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陈佩斯个人资料(陈佩斯30岁首登春晚)
陈佩斯重返央视舞台并不意外,至少5年前就已经和解!
1954年初,新中国成立还不足5年,那年陈佩斯出生!
1973年,陈佩斯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那年陈佩斯19岁。
1980年,陈佩斯与父亲陈强的首度合作,主演电影《瞧这一家子》,首次触及荧屏的陈佩斯那年26岁。
1984年,陈佩斯搭档朱时茂首次登上央视春晚,带给观众至今被视为经典的小品《吃面条》,并一夜红遍大江南北,那一年陈佩斯30岁。
2020年,离开央视舞台20余年,如今再度回归,将以首席导师的身份现身《金牌喜剧班》。而如今陈佩斯已经66岁,早已过了花甲之年。
其实,陈佩斯回归央视有点意料之外,但仔细想想也算是情理之中,因为早在5年前的2015年,离开央视16年的陈佩斯自导自演了一部喜剧《好大一个家》,这部剧竟毫无征兆的登上了央视一套。
虽然只是以影视剧的形式回归央视,但至少说明了陈佩斯与央视的恩怨已经化解,而如今正式以陈佩斯自己的身份高调回归央视,这不论对陈佩斯还是央视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陈佩斯小品比主流小品最显著的优势是他具有夸张且丰富的肢体动作,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而并非完全依靠台词“抖包袱”。如今提到“小品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赵本山,但赵本山的这个“小品王”在陈佩斯面前,也只能算是“第二代”。
我们再看央视春晚,可谓是一年比一年办的隆重,但对很多观众来说却一年不如一年,没了陈佩斯也没了赵本山,就连“公鸡中的战斗机”的宋丹丹,以及每年一句“想死你们了”的冯巩也开始缺席。
老笑星一个个离开春晚的舞台,新笑星难当大任,唯独成为观众期盼的开心麻花沈腾也是隔三差五才登上一次春晚。春晚可能不好看,但还真的不能全怪春晚。
事实上,不论是节目形式还是舞台效果,春晚每年都在创新,只是随着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娱乐形式也开始多元化,从电视选秀到真人秀各种综艺层出不穷,再到手机中各种娱乐搞笑短视频的全面搞笑。以前是春晚引领潮流,谁上谁火。而如今春晚追逐潮流,谁火谁上!
陈佩斯的回归,势必会给央视的《金牌喜剧班》带来热度。但《金牌喜剧班》是打造“师承”概念,邀请顶尖喜剧大师齐聚舞台,口传心授培养优秀的喜剧传承人。也就是说陈佩斯重返央视仅限于培养新的喜剧人。
而陈佩斯这20多年,一直从事话剧表演的创作和研究,并致力于培养喜剧新人。所以陈佩斯和央视的合作,可谓是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陈佩斯+央视绝对有着“1+1>2”的效果,但能够开辟新的喜剧模式,或者培养出优秀且独当一面的喜剧接班人,仍需要时间的考验。
陈佩斯的回归一定会让很多观众联想到春晚,既然双方已经和解,那么陈佩斯会不会登上春晚表演小品呢?其实多年来,观众对陈佩斯重返春晚舞台的呼声还是蛮高的。而看如今的形式,可以说陈佩斯离春晚近了一大步,至于能不能上关键还要看作品。
另外,陈佩斯的年龄也已经66岁了,是否能顶得住春晚的压力呢?要知道比陈佩斯年轻的老笑星们都已退出春晚,赵本山在2011年之后退出春晚那年才54岁。
所以说,阳亮猜测陈佩斯今年登上春晚的概率还是蛮大的,只是很大可能不会再去表演小品了,应该以其他节目形式现身,
陈佩斯虽然状态很好,但毕竟已经66岁了,时间也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而他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当初喜欢他的观众长大的长大,变老的变老。但对所有喜欢陈佩斯的观众来说,陈佩斯的回归都是“爷青回”!
② 陈佩斯当匪兵甲的日子,看看他如何敬业地演好看完即忘的角色
陈佩斯一直到1982年,还在电影里当匪兵甲、路人乙、小兵丁之流。
八一厂拍摄的《四渡赤水》是1983年公映的,拍摄当从1982年开始。
作为八一厂的一员,陈佩斯在影片中义不容辞地扮演了只露了一次脸的传令兵一角,用后来他在小品里用的词汇讲:只能露出一个后脑勺。
这个镜头出现在影片里虚构的角色王道之出席军事会议正欲进入大厅之际,这时,陈佩斯以后脑勺的形象出现了,他走到王道之面前,把一封公文交给了王道之。
不知是导演安排,还是陈佩斯临场发挥,他执意地把后脑勺前面的那一张并不出类拔萃的脸,掉转了一个方向,不失时机地对准了镜头,这样,我们终于在这个镜头里,看到了他的那一张标配式的尊容。
后来他在与朱时茂出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中,基本演绎了他在当配角时深刻感悟到的只能以后脑勺示人的配角演员的悲哀。
《主角与配角》小品出现在1990年春晚上,如果说小品的原型启示来自于何处的话,那么,《四渡赤水》中的陈佩斯惊鸿一瞥的露面,可以看出,这部电影里的陈佩斯的生存状态,是与小品里的角色纠结最为靠近的。
《四渡赤水》里的王道之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出演的是在《西安事变》中扮演张学良的金安歌。在影片里,角色表现出这一个虚构的执行蒋介石命令围追堵截红军的形象定位。
在影片里,他的身份是委员长行政督察室主任,这一角色是以重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晏道刚为原型而拼接而成的,在影片里,他承担了承上启下的一个督导角色,电影里最后将他处理成被流弹击中而死,而真实的原型,一直平安无事,可以看出,这个人物在影片里是根据情节的发展需要而设置出来的。
而陈佩斯扮演这么一个虚构人物身边可有可无的小人物,实在可以看到,陈佩斯当初出道时对角色的配给几乎是来者不拒的。
《四渡赤水》拍摄于1982年,在这之前,他1980年在《瞧这一家子》中,已经有较多的露面,与人靓貌美的方舒搭档,扮演一对情侣,可以说他的戏份是相当充分的。
在1981拍摄的《法庭内外》中,陈佩斯扮演一个官二代,电影的情节今天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官二代开车撞了人,然后找一个人来掉包,陈佩斯就扮演这样一个官二代,影片里是一个典型的反角。
1982年,陈佩斯在《夕照街》中扮演二子,开启了日后陈佩斯终于找到用武之地的“二子系列”。
但凭心而论,“二子系列”的喜剧架构非常牵强,并不如陈佩斯主演的小品那样,给人一种通透感,影片里的陈佩斯装傻卖呆才硬性制造了那么一点 搞笑 成份,格调不高,缺乏喜剧也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精神的总体基调。包括卓别林电影,虽然前台是 搞笑 的,但内涵上却是笑中有深意。陈佩斯电影显然缺乏这种喜剧的深层内蕴。
可以看出,这时候的陈佩斯已经冉冉如同升起的新星,即将喷薄而出,他在1984年春晚上,终于依靠《吃面条》而一鸣惊人,但就在这之前的一年前公映的《四渡赤水》中,他还必须在电影里扮演一个送公文的露出后脑勺的传令兵,其低微的匪兵甲的身份,竟然维持了如此之久,真的叫人在面对《四渡赤水》中他的敬业表现而不得不由衷地惊诧。
陈佩斯首次在电影中扮演匪兵甲,是在重拍版《万水千山》中,这部重拍版令人不解的地方,是在舞台上拍摄的。
为什么要在成荫导演的老版上重拍?因为老版只写了第一方面军的事迹,重新修改过的舞台版增加了一、二、四方面军会师成功了,于是根据话剧舞台版重新搬上了银幕,但这部电影只能算作是舞台艺术片。陈佩斯在剧中扮演了只露了一个脸的匪兵。
在1976年拍摄的《南海风云》中,陈佩斯扮演了南越军队的一个小兵,在驾驶舱里担任了背景脸,如果不是日后他那让人过目不忘的容貌,没有人会知道驾驶舱里的那个五官不正的越南兵,就是陈佩斯扮演的。
1978年,八一厂拍摄了电影《我们是八路军》,这个电影是以张思德为原型编写的,当然与张思德的故事差距较大,表现的是延安时期八路军战士开荒烧炭的故事。
电影在表现八路军开荒拓业的过程中,与围困他们的敌顽发生了冲突。电影里也有陈佩斯的亮相,扮着一个国民党兵,对当地民众动手动脚。
新版《万水千山》的导演严寄洲对陈佩斯在影片里扮演的匪兵甲应该还是挺满意的,1978年,在拍摄间谍片《猎字99号》中启用了陈佩斯扮演一个从国外派回国内的特务。
《猎字99号》当时票房不错,但导演严寄洲也认为影片缺乏艺术魅力。这个电影改编自当时在天津公安厅工作的周振天的小说《战斗在继续》,早在文革期间就准备由八一厂投拍,所以里面还提到了阶级斗争这些特有的时代概念。
可以看出,电影对1964年也是由八一厂拍摄的电影《秘密图纸》有着因袭成份,在《猎字99号》里,表现陈佩斯扮演的特务被公安人员带到客厅里,看的电影正是《秘密图纸》,当时陈佩斯充分显示了他的天生条件在扮演这一个小特务时的那种坐立不安的惶恐神态。
富有意味的是,《秘密图纸》中的失踪的图纸代号也叫“99号秘密图纸”。
在这个影片中,陈佩斯的戏份还是挺重的,扮演一个回国取图纸的小特务,在国外的部分,他衣着 时尚 ,油头粉面,竭力展现出的是一个 时尚 青年的不羁派头。
回国之后,他一直处于假扮身份而提心吊胆的一惊一乍之中,正如他日后在《警察与小偷》这类猫与老鼠定位的小品中所通常使用的身份设置一样。
作为一个正剧中的负面角色,他谈不上有什么喜剧表演的戏份,反而是他在人面前的那一副故着小巧、察言观色的神态,与日后在小品中的投机取巧的角色定位如出一辙。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演员提供的表情是有限的,从最初陈佩斯出演电影的零星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日后使用的仍是这几招表情,但组装在小品里,却成就了他的喜剧大业。
在1979年拍摄的《归心似箭》中,陈佩斯典型地扮演了一个匪兵甲的角色。
在1982年拍摄的《琵琶魂》中,陈佩斯继续显示打酱油的存在。
因此,可以看出,陈佩斯小品里他的表演优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空间,找到了铆定最普通大众的人设定位,才使得他在电影里只能扮着路人与小兵角色的安排,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陈佩斯电影远不如他的小品成功,因为小品里撷取的是人的一种情态与形态,在短瞬间完成了它的讽刺意味就能自我立足,而电影必须建立起一套触及心灵的支撑体系,在陈佩斯的二子系列恰恰缺乏这种温润人心的东西。
这些电影中“二子”的作用仅仅是表现了一种投鸡不成丢了一把米的尴尬与失败,但并没有展现出“二子”还有人性中的温润与温暖力量,让电影拥有一个精神内核。所以陈佩斯电影里的二子缺乏可爱的让人回味的东西,这样的电影自然缺乏感染力。而小品里的陈佩斯是不需要提供这一切的,所以会让人难忘。
尽管如此,陈佩斯当年留在电影银幕上的零星琐碎的角色,或多或少地都成为他的小品里的素材与道具。尤其是《四渡赤水》中的那个传令兵不甘心只让后脑勺对准镜头,能让我们看到日后陈佩斯在小品里的经常性的纠结性的主题。
③ 陈佩斯父子搭档演过哪些喜剧电影哪部你最喜欢
每部都好看:以前的演员为群众及艺术而生/真正艺术人生;现在的演员太部份为钱而生,艺术暂时放一边:小鲜肉我不想说了;大家都知道!
④ 好看的老电影
1、刘三姐
电影《刘三姐》于1961年上映,现在网上有高清的版本出来,闲时翻来欣赏真是不错,美丽的刘三姐,美丽的广西山水,还有动人的山歌。刘三姐的扮演者是黄婉秋,来自广西的美丽姑娘,如今是一代表演艺术家了。
⑤ 陈佩斯演的一个电影名字
应该是《火火寻宝记》
看过就知道了
⑥ 找一部80~~90年代的女武侠片电影只记得电影女主角代号叫紫罗兰,行侠仗义,但是官府与各路高手在
《游侠黑蝴蝶》郑爽,陈佩斯,方新民主演。
⑦ 陈佩斯,父少子老这部电影怎么收不出来,很好看,能给大家说说
被央视封刹,央视盗用陈佩斯作品,被告后封刹陈佩斯和朱时茂。
⑧ 陈佩斯的电影
莫非是<宝恋灯>?
陈佩斯给孙悟空配的音,也算是武侠片吧
⑨ 陈佩斯有哪些经典作品
《南海风云》(1976年) 《猎字九十九号》(1978年) 《瞧这一家子》(1979年) 《法庭内外》(1980年) 《夕照街》(1982年) 《琵琶魂》(1982年) 《出门挣钱的人》(1983年) 《父与子》(1985年) 《二子开店》(1985年) 《少爷的磨难》(1986年) 《京都球侠》(1987年) 《傻冒经理》(1988年) 《父子老爷车》(1990年) 《爷俩开歌厅》(1991年) 《临时爸爸》(1992年) 《迷途英雄》(1992年) 《赚它一千万》(1992年) 《编外丈夫》(1993年) 《孝子贤孙伺候着》(1993年) 《太后吉祥》(1995年) 《好汉三条半》(1998年) 《防守反击》(2000年)
喜剧短片
《两个小木匠》 陈佩斯
[1] 《修路灯》 《木匠厨师》 《擦汽车》 《见利忘义》 《拳击比赛》 《献给王道乐土的厚礼》 很经典
仿古无声片
《奇妙的活动照相》 《骗人的匣子》 《袁大头外传》
电影拍摄系列
《电影烟火大师的喜剧》 《拟音趣话》 《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热点访谈系列
《热点访谈》 《流水作业》
其它
《一件小事》 《九六摇滚指南》 《哥们儿情谊》 《山外有山》 《暗恋黄花》 《照镜子》 《赶场》 《醉鬼回家》
电视剧
《考场》(1981年) 《无事生非》(1983年) 《火种》(1984年) 《狼穴》(1984年) 《敏的故事》(1985年) 《四重奏》(1986年) 《马路边》(1986年) 《火火寻宝记》(1986年) 《夫妻奏鸣曲》(1990年) 《飞来横福》(1994年) 《为了新生活前进》(又名我是乡巴佬)(1996年) 《同喜同喜》(1997年) 《扬州八怪》(1998年) 《给点阳光就灿烂》(2002年) 陈佩斯首次以帝王形象登场:《阿斗》。
舞台剧
《托儿》 《亲戚朋友好算账》 《阳台》 古装舞台剧《阿斗》 《老宅》
⑩ 陈佩斯最好看的电影是什么
父子电影
早期的陈佩斯和其父亲陈强也拍了不少的喜剧电影,给人们留下爱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最早的一部是1979年上映的《瞧这一家子》
可是,自从被封杀之后,陈佩斯就如同消失了一般。不得不说是中国喜剧界的一大损失,也是内地观众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