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如何评价电影《妖妖灵》
毫无笑点的“喜剧”,电影很短,不到一个半小时。讲的故事很老套了,无良大富商驱赶钉子户的故事,然后由钉子户成功保卫家园。只不过期间加上了“闹鬼”这个惊恐的元素,让这部喜剧片相比于其他喜剧片的新颖之处。但似乎仅仅只是新颖而已,并没有给片子带来更多的笑点,甚至还带来了更多的惊吓。里面大牌不少,都是演技不错的演员,但总感觉没有演出自己的特色出来,总的来说平平淡淡,不好也不坏,这样平平淡淡的演技凑起来就造成了整部电影的索然无味。
㈡ 如何评价电影吴君如导演的《妖灵灵》
吴君如经历过香港喜剧最辉煌的时代,只可惜她只属于那个时代。她试图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喜剧风格拍电影,结构松散,主题不明,表演浮夸,这也是曾经香港喜剧的通病
㈢ 影向标|此片饱受争议,万众瞩目
《长城》
3.5分
影评人、在《科幻世界》开有科幻电影专栏。
恭喜张艺谋导演!挟金狮金熊功力,成功跻身好莱坞二流怪兽大片导演之列!电影紧张有序,按五个方队,六个阶段展示了我文明古国的长城、响箭、孔明灯、鼓乐队、火药等神器,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四夷宾服!特效和场景真热闹很花钱,堪称人山兽海的一场视觉兽宴!真的就是一部故事中规中矩(节奏倒是还不错,至少不拖沓),角色平平淡淡,特效热闹华丽的二流怪兽大片啊。
2. 刘宇清:5分
电影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The Great Wall用「长城」作为片名,既不妥当,也不地道。不管怎么评价历史上的长城,它都在当今中国人的心中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内容与片名完全是文不对题,说俗了叫「挂羊头卖狗肉」,说重了叫「欺世盗名」。实在想不出好的名字,不妨把英语The Great Wall翻译成「高墙」,或者叫「饕餮」,甚至用那个幼稚得令人发笑的「Xinren」(信任),也不该盗用「长城」的名字!因为做人要诚实!
对于影片本身,我想借用石川先生和戴锦华老师的概念来描述。第一,这是一场用「团体操」美学组织起来打怪兽的游戏;第二,这是一场服食了「技术春药」之后的视觉狂欢。影片刚开始,我以为自己把中国的「塞外」与美国的「西部」搞混了,错把「印第安人」听成了「契丹人」,这分明是一部好莱坞套路的西部片呀!自从看见了城楼,看见了成群的军队,进入团体操表演式的战斗场面,才敢确信这是一部张艺谋「调度」(而不是导演)的影片。
看完电影,又不由得质疑导演在影片创作过程中的作用。编剧、制片和主演都是「外邦」,用简单的情节和宏大的场面,千方百计证明那两个试图盗取黑火药的白皮肤的「贼」、「混混」或「骗子」也懂得「信任」,同「我们」是一样的人,可以为人民、集体、国家或信仰而战,而另一个像西域人的骗子必须被炸死,顺便还要恶心一下宋朝的皇帝。好莱坞的目的完全实现了。而作为出品人的喇培康收获了什么呢?政绩?业绩?票房?也许,只有满脸的口水和一地的鸡毛。
女主选了个花瓶,已经让人无语。男配的表演僵化做作,则彻底令人愤怒。这是一部糟践中国演员的作品,真心为张涵予、刘德华、彭于晏感到不值。如此无情地吐槽一部影片,在我这个最善良的影评人还是第一次。绝不是针对张艺谋导演,我很尊敬他,而且评价标准都源于他在《英雄》之前的成功经验。同时,我也深深地担忧,张导演如果离开了电脑数字技术和光电效果,还会不会拍电影?!
3. 赛人:5分
影评人、CCTV6《电影报道》(前身为《中国电影报道》)策划。
4. tyger tyger:5分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导师、电影学者。
费了许多人工,许多钱,许多脸,节省的是演技。有些可惜。但随它去吧,钱,他肯定会赚回来的。
5. 胤祥:4分
电影学者。
做了这么大一个局,死了这么多人,泼了这么多兽血,抠了这么多图,就为了捧一个景甜……还是蛮拼的嘛,反正大家各取所需就好了。有时间重新排一遍奥运开幕式,那么故事讲得上气不接下气肯定不是时长的问题(起承转合少一番儿呢),套《安德的游戏》虫族设定的梗,要说的无非也就是所谓异族异种的问题(求同存异哈哈哈)。对比《十三钗》这次好歹中国这边有了行动者的主体位置(然而依然没有视点权),终于是「帮助」「合作」和「信任」而非「拯救」的结构,谁说不是秀肌肉啊——这么看来,电影的事实远比影片本身要有趣。4分全给实效美服化道,跟这种片谈故事合理性和演技纯属自找没趣。
6. 风间隼:4分
影评人。
商业电影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拉民的配乐、威塔公司设计的怪兽,工业光魔的特效都是不应该抹煞的亮点。英语台词也达到了好莱坞中等水平。属于张艺谋的则是大红大绿、戏曲式的战阵场面、玻璃彩画和团体操……所有让人反胃的一切。《进击的巨人》里有个「拜城墙教」,我觉得张国师可以当他们的教主,率领他不知所谓的「五禽戏军团」拱卫墙内「家畜的幸福」。当然,说到底这还是个景甜电影,张艺谋居然不拍他最爱的偷汉子了,就是明证。
7. U兔:4分
电影类书籍译者。
确实花了好多钱,但这又怎么样呢?无聊的故事,架空的情感,空喊的热情,完全谈不上节奏,总体很幼稚,好像小男孩在摆弄自己五颜六色的玩具兵。看完感觉特别空虚,无力吐槽。很讨厌把动物体当敌人滥杀的设定。片尾曲做作得很,跟影片气质很搭。
8. 妖灵妖:4分
制作金额是A级但内容与形式段位在B级的中美合拍片,走马观花高歌猛进地展示视觉奇观,剧作上并没有做到东西通吃,反而带着一种审慎的干涩。
9. 徐元:4分
电影媒体人、曾在《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电影》副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大炮》制作人。
陈凯歌和他的《道士下山》并不孤独,大家也错怪了李仁港和《天将雄师》,而《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真是受委屈了。
10. 大旗虎皮:4分
北京大学教授。
充分证明中国电影只是做好特效而不选好演员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11. 大奇特:3分
欧美老电影爱好者、DVD收藏发烧友。
拍给西方人看的好莱坞流水线作业,别跟我提完成度,完成度不是应该的吗?合拍片还有很多路要走。国师在奥运美学上引入了《僵尸世界大战》《星河战队》和《超人》陨石梗。如果《黄金甲》是奥运前的试水,那《长城》就是奥运后的习作。无用功太多,民族化的恩怨情仇难引共鸣。美国怪兽片怪兽是卖点,国师的怪兽片明星是卖点,还不懂得隐藏怪兽的讯息,急于露出真容。那些拧巴在一起的中国元素和乡土配色也可以称之为输出中国文化的话,中国电影和合拍片可真不争气。景妹子倒是有进步的,她已然撑起传奇怪兽片半边天,接下来她还将出现在《金刚2》和《环太平洋2》里,表老黑她了,要黑片不黑人。
12. 胡续冬:3分
诗人,译者,随笔作家,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这部片子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一个意识不到自己的创造力已经僵化到何等糟糕地步的老导演如果不及时退休的话后果是多么可怕,再强势的后期制作都会被无情地毁掉。如果老老实实地按照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片路数拍,可能还不至于如此恶劣,但某导演在里面添加的阻断正常叙事进程的形式感私货多到令人发指,多年来一直为人所诟病的色彩癌加倍爆发,再加上不知是与编剧团队沟通有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惨不忍睹的剧情,最后这部原本可以成为一部标准视觉奇观片的电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某体育盛会开幕式团体操大回顾、孔子学院总部年度宣传片、本土娱场男色巨型PPT和某女演员后台之谜的混合版。
13. 桃桃林林:3分
影视自媒体人,运营微信公众号「桃桃淘电影」、微博「桃桃淘电影」、优酷视频「桃淘好莱坞」和「本周院线新片」。
失望透顶。西式的特效怪兽与张艺谋大型精神文明建设一样的方队团体操格格不入,好像一边准备打仗,一边要上台表演,更像一个中西结合失败的怪胎。五军设定完全是摆设,搞不懂有何意义。所谓好莱坞经典剧本模式,实际就是烂梗与套路。故事讲得无趣,节奏也不好,别甩锅演员了,谁演也是烂片。
14. 汽车大师:3分
电影撰稿人。
大场面都是些魔幻片、怪兽片的陈芝麻烂谷子,剩下那些东方猎奇元素怎么看怎么别扭,五彩战队敞亮干净的戏服违背了优秀好莱坞制作的基本法则。
15. 独孤岛主:2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人物极其扁平,用了一大堆明星充实画面,却大部分都成为炮灰。诸如雾中激战及人山兽海的场面都相当可观,但整体叙事完全草率、直莽、bug丛生,因此视觉上的刺激成为唯一的看点。一部仅靠场面与明星脸、几乎取消了有效的叙事内核的故事片,本身已经价值有限。如要进一步讨论所谓东西方文化议题,就更加没完没了,这种情形又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菊豆》的讨论,那时候的「伪民俗」,指向明确,文化抱负强烈,今天的各类奇观,已经百分百是资本的游戏,与「观赏」本身无关了。
16. 西帕克:2分
影评人、电影媒体从业者、蓝光收藏爱好者。
一堆好莱坞编剧弄个东方「独立日」,20年前的烂梗用到现在,也算是另一种和好莱坞爆米花接轨。完全从西方视角出发,但真正买票被坑的估计还是中国观众。中文字幕翻译一股浓浓的现代感,经常自我发挥,太让人出戏。
17. 悉尼卡通:1分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别跟我提工业标准,准确说是别侮辱工业标准,仿佛烂剧本就不是伪劣产品似的!对!烂!不是有瑕疵,不是差强人意,是烂!跟我念!了岸!烂!只是这部每一个毛孔里都冒出槽点的片子实在全方位满足了我的恶趣味,别人怎么看不知道,我是从头笑到尾,各种经典片段乱入:那个从长城内部机关一路攀升的长镜好像《狂暴之路》,人有车头喷火吉他真金属,我有周杰伦附体的双截棍鼓手;而长城军区领导班子带头鼓起的经久不息之掌,又在提醒我前阵子《我不是潘金莲》里大会堂的画面;而军区司令直冲一线,在无关紧要的侦察任务中主动献身露出的舒缓表情,终于让全片马特呆萌的苦大仇深得到合理理解——「你们丫的领个便当就杀青了,我呢?!」就连塔上琉璃的七色光,都失却《金陵十三钗》教堂中的神圣含义,而在鹿晗的深情回眸里染上了几分彩虹平权色彩!总之你只要别拿这片真当回事,可着劲地自己找乐子,就会玩得很开心。
至于部分左翼影评人会扬旗怒骂资本制造文化垃圾,部分国师影评人由本片畅谈一带一路、文化输出,部分别有用心影评人逮着汴梁城的盛况寻觅一星半点张艺谋的政治隐喻,那是他们的玩法,大家开心就好。最后插一条硬广:饶是杜比影院那么好的暗部表现和3D照明亮度,那么多本片一号的大特写,我都找不到一点瑕疵,可见人家肤质真的好。请问上面一句是给谁做的硬广:A.杜比影院;B.本片一号;C.某滴眼液;D.某英语培训机构。
18. 吴李冰:1分
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虹膜》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毫无意义的土鳖产品。
㈣ 《妖妖灵》爆贺岁海报,你喜欢吴君如式的喜剧吗
吴君如是中国著名喜剧演员,他的作品有很多,刚入行的时候,吴君如走的也是青春玉女路线,还担任过很多红歌星的MV主角。
很多年后,记者采访她,翻出当年的录像,她吃吃地笑,说自己那时真的也是玉女啊,然后又连忙补充是不那么漂亮的玉女。
吴君如又因为卷入汤镇业和翁美玲的感情纠葛,遭到电视台雪藏。后来有监制看中她的眼神和姿势怪怪的,请她在香港无线电视节目《欢乐今宵》中饰演大白鲨,她几乎每天哭着上班。
这次经历,让她找到了自己杀出一条血路的办法,那就是既然不美,索性破罐破摔“扮丑”。她在电影《最佳损友》中当众挖鼻屎,瞪眼叉腰,彻底自毁形象。
总结,吴君如可以说对她是不得不佩服的,她能很好的抓住观众的心理,观众喜欢看体面的女孩做恶心的事情,吴君如的搞笑风格可以说是一种传奇,不可超越的。
㈤ 正在消失的香港女星
你有多久没在大银幕上看过香港女演员?
2019年过半。
Sir有印象的,只有《扫毒2》林嘉欣。
你有多久没在内地大银幕上看过香港女演员精彩的表演?
Sir第一反应是《桃姐》,2011年。
发现没——
那些曾经熟悉的香港女演员,正在慢慢消失。
吴君如转行做导演,拍了一部《妖妖灵》,豆瓣4.2,大概率没有下一部。
7次入围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郑秀文,最近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因为老公许志安出轨。
“港女代言人”杨千嬅,春娇志明系列之后在电影圈销声匿迹。
还有应采儿、蔡少芬、袁咏仪,我们记住的,是她们在内地综艺的贤妻良母的身份。
至于年轻一代。
“扛旗的”张柏芝自我放弃。
阿Sa、吴千语和文咏珊苦苦挣扎。
再往下数,没一个能叫出名字。
昨晚,海清站在台上,突然拉上姚晨,宋佳,梁静,呼吁导演制片们给予中生代女演员机会。
但于香港女演员。
连这个发声的机会都没有(或者说不敢)。
到底发生了什么?
Sir想跟你们聊聊。
前段时间,一部纯港片悄悄上线。
片名够火辣, 《非分熟女》 。
内容够大胆,《雏妓》之后阿Sa再次突破尺度。
片中,阿Sa扮演一位少妇。
结婚5年,还是处女。
她天生性冷淡?
不不不。
这是一个欲望被唤醒的故事。
片中,阿Sa又是激情戏,又是钢管舞。
但别激动。
刚刚剧照里血脉偾张,通通消失。
《非分熟女》香港上映时108分钟,视频网站版66分钟。
观感可想而知。
七零八落的故事,戛然而止的刺激,让内地网友愤怒地打出4.2。
蔡卓妍怎么堕落这种地步?
她现在只能在这种低级的情色片里打转了?
当然《非分熟女》是不是“低级情色片”,仍待完整版检验。
但Sir的追问是, 如果阿Sa不拍“这种片”,还能拍哪种片?
这是蔡卓妍接下来的主演作品。
妥妥本土“小”制作。
——相信99%的人没听过。
而Sir最期待的两部合拍片。
麦浚龙的《风林火山》,集齐金城武、梁家辉、刘青云、古天乐四张王牌,女主,高圆圆。
翁子光的《风再起时》,梁朝伟、郭富城主演,女主,杜鹃。
阿Sa的尴尬,不过是当下香港女演员的尴尬——
小众本土片,走不出圈; 优质合拍片,挤不进去。
何以至此?
时间拉回2003年。
彼时港片年产量已不足百部,《无间道》的所谓救市,不过是打鸡血的自嗨。
香港电影人一路向北。
也是那一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出台。
对合拍电影的演员使用比例作了规定:
“内地主要演员的比例不得少于影片主要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男演员是动不了的。
四大天王,双周一成,我们熟悉的香港电影黄金年代人物,都是男性。
张家辉话糙理不糙:
“如果不找我们演,投资方就会赔钱!”
于是, 香港男+内地女 ,成为合拍片标配。
四旦双冰、高圆圆、张静初、汤唯轮流霸占女主番位。
“星女郎”从朱茵、莫文蔚、张柏芝,变成黄圣依、张雨绮、林允。
“龙女郎”从邱淑贞、舒淇、杨采妮,变成林鹏、姚星彤、景甜。
商业大片开始与香港女演员绝缘。
2018年,中国女演员票房排行榜,唯一上榜的非内地女演员,是舒淇。
排名第一的是白百合(接近百亿)。
——大卖的合拍片《捉妖记1、2》功不可没。
没有角色,哪来票房。
没有票房,哪来角色。
这就是一个逻辑自洽又密不透风的恶性循环。
慢慢地,我们听到这样的论调:
合拍片“杀”了香港女演员。
林岭东:
“香港电影教父”吴思远:
但我们内地“冰冰”很多,这都是合拍片造成的。
王晶:
合拍片给香港打开了很大的市场,但是也造成了深远的后遗症。
周冬雨、马思纯凭借合拍片《七月与安生》获得金马影后,但香港却难出新人。
说白了,香港女星消失,背后是香港电影的迟暮和转型。
当时代的巨轮开始调头时,你还沿着原来的方向跑,就是错的。
原来的方向是什么?
Sir接下来要说的,可能有些人不爱听。
但,就是事实。
2009年,28届香港金像奖颁奖前一天。
吴君如主持的访谈节目《星星同学会》,来了两个香港男人。
陈嘉上,甄子丹。
——两人合作的《画皮》,拿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12项提名。
这电影,女主是周迅,赵薇,女配是孙俪。
这是“导火线”之一。
还有一个“炸药包”不得不提。
——继2004年张柏芝凭《忘不了》封后,内地女演员连续4年拿下金像影后大奖。
第24届 章子怡 《2046》
第25届 周迅《如果·爱》
第26届 巩俐 《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27届 斯琴高娃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刚开始对话还算友好,但聊到影后归属,气氛慢慢变味。
吴君如略带嗔怒地跟甄子丹吐槽:
“你跟很多内地女演员合作,她们的素质是不是真的比香港女演员高呢?是不是工作态度好呢?”
甄子丹回:
“她们是学院派, 演艺基础好,而且真的很拼 。”
吴君如听完更气:
“真的很拼?那是不是叫她们做什么都愿意?”
甄子丹打太极也是一流:
“这个要问导演。”
作为金像奖主席的陈嘉上不得不接下。
应该说,他的回答,得体,客观。
香港的女演员该努力了,某些工作人员太不争气了。
他提到一个片场细节——
拍《画皮》时,周迅哪怕收工之后还留在片场陪导演拍戏,甚至在停机讨论时,周迅仍流着眼泪,停留在电影的世界。
而香港的一些演员,一拍戏就赶着收工,这边一停机立即赶往下一部电影。
言外之意——
她们既不够专业,也不敬业。
先说专业。
都知道香港艺人,或来自TVB培训班,或大红大紫后半路转型。
换言之,香港女演员缺少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系统性的表演教育。
Sir最爱的两个香港女演员,一个是张曼玉,一是郑秀文。
毋庸置疑,都是好演员。
但“好”,来自天赋,也源于运气。
张曼玉遇见了王家卫,郑秀文碰到了杜琪峰。
——前者就曾坦白是王家卫让自己开窍,而后者(郑秀文),如果你去看《孤男寡女》等幕后花絮,你会发现,剧组对郑秀文近乎偏爱,想方设法,只为激发郑秀文最大的个性魅力。
而其他的香港女星呢?
恐怕没这等运气。
欲女和玉女 ,就是香港女星的两大人设。
这人设看似差天共地,其实殊途同归:反正,你就好好当一个能让男人兴奋的符号就好。
符号,谈何专业。
再说敬业。
不得不提张柏芝。
2000年,张柏芝凭《喜剧之王》一鸣惊人。
风尘与清纯,成熟与童真,如此妥帖自然地被一个女人包含。
这还是她的处女作。
连高标准的星爷也不吝赞美:
2004年的《忘不了》,张柏芝首度拿下金像奖影后。
《忘不了》有一场戏,张柏芝坐在边上,看着刘青云和孩子玩得很开心,脸上露出微笑。
有爱情,有亲情。
有快乐,也有不止快乐的宽慰。
尔冬升同样被折服。
她是目前香港最好的女演员。
除她之外基本香港也没什么人了,该退的也都该退了。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
张柏芝上了艳照门,息影,复出;复出后态度不端,被郑佩佩、刘德华点名批评。
张柏芝怎么了?
这段话是关键。
“你恨香港演艺圈吗?”
张柏芝:
这是她的人生选择,无可厚非,但她的话中话或许是, 张柏芝,从一开始,就不以好演员为目标。
许多香港女星其实是迷迷糊糊推进圈内,又推上山顶的。
2005年,Twins参加《康熙来了》。
阿娇当时在拍《精武家庭》,她说她喜欢并擅长拍打戏。
蔡康永让她比划两下。
怎么说呢……
连花架子都算不上。
同年,刘亦菲拍剧版《神雕侠侣》。
为了这部剧,她掉进水,险些被瀑布冲走。
年仅17岁的她,拖着一米多的长发,在大冬天一字马、高抬腿。
——当然刘亦菲也有舞蹈基础。
两相对比,你不难发现香港与内地女演员的不同之处。
一个是咬牙切齿要一个机会。
一个是打扮漂亮等一个机会。
一个视演员为信念。
一个视演员为职业。
请别误会,Sir并非否认所有香港女演员能力和态度,Sir想说的是, 懒惰是我们的天性。
当“躺着”就能赚钱时,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站着”。
林青霞的“东方不败”,经典吧。
最经典的莫过于她一袭红衣,伫立湖中,对酒当歌。
你知道这经典是怎么来的么?
林青霞:
更典型的莫过于王晶,占据香港商业片半壁江山。
但你回顾王晶女主。
林熙蕾,邱淑贞,钟丽缇……
这些名字,有什么本质区别?
——不过是各式各样的“肉弹”。
某种程度, 香港女演员就是香港电影的遮羞布。
她们各有美丽,只有美丽。
她们成功了,但成功是依附于时代,男性的胜利。
到底,她们缺少那种飞蛾扑火的拼劲,又没有在潮流站稳脚跟的实力。
再说得直白点,她们是被安乐死了。
香港女演员被放弃了。
被放弃的香港女演员,是香港电影的陪葬品。
如今,是不是轮到华语女演员。
昨晚,海清的发言粗鲁,并带有自我标榜的轻蔑。
但有几句话,Sir还是心酸。
在Sir看来,“海清发言”的价值,不在于她说了什么。
是她为什么这么说。
她背后的怨恨是,今天,我们的影视作品就是 没有女人的位置。
或者说,女星是陪衬。
这是去年(2018年)的票房十强。
前三名,《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
主演,都不是女性。
这是中国影史华语票房前三强。
《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
主演,也非女性。
而女性中成熟者,更不被待见。
第一批被“淘汰”的就是上了年纪的女星。
不信你环顾四周,今天的市场,留给“老女星”的位置,还有多少?
陈冲曾和鲁豫做过一个访谈,就谈到当前我国影视环境,上了年纪的女星被边缘化的问题。
尤其是30岁+,50岁以下的女星。
还记得《我就是演员》有一期吧。
杨蓉、王媛可、斓曦三位演员上演一出《后宫》。
这几位演员都谈到了同样的困境。
杨蓉表示自己年龄已经三十多了,但为了不被市场淘汰,还在维持少女人设;王媛可说在《延禧攻略》之前自己有将近一年没有人找自己演戏,她几乎想要放弃;斓曦的焦虑是,生完孩子后,淡出一两年,就完全淡出影视制作人视线。
这焦虑是特例吗?
还在维持少女人设不就是“宋佳”。
生完孩子后焦虑的不就是“姚晨”。
至于电视剧。
那些以“大女主”为主题的热搜局,真的关心女性心理么。
目前,最热的《亲爱的,热爱的》《陈情令》等,这些剧在干什么?
丧心病狂地给女性发糖。
还有去年最火的《延禧攻略》。
魏璎珞当然是“大女主”。
但这故事从头到尾讲了什么?
婢扶正成了妾,妾扶正成了妻。
一窝母鸡跑来跑去,抢一只公鸡。
这就是今天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的热搜剧对女人的“偏见”。
不是把女人当作塞糖的玩偶,就是把女人当作摆布的木偶。
在这种思维主导下。
女性可以不要思想,只要皮肉。
在这种思维主导下。
女性必须年轻,老是罪过。
所以39岁的霍建华可以在《如懿传》演小生。44岁的周迅一沾少女,就被疯狂吐槽。
所以58岁的赵文瑄可以被称赞越老越有味道,51岁的王祖贤一出来,就常常被说老了丑了。
而这,不就是过去香港女性曾面对的困境?
反观国外。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在57岁还能遇到《奥丽芙·基特里奇》,遇到《三个广告牌》。
罗宾·怀特在47岁还能遇到《纸牌屋》。
更别提于佩尔,梅丽尔·斯特里普,查理兹·塞隆这样的顶级女星。
——要知道查理兹·塞隆在44岁还能主导商业大片《疯狂麦克斯4》。
说到这,Sir忍不住想提一句最喜欢的大女主剧《傲骨之战》的一幕。
黛安破产失业,孤立无援,她忍不住哭了。
这时,出过轨的丈夫安慰她:我是你的朋友。
听完这句的黛安反倒不哭了,她擦干眼泪,站起来,坚定地要求离婚。
为什么?
她不需要被可怜。
尤其在对方和自己感情破裂的情况下,那他的任何示好,都是从高至低的施舍。
而她无比清楚,这种帮助会让你快活一时,但也是与自我撕裂的开始。
你变听话了,讨好了,最后,逆来顺受了。
从这个角度说, Sir否定任何对女性价值的量化,其实是动辄标签化的强权的警惕。
不管标签是性别还是年龄。
不管强权是狰狞还是温柔。
当正在消失的香港女性,成为内地成年女演员的明天。
下一个,就是所有女演员。
再再下一个,就是你。
本文
㈥ 最近上映的电影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个
印象最深刻的是《前任三》。
这部电影不仅火了,还带火了片头曲和片尾曲,常常大街小巷都是放的这两首歌。
《前任三》看前面的时候,根本就没什么感触,就觉得他们像两个渣男,一直在醉心于灯红酒绿的生活中,而且整天想着怎样泡妞,怎样泡到更优质的妞。
没觉得他们对自己的前任有多留恋,直到看到最后吃芒果的那个画面,和戴着紧箍咒喊“林佳,我爱你”的那个画面,才让我潸然泪下。
原来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男主角之所以那么不正经,也正是因为他还放不下林佳。他的心里林佳不会走,而在林佳的心里,他会挽留,但最终,他们谁也没有认输,就这样错过了彼此。
看完之后,心拔凉拔凉的,就蓦然想起了自己的前任,也许前任就是这样失去的吧!一个以为不会走,一个以为会挽留,但是谁都很倔强,谁都不愿意认输,最后失之交臂。
㈦ 妖妖灵+电影是鬼片吗
不是,是装神弄鬼电影
《妖铃铃》是由开心麻花联合出品的一部喜剧片,由吴君如执导、陈可辛监制,吴君如、沈腾、岳云鹏、张译、PAPI酱、吴镇宇、方中信、尹金宏、潘斌龙、齐枭飞主演。
故事讲述的是一群住在危楼里的钉子户,被楼盘房地产开发商派的小弟躲起来扮鬼,意图吓走他们的故事。
影片于2017年12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㈧ 妖灵灵是粤语还是国语
那部电影叫“妖铃铃”,我在广州看的,电影院里的是粤语版,我母语是粤语,所以就去看了粤语版,虽然配了粤语,但电影的字幕是国语的,应该是在非粤语为母语地区播的是国语版。
不过《妖铃铃》这部电影不好看,里面的桥段是港片惯常的桥段,没什么惊喜,有些对白用普通话说更好笑。配音的都是香港的名演员,像黎耀祥、罗兰、C君、陆永、郑中基等等,其他就一般般了。
㈨ 《妖妖灵》爆贺岁海报,你对papi在电影中的演技怎么看
开心麻花的第四部电影《妖妖铃》将定档2017年12月29日。这部电影是由香港喜剧一姐吴君如担任导演,陈可辛担任监制,开心麻花联合出品。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疯狂斗地主”的故事,斗地主玩家一定要看,看完就知道怎么“斗地主”了。其实从她发布的短视频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她的演技并不差。期待papi酱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为女神打call。
小编今天也去看了妖铃铃,影片整部感觉还不错。paipa酱表现也还好。
㈩ 妖妖灵电影简介 妖妖灵剧情是什么
1、《妖铃铃》是由吴君如执导、陈可辛监制,吴君如、沈腾、岳云鹏主演的喜剧片,于2017年12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剧情简介:繁华的高楼之间,一座等待被拆迁的破败老楼突兀地耸立着。这里住着四户怪人。妙手回春的中医王保健,奇思妙想的民间发明家李菊花和金三,过气的古惑仔兄弟阿仁和阿明,以及网络主播阿萍。
3、断水断电500天后,离奇诡异的事件接踵而来。众人向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神婆妖妖铃求助。随着铃姐的到来,事态却越发严重,更大的阴谋被牵扯出来,地产恶霸徐大富和徐天宇也浮出水面。于是,众人决定齐心协力调查清楚事件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