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经典的《大逃杀》类电影、电视作品值得推荐
1、《贝尔科实验》:《贝尔科实验》是克瑞格·麦克林恩执导,詹姆斯·古恩编剧,小约翰·加拉赫、托尼·戈德温、亚德里亚·霍纳、约翰·C·麦金雷等主演的恐怖片。该片讲述了贝尔科公司范围内强制展开大型逃杀活动的故事。
对于年龄大点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显得沉闷、夸张、老套,某些细节展现也很雷人,但对于青少年观众来说,《饥饿游戏》就是他们的青春史诗,由新一代的偶像出演,堪称代际文化的弄潮儿。
大逃杀
导演:深作欣二
主演:北野武、安藤政信、藤原龙也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新世纪开始的日本,当时国家面临崩溃,失业率持续高达15%,整个社会陷入动荡状态,学校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上千教职员因此殉职。失去自信的成年人,因惧怕小孩们严重失控,遂决定通过一条前所未见的残暴新法案“B.R.大逃杀”。
一次,某高中的42名学生,被军政府强势压迫,参与这个为期3天的“大逃杀”。他们被派给粮食及千奇百怪的凶器,并要互相残杀,只准一人生还;期间还有军队严厉监守,绝对不准逃走!于是一场血腥争斗由此开始……
相关评论:
“校园问题”一直是日本影视界不断探讨的题材,如著名编剧野岛伸司的“高校教师”、“未成年”、“人间失格”等,本片也是一部极具争议和震撼的影片,看过后引人深思。
本片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昆汀·塔伦天奴等人最敬重的前辈偶像、日本著名典堂级大导演深作欣二执导,并改编自畅销小说家高见广春备受争议的同名作品。在深作第六十部作品中,他以震撼有力的题材、血腥残暴的手法,挑战社会道德;结果惹来当地国会史无前例的猛烈回响,被指严重影响社会风气,最终掀起连串禁映风波!至于演员方面,同样是典堂级的大导演北野武在片中客串出演一位军政府领袖,其表演个性十足,为影片添上了最耀眼的一笔。
相关新闻:
日本资深名导演纷纷不甘寂寞,继去年大岛渚拍出妖艳的《御法度》后,七十岁同辈深作欣二亦再起风云,最新青春残酷片《大逃杀》在日本掀起争议话题,在香港上映第一天票房就高踞首位。
《大逃杀》(Battle Royale)绝非好电影,但深作欣二确是“火宅之人”,愈老愈血腥火爆,这次极夸张地大搞学生暴力,只能满足到某些喜欢变态残杀Game的人,很不正常。同时也证明了长辈未必慈祥,有些老人家狂暴起来,比后生更可畏。
其实象深作欣二那种成长于大战时代的人,体验到青春残酷,经历过惨痛狂暴,比温室化新世代强烈得多。而且他一向富于反叛暴力感,七十年代拍黑帮片《无仁义的战争》、《狼猪和人》及武侠片《柳生一族之阴谋》扬名,难怪到了古稀之年仍要大开杀戒。
这新片改编小说“王家战场”,说日本当局搞出秘密阴谋“游戏”,每次抽选数十个中学男女生参加毕业旅行,强迫他们在孤岛自相残杀,只许最后一个得胜者生还。故事灵感可能来自英国作家戈尔丁得诺贝尔奖的小说《苍蝇王》,而更凶恶,十分噱头化。
利用大杀青春学生来吸引青春观众,全片实在“老奸巨猾”,竟能收效,引得不少年轻人涌去捧场,同样美国大杀青春学生的《夺命狂呼》片集,也大受青少年欢迎,是否新世代真的流行虐待狂与自虐狂呢?t
《大逃杀》的特色是十分坦率,摆明成年人极不满新世代胡闹反斗,爱玩暴力游戏,不尊师重道,要受惨痛教训才行。其中就最有性格要数北野武,在片中饰演一名教师,不仅被学生刀插,又被女儿咒骂,于是成为孤岛残杀游戏主持人。而那些青春学生则大多数样板化,包括那对纯情主角在内。较突出是一个忠侠?p一个独行女杀手。深作欣二仍算控制有力,可是全失浪漫,更无境界,还变成屠杀青少年的指挥官,实在愈老愈疯狂了。
Ⅲ 大逃杀这部电影怎么样
大逃杀第一部:东京圣战!这部还是比较好看的,用暴力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反暴力题材的故事!在暴力中还添加了爱情元素!
至于第二部:镇魂歌,看了半天没看懂个啥,只是知道第一部的男主人公在第二部成了一个恐怖组织头目!
至于具体怎么样还是要你自己去看看的!
不过我不知道你女朋友说的是不是日本的《BR》,因为还有一个叫做《越狱大逃杀》的片子!
Ⅳ 大逃杀好看吗
挺不错,好象有6年的历史了...那片当时被国内封杀..讲述的好象是日本人口太多,为了控制人口,政府出了一个办法:随机抽取全国的一个初中班级,把班上的人放到一个孤岛上,然后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只可以存活一个人,然而活着的那个人出了那个岛就可以有高收入的工作和大房子....我觉得大逃杀1比2好看,2太假了.....
总之是一个 很经典的电影...很不错 ,,强烈向楼主推荐!!!!
Ⅳ 为什么日本电影《大逃杀》会受到那么高的评价
灯塔里的几个女孩,抱起团来,和平相处。但是有什么用呢?
就算没有人下毒,没有人发现她们,到了最后的时刻,项圈嘀嘀嘀响的时候,同样还是要争斗,还是要死一片的。
这群人既没有技术和想法去反抗规则,又没有认清现实利用规则,只是缓兵之计,让道德晚一点死亡。
或者,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
然并卵。
自杀的那些,既不愿意杀人,也不愿意被人杀。
用自己的生命给道德献祭。
这种人古往今来不乏少数。
有的献祭者,就这样消失得无声息了。有的被人记住了,有的人的死也许改变了一些事情。
然而私以为,活着总比死了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活着你可以星星之火去燎原啊,活着可以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啊。
不是说你永远无法叫醒装睡的人么。流血牺牲的作用能有多大。
不好意思,有点扯远了。影片里自杀的人,也没有改变制度什么的追求,兼济不了天下,只求独善其身了。
穿黄衣服跑步的女孩(栗山千明)的规则很简单: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她找到一个既在规则之中,又在人性之上,且在现世道德接受的范围内的位置。
当然,也是被动的、消极的。总之是对抗不过积极的规则适应者和不按常理出牌的杀人狂。
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遇到反道德反人性的规则,无所谓,反正也改变不了,我也不去主动做那个坏人,可是你要弄我,我也要咬死你的。
因此不少人都挺喜欢这个女孩。
男主女主本来是战斗力为零的渣渣,武器配备就那么个锅盖和望远镜。既想保全道德,又想保全性命,而且没有什么点子。
同灯塔上的那一伙大差不差。只不过多一份男女之情而已。
结果老师也帮他们,学长也帮他们,才碰巧活到了最后。
意思是,你要是啥都想要,想生存下来又不想当坏人,除非你有天外来客助你一臂之力,帮你化险为夷,否则也是个死。
总而言之,认清形势,做出决断,积极行动是上策,
我绝不相信道德圣母能让剧情大逆转,也许会有一些改变,但是不会太大。
我们这些拖延症、献祭品、不主动出击只以牙还牙的小人物,终究是历史的炮灰。
Ⅵ 【大逃杀】好看吗
大逃杀是比较经典的日本电影
属于夸张化展现人性丑恶的,里边有些血腥镜头,但并不视觉恐怖,但是其表达的内容确实有时让人不寒而栗
大逃杀II不好看,不要看了
大逃杀Ⅰ东京圣战
剧情梗概
已经饱和的世界经济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萧条。新世纪伊始,有一个国家彻底崩溃了,完全失业率超过了15%,一千万失业者遍及全国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人们开始威胁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全国有80万儿童、学生拒绝上学。学校内的教师又遭受到学生的暴力行为,殉职者人数高达1200人。就在这个时候,一部新的法律出台了。
BR法案是《新世纪教育改革法》的通称。所谓BR法案,就是为了解消公民对学校的崩溃、对卑劣少年的恶性犯罪引起的愤恨;为了培养青少年们在逆境中排除各种困难,并由此获得坚韧不拔的生存能力;使青少年们从大人们手里夺回原本就属于他们的权利。
从全国的初中3年级中,每年随机地选出一个班级,并把学生们送往受行动范围限制的、荒无人烟的地方。发给每个学生地图、粮食、各种各样的武器,让他们自相残杀,直到只留下最后一个为止。时间限度为3天。学生们必须佩戴违反规定即自行爆炸的特殊项圈。在此期间的学生杀人、致人伤害、持带枪械等违法行为都不受法律限制。
城岩学园3年级B班被选中了,给每一个人发放了各种各样的凶器,同时发放的还有会自行引起爆炸的项圈。在与世隔绝的无人岛上,42名中学生在抛洒鲜血的三天时间里,突然间,不合情理的一幕出现了……
42个国中生乘坐大巴假期旅游时,被人迷昏在车里,深夜,当他们陆续在一个小岛上的一间房子里醒来后,发现颈上都套有一个颈环,大家惊慌不安时,屋外响起了直升飞机的声音,接着他们看到班主任北野从军用飞机上下来。北野带领一队军人进入了房间,开始给同学们介绍两位新同学川田和桐山,接着用录象带向他们介绍“BR大逃杀”法案,法案中要求他们在这个小岛上相互残杀,杀到只剩最后一人胜出,他们的颈环是用无线电控制跟踪他们的,谁要想逃跑不到指定区域参加游戏,颈环中的炸弹就会爆炸,录象带讲解过程中,有两位同学反抗,结果被北野当场杀死,剩下的40为同学被迫拿上军队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武器后,点名陆续离开。
刚到屋外,几位同学就开始了残杀,男同学秋也带着女生典子逃到了一个山洞里,不想参加残杀的两人的武器是一个锅盖和一个望远镜,山洞外面的同学有几个被桐山杀死,有的跳海自杀,女生光子也杀死三个。
清晨,音乐响起,在音乐声中,北野在广播里念出了死亡同学的名单,一共死了12人,北野又把游戏范围缩小到了另一个区。秋也带着典子赶往指定区域时,误杀了一个同学,又见到另一同学被杀死,这时,不愿残杀的两位女生在山头呼喊同学们停止残杀时,不想,却成为了桐山的目标。中午,音乐声中,北野把范围再次缩小。三位男生意外的在一间房子里找到了一台电脑,他们想利用病毒破坏北野总部的系统后逃跑。在野外,同学们继续他们的游戏,音乐响起时,又有三位同学死去,范围再次缩小。川田救了生病的典子和秋也后,向他们说出了以前他曾参加过这个游戏,当只剩下他和女友庆子时,庆子先开了枪,最后微笑着死在他怀里,川田还告诉他们,他知道逃跑的办法。
第二天,北野的统计再次报出,剩下的同学只有10人了,野外的残杀仍在继续。到了第三天,只剩下了7个人,找到电脑的三位同学成功破坏了总部的电脑系统后,却被赶来的桐山杀死,受伤的桐山又被川田杀死。剩下的三人来到海边,这时,川田用枪对准了秋也和典子。
军队离开不久,川田找到了独自一人的北野,随后赶到的秋也为了保护典子,开枪打死了北野,身受重伤的川田也死在返家的船上。
生还的秋也和典子也成了全国的通缉对象,两人随身带着武器,开始了流亡生活。
Ⅶ 谁知道大逃杀这部电影怎么样 还有我想知道故事情节〉
大逃杀I
深作欣二的《大逃杀》自出来便倍受争议。争议归争议,深作又不徐不急的推出了第二部。但不知是否是上苍发问人间,在行影将终时唤走了深作,于是呈于世人的便是深作儿子续完的《大逃杀2》。
故事未开始,便已耐人寻味。
上苍往往赐予人某种能力,但往往在将到极致时,又收回了它,冷酷而又无情。一如曹雪芹,一如深作。
深作的影片一直在与我们探讨着人性。但他一直积极的,力图呈现人性美好的一面。但在他生命即将终止的时候,却交出了这样的一份答卷,能证明什么?他对人性的失望?还是别的?
《大逃杀》无疑是充斥着血腥的。第一部里那个嗜血的老师也当仁不让的由被冠名“暴力宗师”的北野武(北野武的片子风也蛮喜欢的,他的片子还是蛮耐人寻味的,同样是一个人能弄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东西)担当。全片充斥的是鲜血和老师那无情的脸。所有的孩子由一开始的惊恐不知所措到有目的性的杀戮(想到那曾经是同班的同学,一起生活的同学,更加让人寒心)。他们曾有很多机会选择合作,选择信任,选择生存。但,他们的丧失理智(或者说因为丧失理智而显现出来的本性)及不信任葬送了一切。我们看到了绝望,人性的泯灭。
深作的内心必定还是相信人类应该还是有未泯的人性(便是在恶劣的情况下依旧有人性不会被兽性压倒的人)。深作把这丝人性给了典子。在北野武的画中这个女孩子是光明、希望的象征。从始至终我们看到的典子都是美好、善良的。相信这就是深作一直追寻的东西。故事中间不断的有人死去,死去,但是最后的最后秋原和典子存活了下来。
有关这第一部的评价不胜枚举。风相信深作还是相信光明以及美好的吧。他安排了这样一场游戏,来表达他的一种信念:在无比残酷的人类竞争中(更多的竞争远比这赤裸裸的屠杀来得残酷),死去的必定是人性中的阴暗面,而最终生存延续下来的是品性的美好一面。
此片在日本全免禁播 昔日好友拿起武器互相残杀 内容直逼人性本质!
Ⅷ 为什么《大逃杀》会受到那么高的评价
《大逃杀》电影版的表现方式故意做得非常浮夸,但是核心却与另一部非常隐晦的经典小说《蝇王》相同。
《蝇王》的情节非常简单,简单到知乎很多生活类的答案都比它复杂得多,也没有什么复杂华丽的文学技巧,但是它却被认为是英语文学,乃至整个人类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世界大战爆发时,政府将全国的儿童疏散到边远地区,一架运输儿童的运输机坠毁在一个荒岛上,大人都死了,只剩下一群小孩。荒岛上有充足的水和食物,却远离现代文明的干扰,如同一个伊甸园。孩子们很快分成两派,守序派要大家像在文明社会里一样生活,饭前洗手,在固定的地方上厕所,遇到大事要开会讨论;混乱派希望随心所欲的生活。两派为了争夺主导权发展到武装冲突。混乱派人多势众很快占了上风,在守序派即将被消灭的时候,政府派来的搜救队找到了他们。小说结尾,搜救队的军官望向军舰,等着把孩子们接回那个数亿人互相残杀的“文明世界”。
读者不需要多高的水平就能看出小说的毒牙:混乱派说明人类脱离了文明的环境会很快变成野兽,然而守序派背后的文明世界却在发动世界大战,无论建立了多么高度的文明,无论人类的足迹踏上月球还是火星,野兽终归是野兽。
《大逃杀》的设定更加直白,不把毒牙藏在嘴里,直接扔到观众脸上。昭和人指责平成人目无长幼、生活颓废,于是把平成人送到荒岛上自相残杀,谁能泯灭人性,杀掉一直朝夕相处的同学,谁就成为合格的“昭和人”,可以回来建设伟大祖国了。电影开篇,媒体欢天喜地地采访上次比赛的胜利者,刚经历了地狱的学生表情呆滞,勉强挤出一点笑容——仿佛二战中,政府为从中国战场回来的战士接风洗尘。
很多人不喜欢《大逃杀》,认为太直白,太浅显,心破,奶味,然而导演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国王裸体走过闹事,愚民们称赞国王的华丽服装,知识分子谈论“国王服装是否存在的学术问题”,只有一个小孩跳出来说:“国王没穿衣服!”
Ⅸ 如何评价《大逃杀》这部电影
《大逃杀》是深作欣二主导的电影,很有他的个人风格,比如利用剧情表意。至于剧情本身的连贯程度与合理度,都不要太介意。比如在这部电影中,你可以想想那些人都是怎么死的。印象最深是灯塔里的三个女生,因为互相的不信任而导致走向毁灭。还有电影开篇和爱人一起跳崖的人,不敢接受挑战自动退场。也就是说,电影讨论的是,在严酷的环境下,什么样的人才能活下来。还有北野武演的那个人物也是值得玩味的。
br法出现是因为未成年人各种作死大批量不上学犯罪不学无术,这样国家未来必然完蛋,因此这个游戏每年一次,选出优秀者,让他们明白社会的残酷懂得在绝境奋力斗争,也是告诉小屁孩们老实点,这个世界是由成年人掌控的。
Ⅹ 求一篇大逃杀的影评啊
从任何一种视角和心态去看《大逃杀》BattleRoyale,这都是一部令人屏气凝吸的电影。它是一部最残忍的娱乐片,也是最血腥的动作片。这样一部“暴力青春片”(当然是“不适合青少年观赏的青春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由年过七旬的老导演深作欣二执导,他给中国观众印象最深的却是多年前优美的《莆田进行曲》。当然蕴涵影片中的冷静的思索与成熟的技法,又理所当然的应该是出自一位有着独立而深刻反思精神的殿堂级大导演之手。
影片的开端即点出故事的社会与道德现状:新世纪到来后,日本失业率骤增,社会动荡面临崩溃;青少年情绪失控,校园暴力不可收拾。在此背景下,成年人渐渐失去自信,并通过了骇人听闻的《新世纪教育改革法》(BR法)。某中学初三42名学生,被随机选中强行带到一个孤岛上,并被告知根据法案,他们必须在3天之内互相残杀,最后一名幸存者获准生存下去,如果超过时间还有2人以上活着,他们将全部死亡。当班主任北野在教室里杀死两名学生后,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一场成长为成年人的必要洗礼,它告诉这些原本玩世不恭的年轻人:人生就是这样一场残酷的游戏,你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拼尽全力去互相厮杀--深作欣二将它看作现代社会道德沦丧之后的结果。
关于一部老电影《大逃杀》
大逃杀,是不是人类的终结方式?
深作欣二是我最喜欢的日本导演,如果你看过《虎!虎!虎!》你就该记得他,如果你看过《莆田进行曲》你就该知道,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着爱的男人,他今年已经72岁了,一个72岁的老人,拍了这部让人看过之后内心隐约做痛的电影,这种痛是没有来源的,阴冷而不可描述的,日本的电视台拒绝播放该片介绍,《大逃杀》和饭岛爱的自传电影一起被列在限制级影片当中。
大逃杀,你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信任VS怀疑。如何去信任身边的人呢?这是个问题又不是个问题,我们往往都在欺骗与被骗中活着,但很多人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幸福的,是无谓的,他们把真实看成表象,把怀疑当做必然。大逃杀的故事里,你无法信任任何一个人,惠子是个幸运的孩子,幸运得有些不合时宜,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关怀,包括那个面部肌肉全无动感的北野,她信任了她该信任的人,而又恰巧能够逃过每个不该信任的人。而那群救了秋也的女孩子,因为其中一个想要杀害秋也为自己暗恋的男生报仇,而误杀了一个女同学,几个人在小小的厨房里疯狂了,枪声响彻灯塔,唯一活下来是那个下毒的,看上去最老实和怯懦的女生,她哭着从灯塔上跳了下去。这个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误会造成的生死,而那些所谓的信任实际上只是一击即破的表象而已。
暴力VS爱情。非常喜欢大逃杀里的女杀手气质的相马光子,她和我深爱的安藤政信所饰演的桐山和雄是电影里最狂野的两个分子,他们两个人对峙的杀戏很出色,我想这两个人站在一起的话从爱情的角度上讲也是很登对的,但暴力破坏了我温情的想象。没有什么人是能和你生死与共的,在川田章吾的爱情故事里更为鲜明,那个女孩子临死的微笑,是难于解释的,如果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你不会从中找到任何的安慰。而转到惠子和秋也身上,暴力下的爱情又是最牢固的,当两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两双手毕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生存VS希望。有人希望靠杀戮来净化这个世界,有人希望通过杀戮来改变些什么。然而无论是谁,在杀戮到来的时候,所有的人唯一仅存的概念,只有生存而已。抛开大逃杀不谈,生存依旧是个问题,如今的世界,晦暗中行进的杀戮者无数,又如何防范如何反击?每个人都渴求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界,然而更多的人无奈的颓败下去,甚至付出了生命,就象秋也失业的父亲狼狈得上吊而亡,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秋也加油”是他唯一的遗言,可他却不曾想到他的儿子面临的是更加赤裸裸的杀戮游戏。北野那张让人震撼的图画上,金色阳光下,是他断头残手的学生们,而唯一微笑着的生存的是天使般的惠子,这才是让北野心怡的柔顺的女儿的形象,可很多事情是不能随希望改变的,北野挣扎着用平静的态度接了女儿打来的最后一个电话,死去了。
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设计,是他们脖子上前卫的定位监测仪器,那个蕴藏着死亡的圈套,事实上,从我们生之为人开始,我们的脖子上,也有这样一个圈,区别在于,那是无形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