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终极面试 影评
难得有如此佳作出炉,不写点东西觉得对不起导演对不起自己,只怕表达不清诸多感想,写出来反而对不起观众了。
敢说没有人能在谜底揭晓前猜到真正答案,这是部值得好好思考的影片,换句话说,这又是一部需要慢慢欣赏咀嚼,随剧情发展而不能提前看结果的影片。所以。剧透慎入。
中文字幕未出,只能用英文字幕啃了一遍,也许一些小细节理解有误,但不影响大局,毕竟这类情节剧着重的是对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反映,是思维交锋时的乐趣,而不是研究透到底是事情发生的时间背景为何。
——————————————————————————————
首先按剧情发展顺序交代一番,好让一些有疑惑的同学明白影片究竟怎样发展,唯一一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怎样得出的。
从无数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的八个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人被选入参加一个超大型的神秘药物巨头公司的最后一轮面试,面试在一个类似于密室的房间中进行,八个座位,每个人身前有一份试题或者说一张纸
首先一个人讲述面试的要求(很重要,是整个影片的线索):
"There's no law in this room but our law,
and the only rules here are our rules.
there's one question before you,
and one answer is required.
If you try to communicate with myself,or the guard,
you'll be disqualified.
If you spoil your paper,intentionally or accidentally,
you'll be disqualified.
If you choose to leave this room for any reason,
you'll be disqualified.
Any questions?"
意译如下:
“在这个房间里没有法律,有的只是我们的规则。
在你的面前有一个问题,你需要给出一个答案。
如果你试图与我交流(在影片中即为对摄像头讲话)或与保安交流,
你将被取消资格。
如果你有意或无意的图画你的考卷,
你将被取消资格。
如果你因为任何原因离开这个房间,
你将被取消资格。
有什么问题么?”
之后限时为八十分钟的面试正式开始。所有人发现所谓的考卷只是一张白纸。
很尴尬,第一个淘汰的人是唯一的亚裔,广东话,大概是按照香港同胞形象设计,她秉承了中华民族勤奋好学刻苦认真的优良传统,打算在白纸上写下一整篇庄严肃穆的自荐书。写下第一行字后便被驱逐,此时大概是77分钟。后来,应聘者由此推出,要求中所谓的图画考卷不一定是画花,而是根本不能有任何书写痕迹。
之后影片主角之一,姑且称作WHITE,在整场面试中都起着推动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如果真的是群面,大概真的会脱颖而出。他说出一个重点,即关键不是HR说了什么,而是他没说什么,亦即所有未被禁止的行为都是被允许的,由此,剩下的七个人可以站立走动说话甚至破坏房间中一切,当然,也可以互相残杀。
然后,主角们做出了第一个推测,纸上的字也许不是肉眼可见而是光显的,所以他们试了很多种方法,包括正常的灯,应急灯等。之后第二个推测,是否是铅笔画阴影之类的显示,再次推翻。第三个推测,水显,推翻。第四个推测,纸张照相显影,假设防火喷头中喷出的是显影液,而应急灯光则是暗室环境,最吸引人的推测,可惜结果还是失败。
这时,Brunette被White坑害,烧掉了自己的考卷,失去资格,此时为四十分钟,还剩六人。之后,White又诱导Deaf撕掉自己的考卷,失去资格,此时为三十四分钟左右,Deaf大概是与爱情片《亚当》中男主角相似的亚斯伯格自闭症患者,或者说是比《The Big Bang Theory》中Sheldon更严重的多的天才型交流障碍。Black崇尚合作对White的行为忍无可忍,一拳击昏,绑了起来。29分钟时White发病,从影片中可知这是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不治之症。
曾当过兵的Brown猜测一切是场游戏,而剩下人中有HR安插的内部间谍,遂拷问学心理的Dark,未果。White病情加重,为救White,Dark与摄像头交流,被逐出房间,取消资格。Blonde终于找出药,救了White。
之后,White终于说出了自己对问题和答案的理解(和我一开始的想法一致)问题就是他们八个人,而答案就是只有一个人能留下,按照White的想法他们必须用尽手段,直到只剩下一人。这一想法把在场应聘者都雷倒了,但是他们马上陷入一场关于保安配枪的争夺战,White最终胜利。在枪的逼迫下Brown主动退出,Blonde在推出时耍了个小手段,结果使Black中枪,二人皆以为Black身亡,此时计时器到点,而屋中还剩二人,White渴望与幕后人交谈却被逐出,原来在三十五分钟时,Deaf曾对计时器做了手脚,把时间播快。于是,只剩下Blonde一人。
最后,Blonde灵光闪现(不得不说这个结果安排的巧合性太强),用Deaf遗留下的眼镜和灯罩的玻璃碎片自制放大镜,在考卷上找到如下字样 "question 1",再回忆起开始的考试要求,提的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前面引用的考试要求的最后一句话,"Any questions?"所以这场面试的唯一答案便是"No."(当然,也许Yes也算对)而最后我们也终于发现,Deaf便是整个公司的幕后老大,所选的人便是Deaf的助手。
结局,Black并没有死,子弹中含有该药物公司最新研制出的神奇胶囊,rapid cell regeneration,即给人超强杀毒自愈能力的药,让Black获得了新生。而Blonde也接受了这一份工作,可以想见,人类的未来会被这种药完全改变。
—————————精疲力竭的分割线——————————
看过很多部关于密室中发展,众人智慧交锋的影片,看过此片的人大概很容易想起《电锯惊魂》系列,由此也想到《死神来了》等,但不得不说,《电锯惊魂》中编剧显现的智慧是远高于我们水平的,就好像《名侦探柯南》中的剧情一样,哪怕给我们再多的线索,也只能等待导演去揭穿谜底,且《电锯惊魂》是以血腥搏出位的商业片,而此片则更类似于一般的剧情片,你能推出一些结果,但结尾却又让你惊讶。如果你看完会联想到《心慌方》系列,那就又接近了些,但此片还是少了些许血腥,多了丝推理和心理变化的乐趣。有些人可能还会联想到《大逃杀》但我想牢骚几句,《大逃杀》只能算是题材出新,从剧情的设置和节奏上来讲都摆脱不了幼稚不现实的问题,而相比之下德国的《死亡实验》则优秀了太多,严重推荐同学们去观赏,赤裸裸的人性的实验,重在真实。此外,此类推理影片还有《九死》,《玩命记忆》,《致命ID》甚至《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等,小成本却有大乐趣。也有人用《电话亭》来做比较,不得不承认《电话亭》导演对节奏的掌握堪称无人能敌,结尾也巧妙无比。但其中封闭环境中推理的发展交锋的乐趣便不及此片。毕竟二人对话的发展不如八人来的容易。
说现实了也许导演想反映经济危机下找工作的难度,想反映传染病的流行对人类的危害。但如果只看人物内心,White是典型的真小人,而Brown则是假君子。但其余人又能幸免于这场人性的考验么?在Deaf被骗的时候没有人阻止,在Dark被拷问的时候没有人站出来,在White生命垂危的时候Brown还是眼睁睁的旁观,在最后,每个人都有勇气去按下扳机,为了一个工作或者说一个不甚明确的目标,每个人都自私到能牺牲掉别人的生命,牺牲掉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合作与自私该如何选择,只有在不涉及个人利益的情况下才会有美好的合作么,或许合作就是要有牺牲精神,而在这个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我们缺的正是这种牺牲精神。但在利益的世界里没有圣人存在。
可能会有人研究BUG,诸如最后一只脚在门内究竟算不算出去。但我觉得如此一部超现实而注重反映内心交锋的电影,有BUG再正常不过,也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去深究。导演要表达的,我们接受理解并思考了,过于形式化的东西又何必去管。
最后一句:一直觉得剧本剧本乃万剧之本,没有那么高的欣赏水平去研究诸如长镜头的使用诸如光影效果诸如剪辑水平等,但光以剧情而论,如果你也是有点小小的变态,喜欢研究心理的话,此片是难得的佳作。
——————————补充于6月10日————————————
又回来看了一些别的影评,关于临床试验及洗脑的说法很新颖,当时英文看的头大,看过就没有过多思考。现在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也算是延续影片中推理的快感,如果有更多人参与进来想必会很有意思。
持临床试验观点的人的证据主要就是影片开始的清理血迹,脚后跟的创可贴,科学怪人DEAF脸上的挫伤,还有被拷问女身上的其他几处刮伤。好,如果我们假设这真的是临床试验,而且试验真的是反复进行的,那只有两种可能,第一,除了极少数人,剩下的大部分人都一直是托,从剧情发展来看,我认为这个可能性极小,Black或者Deaf都是托?能演的这么像也未免太不易了,而且既然是试验,那只对一两个人反复试验也实在是不值得。那结果就应该是第二种,所有人在试验后都被下药失去记忆,那自然得出一个结论也就是一切都是这家公司演的戏,关于DEAF是老大的说法也就站不住脚,也就是这八个人都是棋子而已,他们都是在一个虚拟的剧情之中罢了,但是最后Blonde又是真真切切猜出了问题的答案,如果是试验又何必真的设计出这个问题呢。加之考虑到他们开始清理血迹的时候相当镇定,创可贴应该是防止高跟鞋磨脚?(这个女生可能会更有发言权),后来面试的整个过程也很正常。我觉得只有腿上的挫伤最不好解释,但也有可能如片中所说是家庭虐待等原因。包括面试官一开始所说的“我很抱歉你们受到的待遇并不好,但一定的压力是面试必须的”而导演也并没有交待他们到底受了何种待遇。
综上,我个人的结论是,导演也许是故意留一个小的开放性的可能,但如果说是临床试验或失忆,证据未免不足,所以我还是更倾向于正常结果。欢迎大家加入讨论。
㈡ 推荐一部你认为最好看的电影
《终极面试》极低的成本,只在一间房子里拍出了反应人在特殊环境下的一些特点!很经典,很令人深思的电影,以下是电影介绍:
首先按剧情发展顺序交代一番,好让一些有疑惑的同学明白影片究竟怎样发展,唯一一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怎样得出的。
从无数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的八个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人被选入参加一个超大型的神秘药物巨头公司的最后一轮面试,面试在一个类似于密室的房间中进行,八个座位,每个人身前有一份试题或者说一张纸
首先一个人讲述面试的要求(很重要,是整个影片的线索):
"There's no law in this room but our law,
and the only rules here are our rules.
there's one question before you,
and one answer is required.
If you try to communicate with myself,or the guard,
you'll be disqualified.
If you spoil your paper,intentionally or accidentally,
you'll be disqualified.
If you choose to leave this room for any reason,
you'll be disqualified.
Any questions?"
意译如下:
“在这个房间里没有法律,有的只是我们的规则。
在你的面前有一个问题,你需要给出一个答案。
如果你试图与我交流(在影片中即为对摄像头讲话)或与保安交流,
你将被取消资格。
如果你有意或无意的图画你的考卷,
你将被取消资格。
如果你因为任何原因离开这个房间,
你将被取消资格。
有什么问题么?”
之后限时为八十分钟的面试正式开始。所有人发现所谓的考卷只是一张白纸。
很尴尬,第一个淘汰的人是唯一的亚裔,广东话,大概是按照香港同胞形象设计,她秉承了中华民族勤奋好学刻苦认真的优良传统,打算在白纸上写下一整篇庄严肃穆的自荐书。写下第一行字后便被驱逐,此时大概是77分钟。后来,应聘者由此推出,要求中所谓的图画考卷不一定是画花,而是根本不能有任何书写痕迹。
之后影片主角之一,姑且称作WHITE,在整场面试中都起着推动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如果真的是群面,大概真的会脱颖而出。他说出一个重点,即关键不是HR说了什么,而是他没说什么,亦即所有未被禁止的行为都是被允许的,由此,剩下的七个人可以站立走动说话甚至破坏房间中一切,当然,也可以互相残杀。
然后,主角们做出了第一个推测,纸上的字也许不是肉眼可见而是光显的,所以他们试了很多种方法,包括正常的灯,应急灯等。之后第二个推测,是否是铅笔画阴影之类的显示,再次推翻。第三个推测,水显,推翻。第四个推测,纸张照相显影,假设防火喷头中喷出的是显影液,而应急灯光则是暗室环境,最吸引人的推测,可惜结果还是失败。
这时,Brunette被White坑害,烧掉了自己的考卷,失去资格,此时为四十分钟,还剩六人。之后,White又诱导Deaf撕掉自己的考卷,失去资格,此时为三十四分钟左右,Deaf大概是与爱情片《亚当》中男主角相似的亚斯伯格自闭症患者,或者说是比《The Big Bang Theory》中Sheldon更严重的多的天才型交流障碍。Black崇尚合作对White的行为忍无可忍,一拳击昏,绑了起来。29分钟时White发病,从影片中可知这是当时十分流行的一种不治之症。
曾当过兵的Brown猜测一切是场游戏,而剩下人中有HR安插的内部间谍,遂拷问学心理的Dark,未果。White病情加重,为救White,Dark与摄像头交流,被逐出房间,取消资格。Blonde终于找出药,救了White。
之后,White终于说出了自己对问题和答案的理解(和我一开始的想法一致)问题就是他们八个人,而答案就是只有一个人能留下,按照White的想法他们必须用尽手段,直到只剩下一人。这一想法把在场应聘者都雷倒了,但是他们马上陷入一场关于保安配枪的争夺战,White最终胜利。在枪的逼迫下Brown主动退出,Blonde在推出时耍了个小手段,结果使Black中枪,二人皆以为Black身亡,此时计时器到点,而屋中还剩二人,White渴望与幕后人交谈却被逐出,原来在三十五分钟时,Deaf曾对计时器做了手脚,把时间播快。于是,只剩下Blonde一人。
最后,Blonde灵光闪现(不得不说这个结果安排的巧合性太强),用Deaf遗留下的眼镜和灯罩的玻璃碎片自制放大镜,在考卷上找到如下字样 "question 1",再回忆起开始的考试要求,提的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前面引用的考试要求的最后一句话,"Any questions?"所以这场面试的唯一答案便是"No."(当然,也许Yes也算对)而最后我们也终于发现,Deaf便是整个公司的幕后老大,所选的人便是Deaf的助手。
结局,Black并没有死,子弹中含有该药物公司最新研制出的神奇胶囊,rapid cell regeneration,即给人超强杀毒自愈能力的药,让Black获得了新生。而Blonde也接受了这一份工作,可以想见,人类的未来会被这种药完全改变。
㈢ 有一个电影,是关于考试的,外国电影,限时,考卷是白的。好像是惊悚系列的。具体内容我也不是很清楚
《终极面试》(Exam 2009)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每个人一生之中总要经过大大小小的几场面试。面试是给自己机会,扭转生活方向的重要一步,因此,面试者与面试官既要坦诚相见,互相依赖,又要斗智斗勇,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于是,就有这么一部英国电影,告诫你面试是如此不简单,如此于表面的平静下暗含惊心动魄、人心善恶、世态炎凉。
这部电影就是《终极面试》,是一部悬疑推理气氛极重的电影。从8名应聘者通过重重考验,踏进最后的考场开始,就注定面试内容不会简单。一家背景神秘的国际大企业招聘人材,8位晋身最后面试的精英,获安排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密闭房间进行终极比拼。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门口站一名面无表情的保安,,房内有8张桌椅,桌上各有一份试卷及一支铅笔,面前是一堵装上单向镜的墙壁,房间四处有闭路电视监控,唯一的房门由佩枪警卫把守............
㈣ 这样不走寻常路的面试你经过吗,电影《终极面试》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电影《终极面试》由斯图尔特·哈泽尔丁编剧并导演,卢克·梅伯利、科林·萨蒙、吉米·米斯特雷、嘉玛·陈、娜塔莉·考克斯等演员联袂出演,是一部悬疑惊悚片。
㈤ 电影终极面试影评3篇
《终极 面试 》的中心在于通过面试、通过面对压力、利益、竞争、怀疑、选择时,对人性的揭露与 反思 。下面是有电影终极面试影评,欢迎参阅。
电影终极面试影评篇一:
《终极面试》就电影来说,是不错的电影,人物塑造丰满,细节布置极其到位,情节跌宕起伏,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好戏;就面试来说,是一场怪异、冒险、“新潮”、恐怖的面试,并不能给在直接的面试技巧上给我们什么帮助。
但既然是欣赏影片,就该先弄清楚影片想对我们说什么,如何对我们说这些,批抨或褒扬是后面的事了。
影片的中心不在面试上,因为没有人会Hire a murderer, torturer, cheater, gambler. 它的中心在于通过面试、通过面对压力、利益、竞争、怀疑、选择时,对人性的揭露与反思。影片表现地非常深刻,我在这里就不做教条主义的讲论了,就 说说 我自己的收获。
我做为一个求职者要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原则。面对压力、挑战、诱惑……都能站得住。这样我在处理任何问题时,我会有一个基本的回应。这个回应一方面满足我的道德底线,另一方面包含了我的基本技术 经验 。这样保证我的决定不会令我后悔。手足无措和不折手段一样是注定失败。
而当我最真诚的价值观与原则不能被招娉方接受的话,那不用工司拒绝我,我也应该离开公司,因为我不可能在这个工司得到想要的成功。
Blonde就是这样一位求职者。从始至终的 细心、谨慎、注重合作、尊重他人、富有爱心与怜悯、智慧、反抗不义。于是她胜出了。(注意我并非说,有这些就够了,8个应娉者都是过关斩将,层层晋级的选手,他们都已经满足了基本职业要求的能力了。)
那关键问题是,我最坚持的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好机会我自己来整理一下。
诚实。这要求我平时就实打实地完成各样技术培训与任务,培养要求的能力。尽量不给自己说慌的机会。
尊重。尊重对手,尊重考官,尊重别人的意愿与劳动,尊重自己。
坚持。不到最后时刻决不放弃追求目的与答案。
细心。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松懈。大脑是越用越灵活。
奉献。对自己力所能及(不违背原则与职业道德)的帮助,不要说不。相反要主动。Never be CRUEL.
勇敢。面对风险不要立刻逃避。而是合理分析,在可承受的最大损失下,勇敢接受挑战。
电影终极面试影评篇二:
首先,没有看电影的千万不要看影评,因为任何影评都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就像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这样开放式的推理电影也会引导出不通的论断。每个人有了自己的推理后,然后看看别人的推理,互相切磋,恍然大悟,这才是推理者的乐趣。
然后说说我的想法。按退场顺序逐个分析:
最先退场的是Chinese Woman。这个人真不好说她是托还是面试者。她最先在纸上写字,给大家提供了在试卷上写字可能是损坏试卷的行为。在无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她最先犯下错误,泪流满面地被保安拖出考场。为什么倾向于说她是托?从海选到最后决胜的8个人,个个人都应该是众里挑一的精英。而她,在还没有弄清题目是什么,就在试卷上写我应该飞的很高这样很虚的话,不是一个精英会做的事情。比起相信海选水分大,我宁愿认为她是设计好的一个tips,在大家都还没有在试卷上写任何字之前,就提示大家“写答案”是错误的答案,从而埋下寻找“question”这样地伏笔。而且,我情感上不想把一个中国精英定义为一个在压力下就大脑一片空白的面试者。
第二个退场的是Brunette,她代表冲动、武断、不谨慎加求胜心切。开场她说的几句话也是为了衬托她这一性格特点。每次有了新的推测,她就仿佛是得到了答案般,只要是有新的提议,她第一个赞成尝试。跃跃欲试的她,在想得到答案的冲动中忽视了保护自己的考卷,甚至连手拿一份完整的点燃的考卷都完全没有察觉。前面,他们为了实验试卷遇水是否会有反应,已经把考场内唯一一份多余的完整试卷肢解成小片,这个时候哪来那么一份边角完整的纸张?她是一个应试者,而且是失败的应试者。没什么好说的,接着说下一个。
接着是Deaf。结局已经显示他的身份,我们说前面。他的异常的行为,任是一个从不看推理片的也会察觉,他有野!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大家在说什么,偶尔又会有出人意料的举动。他支支吾吾的话语好像懂得预言的巫师,每一个音符都透漏着不可忽视的信息。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是关键、不是线索。然而出乎意料的就是他很轻易或可以说很傻的自己撕掉试卷出场了。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部烂片了。这样一个充满疑问的人第三个就出局,前面的那些就是故弄玄虚罢了。事实正好相反,推翻自己的推断,就好像在考试中涂改第一反应的选择,越改越错,离真相越来越远。如果这个时候仔细回味一下他的行为,也许你就是Blond了。可惜我也不是。他在砸灯的时候不动,就是希望碎片能够掉落在试卷上,顺势他便可以透露线索。而在一开场他额头上的伤口,说明他多次参与了此类面试,每次面试都有类似情节,可能是前次他不幸被玻璃刮到划伤了眉角。在他把寻找“Question”的 方法 和时间都安排好后,就功成身退、顺理成章地按照White地意愿离场。
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锋口转向White,又转向Dark。其实大家有没有注意到,Dark之所以会成为靶子,是她自己引导地。在前面她积极分析White的性格,让大家认为她是心理师,接着她爆出她对CEO的了解,顺理成章地道出她掌握地资料,主动提供了别人不知道她却知道的信息。后面她的托,与她一唱一和,把众人的焦点转移到她身上。这里就不得不说Brown先生了。我很喜欢他忧郁的眼神,所以我愿意他是个托而不是为了脱颖而出不顾他人性命的面试者。Brown先生开始时表现得很善良,让White离Deaf远一点(可能因为Deaf是他老板),在表决得时候总是最后决定,这个是做鬼的基本守则,看哪边人多往那边靠。在Black绑White的时候叶表现出不以为然。到了事情进展不下去的时候,却突然与Dark反目。他们两一唱一和表现在:1. 诱导Dark说出她对CEO的了解:Brown认为他们是Game,是一群有钱人娱乐的工具,那些大老板都在屏幕后面看着他,这个时候Dark出来反驳,透露出她对CEO以及公司比别人知道的更多。2. 用刑:他最先怀疑Dark是内应,然后性格大变,开始用刑审问她。而Dark,可以看到电影开始,在进入考场前,Dark就放下衣袖遮住手上的伤。Brown掀开她的裙摆时,她的腿上也有很多伤,说明她多次受刑,多次参与面试,而除了Brown,还有多少人变态得想到用纸割人吗?难道是我不了解美国的虐术?美国大兵喜欢用纸?打仗的时候能有多少纸?他们有个打火机,烧还狠一点吧?割人这个必然是次次上演,那么Brown就要和Dark次次配合。毋庸置疑她100%是个托,人们怀疑她,她就改口说她就是员工。3. 找药:White的药不见了,Dark却能够很快在他的桌子下面发现药丸,Brown一直嚼口香糖,可能他事先就知道某个人是破伤风患者需要吃药,面试时间设计为80分钟,那么患者肯定需要吃一次药,必然引出找药情节。既然他们公司有使细胞再生的药,那么他们毋需担心White会死掉。我觉得之所以Brown要在后面和Dark演这一出,是为了拖延时间,这个时候White还没有病发,他们需要一些进展来刺激唯一一个醒着的面试者Blond。找药的时候,Dark退场了,她主动和保安讲话。接着Brown也退场了,在生死的抉择中,他选择活着。其实我对Brown是否是卧底还是有点纠结的,因为他放下一个托和两个面试者,其中一个还是个疯子,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不过既然他们的枪都不能真正打死人,那么他的离开,正好能够把矛盾激化。因为人越来越少了。
Black,托。电影开场,他握着十字架说:“I can do everything"。他死而返生,还没有苏醒就手摸索十字架。说明他对会醒来一点也不意外,只是感谢主。开场的时候还有一个细节,他洗袖子上的血,这也说明他刚刚经历过一次小格斗(就是上一场面试,可能上一场面试没有这次这么凶险)。中间,White说他知道了“Question”,所有人都期待他说出答案,只有Black,一拳揍昏White,把他绑起来不说,还用袜子堵住他的嘴。我想这正是因为他害怕White真的知道了答案而把答案揭晓给所有人。另一个细节,Dark在说她是因为查过资料才知道公司的相关信息时,Black却说他也查过却一无所知,这样让Dark更加受到其他人的怀疑。内鬼互推 :)
White,肯定不是托。他在知道自己失败后,举枪自杀,因为他以为自己杀了人,而没有成功受聘就代表他所设想的被公司庇护不可能发生,还不如自己了断。前面他使诈出局了Brunette,教唆Deaf撕考卷,都说明他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但是他提出了很多积极的建议,在初期打破了沉默,也说明他是一个聪明且有影响力的人。
Blond,倾听者,有勇有谋。取药救人、最后想到声控的点子救Black与自救。关心他人但也不过分积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行动,注意观察与思考。总之,设计了这么一个获胜者,让广大美国观众对药业的信心会有所提高吧?至于最后的“Question”就是“Question 1”,“Question 1”就是考场上考官给的唯一的“Question”:“Any question?”,我当场还没明白过来,愣是想了一阵,然后又拖回去看了考官说的那段话才想到这个1是指的fisrt,哈哈哈哈哈,英语太差了。
好吧,我前面半段电影没认真看,所以还有什么细节或者说有不同的意见欢迎赐教。写到半夜肚子饿了,睡觉!
电影终极面试影评篇三:
由影片开始的气氛来感觉,似乎是有些模糊,悬疑的味道好像有,但又都是普通举止:深沉中性的背景音乐中,将人物逐一亮相,不需要考验到逻辑,是我们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举动。但于终极测试的先决条件下,似乎又体现出某种玄机线索,这使得观众多半会认真看待是肯定的,应该算是成功的开始,且手法既是间接又是直接:面试前的穿戴和自我暗示自我勉励都是清晰的告诉我们,但又只限于部分局部,每个人亮相的形式各有不同,是专门设计的。人物的性格心态夹杂其中,某些局部的线索事先明确的告知了我们。虽不说有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用心,但似乎已经预示了一场不比一般的竞赛。但是,影片想告诉我们的,可能又是相反的用心。后来,在那个实际上是很正常的面试厅里,所有的应试角色来自不同的“领域”,是我们能够想象到的人,或者也包括能耐方面吧。
开局气场的严肃性,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正在发生的 故事 当中,似乎是我们也被参与在了面试之中。主考官非常认真严谨的宣讲了事项与要求,还有“问题”。我们和剧中人物好像一同开始了这困难重重的面试。后来也确实发现,这根据电影的介绍是一场优中选优的比拼,八位应聘者都有“独到之处”,但遇见疑难时,他们和我们一样,都不能一针见血一语道破,片中真相答案是唯一的,限定八十分钟内完成考题,而卷面貌似空空如也,周围环境当中可能潜藏的提示和办法又无法确定。对于这种场景,专业和能力都变得无从下手,因为问题和任务还未呈现出来,有力也无处使。“找题”比解题更有戏剧性,用来搬上荧屏确实是不错的题材。我们的探索本能此时也被电影激发了,此环节处理的很给赞。
片中人物也同样被激发,不同的是,他们的后半生将可能会从此改变。应试时间也有限,角色会比我们在一部电影的时间内付出及显露出更多行动举止,且随着时间的缩短愈演愈烈,影片人物间也本身就具有一个直观直接的开场白。我们没有这种压迫感,容易旁观者清。但是,从影片人物的众多性格展露过程中,各种性格元素,或多或少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些性格元素也是本片的推进源动力所在。而其中存有心理问题的那个男的,还有其他较为特殊的某些情节,虽然是剧情需要才被集中在一块,但确实促成了鲜活精彩的整个故事。在一间小小的会议室中,利用符合事理但不会经常有的故事,闪现着我们身边工作与生活之种种共鸣。同时,采用的夸张和较为极端的表现手法,将这些都集中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显露着人之七情六欲,赤裸裸的,也涵盖了种族和信仰因素。剧情越是到后面,不论是感觉正常还是不正常的,角色的性情展现愈发强烈。直到,最后的真相大白,更深刻感觉到的是“各有所短”而不是各有所长的人们,不是谁都可以通过此等测试。往往是过于自私卑劣的欲望,会把人适得其反,离成功愈发遥远。欲念多就必然缺乏冷静的思考,甚至于逆境中自取灭亡。纸总有一天是包不住火的,玩火者终自焚。过于强硬执着也容易演化成扭曲、病态、脆弱甚至妄想症,和坚强优秀背道而驰。由于涉及种族等因素,上述说的这些当然是对事不对人,而且,想声明片中首先“违规”被驱离考场的还是一位说粤语的女士----应该是我们中国人。不过,最后被应聘的也是一位女士,就是说还好本片至少不歧视女性。不过,这位女士是怎么做到从复杂中脱颖而出,我是要看过第二遍后才能更准确的讲述:有一家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神秘企业,需要一位能兼顾各方因素且为公众利益着想的人,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职位职责还有薪水是什么,只是知道最终受聘确实来之不易,是差之毫厘的事情。本片也被译作《血聘》,其实,暴力血腥只是说不该在面试时存在,但却不是本片最触动的东西。更深刻更有效,能体现说明本片的质量,能发人深省的,其实是不断在变化着的人物表情和愈发逐渐真实及露骨的人物对话。它们中有的感动了观众,有的,则让人深思心寒,且都不是昙花一现。人物都恪守着某种“准则”,性格特征明确,还有私隐和秘密等实际上一直都影响支配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只是随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影片对于此是很着重的。
这样讲吧,影片人物中现在有任何一位在我面前,我都有把握能与其对话几十分钟且存有默契(假如我会英语),可能有些夸张吧,只是想说明本片成功之关键就在于此----假想如果这一点稍有偏颇,加上是在那么小的一个房间里,宏观微观都不值得推敲了,那谁会再去看第二遍?就这第一遍的话又能从中看懂什么呢?
而且,估计本片是作为有备无患,其实最后好像是以女主角的回忆,在没解开答案之前,首先将应聘者各种在剧中有过的想法说法、相关对话,作有针对的略了一遍。也就是把先前他们解题奋战的“不正确性”让观众再次回眸,因为正确结果只有一个,刚也提到过内在强调的是“各有所短”。先前想的问的和做的,此时此刻大都显得虚无缥缈,而不是开始时的振振有辞、胸有成竹。可能,观众会算不清先前剧中到底发生了多少本应值得再三思量的情节,但据此至少能够明白到聪明的人多,自作聪明的也多,而真相却往往不多,我们不用妄自菲薄,也不可低估谦虚谨慎的重要。
本片真正的“天才老板”出人意料的,是故意混入应试人员的其中一位。但他打开一扇门也被关上了一面窗----其管理交际能力非常差,身边需强有力的助手,要从这次面试中产生。而这次面试中的所有人物,其实也都摆脱不了人的局限与相对性。尤其是外观最貌似强悍的一男一女,他俩失败的结局,实际显然不是由于其他应试者的针对坑害,“自以为是”和“疏忽大意”等才是原由所在,其中那男的还可谓犯下弥天大错,具体就不多说啦,应了那句老话:上帝使人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还有句老话:常识结合理性的判断,往往比“了不起的点子”更管用。这是本片过程的真实写照,也可能是本片无需大牌演员的原因之一。总是处于冷静和旁听的女主角,她之所以最终受聘用并非偶然。因为态度的淡定诚恳,虽然“表面上”头脑好像不算灵光,但她因而也是犯错率最低的,最能从其他错误中 总结 教训,追究真相。而其他的几个人,明知都不是吃素的,也还是在言语举止上有所轻率及锋芒毕露,结果直接间接都是吃了亏。
本片的“舞台”不大,但很讲求事理及客观和生动性,使之观赏价值并不亚于高成本大制作,这是本片最称道的地方(就好似片中“低调者”最终受聘)。影片也实际上深入了民心,帮我们驱散所谓优等人才头上所谓的光环,把真正具备价值和力量的元素、要点和品德从中分离过滤出来。针对作为一个社会人如何去分清主次,如何更好的提升自己,本剧是一篇很值得学习的 范文 。能同时具备诚恳与承担的人才是老板们都喜爱的。本片正是从某些角度塑造了这种人才的雏形----倾听、细致和有同情心(戏中台词)。虽然只是戏,但有些网上的评论都比较好,值得人事部门参考。
㈥ 电影终极面试解析
面试的主题,让人往往会想到只有一个人合格。于是主要矛盾凸显在相互的竞争和排挤上。导演选择了10个不同学历、经历、肤色、背景的人,好像只是故意区分多种人格,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叙述。
主考官:规则的制定者,很明显他给了很多肯定的规矩,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any questions
?”,但是,潜意识这个问题被忽视了。这是导演最出彩的地方。
门卫:规则的执行者,他很准确的根据规则来执行监考工作,我认为这才是这个考试的框架。
1号,聋子,也就是后来的CEO:大家注意,他是聋子,也就是说主考官说什么他是听不见的,可是他开始没有触犯规则,没有和主考及门卫以任何形式沟通,没有以任何形式损毁试卷,没有以任何理由自动离开,后来犯规还是小白让他撕得试卷,而且他有3次细部特写,仔细的看试卷,仔细的看时间的跳动;哭泣。也就是4个提示:他不是真正的面试者;试卷上有东西;时间跳动变快了;看着他们6个相互猜疑而心痛。
中国女人:不知道是不是咱们多想了,不过她太符合国人的习惯了:做题!豪言壮语的做题!就是做题,不管有没有规则,就是做题。
小白:说实话,打一开始就知道他肯定不会面试成功的,他主动提出了“潜”规则,主动破坏局面,同时很自大,这样的人,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工作岗位,我要是老板是不会用他的。
小褐:当过流氓兵,深荫世故,总是欲擒故纵,直到他认为最后可以得到答案而想一击必杀,所以才折磨那个女心理学家。这样的人很容易反水,同样我是老板也不会用他,我要为我的公司运行安全着想。
小黑:基础科学知识很丰富,但是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人云即云,而且容易冲动,不会平衡不同的势力,太容易确立立场和改变立场。这样的人只能做跟班的,不能挑大梁。
心理学家女:本身就是这个公司的员工,想晋升。掌握了很多细节和内幕,但是说话做事总是依据其心理学的优势先下判断,而且是短期判断,不能考虑长远,以至于被小褐所胁迫。
还有一个女的,就是被小白陷害的那个,她一开始表现的很好,注重合作,主动提问并将解决的方法付诸实现,是个很有魄力女性,但是还是不小心被小白害了,只能感叹命运不公了,其实看到这里,我们的心里何尝不是感叹一下,有时候机会就是这样溜走的,常常回想,如果不是什么什么就能怎么怎么了。
最后说小金:说实话,一开始我就觉得她会赢,呵呵,当时只是感觉,不过不是瞎猜。她说话总是在最后,而且自始至终都是看似最不需要担心的人,就连小白用枪逼他们的时候都把她排第3。从一开始她就只是看大家的做法,隐匿自己的观点,在一切都不明朗之前,她没有建设性意见提出,但是这些不表示她是无用或者无主见的人,她捡出了药丸救了小白,她喊出了关灯想救小黑,她发现了1号的眼镜并在试卷上看到了字迹,她回想起了潜意识忽略的问题就是主考官提出的唯一问题,并给出了答案,而且她是在考试结束后表明了立场:应聘这个工作需要牺牲么?
这时我们发现,这个小金智慧、品德、胆识都是公司所需要的,试问大家如果是老板,你会不用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