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寻找两部关于恐龙的电影
第一部:
被时间遗忘的土地 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 (1975)7.2
导演:凯文·康纳 主演:道格·麦克洛 John McEnery 苏珊·潘哈里冈 ...
本片根据艾德加·赖斯·巴勒斯的小说改编而成。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德国潜艇在撞沉一艘英国人的船以后,救起了幸存者。但是这艘潜艇开错了方向,将这些幸存者带到了一片未知的土地上。那里,栖息着大量的恐龙和穴居人。他们能顺利地重返家园吗?
第二部:
失落的大陆 Land of the Lost (2009)5.7
失落之地 | 迷失侏罗纪
导演:布拉德·塞伯宁 主演:威尔·法瑞尔 安娜·弗莱尔 丹尼·麦克布耐德 ...
科学家瑞克和助手威尔与霍莉,在野外漂流时,竟然卷进了一个时空漩涡,来到了一个遍布着恐龙和其他古怪生物的世界里。
是这个,那个讲故事的男人是威尔·法瑞尔(科学家瑞克),看剧照,那虫子吸血后越来越大:
http://img1.mtime.cn/pi/d/2009/23/2009531102350.99636997.jpg
http://img1.mtime.cn/pi/d/2009/23/2009531102350.13103826.jpg
分给我啊~~
㈡ 侏罗纪公园当年有多震撼
1993年上映的《侏罗纪公园》在当时造成的震撼是划时代的,其影响力远超单纯的票房成功,成为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存在。以下从多个维度解析它的震撼之处:
史无前例的视觉真实感:作为首部大规模运用电脑生成图像(CGI)与机械模型结合的电影,片中腕龙漫步草原、霸王龙暴雨夜袭击等场景让恐龙仿佛真实复活。观众第一次看到皮肤纹理清晰、肌肉运动流畅的恐龙,这种颠覆性体验被形容为"如同见证活化石重现"(参考腕龙高耸入云的经典镜头)。
特效团队的突破性协作:斯坦·温斯顿的机械恐龙(如霸王龙重达9000公斤的实体模型)与工业光魔的CGI技术无缝衔接,例如霸王龙追逐吉普车时,实拍与数字特效的切换毫无破绽,这种技术整合至今仍被奉为行业教科书。
全球票房与纪录:影片以9.14亿美元成为当年票房冠军,并保持影史纪录直至《泰坦尼克号》问世。其成功催生了主题公园、游戏、玩具等衍生品,使"侏罗纪"成为流行文化符号。
科学幻想与伦理讨论:影片将DNA克隆技术、混沌理论等科学概念通俗化,马尔科姆博士"生命会找到出路"的台词引发对科技伦理的广泛讨论,远超一般怪兽片的深度。
沉浸式体验:斯皮尔伯格通过细节营造真实感——如杯中水纹暗示霸王龙逼近、夜间手电筒光柱下的迅猛龙突袭,让观众与角色同步屏息。有观众回忆:"1993年影院里此起彼伏的尖叫,仿佛我们真的置身险境。"
时代精神契合:冷战结束后,90年代科技乐观主义与隐忧并存,影片中"人类扮演上帝复活恐龙却失控"的叙事,精准击中了公众对科技进步的期待与恐惧。
即便以2025年的眼光回望,后续《侏罗纪世界》系列虽技术更精湛(如暴虐霸王龙的杂交设定),但初代震撼感仍无法复制。原因在于:
开创者的稀缺性:正如第一个看到火种的原始人,观众首次接触CGI恐龙的冲击具有不可重复性。
艺术与技术的平衡:初代更注重悬念营造(如霸王龙初现仅展示局部)与角色刻画(格兰特博士与孩子的互动),而续作则过度依赖视觉轰炸。
这部影片不仅改写了特效工业标准,更证明了"想象力比技术更重要"——当腕龙在晨雾中仰颈长啸时,人类终于通过电影触摸到了失落的世界。
好看恐龙类影片:
《恐龙帝国》
《恐龙星球》
《恐龙世纪》
《侏罗纪世界》
《失落的大陆》
《恐龙的行军》
《地心历险记1》
《斑点:韩半岛的恐龙》
《重返侏罗纪》三部曲
《侏罗纪公园》三部曲
如果不反感定格动画,可以去看:
《暴龙谷》
《山洞人》
《荒山大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