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僵尸大时代的影片评价
这部僵尸片由徐克负责编剧和监制,导演是钱升玮,执导过20多部电影的钱升玮名气虽然不算太响,但是拍鬼片向来有一套,从93年的《七月十四》到99年的《信不信由你》,制作了很多部以农历月日为名字的鬼片,作品有纯正的中国民间风俗的味道,在这部《僵尸大时代》中,可以看到久违了的古墓尸变、师徒合力、贴符念咒、起坛斗法等本土化元素,一向求新的徐克在片中也加入了“腊尸”的情节,但由于市面上各版本混杂,国语版、粤语版和英文版在内容上有不少的差别,大多数影迷看到的可能都是美国新力公司发行的英文版,这个版本为了配合国外观众的欣赏习惯,在配乐及剪辑上做了改动,特别以剪辑方面为甚,删掉了一些斗尸做法和棺材铺里的镜头,造成了画面不太连贯、情节过渡突兀的感觉。
其实《僵尸大时代》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失为一部佳作,既有烘托紧张气氛的传统惊悚桥段,像僵尸的暴起吸血、众人的疑神疑鬼、腊尸的肮脏造型和由来以久的驱咒赶尸,保持了钱升玮的一贯水准,同时又有徐克奇思妙想的诡异情节,片子的大部分段落都发生在一个叫“大方伯”的村庄,以制腊肉为业、有着大笔财富的姜家,却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可怕秘密,唐少和大管家暗中勾结,为了谋取其财富而将自己的妹妹假意嫁给姜家少爷,此前已经用毒蛇的手段杀害了多位新娘,此次更是将姜家少爷害死,但姜家有个诡异的习俗,那就是将死去的亲人做成蜡像收藏。影片后半部的情节令人毛骨悚然,屏幕上不断出现的数个腊尸神情自若,使人想起《人间道》里的行尸走肉。
整部电影风格压抑,就连晴朗的日景也要弄成日食一般,画面调的很暗,从形式到内容都能看得出徐克有别于一般僵尸片的创作想法,搀杂的更多的是关于当时香港体制现状思考的隐喻,从外表看它就是一部普通的僵尸片,但片尾出字幕前,有一幅极短的“姜家”黑压压僵尸群的画面,如果你仔细揣摩,再察觉不出端倪的话,免费送你一句前大佬的名言:“You're too simple!”
Ⅱ 如何评价《无敌僵尸王》值得一看吗
林正英所拍摄的电视剧《无敌僵尸王》于1995年上映,他还有更响亮的一个名字《僵尸道长》。上映后本着林正英的一贯风格,这部僵尸系列的连续剧也是通过修炼和封印僵尸获得能力的提升。参演的演员都是当时香港当红明星,其演员阵容之豪华今非昔比。
一,林氏僵尸片的延长版
如果说香港电影在当时是中国电影的马前卒,那么林正英就是卒子手中的指战旗。战旗一倒,战队便失去的方向,无论卒子跑得再快也没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和威吓敌人的标志。感谢林道长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惊吓,谢谢你让我们经历了那个最辉煌的时刻!
Ⅲ 为什么香港以前拍了许多的关于僵尸题材的电影
一)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香港惊悚鬼怪电影的发展缓慢,影片数量质量皆远及不上喜剧、歌舞、武侠、功夫等类型片。至于僵尸片,更属于被遗忘的题材,偶尔几部如《僵尸复仇》也只是模仿西方僵尸片的简陋之作,并未引起反响。倒是1974年,邵氏电影公司与英国公司合作拍摄了一部集合西方吸血僵尸和“湘西赶尸”传说的《七金尸》在当时颇受关注,影片由英国人执导,刘家良任动作设计,姜大卫、刘家荣等人联合主演,可算得第一部土洋结合的僵尸片。不过,可惜的是,邵氏公司对该片的宣传攻势虽强,但由于影片风格怪异,内容杂糅,观众不能接受,票房最终惨败。并由此导致之后十年,香港鲜有人再敢碰僵尸电影!
到得80年代初期,以许鞍华、余允杭、于仁泰等新浪潮导演拍摄的《疯劫》、《撞到正》、《凶榜》、《山狗》、《灵气逼人》等惊悚鬼怪电影,运用先进的拍摄技巧,个性化的创作理念,营造出空前的恐怖气氛,令本埠观众耳目一新,叫好叫座,反应热烈;与此同时,洪金宝融合功夫喜剧与鬼怪元素的《鬼打鬼》系列则开创了“灵幻功夫片”潮流,票房鼎盛,极受欢迎;至此,香港的惊悚鬼怪电影方才真正大行其道,其势至今不衰。
低成本制作的“灵幻功夫片”大获成功,使得洪金宝和他的宝禾公司尝到了甜头。继《鬼打鬼》、《人吓人》、《人吓鬼》之后,洪金宝又开始尝试将僵尸题材融入“灵幻功夫片”中,不过当时洪金宝等人对本土民俗传说的僵尸显然没有信心,而是想西风东渐,打算借70年代风行欧美的“吸血僵尸”吸引香港观众的眼球,因此,专门聘请了英国拍僵尸片的高手设计僵尸造型及吓人桥段——但后来洪金宝、林正英等人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发觉西洋吸血僵尸的意念始终无法与他们的灵幻功夫融到一处,便放弃了这一做法,转而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民俗趣味,力求影片风格与“鬼打鬼”系列的“功夫。喜剧。灵幻”一脉相承,终于在1985年制作完成了香港僵尸片中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之作《僵尸先生》。 (二)
僵尸家族
“香港的僵尸电影只是功夫片的借尸还魂”。——香港影评人吴昊先生此话确实一针见血。单拿《僵尸先生》来说,当年功夫片中最常见的民初背景、师徒关系、斗趣情节都被编剧直接套用到影片中,有关“僵尸”和“茅山术”的具体细节则极具民间色彩,用糯米、墨线、桃木剑、黄纸符降制僵尸的民俗传奇手法都被《僵尸先生》统统吸收,并被“九叔”林正英用极其专业的“茅山”手法一一施展开来。僵尸的造型动作特征同样向民俗传说取经:身着清朝官服,双手伸直,双足并拢如麻雀般一蹦一跳,以人之呼吸辨别方位(同理,人闭呼吸可避僵尸,这也是《僵尸先生》最令观众印象深刻之处,由此该片在台湾上映时又叫作《停止呼吸》)。但即便如此,片中僵尸獠牙利爪,人被咬中吸血亦变僵尸仍然受到西方吸血鬼及僵尸片的启发。另外,《僵尸先生》中的“灵异怪类”也并非全是“僵尸”,尚有王小凤扮演的女鬼色迷男子的情节,事实上《僵尸先生》以及以后的同类影片中也都有僵尸之外的鬼魂精怪出现,而香港的僵尸片在某种程度上本来就应属于洪金宝开创的“灵幻功夫”片范畴,只不过可以独立成章罢了。
《僵尸先生》于1985年底公映,观众趋之若骛,票房狂收2000万,列当年十大卖座影片第五位,引起巨大轰动。次年5月,宝禾公司再度出击,拍摄了《僵尸翻生》,影片将《僵尸先生》中的惊鸿一瞥的赶尸情节发扬光大。“湘西赶尸”的民俗传说被加以改良在银幕上蔚为奇观:深山荒野之中,茅山法师前面摇铃引路,后面蹦跳着一串头贴黄纸符的僵尸,情景诡异新奇,令观众大为受落。而“僵尸翻生”则是影片最大的噱头:被赶之行尸被施法变成恐怖僵尸,茅山师徒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刺激搞笑,尽显黑色喜剧风格,自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同时也正是由于《僵尸翻生》延续了《僵尸先生》的成功,才使得港台片商觉得有利可图,掀起了争拍僵尸片的热潮。仅1986年下半年就有近10部跟风之作上映,其中较有名气的有袁和平导演的《僵尸怕怕》、黄鹰导演的《茅山学堂》等。严格来说,这些影片虽然故事情节有所变化,但皆未跳出《僵尸先生》和《僵尸翻生》设定的茅山术斗恶僵尸的套路,尽管个别搞笑吓人桥段袭自西方吸血僵尸片,整体却仍是中国传统民俗趣味的体现。——相比之下,洪家班的宝禾影业同年推出的另一部僵尸片《僵尸家族》,则积极向国外电影偷桥,不仅在当时香港僵尸片中独树一帜,更成功打入日本市场,受到热烈欢迎。。 僵尸家族2
说到《僵尸家族》与同期香港僵尸电影的最不同处是僵尸有了感情,僵尸原本被描绘成毫无人性知觉的怪物,而片中这三个僵尸因是父母与儿子的关系,自然舐犊情深。小僵尸误落人间,与几个小孩又有了深厚友情,玩些温馨有趣的小把戏,明显是抄自斯皮尔伯格《E.T》外星人故事,虽然只借了皮毛,僵尸倒也稍沾了些亲情友情气。不过,毕竟是嗜血杀戮的行尸走肉,最后一场僵尸大闹繁华都市的重头戏又借鉴了日本的怪兽电影的情节,香港观众看得离奇有趣,日本观众却是亲切熟悉。再加上具有超能力的小僵尸正合扶桑文化口味,更使得《僵尸家族》在日本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之后竟也出现了短暂的“僵尸热潮”,恐怕这是香港电影人所没有想到的。 (三)
1987年是僵尸题材风头正劲之时,引领僵尸电影潮流的宝禾影业虽然狠尝了几次“僵尸”的甜头,却没有接着抢市,而是拍了一部《灵幻先生》。影片在大玩功夫法术鬼怪魂精之余,惟独没和僵尸沾边,只涉及了另一类民间传说中活人被术士施法控制的所谓“行尸”。不过,即便如此,片中吕方和小孩演的捣蛋鬼的服装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观众喜欢的清朝僵尸。另外,同期的几部喜剧片如《精装追女仔2》《福星闯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尸吓人的搞笑桥段,看来其时“僵尸”热潮的影响力已不仅限于同类影片。
Ⅳ 林正英拍的僵尸片怎么这么好看,为什么重复看好多遍也不会感到腻
英叔开创了香港僵尸片的黄金时代,他饰演的僵尸道长深入人心,几乎成了僵尸片的代言人,尽管他已经离开我们21年了,但在如今丧尸灵异片横行的时代,提起最好看的僵尸片,人们第一个提及的几乎还是英叔所代表的僵尸电影系列,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能让英叔所拍的僵尸电影在21年后电影特效和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依旧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英叔出色的武术功底出生于1952年的林正英,和大多数港星一样自幼家境贫穷小学没上完就辍学进入了社会,所幸的是11岁时拜入了当时著名的京剧戏班师傅粉菊花。
粉菊花是谁很多人表示不知道,但提起她老人家的一众徒弟,那可都是大名鼎鼎的香港武打影星,其中除了林正英英叔外,还有董玮、陈宝珠、萧芳芳、陈好逑、林家声、凤凰女、筱菊红、张露露、杨盼盼、惠天赐、罗家英、尊龙、钟发丶孟海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些人几乎撑起了当时香港影坛的半壁江山。
还有一点很重要,粉菊花是中国第一位功夫片女星,1925年主演了中国的第一部武侠片《女侠李飞飞》,英叔11岁就拜在这么厉害的师傅门下,武术功底自然差不了,因为武术这东西越年轻练习越好啊。果然,6年后,l7岁的林正英经人介绍进入邵氏电影公司担任龙虎武师,后因表现出色在两年后受邀到李小龙回港主演的首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中担任武术指导,因为与李小龙配合默契成为了李小龙的得力助手。据说后来李小龙是没有林正英在旁宁可不开机拍摄,两人也相继又合作了《精武门》、《龙争虎斗》、《死亡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