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评价影片剧本的巧妙反转,即是将大英雄降落到小人物的身上。那个最妈宝,最百无聊赖,甚至惹上有色人种歧视投诉的白人警察,在去世同事遗书的爱的鼓励下,誓死证明自己是个好警探,最终和母亲一起踏上了追凶之路。
这种荒诞的反差,恰恰是小人物身上的坚强,是爆发的爱的意志。(《凤凰娱乐》评)
《三块广告牌》里令我印象深刻的4个细节
1、缺料的广告牌
片头三块广告牌刚出现的时候,看到它们都多少这边少一块那边少一块的,其中一块(好像是第一块)广告牌镜头给得很多,所以也特别注意了一下,它右下角的位置缺了一块,缺口后面印着“of our life”,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觉得这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但故事刚开启,没有清晰的概念。看完故事回过去再想这个细节时,顿时觉得很有意思:“(空格) of our life”,“我们生活的XXX”;这里的“XXX”也许就是影片中有过的“希望”“失望”“绝望”或是其他什么概念,填充的空间很大。
但后来他和那位警员在病房相遇的一幕让我改变了想法。当他知道同病房烧伤的那个人就是当初把他扔出窗户的那个警员时,他非常气愤,可是他还是给他倒了一杯果汁,还把吸管的方向调整到向着警员的那个方向,这个贴心的细节有触动到我。
4. 凶手到底是谁
结局是开放式的,真正的凶手没有直接交代,又或许,这个凶手永远都不会出现。不过,片中的几个设计让观众在猜测真凶的过程中多了些趣味和探讨。奸杀案最大的嫌疑人就是那个在女主店里故意砸坏商品、还被警员抓了一把脸的那个男人。
DNA检测结果出来后,有证据证明这个男人案发时不在国内,可是,有可能是他钻了法律的空子把罪行掩盖过去了呢?
(1)三个广告词电影好看么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987年美国股灾之后,发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一座小镇上,米尔德里德·海耶斯(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是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然而女儿遇害的案件却迟迟未曾了结,凶手依然逍遥法外。眼看着希望慢慢消逝,但是这位做事果决的母亲。
与小镇上碌碌无为的警察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她借用三块广告牌向负责该案的警长发起质问,在小镇上掀起轩然大波,众多人物相继被卷入血腥、暴力的纷争之中。
⑵ 电影《三块广告牌》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
《三块广告牌》是一部带着黑色喜剧元素的剧情电影,故事发生在虚拟的艾比镇,导演将小镇设置成一个迷人但却处处充满幽闭恐惧的地方。“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了一位为女儿伸张正义而怼天怼地与全世界作对的母亲。
特辑中,“科恩嫂”表示:“这个悲剧本身并不好笑,悲伤的母亲也不好笑,但她置身如此境遇却流露出黑色幽默,导演绝对是这方面的大师。”有看过电影的观众评论道:“静谧气氛下的难以言状黑色元素,荒诞、阴郁而又始终保持着让人感到孤独的忧伤,却又透露着些许的温暖,一部电影占全了五种情绪,太难得了!”
《三块广告牌》由马丁·麦克唐纳执导,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山姆·洛克威尔等人领衔主演。3月2日,影片将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旗下合作影院600块银幕专线放映。
⑶ 对于电影《三块广告牌》的结局如何评价
《三块广告牌》结局是什么意思?
影片开放式的结局,更让涵义升华。电影最后没有结局,没有人知道凶手是谁,没有人知道最后米尔德里德和杰森有没有杀掉犯下另一起强 奸案的强 奸犯。
《三块广告牌》虽然因一起奸 杀悬案而起,但电影的重心并不在这里,而是聚焦于惨 案过后人们的生存现状。
电影中处处透露着一种荒诞的无力感,你不能说该为这一切负责:警察、居民、米尔德和她身边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困境:他们自私、偏激、冷漠、暴躁,但他们的本质并不坏,只是这部电影太容易使我们联想起现实,想到现实世界中的罪与罚。[page]
最终电影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收场了,《夏日最后的玫瑰》再次响起时,三块广告牌卸下了沉重的诘问矗立在阳光中。
在看过了混乱、暴力和痛苦之后,影片留给我们的是淡淡的忧伤和渺茫的希望。希望《三块广告牌》能在国内顺利上映,这样的好故事值得再看一次。
三块广告牌中在女儿谋 杀案过去几个月仍未找到肇事者之后,女主人公Mildred Hayes决定走出一招险棋:制作了三块广告牌立在通往她居住的小镇道路上。
牌上标语径直向当地警察局长William Willoughby发问为什么还没有抓到凶手?而当局长的二把手Dixon,一位有恋母情结、不成熟且有暴力倾向的警官参与调查这桩案件后,女主角同Ebbing小镇执法部门之间的战斗则愈演愈烈。
在立广告牌这个事情上,小镇的居民逐渐分化成了两派,正如当地的牧师所言,Everybody is with you about Angela, but nobody is with you about this(所有人都在Angela,你的女儿的事情上支持你,但是没人支持你立广告牌的事情)。
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地警察局长确实是一个好人,而抓不到凶手也不是他本身的不作为(他手下一帮确实有点带不动的感觉),然后提取的罪犯的DNA库里没有匹配型,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抓来验DNA吧。
现实中就是有大量这种无线索无证人最后无疾而终的案件,再加上局长又是将死之人,身后还有孤儿寡母的,很多人觉得不该对他这么hash。
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女主做的有点过了,对,你的女儿是被强 奸致死没错,你可以在我们允许的范围内适度表达你的悲伤,但是道德绑架我们的局长就是你的不对了。
也就是说,人们喜欢去感到悲伤表达同情,这样能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能满足觉得自己是个好人的虚伪内心,但是一旦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要背负一定责任,或者自己会有所影响,那还是算了吧,你悲伤悲伤就够了别太过分了哦。
⑷ 《三块广告牌》深度解析是怎么样的
《三块广告牌》深度解析:故事的女主人公米尔德里德·海耶斯(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是一位女儿惨遭杀害的母亲,凶手一直没有抓到,她觉得是警察无能,就在一条公路旁边废弃的三块广告牌上贴上了三条标语,而且被当地电视台采访,希望给警察施压,尽快找到凶手。
威洛比(伍迪·哈里森饰)是一位身患绝症恪尽职守的警长,他时日无多,很想安安稳稳地过完人生的最后几个月,当他知道公路旁边三块广告牌的时候,他找到海耶斯聊天,案子没有匹配到有案底的人、也没有目击证人、物证,希望她能明白,很多案子就是再尽心尽力也是无能为力。
然而海耶斯因为丧女之痛,完全不能理解警长的处境,甚至愤怒警长在这跟她浪费时间。威洛比警长最后说他患有癌症,海耶斯却一脸冷漠,似乎警长在她面前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是一个抽象符号,一种职位。
迪克森(山姆·洛克威尔饰)是警长手下的一位警员,他冲动暴躁,有暴力倾向,遇到不爽的时候,就想暴力解决问题,当他看到三块广告牌的时候,第二天就想打广告公司的负责人。
整个电影的故事就围绕三个人展开:米尔德里德·海耶斯、威洛比警长、迪克森警员。警长是一种更完美的存在,他认真工作,获得的全镇的认可,这点可以从牧师、医生的口中得知。
海耶斯和迪克森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之处。海耶斯是什么人的面子都不给,怼牧师、怼医生、怼前夫、甚至怼学生。迪克森是谁都想打,打广告公司的负责人、打酒吧里的酒鬼。
警长就在他们两个之间,他劝海耶斯案子无能为力,海耶斯不听,他劝迪克森不要打人,迪克森不听。可是真的当警长自杀之后,海耶斯和迪克森都哭了,他们开始理解警长的处境了。
海耶斯终于明白三块广告牌不能找出凶手,迪克森因为打伤人被开除之后思考起怎么做一个好警察。最终海耶斯和迪克森相互理解,一起驱车前往爱达荷州开始了新的人生。
主要剧情
在美国密苏里州一座小镇上,米尔德里德·海耶斯(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是一位失去女儿的母亲,然而女儿遇害的案件却迟迟未曾了结,凶手依然逍遥法外。眼看着希望慢慢消逝。
但是这位做事果决的母亲,与小镇上碌碌无为的警察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她借用三块广告牌向负责该案的警长发起质问,在小镇上掀起轩然大波,众多人物相继被卷入血腥、暴力的纷争之中。
⑸ 如何评价电影《三块广告牌》
看完不舒服。女主角与其女儿生前关系并不和谐,彼此冷漠谩骂。其女儿借车,母亲不给,还叫她走着去。女儿恶毒诅咒说希望路上被强奸,母亲也恶毒咒骂“我也希望你被强奸”。这是什么鬼母女?当女儿真的被奸杀,母亲却冷酷无情的对付所有人,誓要为女儿找到真凶。其实,母亲自己也是真凶之一啊,你不把车借给女儿。
⑹ 《三块广告牌》这部电影有哪些看点
根据豆瓣8.7的评分,其实可以断定《三块广告牌》是一部神一般的电影,在我看来,它是一部充满戏剧张力的黑色幽默电影。《三块广告牌》既然符合你对好电影的所有期待,又超出了你对所有好电影的期待。
导演马丁-麦克唐纳豪不害怕暴力和血浆本身,而是选择用荒诞的手法来刻画愤怒、暴力、偏见等人性阴暗的部分,台词中带着大量粗口,借来刻画恶,借暴力本身反暴力,借犯罪类型反犯罪类型。他把幽默、荒诞、痛苦,同情感、人性、美德糅合在一起,打造出这个全程不断反转,充满戏剧张力又引发观众深思的黑色幽默电影。对于我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