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好看的邵氏老电影
1、《唐朝豪放女》
虽然对恶魔和怪谈多有模仿,但却是非常成功的本土化改编,叙事节奏好,细节铺垫自然,演员的表现也很不错,即使现在上映也算是佳作了。
⑵ 邵氏电影最好看的几部
邵氏出品,必属精品。《牛鬼蛇神》是记录一段时间,一个地方每个人生活的各种技能,有秀才遇兵,有道理说不清,主要是诈骗手段。《大军阀》记录了战争时期军阀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风月奇谭》思路广,欢乐多。有趣精致的电影,让人捧腹大笑,赞美编剧的巧思。服装和风景都很精致,对话也很精彩。演员们很漂亮,演技也很好。
《倾国倾城》“倾国倾城”加上李翰祥这名字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部制作精良品牌的浪漫片。出乎意料的是这是一部宫廷历史剧亦是李氏第一部清宫剧。
美术场景的华丽在记忆中感觉超窗帘和燃烧。香港导演的魅力在于在狭窄的棚子里创造奇迹和幻觉。在紫禁城拍摄真实场景时,李翰祥独特的优势无法凸显。
《三少爷的剑》是楚原拍的最好最时尚的武侠片;属于邵氏必看片之一,配角阵容很强。当时邵氏几乎一个大牌客串,可以数星星玩;
男主尔冬升英气逼人,把狄姜二人给比没了。女主余安安也很漂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墨镜的东邪西毒。
⑶ 为什么邵氏的电影都那么好看精彩
在邵逸夫入主邵氏主持大政后,他拉拢了当年最红的林黛与李丽华,成为邵氏基本演员。小生阵容也加强,除了原本当家的皇帝小生赵雷外,也拉拢了陈厚跳槽加入,之后关山也由左派阵营投入邵氏,钟情与张仲文较后也加入邵氏。
单是有大明星还不够,邵氏此时更下大资本拍大片,影片改成综艺体阔银幕外,更投下重资拍彩色片,观众趋之若鹜。《江山美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成了那一年香港最卖座的中文电影。
迎合口味 带起黄梅调热潮
邵氏电影票房后来胜过电懋电影,是因为邵氏更会做生意,邵逸夫知道南洋观众的口味。以前的电影观众以妇女为主,她们喜欢的除了先苦后甜的“家庭伦理文艺大悲剧”外,更喜欢歌唱片,歌愈多愈受欢迎。
在早期的《桃花江》、《曼波女郎》时期,邵氏在歌唱片输了脚步,但它更自傲的是,它带起了另一个更风靡观众,轰动期更长久的港式黄梅调电影热潮。在《江山美人》之后,《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王昭君》、《杨贵妃》等彩色阔银幕大制作,更令邵氏真正擦亮了金字招牌,熠熠生光,相形之下,它的主要对手电懋已黯然失色。
邵氏公司脑筋快,眼光准,在黄梅调、山歌片渐渐被观众厌倦时,它在张彻导演的领导下,及时开拓了“武侠电影世纪”,由《边城三侠》和《江湖奇侠》打头阵,掀起了历久不衰的阳刚电影热潮,更改变了香港电影素来以女主角为主的风气,此后的电影都是由打仔小生如王羽、罗烈、岳华、张翼、姜大卫、狄龙、陈观泰、傅声等挂头牌,他们才是牡丹,女主角则只是绿叶。
邵氏兄弟做生意的气魄与胆识过人,是邵氏成为香港电影王国主要原因;而李翰祥为邵氏拍摄的彩色古装巨片与黄梅调电影,除了令财源滚滚流入邵氏,也使当时的中文电影界展示了另一番新气象,如此回首,我们称之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