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游园惊梦的电影版
1960年电影版昆曲《游园惊梦》
国剧大师梅兰芳一共留下7部戏曲影像资料片。其中费穆执导的《生死恨》,是梅大师青年时代的作品。余下6部皆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时梅大师年事已高,但表演技艺可谓登峰造极。这6部片子中,《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洛神》等4部是京剧,余下的两部,《断桥》和《游园惊梦》是昆曲。
《生死恨》时期的梅大师,扮相上占了年轻的优势,但说到表演,却是乏善可陈。倒是1960年的《游园惊梦》,尽显一代宗师风范。这一年,梅大师已是六十七岁高龄,在剧中扮演的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怀春少女。看碟之前,着实替他捏了一把汗。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同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1956年演《荒山泪》,扮相已是惨不忍睹。荀慧生未见有影像资料,不知晚年扮相何如。尚小云晚年有《昭君出塞》、《失子惊疯》两剧影像为证,扮相亦不足称道。待至看了电影版《游园惊梦》,顿时省悟何以梅大师位列四大名旦之首。梅大师青年时代,与杨小楼、余叔岩鼎足三分,杨、余二大贤未有影像资料传世,神采难以想见。单凭电影版《游园惊梦》,梅大师便足可成为20世纪中国戏曲之神话。盖大师老则老矣,扮相全无龙钟,音声亦不残破。非但如此,看不多时,便浑然忘却扮演杜丽娘的竟然是个年近古稀的老者。我看过的《游园惊梦》,不下二十几个版本,求其神情,亦惟梅大师风华绝代。 梅大师晚年曾对《游园惊梦》的表演程式有过专门讲解。但1960版的《游园惊梦》却是电影,而非舞台剧。对于传统戏曲,电影的效果是远不及舞台的,很多台步不得不省掉和变形。但电影有一个极大好处,便是镜头的明晰,利于观众看清演员的表情。镜头的强大表现力,对梅大师这样的神韵派来说,自是如虎添翼。在我看过的所有版本的《游园惊梦》里,梅大师版的用了整整60分钟,是最长的一个。《游园惊梦》能往长里面演是本事。许多火候不到的演员,都处理得仓促潦草,撑不起来戏,相应地便也演不长。在我的印象里,只有梅大师和张继青的《游园惊梦》演得足够长。感觉是张继青比梅大师戏多,但仔细比较一下时长,梅大师版比张继青版整整多了10分钟。原因出在两个地方:一是电影比舞台的布景空间大了许多,走步的时长便多了许多;一是梅大师确实年事已高,他的动作和演唱都是缓之又缓的。梅大师的演唱,气口太多,而且从头到尾都是压低了嗓子唱,调门低而节奏缓慢,整体上缺少起伏变化。这种持重疏缓的风格,和将杜丽娘往贵处演是相配套的,然而这与戏情中的杜丽娘终究有了一些距离。
梅大师在《游园惊梦》中的表演比唱工强出许多。梅大师虽然自幼学过昆曲,但终究不是本行,他唱的还是和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昆曲有些距离,发声方法和字音都带京剧的痕迹。更为致命的是,电影《游园惊梦》里,基本上是他和言慧珠合唱。言慧珠正式拜过梅大师的,估计这出戏,也是梅大师在带言慧珠。可是《游园惊梦》在唱段上的好处,全在于细腻婉转,“步步骄”、“皂罗袍”等经典名段,是绝不可以合唱的。即使是梅兰芳和言慧珠那样百年一遇的大师,也只能是合则两伤。苛刻一点儿,可以说电影版《游园惊梦》在演唱上一无是处。问题出在三方面:气缓,外行,合唱。 电影版的《游园惊梦》有四位主演,梅兰芳之外,有言慧珠、俞振飞和华传浩。梅兰芳和言慧珠是京剧大家,俞振飞和华传浩是南昆嫡传,绝对的全明星阵容。从表演上看,梅、言师徒二位似在俞、华之上,但从演唱上看,俞振飞要正宗许多。这固然可以在戏情和行当上得到解释——(1)梅、言的戏比俞、华多出太多;(2)俞、华是本色当行。但京昆之间,此消彼长,亦可见一斑。
感觉言慧珠颇有旧上海的大小姐气,她的神韵不同于梅大师的贵,而是一种时尚气。她亦自负,天生丽质难自弃。她演的春香,是我看过的所有版本中最大气的一个。别人演春香,都过于花旦了,演得闹而躁。言慧珠决不做那些尖巧纤露的卖弄。言慧珠演的虽是丫鬟,却与乃师一样自重身份。言慧珠亦是绝顶聪明,表演有极细腻处。单是取镜台一段,便可说明。言慧珠演的春香,将镜台放桌子上面时,自己偷偷在镜子里照了一下,那是一个极好的亮相,在性格塑造上更是经典。将少女春香的爱美之心,以及她和小姐的贴心,都演绎了出来。她是在陪乃师梅兰芳演戏,在学乃师的做派。后来她与俞振飞合演过《游园惊梦》,可惜只能看音配像版,也就无从去赏鉴她的表演了。
俞振飞演的柳梦梅,乍看不好。首先是扮相太老,看了让人觉得杜丽娘好委屈。其次是俞振飞版的柳梦梅分明是个老花花公子。起初我以为是俞振飞个人气质使然。后来仔细比较过俞振飞在《断桥》、《琴挑》、《墙头马上》等戏中的表演,方才省悟。原来是俞振飞对柳梦梅的理解和别人不太一样。大约觉得初次见面便让一个少女和自己共赴巫山的柳梦梅应该是老到而主动的,所以他的表演便带了一些风月老手的气象。可是俞振飞唱得真是好。不愧是昆曲的一代宗师。他总是含着唱,深沉而能神情并茂。我看过的其他版本的《游园惊梦》,演柳梦梅的都比他规矩老实,可是相比较起来,都有曹蜍李志泉下人之感。
华传浩的戏更少,以老旦演杜母,略带彩旦味道,颇让人觉得滑稽。初看亦觉得不好,待得看得熟了,发现后来者都在学他,却是全无神采,便又觉得他有他的不可及了。
附记:
电影本《游园惊梦》自是精细,然而亦有疏忽。梅兰芳和言慧珠才出院门,门口俨然便是一丛怒放的牡丹。待到后来却唱“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得先”,真真令人绝倒。
❷ 请问2000年以后昆曲电影和昆曲电视剧可有什么新作,除了《公孙子都》、《红楼梦》、《长生殿》以外
昆曲电影:
《游园惊梦》(整个场景颓靡奢华,给人一种没落时代特有的冷清哀婉的感觉。电影主要以《牡丹亭》唱词为背景吧,很好看的一部。)
《笛声何处》(在江南千灯取景,但剧情太弱了,有些画面还是很漂亮的,总体而言比起《游园惊梦》差太多了,不过确实是跟昆曲有关的。)
其他的比如《霸王别姬》《夜奔》是关于戏剧的,不是昆曲。
❸ 有哪些电影是讲和戏剧有关的内容跪求!
《风流戏王》、《南海十三郎》、《人·鬼·情》、《梨花泪》、《生死桥》
❹ 请问,昆曲的戏曲电影有哪些啊~~
十五贯:王传淞周传瑛主演、
牡丹亭:张继青主演
游园惊梦:梅兰芳、言慧珠、俞振飞主演
墙头马上:言慧珠、俞振飞主演、
断桥:梅兰芳、俞振飞主演
❺ 跪求昆曲题材 或有唱昆曲的戏子的电视剧和电影
电影游园惊梦,王祖贤、吴彦祖、宫泽理惠主演,昆曲主题
❻ 求带有中国戏曲,乐曲文化艺术色彩的电影,越多越好。
你不如直接找戏曲电影,这个自建国后拍了很多,包括像《五朵金花》《阿诗玛》《刘三姐》这类算在内,已经是数不胜数了。
而且那会不仅只是这些,包括像《锦上添花》这种都有少量的对歌情节,他不具备地方特色,却很有职业生活气息。
传统方面的,铡美案、桃花扇、三笑、玉堂春、女巡按、七品芝麻官等等,也都很有代表性。
而明日之歌、夜半歌声、又见梅兰芳、笛声何处这些,包括台湾,还有一部走出五月。
很多了,一时半会的只能想到这么多。很多现在电视上都看不到了……
再一个,近年发展的戏曲电视剧有几部很不错,拿捏的很合适,瘦马御史、谢瑶环等等
=======================
早期的戏曲艺术家没有传记片,都是挑选其成名选段,然后拍成戏曲电影。像《铁弓缘》,就是为了表现戏曲名家关肃霜才拍摄的,而关肃霜本人的成名曲目也有霸王别姬。
所以像你说的这种没有推介可能性,另外,我说的都是精选段戏曲电影,包含内容是一部曲目的所有精选部分,唱大戏那种,一部唱三天都有,录不下来。我之前想到了,所以才说了戏曲电视剧。
❼ 8k实景昆曲电影《邯郸记》开机,拍小曲种电影的目的何在
8k实景昆曲电影《邯郸记》开机,拍小曲种电影的目的何在?最近一部小众电影正式开机,让很多网友都感到新奇,这部电影是对于昆曲的实拍,让很多网友都对此期待,想看看昆曲《邯郸记》拍成电影能呈现出什么样的场面?其实在当下这个网络时代,快餐文化盛行,以至于我们的很多传统文化都蒙尘,而昆曲也不例外,除了少数的人对戏曲有留恋之外,更多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入了当下的网络文化之中,因此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也在随着时代而落下帷幕。
而此次的电影拍摄无疑是给了昆曲文化一个全新的呈现方式,昆曲作为小曲种受众比较少,因此知道的人也比较少,相比于当下的一些电视,电影的确没有比较大的热度。但是如果给予昆曲一个新的呈现方式,就像这次以电影的方式展现《邯郸记》一样,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当下的人们对于曲艺关注度不高,但是对于电影都有非常高的关注度,一些比较好的电影票房更是高达几十亿,因此将昆曲拍成电影,将昆曲加入新的电影元素,向当下大众比较喜欢呈现方式去靠拢说不定也能够激活传统曲艺的生机,实现传统曲艺的新发展。
此次的拍摄即是传统曲艺寻找传承的一种途径,通过电影的方式呈现给更多的人,引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去探索,去发展;同时也是当下曲艺传统文化的一次自救,以创新的方式去激发曲艺的新活力,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