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看《录取通知》有感
这部电影我是通过小红书的介绍看的,只是一个片段就让无数人追随着去看。
高中毕业生巴比特被无数大学拒之门外,面对父母的压力,巴比特找了一群和他有同样经历的哥们,租了一栋废弃的两层楼的楼房,自己办起了一所叫“南哈蒙理工大学”的学校。这间学校的宗旨就是“谁都能来上大学”。
原本打算只是为了蒙混父母,没想到一下子就有全美几百名遭遇一样的高中毕业来报到。其中一个学生的遭遇几乎代表了这里的所有人一一当他收到录取通知时,他的父母第一次对他说出了“你是我的骄傲”。巴比特他们只好忙前忙后,聘请教师,逐渐完善教学设施随着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引起了另一所“哈蒙”大学校长的注意。
哈蒙大学的校长将他们告上了法庭,本应无法成功的对决让人目瞪口呆,南哈蒙理工大学的独特教学方式得到了审判长的肯定和赞誉。
这部电影令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学生感到动容。现在问问学生,有几个不想考上大学,让父母骄傲的,有几个是真心愿意去打零工的,不论是否是父母的逼迫还是自己的决心。当自己取得了不好的成绩我们不是害怕上不了大学,是怕父母失望的眼神,周边人的评论。
电影中的孩子们就只是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你是我的骄傲”,他们留在了这个称不上大学的学校,巴比特集合了大家的想法让每个人都学上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大家的兴趣都空前的高。
大家都知道这是5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努力,才成立了这样一说大学。
这也是我们一直想打破的“规则”。
我们不喜欢学校,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学习那些枯燥的知识,但我们却没得选,上大学,这是我们未来能有保障的关键之一。因为,我们没得选。
我们也想改变现在中国的学习气氛、方式,但我们是跟不上了,希望以后的孩子,能像电影中的他们一样肆意妄为的成长,却不失善良勇敢,每个人都是好孩子,能不辜负他们的父母亲人,不辜负自己十多年的辛苦努力,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自己想要的成就。
加油
❷ 欧美校园爱情电影
欧美爱情电影主要以校园青春为主,那么今天我就为大家推荐几部欧美的校园爱情电影,希望大家喜欢!
1、《家庭作业》
The Art of Getting By(2011年,美国)有点小励志、小成长、小清新的一部电影,那个谁,你家庭作业写完了吗?就来看电影。
2、《绯闻计划》
Easy A(2010年,美国)影片风格比较滑稽大胆,从性的角度勾勒出了美国校园的诸多生活图景。
3、《怦然心动》
Flipped(2010年,美国)超级经典喜剧爱情,本次推荐电影中最棒的一部,没有之一。
4、《重返十七岁》
17 Again(2009年,美国)原来二十岁的身体和四十岁的心灵才是极品男人。
5、《野孩子》
Wild Child(2008年,英国 / 美国 / 法国)富有质感的校园爱情喜剧,为人自私自利,傲慢刻薄的“野孩子”,被父亲送到一家以整洁严明而出名的英国寄宿学校去,桀骜不驯的她会改变吗?
6、《灰姑娘之舞动奇迹》
Another Cinderella Story(2008年,美国 / 加拿大)欢快浪漫的青春舞步,灰姑娘般的经历,欧美校园里的爱情童话故事。
7、《青春爱欲吻》
Angus, Thongs and Perfect Snogging(2008年,美国 / 德国 / 英国)
比较有名的一部电影,根据英国喜剧天才露意丝·任尼森创作的八本日记体小说的第一本改编而成。讲述刚刚步入青春期女孩的叛逆和倔强随之而生,以及和男生自修接吻课。
8、《大学新生》
Sydney White(2007年,美国)美国校园爱情版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9、《灰姑娘的故事》
A Cinderella Story(2004年,美国 / 加拿大)现代版灰姑娘的故事,一个穿着粉红色运动鞋、手拿手机的灰姑娘形象与传统背道而驰,不过却与浪漫走得更近了。
10、《贱女孩》
Mean Girls(2004年,美国 / 加拿大)描述高中女生的社交小团体以及对于这些女生的影响。
11、《我恨你的十件事》
Things I Hate About You(1999年,美国)
本片是莎士比亚《驯悍记》的校园青春版,其中新颖的设置、新潮的人物、精明而犀利的幽默深深吸引了观众,这是一部截然不同的欧美校园爱情电影。
1、after (之后)
简介:影片是一部青春爱情电影,该片于2019年4月12日在北美上映。
影片讲述了约瑟芬·兰福德和赫洛·费因斯·提芬之间的爱情故事。
短评:故事情节虽然老套,但背景音乐和叙事方式却看起来很舒服,有代入感,会让人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年华。
2、危险性游戏
简介:该片讲述了在暑假期间,凯萨琳被花花公子寇特所抛弃,只因为寇特喜欢上了天真无邪的赛西尔。
凯萨琳为了报复寇特,就怂恿她同父异母的弟弟萨巴斯丁去勾引赛西尔,并把她教导成一个花痴,以此打击寇特。
短评: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一个男人在摆脱欲望以后又重返爱情的故事。
可能结尾有些狗血,但不得不承认,为爱而疯狂,这才是真正的青春。
3、天空之上三公尺
简介:这是一部西班牙爱情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类似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现代爱情故事。
来自中上阶层的乖乖女遇到了驾驶着摩托车,以打架闹事为业的坏男孩,没有共同点的两个人不可阻挡的相互吸引。
短评:你永远无法知道你有多么喜欢一个人,除非你看到他和别人在一起。
4、贱女孩
简介:《贱女孩》是一部2004年上映的校园青春电影,该片改编自萝瑟琳·魏斯曼的非虚构小说。
影片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凯蒂在15岁的这一年,随父母搬到伊利诺斯州,开始了她人生第一次校园生活的故事。
短评:该片主要讲述了学校里女孩们勾心斗角的那些事,每个人的校园生活多多少少都会经历些这样的事,“女孩世界”永远都不会平静。
5、野孩子
简介:《野孩子》是一部校园爱情喜剧片,于2008年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波碧的女孩,被父亲送到一家以整洁严明而出名的英国寄宿学校的故事。
短评:又是一年毕业季,学生们走的走来的来,只有承载着青春的校园永远都在。
女主角波碧,16岁的富二代美少女,母亲早年去世,父亲的纵容溺爱,致使她从小性格张扬,无法无天。
在这部影片里,野孩子释放了。
6、公主日记
简介:《公主日记》是由迪士尼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喜剧电影,影片于2001年8月3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旧金山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后来被证实是一个欧洲小国的公主,最后这位“丑小鸭”公主由皇后奶奶调教成为举止优雅的真正的公主的故事。
短评:这部电影感人的地方在于,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位公主,她是善良、美丽、有气质,举止儒雅的。
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心中的公主,只是需要的勇气。
勇气并不意味着不畏惧,而是在眼下它是比畏惧更加重要的东西。
勇敢不会千古流芳,但是畏畏缩缩一定会寸步难行。
7、录取通知
简介:《录取通知》是环球影片出品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该片于2006年8月18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讲述了快高中毕业的巴特比正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他投出的8封大学入学申请信全部被拒绝。
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自己创立了一所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的故事。
短评:众多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事物本身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电影《录取通知》中,南哈蒙理工学院是根据真实事件编著的院校,其原型就是美国橘子郡“查普曼大学”。
8、绯闻计划
简介:《绯闻计划》是一部爱情喜剧影片,该片于2010年9月17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女孩奥利弗在学校里丝毫不受重视,直到有一天在一个派对上,她和另一个男生上演了一场轰动的“破处戏”,从而一举成名的故事。
短评:青春的岁月里,原是少不了一些台阶的,得用理解、用宽容、用真诚去堆砌,一级一级,都是成长的阶梯。
9、最长的行程
简介:《最长的行程》是一部由二十世纪福斯公司2015年出品的爱情电影,影片于2015年4月10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主要讲述了不同时空的两对恋人各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分为两个部分,该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同名小说。
短评:他们愿意为了爱情牺牲一些东西,磨合彼此的性情,并且尊重各自的生活圈子,所以,我相信他们会相爱到白头的。
10、初恋的回忆
简介:影片由亚当·山克曼执导,改编自美国小说作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同名小说,该片于2002年1月23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主要讲述了城市坏男孩兰顿在遇到一个名叫杰米的女孩之后。
逐渐被杰米的真诚、善良、纯洁和她每天都对生活的热爱所感染。
兰顿开始改变自己的恶习,慢慢的厌倦了自己以前的那种生活,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并且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
短评: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样子,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❸ 关于一个没考上大学的学生自己创办大学终获认可的美国电影
这个电影叫《录取通知》。
《录取通知》是2006年环球影片出品的一部喜剧电影,由斯蒂夫·平克执导,贾斯汀·朗、乔纳·希尔、哥伦布·绍特、玛丽亚·泰耶尔和布蕾克·莱弗利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6年8月18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讲述快高中毕业的巴特比正面临着升学压力,他投出的8封大学入学申请信全被拒绝。迫于社会与家庭的压力,自己创立了一所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录取通知》的幕后花絮:
1、影片取景工作全部在加州南部的圣费尔南多和橘子郡完成。
2、新晋偶像派亚当·布罗迪(Adam Brody)因为档期问题而退出了影片的拍摄工作。
3、影片中哈门大学的原型即是位于橘子郡的查普曼大学。
❹ 电影《录取通知书》观后感(1000字左右)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是部题材很好的美国电影,主要写的是一群以巴比特为首的高中毕业生,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被无数大学拒之门外。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自己办起了一所叫“南方哈门工业大学”的学校。这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也许这样的事现实中根本就不会有。
太多剧情在这不作介绍,有兴趣的可是自己到网上看一下。这部励志电影拍的很成功,迎合了现在年青人的思想,特别适合学生朋友观看,我相信你们会喜欢的。
不知不觉已经说了这么多废话,下面我们直奔主题,也就是我的个人观后感。
在看到影片快接近的尾声的时候,巴比特所创建的学校被封了,看到这一幕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遗憾,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它会给我们一个好结局,结果是他们赢了,学校允许被试用了。看完应该很开心才对,可是我没有一点开心的感觉。因为我知道现实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我说的是在中国),那么不止是学校被封,巴比特也会爱到法律的制裁。
现如今这个社会,分两种学校,一种是公办的一种是民办的。我们先来说说公办的,公办学校有几个是不认分数的,无疑进入学校的通行证就是分,你达不到一定的分数那就不行,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现像,特别是靠关系的那种(也许这是种让人很鄙视的形为,但是现在我们不作议论)。所以是否能进入高校对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根本就是个难题,对于差生,他们简直就看不到曙光。于是这时候就出现了许多民办学校,当然这些学校不会像公办的一样只认分,他们认的是钱。你有钱了,你就可以继续上学,但这些基本都是去浪费时间浪费青春的人。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进入高校后是好好学的,我可以肯定的说很少很少。
现是7月初,也就是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了,也许有很多人没考上理想的学校,他们有的会消沉,因为上大学是他们十二年来的梦。一纸通知书,虽不足以证明什么,但是每个人都想要(个别除外)。但是很可惜,理想的学校他们去不了。于是有人又在徘徊,是复读还是上个差点的学校,是踏上打工之路还是继续混个三年,我想这是每个不理想考生都会思考的问题吧。
我想说的是拿到了通知书又能怎么样,拿不到又能怎么样,学校都是一样,都是一砖一瓦起出来的,没有哪个学校是金子打造出来的吧。关键不在学校还是在人,如果你不认真学,如果你不想学,就算现在送你去哈佛,你也照样成不了大器。为什么现如那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社会错了么?答案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
不要因为没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伤心难过了,在哪都是一样的,只要你肯努力,肯付出,成功注定跑不了。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跟大学说个人,他的名字叫杨成兴。也许大家并不了解这个人,他就是拒绝高考选择高职,不要文凭要学识的“科技怪才”(有兴趣的可以到网上搜一搜)。
我说了这么多,可能又有人对我有陈见了,但是我说的是实话。《录取通知》看了不仅是讽刺的当今社会的教育,它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做自己的主人,坚持自己的梦!
❺ 如何评价美国电影《录取通知》 知乎
影片是一部毫无青春喜感的青春喜剧。(《流行文化》评)
作为新人,饰演巴特比的贾斯汀·朗的表现几近完美。(《电影评论》评)
电影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很棒的开怀大笑的时间,足够有理由让你的一个半小时花费得有价值。(《旧金山纪事报》评)
电影中那份难得的纯真之心,就像《动物之家》的精简版,充满了不雅的乐趣。(《波士顿环球报》评)
作为一部校园喜剧电影,充满了呆板的情节和敷衍般叙事,就像是一个社区学院电影制作的视频作业。(《纽约邮报》评)
充其量只有轻度的趣味,浪费影片中一个伟大的构想。(《帝国》杂志评)
❻ 录取通知电影观后感
写作思路: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重要是描写感受,具体如下:
今天才看这部电影,感觉有些晚了啊,真是很有意思啊,剧情生动有趣。
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巴比特的经历,巴比特是一个很有小聪明的人,但是没有用在学习上,没有考上大学。他的父母和我们中国的一样,认为没有上大学就不会有好的前途,没有考上大学让父母很失望,于是他拖朋友制作了一个学校网站,伪造录取通知书,与小伙伴们建造了一所假大学,取名南哈蒙理工学院,让父母信以为真。
同时也让其他被学校拒绝的学生来到了这,本想告诉他们事实的巴比特被这些满怀期待梦想的人们感动,借着交来的学费与走访经历,他自办了南哈蒙理工学院,他也根据学生各自的爱好制订了也别的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激情与创造力,有声有色,学生也非常开心。可是谎言终会被发现,被哈蒙学院举报。
机缘巧合,之前有向教育局请求学校立案,因此有了希望。在教育局的审会上,巴比特的一派批判传统的发言成功说服了教育局的判官,同意南哈蒙学院一年的试用。毋庸置疑,没有上大学的巴比特成功了,他是父母的骄傲。
巴比特是个很聪明的人,如果他把小聪明放在学习上,或许他就是个大学霸。他与其他同学有着同样被拒绝的感受,不顾犯错的分险,创办了学校,真是了不起的人。
再过两年多我们也要面临高考,像电影中没有被大学录取的人自然不在少数,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因为一张成绩单就颓废呢,我们还有理想与乐趣。
像巴比特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自主发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仍然朝着梦想朝着兴趣继续马不停步地努力,我们依旧可以策马奔腾,大学只是我们实现梦想的辅助罢了,重要的是自己,只要有提高自己的意愿,哪都可以学习。有不少没上大学的人最后成功的。
这种不上上大学就没有前途的观点在我们中国似乎非常多,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张考卷定终身,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但是我相信即使没有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即使失败大半辈子,只要自己坚定这的兴趣与理想,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成功。最后个人认为最后的审会是最具感染力最好看的。
❼ 求电影《录取通知书》观后感
片子的原文名字更有意思:Accepted。被接受。是了,整部电影最核心的那几个年轻人,和我们年龄相差无几的年轻人,总是被拒绝的一群人。主角巴比特,申请了8个大学,全都被拒绝,连州立大学也不例外。偏偏爹妈的眼光又高到死,非得逼儿子上个大学不可。那妹妹也挺要命,初中就开始为高考准备了。所以谁说美国的高考不可怕,真该把他丢过去试试看。
不过,巴比特这为仁兄可不像我们国内的高三生,没有大学上了就跑去跳楼跳河;这哥们发扬一直以来的特长:造假,就真弄出了个S.H.I.T(南哈蒙理工学院)出来蒙家长。没有大学录取咱不要紧,咱自己弄个大学出来录取自己就可以了。
电影的逻辑硬伤不少,但是我不想详细谈;象征意义也很多,但我懒得说。我只说说自己提出来的三个关键词:教育、大学、我。
我很赞同巴比特对理想的阐述。教育不是用严苛刻板的方式剥夺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激情,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天分,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内容。在这种时候,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发现,原来美国的孩子也要会面临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好吧,据说是因为美国佬特别眼馋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战果,特别是在知识掌握方面的成就,所以专门来跟我们学习过。
好吧,但那毕竟是美国。条条大路通罗马。这种时候还是会很羡慕人家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小学的时候告诉我们,我们接受教育是为了成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初中告诉我们是为了成为有用之才;高中告诉我们是为了幸福地活着……MD,越听越clamp了……
教育,是要让我们成长的。人不会停止发展,不会停止成长,所以,也不会停止接受教育。但教育并不是一定要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一边打瞌睡,一边记录某些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奇怪名词。是让自己的灵魂成长、起飞、出航,而不是困死在某个扼杀人性的角落里痛苦挣扎……
所以我们要终身学习。但不幸的是,现在的学校教育越来越喜欢扼杀人的求知欲了。以至于我们寝室的人,凡找到工作的,现在都将学习视为“总算摆脱的包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学习不是苦差事,我现在特别想去反驳我的初中班主任。因为当我越发地浸淫在知识的海洋中,我越发觉得快乐。知道原本不知道的东西,发现原先没发现的事物,这是何等有趣的事情呀。为什么非要苦着脸去读、记、背、写呢?
关于大学我已经说过很多话了,我不想再多说什么。最早的大学就只是一帮年轻人和一些长者,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经历,汇聚一堂,互相学习。把不同来头不同背景的人放到一起,甚至不需要老师他们也可以互相学习。
我至今还是向往民国时期的大学。自由思辨、兼容并包、三教九流……有真正重视教育的环境,有努力保障学生和老师生活水平的社会,所以即使是战争频发,照样大师辈出;即使条件再艰苦,照样可以做到和国际接轨……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现在很多大学都是倒过来玩的。所以大学都只剩下一个空壳子了。也很悲哀。
最后来说说“我”。电影里面那个有注意力涣散症的人兴奋地对巴比特说,他接到通知书后,平生第一次听见爸妈说我们以你为骄傲。巴比特在影片高潮中与古板校长对峙,说:知道什么?你是罪犯。因为你剥夺了这些孩子的创造性和激情,这是真的犯罪!
杀一个人的肉体,不过毁灭了他的形体而已;但是杀一个人的灵魂,尽管他还能行尸走肉,但比死了还要可悲。
系统是为你设计的?它教你顺从你们的心
做个顺民?
你们呢?
你们一直想做学校行政员?
亚历山大博士你有什么梦想?
也许没有 也许想做诗人
或者魔术师,艺术家
或者只想周游世界"
我说,我要做一个作家,要作个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家。所以对我而言,一切外部的环境变迁,都无所谓,我只要沿着自己的梦想前行就可以了。我永远不会成为顺民,永远要抗争自己的生产空间。我知道这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只有我才能做到,所以我绝对不会成为社会大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
教会的青年聚会历来有个环节就是欢迎第一次来到教会的慕道友,我们都要唱歌欢迎。一直唱的都是《你是唯一》。歌词很好:世界有你会更美好,没有人能像你,在神的眼中你是宝贝,在世上你就是唯一。你总是如此如此特别,在上帝的眼中,没有人能取代你。
据说每次都有会众一边唱一边哭,因为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是如此特别如此重要,不是“地球离了你照样转”。
前些日子带领青年聚会的弟兄说想要换个歌——因为这首歌已经唱了两年多了,结果遭到一致反对,只好不了了之。大家依然每次都会高唱“你是如此如此特别”……
本来就是。
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很羡慕我,认为我非常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该走什么路,我总是说“你也可以”。然后他们就会笑起来,心想这个人还不错,满谦虚的。
其实我说的是实话。
有梦想,敢于为此付出代价努力追求,是很好的。当然,和现实必要的妥协也是应当有的。在这个电影里,这帮年轻人不还得要求政府给他们办学的权利么?不过,政府也还算通情达理,给了一年的试用期。
于是,皆大欢喜。
我们呢?生活在电影外的世界。我们不能自己建立一个自己喜欢的大学,但,我们可以把大学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过好每一天。
所以看到片尾的时候,我笑了。
我知道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我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独。所以,我可以继续高呼:
即使现实是理想和幻想的坟墓,我依然要苟延残喘!
❽ 学生电影推荐10部
电影的形式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电影很适合学生观看。那么在我看过的电影中,推荐如下10部学生可以看的电影:《录取通知》,《悲伤逆流成河》,《风雨哈佛路》,《放牛班的春天》,《一个都不能少》,《三傻大闹宝莱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垫底辣妹》,《那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等等。
以上这些电影都是我自己看过的,基本上都是与学校,学习,学生有关。我觉得很好看,也很适合学生们看的。从这些电影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校园爱情的纯真美好,可以感受到校园霸凌的残酷与无奈,可以感受到求学之路的艰难险阻,可以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等等。从各方各面体现出了对校园生活及学习的感知和感悟。
所以如果学生们觉得没有什么可以看的电影,可以看一些关于学生类的电影,我相信作为正在上学的学生们一定感悟良多。
❾ 看过电影《录取通知》吗感觉很好看欸,谁有!!!
《录取通知》是2006年环球影片出品的一部喜剧电影,由斯蒂夫·平克执导,贾斯汀·朗、乔纳·希尔、哥伦布·绍特、玛丽亚·泰耶尔和布蕾克·莱弗利等联袂出演。
影片于2006年8月18日在美国上映。电影讲述快高中毕业的巴特比正面临着升学压力,他投出的8封大学入学申请信全被拒绝。迫于社会与家庭的压力,自己创立了一所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附件已上传~~~手机看不到附件及时回复~~
❿ 求电影《录取通知》的观后感
《录取通知书》这部电影是关于美国大学生的教育片,看完之后,作为中国大学生的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电影里面的主角在电影里的作为是现实中的我们所不能为的。大学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我们在大学里迷茫,糜烂,倒不如在社会中尽早接受磨炼?这是中国以致全部大学生值得深思的问题。 电影里面尽量表现诙谐和轻松,但是里面的学生和家长,学生和教师之间想法的分歧,无不反映当今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自身实际。作为大学生,我们是否应该上大学?大学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在思想和知识上是否有过进步?我们有没有糜烂?一连串的问题有感而出。 总而言之,观后,我有从新,从心评价自己一年半的大学学习及生活。 为什么中国的高中总拿奖,可一旦进入大学就开始厌学,并且生活糜烂,再也没有创新的能力,只知道谈恋爱,或是忙于找工作.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