题。
“西元1889年,世界各国的许多船只纷纷在大西洋中神秘遇难,传闻是由古代幸存下来的海怪所为,各国因此互相谴责,一个个剑拔弩张,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而此时也正处于工业革命的进步时代,列强又都埋头于亚非殖民地的争夺,于是军事冲突频繁发生。这是19世纪的末期,在人类文明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们也都生活在即将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之中……”
这就是《不可思议海之娜蒂娅》的故事背景,如果没有记错,当年中文版的旁白是由玛丽的配音演员诉说的,也就是用故事中这位最年幼的主要人物的视角和口气来叙述故事,这样非常有故事感,很容易把人带入剧情,尤其是当故事最后,玛丽以成人姿态登场并诉说最后的故事结局时,她自问自答道:“对了,你问我是谁?我呀……就是当年的玛丽!”这时镜头移向一张张熟悉的照片,让第一次看的观众有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之感,实在是回味无穷,这一点甚至比原作的男声更合适,因为原作直到后期才开始使用玛丽的配音来做旁白,未免有些缺憾。
原作的故事比较复杂,说来话长,看过的朋友不需要我啰嗦,没看过的也需要保持新鲜感,所以复述已经没多大意思,所以本文权且以几位主要人物为主线来回味这部不可多得佳作。
《不可思议海之娜蒂娅》中的人物一个个堪称栩栩如生,而其中的许多对白也令我记忆颇深,比如最终回里卡格依嘲笑强因为爱娜蒂娅而不敢开枪的行为是人类愚蠢的表现,有机会而不去射杀他,是这个孩子最失败的选择,尼莫反对道:“你错了,这恰恰是人类的力量,这是人类的仁慈,他们有时虽然会犯错误,但正因为有这样的力量,他们才能生生不息!”还有强在了解了人类的种种愚蠢之后,依然多次表达了对人类前途的信心,虽然天真,却也让人肃然起敬。这些道理虽然浅显,虽然并不稀奇,但是作为一部动画,以这样优秀的制作来表达,还是相当有感染力的。该作的许多画面似乎也都有特别的寓意,片尾曲中高飞而去的小飞机和最终回玛丽亲手放飞的小飞机有一种呼应之感,似乎象征着制作人员对人类未来的信心,尽管人类本身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故事的主角是两个孩子,最后他们都能安然无恙,都能安居乐业,而最后连年幼的玛丽都已长大成人当了母亲,如果说片头的白鸟象征着和平,那么这些已经出生和尚未出生的孩子不也代表着人类的未来吗?
但愿人类在不断追逐梦想的同时,不要抛弃人性中的爱,但愿人类能够如森川美穗歌中所唱的那样:“Don’t forget to try in mind,让爱发出更胜宝石的光芒!”
⑶ 寻一部电影的名字
风暴突击者 英国电影 被称为少年版的007
介绍我是摘的:无父无母的亚历克斯·赖德(亚历克斯·佩蒂弗)本就与家庭幸福相去甚远了,还好在略显漫长的童年岁月里还有个非常亲近的叔叔伊恩·赖德(伊万·迈克格雷格)陪伴。身为银行经理的叔叔伊恩·赖德虽然在经济上给了小赖德颇为优良的生活环境,不过平日里对小赖德身心等各方面的锻炼却是明显严格与每个平常家庭。一次颇为意外的事故之后,伊恩离
开了人世,也离开了亚历克斯。此后不久,亚历克斯才渐渐发现叔叔原来是一个间谍。执行任务中不幸被世界上最危险的杀手亚森·格雷格洛维奇(黛米安·刘易斯)陷害致死。这之后,无依无靠的亚历克斯被布兰特先生和琼斯小姐招募进了M16的特别行动部队,进而继承了叔叔的特工职业。此时,亚历克斯才恍然意识到叔叔以前鼓励他全身心投入的那些业余爱好,那些对身心的双重的严格考验其实都是在为他日后的间谍生涯作着充分的准备。并且,亚历克斯·赖德似乎从骨子里就有成为一名超级间谍的品质。
经过了短暂的适应性训练,亚历克斯·赖德很快便接到了自己生平的第一个特工任务——调查亿万富翁达硫士·塞勒(米基·洛克)近来频繁活动的真相。达硫士·塞勒日前向英国国内的大部分都免费捐赠了一台名为“暴风突击者”的超级电脑,但这慷慨举动的背后显然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亚历克斯假扮一次计算机竞赛的优胜者而潜入塞勒那座戒备森严的老巢。在接触了这位大亨的左膀右臂格林(安迪·瑟金斯)和娜蒂娅·沃尔(米茜·派尔)之后,有幸目睹了“暴风突击者”计算机。于是赖德在是夜便偷偷溜出卧室欲查个究竟。然而,目睹了一次神秘的交易之后不幸的被恶人们发现行踪。不过在他逃生的途中有幸得知了“暴风突击者”计算机上的重大秘密。平日里叔叔教授的各种逃生搏斗技巧此时终于得到了施展,一个未来的超级特工,在这场生死一线的争斗中渐渐诞生了……
给你找个视频地址吧 :http://v.ku6.com/show/eoJ-TIJ3TSfCN-Lr.html
⑷ 求一部1997年前的动画片,里面的人找w宝石,有一个好像叫丹萍
蓝宝石之谜
由Gainax出品,根据凡尔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改编的39集动画片,直译《不可思议的海之娜蒂亚》。剧情:西历1889年,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会场喜欢发明的少年Jean和马戏团的少女Nadia偶然相遇。遭到意图抢夺Nadia胸前所佩的谜之蓝宝石的格兰蒂斯一伙人的袭击。在格兰蒂斯一伙人的追击中Jean与Nadia出乎意外的冒险旅程开始了。
集数
39
播放期间
1990年4月13日-1991年4月12日
1889年,世界正处于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国与国之间交往密切,距离一下子被拉近。然而贪婪仍是主流,欧洲列强在亚非地区展开掠夺,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世界的上空。当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酷爱发明的14少年让(日高のり子 音)结识了来自马戏团的女孩娜蒂娅(鹰森淑乃 音)。黑色的头发、褐色的皮肤以及周身散发的神秘气质令让倍感好奇,而他很快便和娜蒂娅卷入一场纷争之中。钟爱宝石的格兰蒂斯及其两个手下汤姆和汉森对娜蒂娅胸前佩戴的蓝宝石展开围追堵截,他们此时还不知道,这块宝石隐藏着惊人的秘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让和娜蒂娅围绕这颗宝石展开了一连串的大冒险……
⑸ 求一部动画片,好像是日本的说的是一个少年研究飞机,后来认识了一个叫雷默船长的人,可雷默死了。
蓝宝石之谜
【原 片 名】不思议の海のナディア
【出品年代】1990年
【出品公司】GAINAX
【首播电台】NHK
【剧集总数】39集
【内容简介】褐色的皮肤,闪耀着的蓝宝石,少女名叫Nadia。西历1889年,巴黎的街角,John与Nadia相遇了,故事由此展开……
舞台是1889 年的巴黎。在万国博览会会场喜欢发明的少年John和马戏团的少女Nadia偶然相遇了。这时,以Nadia胸前所佩的谜之蓝宝石为目标的格兰蒂斯一伙登场了。在格兰蒂斯一伙的追击中John与Nadia出乎意外的冒险旅程开始了。
《蓝宝石之谜》,《海底两万里》,又名《不可思议之海的娜迪娅》。根据儒勒·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改编
文原名:《ふしぎの海のナディア》
日文注音:《Fushigi no Umi no Nadia》
英文译名1:《Nadia: The Secret of Blue Water》
英文译名2:《Nadia of the Mysterious Seas》
(香港译作:冒险少女娜汀亚)
TV全39话
日本首次放映时间
每周星期五夜晚7点30分~8点NHK台
1990年4月13日—1991年4月12日
日本第二次放映时间
2002年1月—2002年11月
日本第三次放映时间
2004年4月—2005年1月
在第三次放映期间还推出了原生纪念音乐《ふしぎの海のナディア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Forever NADIA)》
我国于1992年左右引进,上海是由教育台播放目前约 20岁左右的人多是小学时看的中文配音版本。应该都有印象,当然,很久没看过的话就一定要回顾一下了 (价值观改变了,重看本片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就像各位如果小学时候看的EVA,现在再看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没看过此片,那更是应该排在各
位动画观看日程的首要位置了。
GAINAX的艺术巅峰时期作品。
初看是基于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冒险动画,但完全不拘泥于原本的框架,架空式的流畅的剧情发展,加以深远的世界观设定和半架空式的背景,贞本义行的人物设计,鹭巣诗郎绝佳的原创音乐……
本作品内涵不仅深厚,而且丰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情观,战争与和平,科学的价值等等均一一涵盖,动人的BGM,动画界各知名声优和制作人员早期的艺术结晶,由于故事完美的连续性,导致本片在商业上成为GAINAX的失败之作,但是艺术上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要真正了解日本动画片,这部为必看作品之一。
声优:
让·洛克·罗狄克:日高のり子
娜蒂亚: 鹰森淑乃
玛丽:水谷优子
小狮王:桜井敏治
格兰蒂斯·格兰巴: 滝沢久美子
山姆:堀内贤雄
汉森:桜井敏治
尼莫船长:大冢明夫
伊莱克特副船长:井上喜久子
卡格依Gargoyle:清川元梦
艾克(信号声纳员): 松本保典
鹦鹉螺号上的轮机长:岛香裕
鹦鹉螺号上的成员:田原アルノ
鹦鹉螺号上的领航员:中原茂
鹦鹉螺号上的厨师:绪方贤一
鹦鹉螺号上的医生:藤本让
费特(鹦鹉螺号上的技师):关俊彦
艾通伯爵:山寺宏一
梅维尔舰长(美军战舰舰长):大宫悌二
哈马哈马:山口胜平
尼欧皇帝:盐泽兼人
鲸鱼 :高木均
动画TV版目录:
序号 TV版
TV版 01 埃菲尔铁塔的少女
TV版 02 小小逃亡者
TV版 03 迷之大海兽
TV版 04 万能潜水艇 鹦鹉螺号
TV版 05 玛丽之岛
TV版 06 孤岛要塞
TV版 07 巴贝尔塔
TV版 08 娜蒂亚营救作战
TV版 09 尼莫的秘密
TV版 10 格兰特的活跃
TV版 11 鹦鹉螺号的新成员
TV版 12 格兰蒂斯的初恋
TV版 13 快跑!玛丽
TV版 14 海底里夫六四谷
TV版 15 鹦鹉螺号的最大危机
TV版 16 消失的陆地的秘密
TV版 17 让的新发明
TV版 18 鹦鹉螺 对 鹦鹉螺号
TV版 19 尼莫的至友
TV版 20 让的失败
TV版 21 永别了鹦鹉螺号
TV版 22 判逆者伊莱克特
TV版 23 小漂流者
TV版 24 林肯岛
TV版 25 初吻
TV版 26 孤独的小狮王
TV版 27 魔女之岛
TV版 28 漂流的岛
TV版 29 小狮王 对 小狮王
TV版 30 地下迷宫
TV版 31 再见,红诺亚
TV版 32 娜蒂亚的初恋
TV版 33 拯救小狮王的作战
TV版 34 心爱的娜蒂亚
TV版 35 蓝宝石的秘密
TV版 36 万能战舰 新鹦鹉螺号
TV版 37 尼欧皇帝
TV版 38 去太空
TV版 39 星球的继承者
对蓝宝石之谜的评价:
——回味《不可思议海之娜蒂娅》
你是一位冒险家吗?在寻找隐藏在危险瀑布深处的那些传说的真像?如果是,请跟我来……
风轻云淡之间,传来大海的味道,一只飘逸的白鸟翱翔在蔚蓝而宁静的海天之际,轻盈地穿过层层白云,潇洒地滑翔而过,划出优雅的曲线,同时响起的是森川美穗那天籁般的歌声,这歌声与白鸟浑然一体,而让人心驰神往的不仅是鸟儿的自由自在,更有那歌声所绘出的悠远的心灵轨迹……
GAINAX早期的杰作——《不可思议海之娜蒂娅》出品于1990年,一晃眼,已经是19年前的事情了,而引进入我国,大约是在1992年的暑假,记得当时我正靠着墙坐在家里的水泥地板上看漫画,忽然听见东视的广告里说正式引进了一部日本动画,名字叫《蓝宝石之谜》,连签约的画面都播放了出来。此时的我压根不知道庵野秀明、贞本义行、前田真弘、摩砂雪 、鹭巢诗郎是谁,这些人自己也还都没声名鹊起,由于那时引进的日本动画水平基本上都很高,所以不由得关注起这部作品来。
该作在上海应该只播放过两次,第二次是在我的高中时代,那时有线台所用片名已经是《海底两万里》。其实在我看来,最初《蓝宝石之谜》的译名过于直白(因为本作的英文名字是“The Secret Of Blue Water”,而故事的关键就是名为“Blue Water”的蓝宝石),《海底两万里》的话实在有盗版儒勒•凡尔纳同名作品之嫌,而且故事里也有不少情节并非发生在海底,貌似不太合适,《不可思议海之娜蒂娅》过于繁琐,不好记忆,所以我个人还是最喜欢《The Secret Of Blue Water》这个清清爽爽的名字。
《不可思议海之娜蒂娅》的片头由白云和飞鸟引出,既充满了优雅和潇洒,又不失和平、冒险和幻想的味道,再加上那首极为经典的主题曲,让人对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象。这部作品跟很多科幻故事一样,在对科学颇为赞美和憧憬的同时,也充满着怀疑、忧虑与批判的反科学精神,而这也正是人类永远会反思的话题。
“西元1889年,世界各国的许多船只纷纷在大西洋中神秘遇难,传闻是由古代幸存下来的海怪所为,各国因此互相谴责,一个个剑拔弩张,世界局势动荡不安,而此时也正处于工业革命的进步时代,列强又都埋头于亚非殖民地的争夺,于是军事冲突频繁发生。这是19世纪的末期,在人类文明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们也都生活在即将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之中……”
这就是《不可思议海之娜蒂娅》的故事背景,如果没有记错,当年中文版的旁白是由玛丽的配音演员诉说的,也就是用故事中这位最年幼的主要人物的视角和口气来叙述故事,这样非常有故事感,很容易把人带入剧情,尤其是当故事最后,玛丽以成人姿态登场并诉说最后的故事结局时,她自问自答道:“对了,你问我是谁?我呀……就是当年的玛丽!”这时镜头移向一张张熟悉的照片,让第一次看的观众有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之感,实在是回味无穷,这一点甚至比原作的男声更合适,因为原作直到后期才开始使用玛丽的配音来做旁白,未免有些缺憾。
原作的故事比较复杂,说来话长,看过的朋友不需要我罗嗦,没看过的也需要保持新鲜感,所以复述已经没多大意思,所以本文权且以几位主要人物为主线来回味这部不可多得佳作
⑹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
是电影<<暗流>>,你自己去找吧,一共有两集,法国影片,让.雷诺主演的.很好看.很多网站有下载.
◆原 名:The.Crimson.Rivers/Les Rivières pourpres
◆译 名:血腥红流/赤色追辑令/暗流
◆导 演:马修·卡索维兹Mathieu Kassovitz
◆演 员:让·雷诺Jean Reno
文森特·卡索Vincent Cassel
娜蒂娅·法儿Nadia Farès
Dominique Sanda
◆类 型:神秘/剧情/犯罪/惊悚
◆片 长:106 分钟
◆上 映:2000年
◆国 家:法国
◆语 言:法语
◆字 幕:中文
◆文 件:2CD
◆链 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228786/
◆评 分:6.7/10 (9,034 votes)
-----------------------------------------------------------------
◆视频尺寸:800 x 336
◆压缩格式:RMVB
-----------------------------------------------------------------
◆简 介:
在法国阿尔卑斯山顶和300公里外的小教堂,同一时间发生了两宗神秘的刑事案———被绞杀的尸体高悬在山崖上,而20年前神秘失踪的少女资料同时被盗。皮耶,一个经验丰富、具有非凡直觉而且从未出过差错的警探,来到山脚下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里调查,却发现这里隐藏着可怕的秘密。麦斯,一个性格火爆、喜欢向危险挑战的年轻警探,到修道院追查一件尘封20年的悬案,却发现了女孩神秘失踪背后的惊天真相。命运的巧合,将这两个从未谋面的警探联系在一起。冷血凶杀案连环发生,他们联手追击,但死亡阴影如影随形,他们只能有一次机会,在飞车、枪战和雪崩中解开惊天秘密……
⑺ 《毒太阳》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看过后你有什么感受
作为出生于艺术世家的俄罗斯当代最为著名的导演之一,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往往通过庞大的历史场景交待普通人物的悲欢离合,从而将俄罗斯历史的沉重感渗透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毒太阳》很显然是他最为成功的代表作,在那部优美甜蜜和谐的田园生活中,特殊时代下无处不在的压抑和绝望情绪在这种对比中呈现出一种强大的控诉力量,而结尾的点睛一笔让电影顿时升华不少。
《毒太阳2 》时隔16年的卷土重来是导演米哈尔科夫企图借此再创自己当年的成就,但是毫无疑问今年戛纳的主要竞赛单元中,不管是电影的艺术成就还是观赏价值,它都是最弱的一部,只余一个庞大的“战争史诗片”的空架子而已。
⑻ 什么是指挥
指挥
1.官名
明清沿元制于京城设五城兵马司,置指挥、副指挥,掌坊巷有关治安之事,又明代各卫的指挥使亦简称指挥。
太平天国官名。在“检点”之下,员七十二人,依“检点”例,称殿前左一(三、五、七、九)指挥、殿前右二(四、六、八、十)指挥,殿左十一(十三……)指挥、殿右(十二……七十二)指挥。常为大将领兵。也作为虚衔,有“殿前指挥”、“职同指挥”等,数目极多。又女官也有指挥。
2.指挥是从事乐队指挥的艺术家。
一般交响乐队、合唱团都设有指挥。
乐队指挥指导整个乐队的音乐演奏,使得多个声部的演奏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可谓一个乐队的灵魂人物。对乐队的指挥也是音乐的一种诠释和再创作。指挥家詹姆士·列文曾说:“指挥棒也是一种乐器。”有人说,听音乐,就可以知道指挥的性情修养。
17,18世纪,大部分音乐作品都是以小合奏团的形式表演的。有乐团里的积极分子负责组织,没有指挥,乐团也能演奏得非常好。指挥这种职业在19世纪开始成形。那时候,随着音乐作品对乐队规模不断扩大,没有指挥的乐队演出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指挥这一职业应运而生。
中国最早的一位指挥家当是郑志声。
世界著名的女指挥家有娜蒂娅·宝兰歌(Nadia Boulanger),中国的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香港女指挥家叶咏诗。
在古代法律中是“批状指挥”的简称,是宋代的一种法律形式。它是尚书省、枢密院等中央官署就具体公事发给下级官署的指令,主要用以指导下级官署的行政管理和司法审判。南宋秦桧专权,滥用指挥,指挥的法律地位提高,甚至与敕令并立。
指挥的作用,就像电影的导演,电影的导演掌握着他要拍摄的电影的效果、风格,电影所以表现的东西都在导演心里。
指挥也是一样的,一部音乐作品的效果、风格,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掌握在指挥的手里。也许你会问,有乐谱在,大家看谱子就行了,要指挥做什么?那我也会问,电影有剧本,大家照着本演就行了,要导演干什么?
一样的道理,艺术作品不是数学公式,写在纸上的,永远不是全部,它需要人的理解和表达。同样的《射雕》《天龙八部》等等,书都是同一部,可是拍出来的电视剧各个版本都不一样,风格不同主要取决于导演。
音乐也是,谱子都是一样的,但强弱、快慢等等表达上的差别谱子上写得并不那么完全,指挥有权利根据他的想法和理解来表现。如果有兴趣,你可以仔细听听,同一部作品,不同指挥的录音,肯定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都是不同的。这根源于音乐作品的抽象性,剧本小说再怎样也是有情节的,音乐连故事都没有,纯粹是一种情绪,那么这种情绪如何表达,表达成什么样,谱子上就没有了,这就全看指挥了。
形象地说,指挥是一个乐队的灵魂人物,他是音乐作品表达的决策者。乐队是指挥的一面镜子,指挥在台上总是背对观众的,他的想法,要通过乐队这面镜子照给观众。
或者,另一种不太完全的说法是,指挥就是在做那些谱子上没写的工作。也是有道理的。
所以,指挥绝对不是好像伴舞一样的动动手那么简单,音乐都在他手上。
指挥是如何具体操作的呢?大多数情况下,指挥的工夫花在台下,一首音乐作品在台上只演几分钟,几十分钟,在台下要花费几天,几个月的时间去排练,排练的过程就是指挥向乐队传达他对作品的理解的过程,是乐队按照指挥的理解来演习的过程。能过细致、反复的排练,指挥的想法被乐队理解并实现,才能上台表演。
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指挥在台上就是没有用的。指挥在台上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提示演奏员。一部作品常常规模庞大,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谱的同时记住所有排练时要求的所有细节,这时,指挥在台上的手势会起到提示作用。二、决定一些无法定量的处理。比如,演奏员记得某处指挥要求渐慢或渐快,到底慢多少,快多少,从哪里开始慢,到哪里回到原来的速度等等这些,是无法量化在谱面上的,只能看指挥临场的表达,因为艺术是需要情绪的,不是写下来就行了的。三,临场发挥。演出,本身会让人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指挥常常在演出中迸发出排练时没有过的激情和想法,所以,演奏者必须注意指挥在台上的动作,并且要和指挥配合默契,一旦指挥出现了排练中没有的处理,演奏者反应要快,要立即表现出来。这种临场发挥常常是相当精彩且不可复得的。四,表现性,增强作品感染力。这一点并不是所有指挥都有,指挥各有各的风格,有的指挥看上去沉默,热情都在心里和手上,有的指挥则表演性很强,在音乐传达感情的同时,指挥自己也在用形体动作给观众传达着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有的指挥确实有指挥给观众看的成分,比如最典型的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
综上所述,指挥的作用是重大的,无可替代的,千万不要以为指挥没有用,几十人上百人的乐队,都因为有了指挥才有音乐,如果没有指挥,乐队就没有用了。
⑼ 怎么指挥
对指挥的认识
1、指挥的意思
先看看“指挥”两字的意思。从新华字典里了解,“指挥”是发令、调度的意思或指发令、调度的人,含有告诉别人如何行动的意思。所以在这里“指挥”应该是指演唱(演奏)的发令人。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告诉演唱者(演奏者)如何演唱(演奏),包括什么时候开始演唱(演奏),什么时候结束演唱(演奏),是强地唱(奏)还是弱地唱(奏)等等。可是,这些小指挥根本就没有告诉师生们“如何行动”。
2、指挥的任务及应具备的条件
指挥的任务是组织合唱队队员(乐队队员)以集体的形式对音乐作品进行音乐的再创造。有人以为指挥的工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名堂,在空中一上一下打打拍子就是了,很简单。其实有这种看法的人不明白,在用拍子打出来之前还有多少工作要做!
“指挥主要靠自学,有天赋、有乐感的人才能成功”,托斯卡尼尼如是说。指挥应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准确的节奏感和速度感、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和极大兴趣以及基本的音乐知识。另外指挥主要是通过人体活动的各个部分如手、臂、头、面部表情、眼、躯干等工具来实现他的指挥意图,所以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肢体语言及形体都是必不可少的。
3、指挥的总体要求
指挥的动作要求简明、准确、美观,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省、准、美”三个字。
“省”是指指挥的动作要节省,要恰如其分,切忌多余的动作。如不必要的翻绕、晃肘、抖身、随音乐点头耸肩等。要根据作品的内容来设计动作,动作的大小要适度,不能过分地夸张,但也不能没有表现力。“指挥手法要简洁、干练、朴素、坦率、表现力强”,托斯卡尼尼说。邵恩的解释是“简单是最好的!”。
“准”是指指挥的预示动作,如音乐的各种起拍、收拍动作要干净准确,挥拍的动作准确地掐在音乐的拍点上。如果这一点没有做到,那让人看了实在难过。
“美”是指指挥的动作要求美观大方,有感染力,要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欣赏指挥,境中之妙,足以一醉。听指挥,听得深,可听出作品、乐队、指挥的风格,也可听出指挥的性格、灵感、修养、类型和理念;看指挥,看得深,可看出指挥与乐队合作默契与否,也可看出指挥手上的功夫,千姿百态,各有所长。听出心声,看出风格”。这是指挥艺术的妙处!当然,要达到这一点那可不是三言两语的事。
二、如何训练小指挥
1、首先应该练习指挥的姿势
要告诉学生两眼平视前方、收腹、挺胸、自然、大方、美观、稳重。两脚分开,呈外八字,脚一前一后,不能跨得太开也不能并得太窄,差不多与两肩同宽,要保持身体的平稳。练习的时候可对着镜子练习,老师应该多做示范,防止形成不好的习惯。
2、练习双手的挥拍动作
这里也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放松以及挥拍时要有拍点。首先看看“放松”,学音乐的人恐怕对这两字并不陌生,因为我们经常讲、经常研究到底什么是放松?可以说“放松”是音乐学习当中的口头禅。其实放不松看手型就知道。我们知道走路时,双手自然下垂,这时候的手型是手指自然弯曲、指关节自然突出、并呈弧形,应该说这是放松的最好的生活例子。所以要学生多揣摩这一生活情景,让学生走几步,然后保持走路时的手型提起手来,多练习几遍就可以了。再来看看“拍点”,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桌子,让手打下去时落在桌子上同时又从桌子上弹起来,要注意要有弹性。另外要注意两个手的分工与合作,一般的来讲左手是感情,右手是节拍,所以左手的位置比右手位置放高一点。
3、熟悉一些常用拍子的指挥图式
对于指挥图式,可以用口诀的方法把它掌握。比如,二拍子我们可以说成下、上;三拍子我们可以说成下、外、上;四拍子我们可以说成下、里、外、上。此处提到的“里”是指靠近身体的方向,“外”则是远离我们身体的方向。然后就可以从二拍子开始练习,然后逐个的掌握。
4、掌握起拍、收拍、气口的打法
起拍就是我们常说的预示拍,它是指预示将要进行的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等重要的动作。如果起拍没有起好,那至少会造成音乐进入时不整齐等。起拍时,手臂自然放松,上臂自然下垂,前臂向前平伸并略向上倾,掌心朝前下方。打的时候有个反射线,这通常和起拍的拍子的运动方向相反。
收拍是指音乐即将终止时为了使音乐整齐结束而使用的收束暗示动作。通常在音乐结束的倒数第二拍上向上向外侧平打,做一个有力的拳头状或大拇指与食指和中指做个圆圈状等。这些最好是老师做正确示范。
气口就是指为了使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呼吸整齐划一而做的一个突出的动作。这个一般要比其他动作明显一些、突出一些。做的时候可以把前一句的最后一拍的动作线幅度缩小一些,然后加速上提,给人以吸气之感。
⑽ 德国有哪些好看的动作片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