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王子看书和看电影哪个更能突出作者主题思想
电影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前者是影像和声音的艺术,后者是文字的艺术;从表现上来说,它们有各自的强项和弱项,所以当人们试图把小说搬上银幕的时候,往往会对原著的架构进行一些改动。我个人觉得这是很正常、甚至很有必要的。比如说《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它把小说的角色设定和叙事视角都改变了,导致作者最后起诉制作方,但如果严格按照原著去拍,它可能不会成为美国20世纪最经典的电影作品之一。我建议《小王子》的读者如果去看电影的话,要抱着开放和欣赏的态度,不要纠结于哪些地方和原著有出入。
Ⅱ 如何评价《小王子》电影版
原著属于老少咸宜的耽美文学,小孩可以看到奇妙的故事顺便接受一些启蒙教育,成人看了也会感同身受思绪万千牵动神经。从深度上来说,正如电影前半段对小说的高度还原,你能看出是在讽刺成人价值观的。然后电影后半原创部分就有点跑偏了,变成熊孩子逃避暑假作业的故事了。小王子代表的是纯真,长大会失去纯真,但纯真是可以装在心里的,所以小王子一直活在飞行员心里。电影让小王子长大是违背原作设定的。或者说长大的那个就不是小王子了,找到也没有用了。成年人大概不会太满意后半,小孩大概会get到生生不息的反抗精神吧。
Ⅲ 小王子书籍与电影的对比800字
从“小王子”变成“拯救小王子”
原
著是从一个飞行员的口吻写成的,用他的视角,讲述了小王子离开他的星球和最爱的玫瑰花之后,在各个星球游离的游记。小王子是小说的绝对主角,他在不同星球
遇见了国王、商人、蛇、狐狸、玫瑰园等等人和事之后,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星球。和彼得·潘一样,从“小王子”这个孩子的视角,抨击了成人世界。
电影延续了这个经典的故事,但小王子和他的奇遇本身不再是故事主角,而变成了一个回忆,一种情怀或梦境。反倒是那个飞行员成了电影的主要角色,老去的他变成了社区里古怪的老爷爷。小王子和他的奇幻冒险变成了一个谜,解开这个谜的,正是住在隔壁的小女孩。
这
个小女孩变成了电影的主线,她有一个控制狂单亲妈妈,每天把她锁在家里学习。面对沉重的学业,天生的好奇心让她产生了对邻居家的探知欲,而每天不断收到的
关于小王子的故事纸,也让她被这个人物深深吸引。电影其实是通过小女孩的眼睛,为我们还原了原著里小王子的几段主要经历,比如他和玫瑰花、狐狸、蛇的故
事。
Ⅳ 《小王子》作为一部动漫电影你了解多少
“功夫熊猫之父”Mark Osborne拍摄一部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法国经典,然后感动了全世界的大人……一句话介绍的话,这就是最近中国要上映的《小王子》。
其实当初听说一个好莱坞导演要拍摄法国《小王子》的时候,法国电影人的心情肯定很崩溃,这跟中国人眼睁睁看着老美毁了几版西游记一样(有的版本是观音爆乳比基尼与唐僧滚床单,有的版本是宗师和痞子召唤孙猴子,最近还有纹身吴彦祖和排骨猪八戒版本),越是经典越会荒诞越会被骂成狗。本来打算看笑话,结果却是:戛纳放映结束,所有观众都被电影感动到哭成狗,近两千名观众和媒体长时间鼓掌向影片主创致敬,要知道,戛纳的掌声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小王子》的故事又简单又老套,开篇望女成凤的母亲和学霸女儿,想尽千方百计进名校(原来国外也为名校、学区、教育发愁),大大讽刺和嘲弄了看似一切尽在自己掌握的成人心态社会现象,然后“学霸”小女孩遇到飞行员(原书中那个飞行员已经老态龙钟),从误打误撞到两人相识相知,老飞行员对女孩儿说起年轻时在撒哈拉见到过小王子的故事……书本来的故事被作为戏中戏,以折纸静态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时候,原著童话才被娓娓道来。强大之处,不仅在于Mark Osborne对原著《小王子》加了学霸小女孩的前序,更狠的是电影导演为原著书还写了一段续篇。回到地球的老飞行员,想拼尽最后的力气到小王子的沙漠里,再看一眼小王子,而学霸小女孩对老飞行员产生好奇、相识相知、误会及惦记,观众感受到一老一少的友谊带给小女孩(及成年人)轻松愉快而无忧无虑的童年后,又一段精彩的童话戏码上演,小女孩驾着飞机去寻找小王子,又一场冒险。而且这场冒险竟然将之前小王子一个个星球冒险遇见的人集中在一个星球上,而且小王子也毫无意外地长大了,当大家看到穿着清洁工套装的王子先生在疲于奔命的工作时,谁都无法接受,狠狠玩了把讽刺。看似一个动画片,实则讲两个故事:一个给孩子看,一个给大人感悟。给孩子看的是一老一少寻找小王子,冒险、搞笑、刺激都有,足够让孩子们看得开心。而给大人的是原著小说里对爱与责任的感悟,对成人世界的价值观抨击:现代文明的污染、金钱诱惑、唯利是图的成人行尸走肉世界,还有那些空虚、自大、盲目和愚妄等个体的讽刺等,足够让成年人泪流满面。
作为一部3D电影,本片的音画技巧很不错,戏中戏是以折纸静态动画表现出来,手绘以及定格、CG动画技术交替来表现原著小说中经验视角、叙述视角交替的视角模式,学霸小女孩与母亲、老飞行员的故事线,色调阴冷,故事伤感,但当讲述到小王子的篇章则色调温暖,故事诙谐。作为今年收获全世界最多泪水的动画电影,《小王子》真心推荐,小孩子可以在电影院开心得人仰马翻,成年人肯定被虐得哭成狗。
Ⅳ 小王子好看吗
是以小孩的角度叙述童话故事,比较富有童真的小说嘛,有时间的话建议LZ多读几次大概内容:小说叙述者是个飞行员,他在故事一开始告诉读者,他在大人世界找不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因为大人都太讲实际了。
接着,飞行员讲了六年前他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飞行员讲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的故事。小王子为什么离开自己的星球;在抵达地球之前,他又访问过哪些星球。他转述了小王子对六个星球的历险,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贩、狐狸以及我们的叙述者飞行员本人。
飞行员和小王子在沙漠中共同拥有过一段极为珍贵的友谊。当小王子离开地球时,飞行员非常悲伤。他一直非常怀念他们共度的时光。他为纪念小王子写了这部小说。 象征意义:总而言之,作品通过这个小王子的经历,阐述了对社会上不同类型的大人的看法和批评,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作者特别借小王子之口赞颂了情谊和友爱,希望人们要发展友情,相互热爱。在作者看来,爱就要像小王子住的星球上的火山一样炽热,友情就要像小王子那样兢兢业业为玫瑰花铲除恶草。
在这部作品里,也流露出—些伤感情绪。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并没有处于压倒地位。故事到了高潮,这丝伤感很快在欣喜中消溶了。小王子向他的朋友赠送了临别的礼物: “你会有许多会笑的星星。”地球上的这位飞行员将会听见他那喜爱的小宝贝在星海中的一颗星星上的笑声,于是,他就会听见所有的星星都在笑。就这样,作品中的伤感失去了分量,死亡失去了它的恐怖性。
每一次读《小王子》,都被这种孩子式的看待世界的态度感动,多么天真、幼稚,可又多么纯洁、真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真诚的低语。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记忆,也消蚀了心底曾经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不顾心灵的沉重的桎梏,可是愈如此,愈体验到人生意义的虚无。读大学时,我看了不少现代派的作品,里面充满了欲望、异化和梦魇,这些对世界险恶真实的写照,看得人心里充满了卑琐失望。但是,每次读一遍《小王子》,就好像在清水中洗了个澡一般,心又重新变得剔透明亮了。
《小王子》这部童话情节别致而曲折,行文富于诗情和哲理,它采用倒叙的手法,语言明白晓畅,可读性很强。由于作者以情爱贯穿全篇,所以法国评论界认为它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童话,是作者对友情的眷念。 《小王子》于1943年在纽约出版,它是20世纪流传最广的童话,被译成100多种语言,电影、唱片,甚至纸币上都可以看到本书的影子。出版《小王子》美国学生版的约·米勒说: 《小王子》属于这种类型的书……它使孩子和成年人都喜欢。作品所刻意追求并表现出来的想象力、智慧和情感,使各种年龄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乐趣和益处,并且随时能够发现新的精神财富。 许多人提到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时,都会选择一本童话;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总是有着一份对美丽童年的渴望。我钟情于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一部不足五万字的童话。
故事很简单,没有勇士屠龙的惊险画面,也没有王子与公主的豪华婚宴,由小王子与他的美丽、骄傲的玫瑰发生了感情纠葛负气出走开始,然后写他在各星球中间漫游,分别造访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和地理学家的星球,最后降临到地球上与狐狸、毒蛇相识。
但“小王子”的故事绝不平淡。仿如《爱丽丝奇境漫游记》一般,小王子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一位国王,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一个酒鬼,一位商人,一位点灯人,一位地理学家……这些奇怪的人所做的奇怪的事,让你目瞪口呆,继而捧腹大笑。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在《小王子》里显得平和而真实。小王子与他的玫瑰之间也存在着初生爱情的甜蜜与矛盾。小王子爱他的玫瑰花,却又不知道怎么爱她,他离开她但又想念她;玫瑰花也是爱小王子的,她依靠他却又折磨他。这种真实、平和的情感更能使我们领悟爱情的真义。
《小王子》不单单是一部童话,“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蕴涵着一整套哲学思想”。它构思精巧,以传统童话式的故事结构,简洁天真的语言,解释了一个个被喧嚣的生活表面所掩藏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友谊,爱情,责任,真善美等,向我们指引了一条心灵回归的道路。
在整个《小王子》的故事当中,富含哲学意味的语句俯拾皆是1:
“大人们是不会相信你们的。他们自以为要占很大地方,他们把自己看得像猴面包树那样大得了不起。”(飞行员)
“‘他们真匆忙呀,’小王子说,‘他们要寻找什么?’‘开机车的人自己也不知道。’扳道工说道。”
“只有孩子们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他们为一个布娃娃花费不少时间,这个布娃娃就成了很重要的东西,如果有人夺走他们的布娃娃,他们就哭泣……”(小王子)
“人不会再有时间去了解任何东西的。他们总是到商人那里去购买现成的东西。因为世界上还没有贩卖友谊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没有朋友。”(狐狸)
“到了有人的地方,也一样孤独。”(蛇)
小王子跟形形色色的人与事的对话,闪闪烁烁,憨直好笑,都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人要对人人负责。
人类不断进化,社会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更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却越来越少。圣埃克苏佩里所处的时代,是“每个人都要登记入册、贴上黑白标签、被迫采取立场的时代”,是一个思想混乱,动荡不安的时代,圣埃克苏佩里向往着天空的自由,窒息于当时的政治空气,于是描画了一个格外纯真、充满童趣的世界,创造出一个默认时羞答答脸红,生气时金头发在风中乱摇的小安东尼,以孩子气的天真的语言,告诉人们:不顾精神价值,不顾人与人的交往,不顾环境保护,世界将会是“一颗孤星下两条交叉的弯线”。
醉心于政治权力的国王,爱慕虚荣的自大狂,自相矛盾又自我麻醉的酒鬼,惟利是图的商人,孜孜不倦但又因循守旧的点灯人,只知道埋首写作却不注重现实的地理学家,每一个都是可笑又可悲的。他们整天忙忙碌碌,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像一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真诚的低语。
只有孩子们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建立联系,这样,“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当你有了一个新朋友时,你应该了解“他喜爱什么样的游戏”,“他是否收集蝴蝶标本”,而不是“他父亲挣多少钱”。这种孩子式的看待世界的态度多么天真、幼稚,可又多么纯洁、真诚。
没有人永远童年,可是人应该永远保持一份真纯的童心。圣埃克苏佩里以着他的自由、纯洁,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世界,让人们在这个格外纯真、充满童趣的世界里荡涤心灵,反璞归真。
永远的童话我们永远去读。这部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小作品凭着其童话美和哲思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经久不衰。从九岁到九十岁,不限于年龄,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体会到书中深远的柔情和哲理。“像《小王子》这类的童话,出自依靠星星指引方向的飞行员之手,我们也就不用为格林兄弟遗憾了。”
Ⅵ 小王子书和电影哪个好看
电影动态的看起来挺带感的,但是和书有一些差异,至于那个好看,看你喜欢用哪种方式了,书写得更加细腻,理解会更加的深。电影就比较简单易懂一些。
不过个人比较喜欢电影
Ⅶ 电影《小王子》与原著《小王子》的对比性作文
从“小王子”变成“拯救小王子”
原
著是从一个飞行员的口吻写成的,用他的视角,讲述了小王子离开他的星球和最爱的玫瑰花之后,在各个星球游离的游记。小王子是小说的绝对主角,他在不同星球
遇见了国王、商人、蛇、狐狸、玫瑰园等等人和事之后,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星球。和彼得·潘一样,从“小王子”这个孩子的视角,抨击了成人世界。
电影延续了这个经典的故事,但小王子和他的奇遇本身不再是故事主角,而变成了一个回忆,一种情怀或梦境。反倒是那个飞行员成了电影的主要角色,老去的他变成了社区里古怪的老爷爷。小王子和他的奇幻冒险变成了一个谜,解开这个谜的,正是住在隔壁的小女孩。
这
个小女孩变成了电影的主线,她有一个控制狂单亲妈妈,每天把她锁在家里学习。面对沉重的学业,天生的好奇心让她产生了对邻居家的探知欲,而每天不断收到的
关于小王子的故事纸,也让她被这个人物深深吸引。电影其实是通过小女孩的眼睛,为我们还原了原著里小王子的几段主要经历,比如他和玫瑰花、狐狸、蛇的故
事。
最终小女孩和隔壁的老爷爷成为了忘年之交,满足了童年对父爱的缺失,同时小女孩也从懦弱的少女变成了勇敢的女孩,并在之后担负起了拯救小王子的使命。
整个故事的人设如同皮克斯的《飞屋环游记》,由小王子的故事,变成了女孩的成长史,三段式的结构也非常明晰:发现小王子、爱上小王子、拯救小王子。没有看过原著的人,也会通过这部电影,重新领略到小王子的世界。
Ⅷ 《小王子》电影观后感2016版
昨天去看了电影《小王子》,作为电影来说它很成功,正如各大网站的评分那样,电影相当好看。但是作为名著《小王子》的改编电影,我还是想发表一下我的意见。
我们进入电影院时稍晚了一些,电影已经开始了,那个短发的学霸少女紧张的站在那里,后面一连串的事件发生让我感觉像是走错了片场,直到那个飞行员老头将小王子的纸条飞到小姑娘的房间我才意识到这真的是电影《小王子》,前面漫长而与原著毫无关系的开头让我感到了一丝奇怪。
作为小说改电影中最核心的内容,原著中的折纸动画的那部分做的十分精细,所有人物的折纸样貌都十分的精致,让人感受到和3D动画不一样的美感,精美的画面、好听的音乐,缓慢的叙述故事过程让人相当的享受。
但是满满一本书的内容让电影在不到三十分钟里全部概括完成。包括其中小王子与飞行员的相遇,为了玫瑰奉献的经过,在其他几个星球的遭遇,书中作为精华为了建立羁绊和狐狸的对话以及小王子与蛇做交易离开地球的部分,都大幅度减少,如果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完全感受不到原著的魅力,反而像是突兀的加进去的一样。
电影《小王子》反而像是在一个新的故事中加入了小王子的故事。新的故事在后半段的讲述中变成了一个黑童话,相对于前半段的童话,在后半段的现实中,高傲的国王是个电梯驾驶员、喜爱脱帽的自大狂是警察,数学家则成为了压迫剥削人民的代表者商人。而童话中的主角,那个失落的、忧郁的小王子成为了一个麻木的懦弱的“王子先生”,老师强硬的拉住小姑娘让她读书让她成长的方式,无不让人感受到现实的残忍,大人的冷酷。
宣传上说的“小孩笑成马,大人虐成狗”应该说的是大部分人吧,但是我想这部电影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扭曲了我们心中的小王子,那个文艺而又忧郁的少年,或许看过电影的人会无法明白小说中那个小王子的帅气吧。
Ⅸ 如何评价法国动画电影《小王子》
对于小王子来说,玫瑰一直是他的牵挂,而狐狸就是一段美丽的插曲。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成年人的世界很难两全其美,所以我们任性的将小王子和狐狸与玫瑰都放在一起,圆少年时的遗憾。
Ⅹ 《小王子三部曲》好看吗
一直以来,我们只读了《小王子》的三分之一!
在《小王子三部曲》中,《小王子》只是终篇,它的两部前传,一部叫《风沙星辰》,一部叫《夜间飞行》。虽说出版方编排的时候把《小王子》放在了第一部,但似乎先读《风沙星辰》《夜间飞行》,最后读《小王子》,才能读出不一样的深层意义。
“小王子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建议读者带着这三个问题去读《小王子》的前传,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更会有不同的感动。”许姗姗说。
《风沙星辰》《夜间飞行》都是圣-埃克苏佩里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作品。《小王子》让世界认识了一位伟大作家,却也让世人忽略了他真正的人生使命——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26岁加入法国拉特科埃尔航空公司,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批飞行员。在他之前,从未有一位作家,像他一样用飞行员的眼睛俯瞰大地,他被认为是第一个站在宇宙高度观察人类的作家。
《小王子》一开始出现的“飞行员”在撒哈拉沙漠坠机的情节,来自圣-埃克苏佩里本人的亲身经历。1935年,他参加巴黎至西贡的飞行大赛,结果在埃及坠机,他和机械师两人被困沙漠,滴水不沾,很快出现幻觉,看见海市蜃楼,直到第四天才获救。三年后,在美洲测试新航线时,再次坠机,全身骨折八处。正是在养伤期间,他创作出散文集《风沙星辰》,以细腻感性的文字记述了自己的冒险经历、旅行见闻和人生哲思。《小王子》中的坠机情节,在《风沙星辰》中有第一手的描述,仔细去看还会发现,《小王子》中的狐狸、玫瑰、B612星球、包括小王子,都能在《风沙星辰》中找到原型。
而《夜间飞行》创作于1930年,当时圣-埃克苏佩里被派驻阿根廷,负责开拓南美航线。在那里,他和同伴们屡次与风暴搏斗、与死神擦肩,最终实现了人类夜间飞行的创举。如果不是在这项事业中发现了“好像有某种价值是超出人命的”“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奢侈,那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小王子不会遇见狐狸,狐狸也不会告诉他“驯养的意思是建立联系,你要是驯养了我,我们就彼此需要了”。
可以说,是圣-埃克苏佩里不凡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小王子》这样伟大的作品。极富传奇色彩的是,1944年,《小王子》出版次年,圣-埃克苏佩里驾驶飞机在地中海上空消失,他离开地球的方式也和小王子一样。当完整读完《风沙星辰》《夜间飞行》和《小王子》,在步步深入,窥探到一个伟大灵魂的同时,读者自会发现:小王子,其实就是圣-埃克苏佩里本人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