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电影《情书》影评
二十多年后又看了一遍。当年看的是盗版碟,现在再看的质量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年龄,心态,都不可同日而语。
最想说的是,珍惜、感谢,当下这刚刚好的相遇和幸福。
藤井树和藤井树之间那青涩的情怀虽然美好,却留下那么多遗憾。男树和博子之间,如果没有意外,其实本来是刚刚好的相遇和幸福。即使男树是因为博子长得像女树才对她一见钟情。秋叶与博子,也是刚刚好的相遇和幸福。也许博子未经历男树那样刻骨铭心的爱恋,也无法体会到秋叶的好。
只是二十五年过去了。剧中大约25岁左右的人们已经迈入了五十岁的年纪。但愿女树后来得遇良人,拥有平静温暖的一生。
⑵ 如何评价日本电影《情书》
1、 剧情散而不乱,层层递进
影片开头从躺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的渡边博子切入,一身黑色的渡边博子和空无一人的雪地形成极其强烈的对比。然后,在大远景镜头里,渡边博子化为一个小小黑点,随着镜头的移动,渐次出现的是远方层层叠叠的居民楼,这意味着故事将要走进人群和烟火之中。
随之而来的画面是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男)三周年葬礼,镜头里出现了一群身着黑色衣服的人,背景同样是苍白和悲凉的雪景,不仅将开头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哀伤情绪延续了下去,还顺便交代了故事背景,层层递进,可见情节设计之用心。
这种层层递进的剧情推进方式并不只这一处。在博子和藤井树(女)通信的过程中,得知藤井树(女)是树(男)的中学同学。博子出于对树(男)的想念,希望藤井树(女)写信将树(男)学生时代的故事告诉她。于是剧情便水到渠成的将藤井树(女)拉进了回忆中。
在回忆中,藤井树(女)曾经用过照相机观察过操场跑道上的树(男),于是博子给她寄来了相机,恳求她去树(男)的学校拍一些照片寄给自己。藤井树(女)便拿着相机,来到已经没有了树(男)的学校操场,接着又去拍了教室,并且遇到了曾经的老师和学妹,知道了“寻找藤井树”游戏和树(男)在山难中去世的消息。
相机、操场、老师和玩“寻找藤井树”游戏的学妹,种种要素巧妙地连接了回忆和现实,在这样环环相扣的剧情设计中,一点点将故事推向高潮,却没有任何时空割裂感。
2、 角色之间互相都有关联,无一丝赘余
《情书》中的角色安排,无论是主角、配角还是龙套,都没有一丝浪费和多余。博子因迟迟无法接受树(男)的死亡,在思念驱使之下,向那个已改建成公路的地址寄了一封信。这封实为寄往天国的信,正如博子对秋叶先生所说:“就是知道这封信没有人能收到,才要寄的。”
博子不过想假装树(男)还好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正是因为角色这样强烈的动机,才不停的推动着剧情发展。
再看藤井树(女),在故事前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却在无意中被博子推动着走进了回忆中。在故事的中后部分,一点点的寻找自己青春的拼图,后知后觉地拼出了自己的初恋故事。在故事的结尾处,把本来要寄给博子的信留了下来,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不提其他配角,这部电影中就连出场几秒钟的出租车司机也身负重任。司机因为刚送完藤井树(女)回家,又刚好被从藤井树(女)家离开的博子和秋叶拦到,无意中说了一句博子和藤井树(女)好像……这一句小小的真相揭露,又将剧情推向一个小高潮。不得不说,这部电影里的每个角色都恰如其分的存在着。
3、故事节奏恰到好处
电影的故事节奏非常重要,节奏失衡的电影往往要遭观众抛弃。《情书》作为一部爱情片,没有狗血,没有情敌,甚至连男主角都只在回忆里出现。但就是这样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反而更能凸显故事节奏设计上的不俗。
《情书》在故事的第一段,重心在博子身上。随着博子和藤井树(女)信件的来往,博子的疑问和观众的好奇都在层层堆积不断增加。这时候,博子有强烈的动机行动,进而推动剧情发展,而观众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影片进行到30多分钟左右,博子动身去找藤井树(女),顺利进入故事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会发现,博子的镜头逐渐减少,重点则放在了藤井树(女)的现实生活和青春回忆中,这时故事已入佳境。藤井树(女)学生时代青涩朦胧的初恋,成为了重要的描写对象和抒情对象。
故事第二阶段结尾处,藤井树(女)还经历了一段“肉体死亡”的危机,但这个死亡危机因为之前的铺垫,反而来的恰到好处。当藤井树(女)躺在病床上时,影片里穿插了一段平行蒙太奇,将博子宣泄的呐喊和藤井树(女)的呢喃自语交织在一起,如同进行了一场记忆和身份的置换,博子最终得到了救赎,从刻骨铭心的伤痛中走了出来。
故事的第三阶段,也就是结尾处,一群学妹跑来找藤井树(女),交给她一本《追忆逝水年华》,这是当年树(男)委托藤井树(女)归还的书。在学妹的提醒下,藤井树(女)看到借书卡后面自己的素描画像,那是少年未来得及说出口的告白。
在藤井树(女)手足无措的哭泣声里,影片迎来结局,为这段迟到的爱情画上了一个隽永含蓄的句号。如果说这样高超的叙事手段,能让我们轻易就沉浸于光影世界中,那么影片中对于爱与死亡的探讨,则让我们一遍遍流连忘返,迟迟不舍得从中抽身。
⑶ 《情书》重映,这部影片为何会成为经典呢
暗恋都是心中的小秘密,特别是在自己学生时代的暗恋,现在回想起来都是那么值得和憧憬,可能自己的暗恋对象也只有自己的好朋友和自己知道。电影《情书》在中国上映,这部影片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经典,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得到了众人的好评!
一封寄往天国的信,收到回信的几率大概是为零。没想到这名女子收到了回信,后来也有书信往来。于是该女子打听到回信的是与未婚夫同名的一个女孩子。两人在读书时期是同学,也因为同名的原因造成了一些故事。可是慢慢深挖下去,发现了自己未婚夫对同名女孩的暗恋,只不过这份暗恋未婚夫没有说出口,女孩也没有发觉到,就是一份埋在心底里的暗恋!
电影故事情节非常引人深思!电影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动人们的心弦。当然在我看来,电影最经典的成分就是能够让人回想到自己的暗恋对象。谁在自己读书时期没有一个暗恋对象呢?在读书时期的暗恋对象,每天能见到他一眼整天都是开心的,若是能跟他说上一句话,在学习上也会有着不少的斗志!
青春无悔,勇往直前!青春往往让人回忆的就是那么一些感情,我们一直在往前面奔跑,在某些感到压力巨大的时候,也可以试着往后面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⑷ 日本纯爱电影《情书》在国内重映,这部经典电影值得重温吗
日本纯爱电影情书在国内重映这部经典电影其实是非常值得重温的,一方面,当初很多人看这部电影,其实都是用电子设备看的,但是如果能够用电影院的大屏幕来看,绝对是不一样的感觉。而且在电影院观看电影,能够更加静下心来感受那份纯爱的感情。而且其实内心的感动是可以化作一张小小的电影票当做一份感谢。而且其实这部纯i电影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感动的电影,这一次他能够重映,很多人也想要通过购买一张电影票来表达它给予我们的那份感动。其实这份票房上的支持,也是对于这个电影的制作人员的鼓励。
⑸ 《情书》电影你觉得怎么样
很不错,值得一看的爱情电影
故事的爱情主线之外,电影还承载了友情和亲情,让纯美的爱情之外,增添了青春气息和生活味道。大家觉得呢?
⑹ 求一篇日本电影《情书》的影评!!!
现实整体的赏析故事的吸引人之处,然后从导演的拍摄手法上来写故事的细节感受。
整篇故事之所以成功吸引人之处,就彷佛呼应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树借的书“似水年华的回忆”,诉说著大家心中都曾经可能有过的似水年华的回忆。
导演以回忆的手法来带领观众逐渐进入男藤井树的内心世界,像片中安排柏原崇刻意到酒井美纪家还书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为时机的不对,终归欲言又止;
当悠悠的配乐响起时,柏原崇不舍地看了看美纪,随后将围巾甩到肩上,一语未发地骑上单车离去,清楚地描绘出树心中的那种暗恋,这时旁白说明了这是两人最后的见面之时,的确令人感触良多。
人物介绍:
1、藤井树(女)(成人时代)
演员中山美穗
男藤井树国中时期的同学,两人因同名同姓而闹出不少的笑话,彼此纠缠了两年,男藤井树后对其心生情愫,奈何藤井树未曾发现,因此而错过了。
2、渡边博子
演员中山美穗
渡边博子是藤井树的未婚妻,因藤井树英年早逝,难以忘怀,于是在其国中同学录上发现藤井树的通信地址,便寄送书信,借以慰藉,却不曾想遇到的是同名同姓之人。
⑺ 日本电影情书
我的看法是,男藤井树会和博子在一起很大原因是因为博子和女藤井树长得一模一样(实际上是一个人演的),没和女藤井树在一起可能是因为离开那个地方,而又没办法回去于是遇见了博子就和博子在一起了。当成女藤井树的原因也是有的,这也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到了最后博子将男藤井树的书信交给女藤井树的缘由了。后来我想博子应该是和那个大叔在一起了,毕竟男藤井树已经死去了,她也不可能活在回忆里,和一个真正爱自己的在一起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至于女主角,我认为两个人都是,博子同女藤井树的命运就这样通过那封信的寄出而相连在一起。博子在女藤井树的回忆下看到男藤井树的过去,女藤井树又通过博子了解到那个男孩当时没有说出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