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演员秦怡
秦怡是中国著名演员,2022年5月9日凌晨4时8分,“人民艺术家”和“最美奋斗者”秦怡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一百岁。
1922年,秦怡出生在上海,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后在重庆、成都等地演出话剧。
1941年,在应云卫导演邀请下,秦怡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剧艺社,因扮演“中艺”开锣戏《大地回春》黄树惠一角走红,后来她又陆续参演《天国春秋》《钦差大臣》《董小宛》《结婚进行曲》等话剧,出色的表演让她赢得了“话剧界四大名旦之一”的称号。
在出演《结婚进行曲》时,因为生活条件差,加上劳累,秦怡嗓子哑到几乎只有气音,在导演鼓励下,秦怡用气音演完三幕五场,获得了观众的肯定。
1946年,秦怡回到上海,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并担任上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在这之后,她又塑造了很多角色,如《母亲》中的主角母亲,《女篮五号》中的林洁,《铁道游击队》中的抗日妇女芳林嫂,电视剧《上海屋檐下》里的主角杨彩玉等。
秦怡92岁时曾自编自演电影《青海湖畔》,在片中饰演一位60多岁的女工程师。并通过委婉含蓄的两段爱情表达了老太太深深的浪漫情结,坚守的长情,隐忍的等待,点到即止的欣赏和矜持。
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时,秦怡曾感慨:“我90多岁了,经历了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更加觉得幸福来之不易,更加要不断学习,为人民讴歌,拍好电影就是为人民服务。”
2. 演员秦怡辞世,你对她的哪些作品印象深刻
5月9日,惊艳了岁月,美丽了一个世纪的著名演员秦怡于凌晨去世,享年100岁。
秦怡,几代人的美丽回忆。秦怡一生参演过数部话剧,40余部电影电视剧,塑造了无数个经典形象。
2014年,秦怡自编自导自演电影《青海湖畔》。93岁的高龄的她,还跑到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拍摄这部剧。
喜欢她说的这句话:梦想一定要有的,年龄那都不是事。
她被周总理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女人”,被施瓦辛格视为偶像,靳羽西说她是“亚洲最美丽的女性”。不仅仅是说她长得有多好看,而是她的内心像金子一样散发着光芒。
秦怡从来不是明星,她是一个演员,一个用心演戏的演员,用生命演戏的演员。秦怡那些流光溢彩的银幕形象,早已定格在那些泛黄的老胶卷里面。
她的美丽掩不住她的演技。她的演技掩不住她的坚强。她的坚强掩不住她的优雅。
3. 秦怡影视作品介绍
秦怡,1922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 ,祖籍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内地女演员,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肄业。
1939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 。1943年,由其出演的悬疑电影《日本间谍》上映。1948年,主演爱情电影《遥远的爱》 。1956年,在剧情电影《马兰花开》中饰演马兰 。1957年,由其主演的体育电影《女篮5号》上映 。1963年,主演剧情电影《北国江南》 。1979年,由其主演的剧情电影《苦恼人的笑》上映 。1982年,凭借文艺剧《上海屋檐下》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1987年,主演剧情电影《闺阁情怨》 。1995年,秦怡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 。2002年,出演情景喜剧《活个精神头儿》 。2006年,出演战争电影《东江特遣队》 。2009年,秦怡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2015年,由秦怡出品、编剧并主演的剧情电影《青海湖畔》首映 ,她凭借该片入围第7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2018年9月3日,由其参演的剧情电影《那些女人》上映
4. 青海湖畔的剧情简介
气象学工程师梅欣怡一生坎坷,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她生命中有两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晚年回想起来依然充满着温馨。
5. 青海湖畔的介绍
《青海湖畔》,秦怡、黄宏、佟瑞欣、毛阿敏、江平、魏一主演剧情电影,上海影视有限公司出品。
6. 最美艺术家秦怡:身世坎坷,婚姻不幸,她是如何活出了美丽
虽然说身世比较坎坷,但是自己并没有被这些事情所影响,才能够活出来美丽。
7. 老电影演员秦怡自编自导的青海湖畔电影拍摄没有
2014年9月就开拍了。
上映:2015年6月21日,由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出品、编剧并主演的电影《青海湖畔》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首次向国内外观众揭开面纱。
8. 秦怡93岁拍摄《青海湖畔》,为什么引鲁豫称赞
因为秦怡能够在如此年长的年纪还坚持拍摄,而且能够把整个剧演得出神入化,放在目前的演艺圈中几乎无人做到,引起鲁豫称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在业界内外,大家也都说,经历着丰富多变的人生,时而是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女革命者,时而是秀外惠中,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对待演出,秦怡有一种执着与认真。她是一名真正的演员,无论是什么角色,总爱在脑子里想了又想,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身处逆境而从不灰心丧志,能够以极大的韧性迎接苦难克服苦难,有这样子的评价,引来称赞也不为过。
9. 青海湖畔为什么没上映
上映了,于2017年1月9日全国上映。
《青海湖畔》以青藏铁路建设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以女气象工程师梅欣怡(秦怡 饰)为代表的一群气象工作者,为做好青藏铁路修建的气象保障工作,解决冻土层等气象难题,在高原上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气象科考工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