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八佰》中的国军德械师,不过是中看不中用呢
随着电影《八佰》的热映,又让“德械师”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士兵与国内同时期其他部队相比,有着更精良的装备和更正规的训练。不过《八佰》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烈士们最终大多以身殉国,那么在真实历史上,国军的德械师曾经发挥了哪些作用呢?
B. 《八佰》中的88师战斗力有多强为何被称为德械师
88师非常强,是当时最精锐的,国军德械师,是接受了德式(仿制德式)装备、按德国顾问建议编组、接受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按照德国的军事训练标准所改编和组建国民革命军,故对其统称为德械师
塞克特曾点明“中国军队的武器处于缺乏的状态,然而向外购买武器、弹药只能视作过渡期的行为。若本土无可靠的军火生产,以资平时练兵和战时所需,则中国势必被迫依赖外国进口,而在战时无法自保”。
结果就如前述所言,连最精锐的第88师都重火力不足,国民政府也据实报告在整编20个师的时候,尚缺步枪12,000支、轻机枪108挺、重机枪缺612挺、迫击炮缺120门等。
这造成国军内武器杂乱、土洋混用、后勤补给不易的窘况,以及缺乏步战协同的演练机会。
C. 国军德械师和真正的德军相比,差距究竟有多大
最近电影八佰的热播,使影迷们都知道了八佰属于国军装备最精锐的德械师。德械师是中德两国在30年代互取所需的产物。当时的德国为了重振军备,急需要各种战略原材料,尤其是中国的矿产资源。而中国则需要德国利用先进科技生产的工业化产品,主要是军火。双方一拍即合,才有了德式装备下的国军,简称德械师。
而国军德械师一个师可怜的只有一个炮兵营,只配备了12门75毫米的山炮,跟德军相比,国军德械师火炮配备只相当于玩具而已。德军普遍配备mg34机枪,而国军配备的是卅节式和二四式重机枪,双方的火力差别不大,但是德军的机枪人气冷,不需要冷却水,而我们的则需要耗费大量冷却水。除此之外,标准的德军师还配备了许多的卡车和履带车,使其机械化程度要远远高于国军德械师。说到底这就是工业化国家与非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差距。
D. 《八佰》电影好看吗
对于一个只会看电影的人来说我觉得好看,我哭的稀里哗啦。我们更应该从这部剧里看到历史的影子,而不是单纯的评价剧情怎么样,开头日本军队用喷火枪(不知道专业名字)在向类似两个集装箱的金属箱喷火,我感觉里面押的应该是士兵,开头已然很惨烈。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尊重历史的电视剧,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不可磨灭的。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是在大前方,而中产党那时还不够强大,是敌后根据地,所以抗日战争前期几乎都是国民党在发挥功劳。而且影片中每个士兵,不都是来自中国大江南北的中国人么!(共产党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军力大增,因为积极发动群众,走农民路线),所以我看有的说拍国民党是反革命题材真的是无知,当今的国民党是反革命,而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共联合抗日,国民党虽有消极方面,但绝不可磨灭他的功劳,为的不是国民党,而是中国大地上那些普普通通为国赴死的将士们)
我国需要这种题材电影,曾经有《集结号》,从那之后近代战争题材电影时至今日才出现《八佰》,我们国家在和平的岁月里需要这种回顾历史的题材,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强大。对于里面人物的刻画,我觉得里面每个士兵都很重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像为国赴死的普通士兵同样很重要,单独刻画他们才能让大家更能振聋发聩,而不是单纯单独英雄人物的刻画,小人物的英勇有时更能突出其伟大的爱国精神。脱离电影来看,我们不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吗?国家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像片里的爱过民众那样表现吗?如片中一个一个普通壮汉l为了送电话线而付命,谁都知道那是回不了头的桥。
前阶段才查了资料,国民党虽有德械师,但打到后来那还有什么德械师,都快被打光了,都是后来的其他兵不冲上来,国民党的装备被神剧吹爆了,当时国民党的军械装备其实比日本差的太远太远了,从网上看来一句“这哪还是打仗,简直就是屠杀”。国民党的飞机飞一个少一个,而日本的飞机却源源不断的制造。这部电影很好的展现了国民党真实的机械装备,就是这样,一发子弹一上膛,这功夫日军的子弹都可以扫射多少,中国人是以命相博啊!军事力量悬殊,使我们很难有赢的机会。
我认为这部电影不应该以该不该看,拍的怎么样来定夺,总之这是我在集结号之后看的最让我振聋发聩的历史题材电影了,这是一部纪念壮士的电影,我们应该从中感到的是里面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小时候总觉得是共产党打天下,长大了知道了历史,因而对那些抗日神剧嗤之以鼻,现在看来真的是太不尊重历史。而这部电影不管是国民党士兵,还是民族资产阶级,还是知识分子,还是小资产阶级,还是外国人………最后都为这场战役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牺牲或者捐赠。总之《八佰》看的是精神,曾经是为民族解放而战斗,如今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E. 电影《捍卫者》中的服装道具符合历史原貌么
《捍卫者》的确是一部非常难得的电影,无论是对人物塑造还是反映宝山保卫战的史实都比较到位,很值得一看。当然,电影在服装道具方面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电影里日军的服饰也存在问题,例如士兵的帽子上出现了垂帘布。当时日军虽然早有使用垂帘布,但多是在南方。进攻上海的日军,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陆战队,都没有使用垂帘布的情况。这大概正如咱们讲军服的文章里所说,“屁帘”成了国人心中日本鬼子的标志性形象,所以影视剧中的鬼子,无论南北,帽子后面都要挂几片“屁帘”。
不过从还原历史的角度来说,作为观众自然希望以后反映这段历史的影视作品能够在服装道具细节上有所突破。《捍卫者》虽然还有些瑕疵,但却是近年来少有的不是神剧的抗战片,单冲这点,就应该支持,更要向那些在抗战战场上浴血奋战,献出了自己生命和鲜血的捍卫者,敬礼!
F. 电视剧里面有一个德械师在金山卫阻击这个日剧那个片子电视剧是什
电视剧里面有一个德械师在金山卫阻击这个日剧那个片子电视剧是《东方战场》。《东方战场》是由孟凡耀监制,路奇执导,黄海冰、罗嘉良、马晓伟、袁咏仪、俞飞鸿、侯祥玲、周航、应采儿、叶璇、张鲁一、刘璇等主演的抗战史诗剧。该剧讲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的这段历史时期内,发生在东方战场的140多个具有影响力的故事。《东方战场》第34集又再现了富金山保卫战的悲壮场景,引发无数国人动容。富金山战役,又称富金山保卫战、富金山阻击战,是指1938年9月2日--9月11日发生在河南省固始县南部(距离固始县城约50公里)的一场震惊中外的山地阻击战,该战是抗战时期武汉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武汉外围极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G. 请问电影八佰里,为什么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吗
我写过四行仓库相关历史,还被人骂过,说是国粉来的。我就在想,咱们中国的军队,为何国军英雄咱就能只字不提呢?他们不也是为中国付出了生命吗?谢晋元,我唯一写过的一位国军英雄。而最近热榜电视剧《八佰》,就是根据谢晋元的英雄事迹改编的。
另外一个原因,陈树生这么做,实际上也是“涨我军之士气,挫败日军锐气”的一种战术考量。战士们见陈树生勇敢牺牲,人人都更加斗志昂扬。日军见守军均以自杀式的方式退敌,英勇果敢,不怕牺牲,胆都被吓破了。
因此,陈树生果敢跃出6楼,对镇守四行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此之后,日军再也不敢试图靠近偷袭四行仓库的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