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香港电影没以前好了
一、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注定不长久
刀光剑影、鬼哭神嚎的香港电影在纵横了三十年的江湖之后,终于发现观众开始不买账了,电影吸引力不管是在香港本土还是在海外都开始急剧下降了。
这一方面是制片公司追求商业效益的直接手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作为一个只有600万人口,实体规模只有台湾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洛杉矶市的三分之一(更何况好莱坞有三亿人口的广大腹背),充其量也就只能和新加坡一较高下的,近代的一个世纪里才发展起来的海边城市来说,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进而缺乏电影制造的想象空间与素材空间,从而造成香港电影难出宏伟大作。
这一点才是香港电影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二、时代进步了、群雄崛起了
首先在世界范围内,电视的普及、电视剧的崛起将一大批电影市场活脱脱的剥离了。96年后,韩国电视剧横扫亚洲就是一个典型表现。
另一方面,90年代之后,好莱坞突然意识到进攻全球市场,于是就果断的来了,而且一发不可收,现在香港电影的票房记录依然是泰坦尼克号创造的。可以说是耻辱啊!
就这样,以好莱坞为首的西方大片用了大概十年的时间彻底将港片击倒,进入新世纪的这些年,香港电影前十中本土篇一般都不会超过引进片的。
而香港电影人肯定要追赶啊,但是由于一些个原因,迟迟追不上,反而越发差距越大,其中一条就是盲目追赶,不计实际条件,那为什么会盲目呢?这就又回到了内因上——缺乏深厚内功是很难站直的。
然后说土著豪强,主要是以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小国的电影产业的长足发展,在这些国家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本土片和好莱坞大片双雄争霸的局面,港影面对着双重夹击,多已战败退出。
这样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一去不复返,但是如果此刻香港电影界奋力搏一搏的话,或许局面要比现在要好。
三、内功耗尽,精气西流
随着港的回归,香港电影面临着两个变化,第一是人才流走了,成龙、李连杰、周润发为首的几张大牌全部去了好莱坞,而近十年几乎没有有份量的新人出现,青黄不接已是不争的事实;第二是审核制度强化了,这对追求自由的港影来说打击是直接的。
其实在87年的时候,邵氏电影已经停产。这预示着,随着市场的变化,资金问题开始出现。
而香港则面临着十年发展的几乎停滞:相比周边的韩国、台湾、东南亚、甚至深圳来说是在走下坡路的,这样一来,本来在文化积淀方面就有所欠缺的香港在资金和地区影响力方面都失去了优势,整个港区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衰落自然不可避免。
2. 为什么现在的香港电影没有以前拍的好
我想大概是因为香港那边回归后,大陆电影市场的打开,香港电影为了迎合大陆而改变他独特的风格,而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还有香港电影制作人已经江郎才尽,也想不出什么好点子,所以现在的电影许多片段的情节都是参照以前的老片,所以我们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失去了新鲜感,觉得没什么新意。我们才会觉得现在的香港电影没有以前拍的好。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有什么不对请见谅~~
3. 现在香港电影,为什么没有以前的那么精彩了呢
审查合格的剧情缺乏新鲜感。然后是演员的问题,再之后是钱。电影属于文艺娱乐事业,需要资本运营,资本方会把有名的演员和导演吸收,比如很多演员来到大陆,很多导演去了国外。另外就是竞争,现在大家上网比较多,不是看碟看录像带的时代了,所以国外的优秀作品都能看到。这时候比较而言就不是独家了。
不过其实现在的电影有很多家投资方,所以都是联合投资制作。也就是不自己单独制作了。所以现在电影也不分地区了。
4. 香港电影为什么衰落了
老导演不思转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进入颠峰时期。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无论从影片的数量、类型还是质量上都达到较高水准。这时的香港电影界更是能人辈出、实力当道!!!香港电影此时到达颠峰,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美誉。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香港电影一落千丈,不仅影片数量年年递减,佳片更是屈指可数。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急剧滑落?原因在哪里,有人说是经济问题,也有人说是后继无人的问题,还有人说是好莱坞的冲击的问题等。
当然,内地这几年发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这些土老冒憋足了气,奋力顶内地票房。呵呵,不过从最近几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看我们,大家看的是热闹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电影。
5. 为什么现在的香港电影没80 90 年代好看
因为现在的明星都不会演戏
术语视觉系 以前都是演技派
而且还要结合现在的香港环境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出入香港
现在的香港年轻人 欣赏水平感觉是越来越不如以前
然后社会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看电影的时间越来越少
在加上国外大片、盗版和网路下载对电影票房对冲击,
电影业接替的也不是很理想。所以片子的数量越来越少。
几十年前香港每年可以产片500部以上 现在却可能连100部都不到
数量不多,票房不好,所以现在香港电影越来越商业化。
电影本身变成了广告牌,自然而然的就不好看了。
然后香港现在的导演开始过分的追求意境【例如《旺角监狱》】
和过分追求效果【如《风云2》】
这些都是香港电影开始走极端和商业的标志。
综合多方要素,香港电影走下坡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PS:我想对之前的几个回答者做出一点很个人的纠正
香港电影并且不是在转折 是基本到头了
因为香港片基本都是在香港本地拍摄 香港就那么大点
可以拍的题材都拍过了 能在电影里被抢的银行都被抢的差不多了
能被炸的警察局都已经在十几二十年间被炸了好几次了
连演员也是从小孩演到爷爷,从警察演到黑社会,没得在演了
所以香港本土电影现在只能向商业广告牌和内地发展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香港电影公司到大陆去拍电影
演员到大陆去接戏拍了。
我很个人的认为 香港电影未来都不会有多少起色了。
因为正统的港产片 是一定要在香港拍 拍香港的事情 才叫港产片的
6. 为什么现在的香港电影没有以前那么经典了
以前中国除了香港其他地方的电影还不发达,那时人们热衷香港电影,有市场,每年的产量非常高,许多大咖明星都是那时造就的,经典的电影也相对比较多。现在人们有越来越多的选择,香港电影已经不新鲜了,市场变小,资金有限,加上各种题材、拍摄方式等没有多大突破,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年产量已经很少,经典也较难呈现。
7. 为什么现在的香港电影,没有以前好看了
电影的技术越来越多,冲淡了演员的表演能力,电影技术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导演和摄制组的精力时间,加上现代节奏又快,制片方都不及细细琢磨。
8. 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是什么原因
香港电影没落的原因是大环境改变了,时代变化了。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如今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没那么吸引眼球了。
当时的香港电影除了本土市场还有东南亚市场,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尤其是台湾,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随着台湾片商对港片越来越不满,王晶曾说过台湾片商曾花3000万买了周星驰的济公台湾版权,但却亏的底朝天,台湾片商联合起来要求政府放开好莱坞市场,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也就慢慢没落。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香港电影制片业十分发达,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称,也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早在19世纪末电影技术开始传入香港,香港的整个电影是领先整个东南亚的,大概从70年代中到90年代初中,造就了其“黄金时代”,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70年代“嘉禾电影”开始兴起,也一跃成为香港电影盛世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之一,与邵氏逐鹿香江几乎一度成为香港电影代表,先后栽培过李小龙、成龙、李连杰、梅艳芳、张曼玉等巨星。
周润发、任达华、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梁家辉、吕良伟、刘青云、甄子丹等等,皆出于“TVB”的训练班,他们中大多数起初活跃于电视剧中,80年代中后期开始转向影坛。
30年过去了,这批在当时的年轻人都变成了当今中国电影事业的基石,已逝去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银幕上光彩夺目的男女演员们,像一座停了摆的钟,让人常涌起地老天荒的感慨。
如果说,整个九十年代,是一张发黄了的电影海报,那么,她们的容颜都是天然纯真的,演技都是靠一点点磨练出来的,所以在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才会出现那么多让人一生难忘的经典镜头和画面。
9. 为什么现在的香港电影没有九几年的时候那么好看
香港本土电影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不仅是电影业的问题,它更多的是一个宏观背景的缩影。
二十年前,身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全亚洲都对香港充满好奇和崇拜。无数东南亚投资者来到香港投资电影,全亚洲争相从香港电影中了解香港。这直接造成了香港电影的辉煌。
现如今,香港明星的繁华时代也已不再。“每部戏都得是刘德华。”有导演这样抱怨。昔日的造星工厂TVB不停裁员,曾经辉煌的无线艺员训练班逐渐变成传说,造星工厂的衰败直接导致了香港演员后继无人
10. 为什么香港电影没有以前拍的好看了
原因如下:
1、没有市场。
香港人口也不过700万。而大陆观影人数每年都是以10亿来计算的。靠这么小的市场,支持电影业根本不可能!纵观现在的电影市场,其实英国、法国电影也没落了。就是因为人口不足以支撑市场。
2、时代变了。
当年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现在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
3、市场变了
当时的香港电影可以走国际化道路,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但是随着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颓势就来了。而且香港也没有强大本地市场可以依托。
4、香港没落了。
香港电影的崛起是站在香港崛起的潮流上的。香港现在已经没落了,所以电影业没落是可想而知的。
5、电影成本提升了。
香港电影有一个口号,叫做千万票房俱乐部,意思是一部电影,获得千万票房,就是很成功了。而按照行业规律,千万票房,拍片和宣传成本不能超过300万港币。现在用300万港币,连二流演员都请不来。所以,90年代后拍片成本剧增,导致香港小成本电影无法维持,而香港没落,又使电影从业人员北上,使香港电影人员断档。
4、香港电影作为一个概念逐渐在中国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而标志着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华语电影”概念在这几年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