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档期对票房有多重要
现在的商业电影时代,对于人来说最为看重的就是电影的票房。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收益,而且演员也关心,因为他们的很多收益也是和票房挂钩的。因此一个商业电影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票房所决定的。(当然一些个人风格的电影除外)
而就国内来说,现在大家对于越来越多的电影不知如何选择,因此除了电影本身的粉丝和电影主演的粉丝,大部分人都会根据现在电影的口碑选择是否进电影院进行观影。那么现在的电影到底口碑占多重,而且豆瓣评价占有多重我们其实心里也有着疑惑。因此我想就电影的票房和豆瓣的评价进行比较,看看豆瓣是否对电影票房有重要的影响。
选取的指标为:电影票房、豆瓣的评分、豆瓣的评论人数
下面来看一下电影票房和豆瓣评分人数的折线图。
从电影票房和豆瓣评分人数的折线图来看,两者几乎完全没有任何的重合性。证明在这些电影中豆瓣影评人对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接下来就要看看豆瓣的评分是否会有影响。
从上图来看似乎仍然没有影响。
总结:豆瓣的评论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对很多电影有较大的影响。其实很多电影的票房最终最定性因素更多的还是看档期、排片、营销和宣传。而我们所说的口碑影响看上面似乎也不能说是豆瓣的影响。毕竟豆瓣上的人群欣赏口味和大众消费者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2. 影院排片是怎么决定的啊会因为一部电影口碑好而增加排片吗
主要是由电影院来决定的,肯定会因为口碑好而增加排片,因为电影院也是需要盈利的,他们也有可能会因为口碑不好而减少排片。
3. 排片率是什么意思
所谓排片率,其实就是一部电影在影院享有的放映空间,其排片率越高,放映场次就越多。它就像影片的生命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票房成绩。
排片的主要考虑因素有影院黄金时间、影片质量、影厅大小、影厅数量、影片长度、拷贝数量、跑片时间、人员安排、通道使用等。此外,还有地理位置、交通、天气、风俗习惯、语言类别、作息规律、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消费人群、特殊要求等。
而票房在以前指戏院、车站、码头等出售票券的地方——亦称“售票处”,旧时指票友聚会练习的处所。现在指电影、戏剧等因卖票而获得的经济效益。
(3)电影的票房和排片意味什么扩展阅读:
截至2015年,中国的银幕总量已经超过27000块。一般情况下,影院的营业时间是上午10点到晚上24点(午夜场等特殊场次除外),如果按平均每部影片2小时计算,扣除每场之间15-20分钟的间隔,一块银幕每天可以放映5-6场,全天的放映总量则在13.5万场至16.2万场之间,取中间值约为15万场。
由于基数较大,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影片如果能占据30%以上的排片,就意味着它拥有每天5万场的放映量,绝对是大片水准;相反,如果排片率在5%以下,就意味着每天的放映量不足1万场,只能算是中小影片。
但并非所有影片都是排片越高越好,因为如果上映之初放映场次太多,平均上座率不足,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影院经理信心下降,进而缩减第二天场次。而如果在场次有一定保证的情况下,影片上座率颇高,造成一票难求的现象,影院经理则会增加放映场次。
4. 票房排片到底是根据什么来的呢
影片的票房一般由影院对影片安排的放映场次和上座率共同决定,上座率由影片的口碑直接决定,放映场次则由影院自行决定。而影院在安排放映场次时除了考虑影片本身的上座率,同时也会考虑与发行方或制片方的关系。当影片的制片方或发行方与院线/影院有资产或者合作关系时,影院便夫安排较多的放映场次。
5. 豆瓣评分到底对电影的票房影响大么
现在的商业电影时代,对于投资人来说最为看重的就是电影的票房。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投资收益,而且演员也关心,因为他们的很多收益也是和票房挂钩的。因此一个商业电影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是票房所决定的。(当然一些个人风格的电影除外)
而就国内来说,现在大家对于越来越多的电影不知如何选择,因此除了电影本身的粉丝和电影主演的粉丝,大部分人都会根据现在电影的口碑选择是否进电影院进行观影。那么现在的电影到底口碑占多重,而且豆瓣评价占有多重我们其实心里也有着疑惑。因此我想就电影的票房和豆瓣的评价进行比较,看看豆瓣是否对电影票房有重要的影响。
选取的指标为:电影票房、豆瓣的评分、豆瓣的评论人数
下面来看一下电影票房和豆瓣评分人数的折线图。
从电影票房和豆瓣评分人数的折线图来看,两者几乎完全没有任何的重合性。证明在这些电影中豆瓣影评人对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接下来就要看看豆瓣的评分是否会有影响。
从上图来看似乎仍然没有影响。
总结:豆瓣的评论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对很多电影有较大的影响。其实很多电影的票房最终最定性因素更多的还是看档期、排片、营销和宣传。而我们所说的口碑影响看上面似乎也不能说是豆瓣的影响。毕竟豆瓣上的人群欣赏口味和大众消费者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6. 影视票房代表着什么
影视票房代表着放映收益或一部电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况。后来逐渐有公司专门统计电影的票房,给出更为明确和直观的数据。
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简称总票房),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可得:净票房=(1 - 8.3%)x 总票房。
票房并不代表一切
在如今中国这个庞大的电影市场下,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的唯一因素几乎只有票房。而一部电影的票房却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很多优秀的电影因为排片等原因导致票房很低,但这绝不能说明电影质量不高,相反很多票房上亿甚至破十亿的电影却依旧充满了庸俗低质的内容。
电影存在的意义,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它感受到在生活中无法触及的东西,并且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感悟。电影总是充满着艺术,并且是一种十分全面的艺术。而只有能够给予人们启发与感悟的电影,才能算作好电影。
7. 什么叫电影预售票房
电影预售票房:电影上映前观众提前购买电影票的票房总账。
预售票房是指电影上映前的票房,假如电影是30号上映,统计到30号之前的票房就是此电影的预售票房。
预售票房的高低反映出观众对电影的关注度,从而对影院排片会产生影响。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比2016年增长13.5%。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01.4亿元,占总票房的53.84%,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
(7)电影的票房和排片意味什么扩展阅读:
票房的起源
在清朝乾隆征战大小金川时,军中满洲人多,因行军万里,一路无聊,始而思念家乡与亲人。为此,八旗子弟兵自编词、曲,即子弟书,以自歌自娱。歌唱者需持有执照,所谓唱票,这些业余歌唱者之间就互称为票友,以后票友就成了业余演唱者的代称,清中叶以后,八旗贵胄嗜爱戏曲成风,并以演唱戏曲为乐。不过他们演唱不为生计,故谓之票戏。
演唱时票友们汇集一堂,其汇合的地点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于道光年间,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当规模。以后天津、上海、武汉、南京、常州、苏州、台湾、四川、济南、香港、澳门、烟台和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的华人居住区也都成立了票房,而且在大学、中学、工厂、农村、街道、茶楼、饭店、公园等到处都有。
8. 影院排片有内幕,什么样的影片更受欢迎呢
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什么样的影片是影院所喜欢的?毫无疑问是那种票房有保障的电影,票房有保障的前提很简单,第一是电影的阵容足够强大,假设导演是诺兰,演员是王一博,李现,尊龙,金城武等人饰演的话,这部电影大概率是有票房保障的。因为电影阵容足够强大,有很多吸引人的点。还有一点是预售票房,预售票房就是提前去购买电影票,我当时在看唐人街探案3的时候买的就是预售电影票,在开播前好几天就去购买了。最后唐探3的预售票房是春节档电影中最高的,在那个时期唐探3的排片量是非常多的。但是这也只是一些前提条件,对于电影院来说排片量多的电影是要能够赚到钱的。
9. 是排片决定票房,还是票房决定排片
两者不存在正相关
票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排片,还包括影片剧本、主创人员(主演、导演等)、制片公司前期的宣传等。但也有排片很多,但是票房很差的电影;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