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诺兰新片《信条》全国公映后,人们对此的评价如何
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是比较好的,这部作品当中有很多的内容都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⑵ 《记忆碎片》:45段叙事碎片还原弑妻真相,诺兰巅峰烧脑经典,你怎么看
(此文过分溺爱,没看过电影的谨慎)
说到整部电影的悬疑和烧脑,只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粉丝朋友们会突然想到《无姓之人》《禁闭岛》等电影。
拉里无法接受自己杀了妻子的事实,于是把这个故事想象成自己处理的一个案件,从而达到逃避和延续仇恨的目的。
由浅入深的矛盾驱动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没有矛盾都不可能形成一个“开始-发展-高潮-结束”的完整结构的故事,所以矛盾才是故事延续和发展的真正动力。
在《纪念品》中,主要矛盾是在拉里的心目中,妻子是受害者,死了,复仇成了他生活的动力。整个故事是由拉里的复仇欲望驱动的。
(一)矛盾层次浅
拉里支离破碎的记忆和对妻子复仇的阻挠是一系列相关的矛盾,促成了剧情的发展。
每一个时间段下的进步状态总会显得模糊不清。当拉里去了某个地方,或者从某个地方醒来,他会失去对过去的记忆。就是因为他失忆了,才会去调查大家和他说的话是不是真的可信。
这样每一个岔路口都会有一个选择,选择之后就会有下一个岔路口,一步一步的往前推。
(二)深层次矛盾
最后,拉里的心理变化显示了电影中深刻的矛盾。
两个线索结合起来,拉里知道自己被泰迪利用去杀毒贩吉米,吉米并不是杀害妻子的真正凶手。
当拉里在泰迪的照片中写下“永远不要相信这个人”时,拉里心中所有的挣扎和矛盾都显现在他的脸上。
他一直认为妻子的复仇是活着的唯一信念。没有这个信念,他的人生将变得毫无意义。在他支离破碎的记忆里,只记得复仇。
电影结尾,旁白提示:“闭上眼睛,世界依然存在。”拉里内心挣扎着说道:
选择掩盖真相继续活在一次次报复的循环中,还是睁开眼睛接受自己杀了老婆的事实?
这种选择的矛盾直接预示了故事情节的后续发展,为彩片的倒叙奠定了基础。
(三)内在矛盾
拉里内心矛盾的选择是整个故事的中心。
拉里独自搜索犯罪档案以进行报复。他完成复仇目标后,会一张张烧掉自己的照片,把泰迪列为下一个行动目标,拉里刻意选择。
他之所以选择这样做,是为了逃避自己杀了妻子的事实,用这些“目标”来弥补自己的错误,减轻拉里的罪恶感,为自己设定一个活下去的目标。
正如电影结尾的旁白所说,“相信世界不是虚构的,相信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记忆来确定自己的身份。”。
这种自我认同的价值是电影赋予每一个观众的。
影片也给观众带来了几个问题:生存的真正价值在哪里?我们能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又怎么能自称生活没有浪费?
电影编剧兼导演在故事结尾选择拉里的内心选择,有两个目的。
第一,为了保持故事的叙事结构完整,把观众期待的结果放在结尾,让观众在影片结尾有一种满足感,满足观众的需求;
二是展示作家创作这部作品的主要精髓,促进公众对生活在世界上的哲学问题的思考,让公众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
交替替代视角
《纪念品》的电影给观众带来了两种叙事视角,即“玩家视角”和“旁观者视角”。
从“游戏里的人”来看,观众的思维是由导演和编剧控制的。一般情况下,大部分观众都能接受正常的讲故事手法,有些倒叙和穿插也能被人理解。
但是这部电影打破了这种常规的方法,把整个故事倒着讲给观众听,这样观众的“玩家视角”就会显得没有主动性,被引走。
观众不能通过小片段来考虑整个故事,只能顺着拉里的视角。
这样一来,观众就无法掌握更多的线索,期待拉里的表演带领他们走出故事的迷雾。
作为一部电影,会给观众一定的代入机制,让观众用主角的眼光去看待故事的发展。他们成为这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叙事电影需要面对的某种情况。
就像电影《纪念品》里,观众把自己代入一个又一个的“拉里”,想象自己得了短暂的失忆,想象自己需要做什么,想象如何找到杀害自己“妻子”的罪犯,以及未来会发生什么等等。,并经历拉里的痛苦和困惑。
但是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完全没有。
检查员试图利用他杀死毒贩,并吞掉偷来的钱。毒贩的妻子利用他杀死了敌人,更多的约翰·G死在了英雄的枪下。
当主人公知道约翰G已经死了,而他深爱的妻子实际上并没有被犯罪分子谋杀时,他选择了遗忘、关注和选择。
因为活着一定有理由,活着一定有意义。
他把一些莫名其妙的细节刻在身上,成为了关于嫌疑人约翰·G的其他“真相”,开始了新一轮的谋杀和复仇,而这新一轮的复仇就是影片告诉我们的故事。
虽然影片只讲述了一个杀死约翰G的故事,但却让我们联想到了很多在此之前很久和之后很久杀死约翰G的故事,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电影张力。
很难准确定义“张力”这个词。说哲学的意思恐怕更直白,那就是:
人生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无意义的循环。为了生活,我们拒绝真理,我们不得不欺骗自己,创造一个又一个目标,一个又一个意义...
观众的第二个视角是它最初的身份——“观众视角”。他们来欣赏这部电影,是导演故事的接收者。
他们用自己的想法欣赏这部电影,观看拉里的角色表演,同时审视整个迷雾重重的故事情节,绞尽脑汁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利弊,抓住一些小细节来推断剧中人物表现出来的真假。
这样观众就能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了解故事的发展。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情绪波动,从而带动他们内心的变化,进一步推动剧情的发展。
《纪念品》充分运用蒙太奇电影手法,剪辑镜头语言,黑白画面与彩色画面交错,给电影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和体验。
当然,也有离奇的故事,以及对生活在世界上的哲学层面的深刻思考。
就叙事结构而言,叙事和倒叙这两种叙事技巧的结合将《森喜朗传》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以前似乎不容易被大众理解,但它并不能阻止大众欣赏和感受这个故事带来的深刻思考。
编剧从故事冲突的角度,充分展现了主角的浅层矛盾、深层矛盾和内心矛盾,使主次矛盾闪闪发光,却不影响主要矛盾——拉里内心的纠结和恐慌。
从叙事角度来看,导演赋予电影观众双重身份,即“玩家视角”和“观众视角”,让电影观众在两者之间游走,体验自身感受的变化,从而实现故事的深角度挖掘。
就是这样。这部电影本身不仅获得了2002年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电影剪辑的双重提名,还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事业推向了顶峰。但影片中无休止的烧脑后渗透的人生哲学仍在考虑中。
⑶ 小李子经典巨制《盗梦空间》重映定档!为何诺兰的电影总让你心甘情愿掏钱
电影院逐步放开后,有许多经典电影重映,其中由小李子主演的《盗梦空间》已经重映定档,很多人都准确去影院重温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之所以让人百看不厌,要归功其导演诺兰。诺兰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大导演,他曾经导演过很多非常有名的电影,他的电影总是让观众惊喜,人们每次在他新出电影之后都去电影院观影。那么诺兰的电影究竟有什么魔力,总是让人心甘情愿花钱呢?我个人认为诺兰的电影非常烧脑,充满了想象,他的电影坚持用实景拍摄,画面非常震撼。
一、诺兰电影非常烧脑,充满了想象。
诺兰的电影充满了想象,他的电影会打乱顺序拍摄,让人对剧情看不透想不通,甚至到最后结局有些情节都想不明白。他的电影会有很多非现实主义的东西,这些概念在看他电影之前都无法想象,比如《盗梦空间》就让观众大呼原来梦境可以这么演绎。人们惊叹诺兰的想象,对诺兰的电影顶礼膜拜,看完直呼过瘾。
⑷ 诺兰的电影为什么这么好看,我真的欲罢不能
诺兰导演的影片剧情紧凑,富有张力。和高科技钩挂,从人性、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
⑸ 诺兰蝙蝠侠三部曲真的有评价的那么高吗
DC漫画里所塑造的蝙蝠侠是上可吊打超人,下可和小丑斗志斗勇的完美的超级英雄,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理解为人类最理想化的化身,也就是不可能存在的化身。而在诺兰极强的超现实主义塑造下,在蝙蝠侠三部曲中的布鲁斯 韦恩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汉子,他也会犯错,他也会记恨, 他也有伤痛他也会内疚甚至恐惧。但他在人们最需要英雄的时候愿意为高谭挺身而出(第一部)。他愿意在高谭最需要一个正面人物的时候背负最大的冤屈(第二部)。即使被整个世界误解也愿意为高谭献出一切哪怕自己的生命(第三部)再加上这三部曲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让这位更贴近现实的超级英雄更加让人们动容。当然,现实化的剧情构筑以及已故的小丑演员希斯莱杰画龙点睛般的表演水准也是这三部曲获得成功的巨大因素。把这三部曲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着也不为过。
当然克里斯托弗诺兰也是一位画面表现力极强的导演。他导演的电影个个张弛有度既有深意也值得细细回味,都称得上是神作。
⑹ 豆瓣高分“大户”诺兰导演,凭什么吸引观众
因为很大程度,就在他的几个电影特色里面。
3.对悬念的奇妙设置
当然一部电影要获得观众的喜爱,“好看”两个字是非常重要的。而能不能“好看”,悬念的设置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诺兰的奇思妙想还体现在悬念的设置上,这也让他的作品观赏性十足。
他常常会先暗示你答案,然后抛出悬念,然后利用各种手法来迷惑你,你可以根据他给出的一些隐秘线索,自己试着去探寻真相,最后等待结局的答案;也可以索性跟着他的节奏,跟着角色一起迷失,直到结局真相揭开,然后惊叹地恍然大悟。
⑺ 诺兰电影的豆瓣评分为什么都那么高
他用了短短6年时间,就打造出了3部现象级的电影;还没有任何一个个人奥斯卡奖项,但在许多人心目中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
他的名字会盖过任何一位大牌演员的光芒,只要是他导演的电影,都会被预设成“神作”。
克里斯托弗·诺兰,要说这个名字伟大,恐怕还为时尚早,但有如此之多优秀的作品,他诚然已经在伟大的道路之上。
他的电影特点非常鲜明,复杂的叙事结构,深挖引人深思的深层人性,坚持胶片拍摄的写实理念,商业与艺术的两者兼得,打破传统的类型片革新等等,而这些特点,铸就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克里斯托弗·诺兰。
?
而要改变现实,首先就要接受现实,如果你认为现实是假的,那何必去改变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诺兰的电影非常贴近现实,大可强行设定背景的科幻片非要请来科学家做指导,从现实的科学理论出发,然后才在这基础上去建立那些过于幻想的情节,而这些情节,并不是一种妄想,而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好向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诺兰电影的结局,是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
因为他希望看到改变,希望人类能用爱穿越宇宙而不是接受现实走向灭绝,希望电影能够对观众产生影响,对世界产生影响。
单纯地相信现实,世界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美好。
也许正因为这样,想要改变世界的诺兰才更偏向于能够具有更多想象空间的科幻题材,因为改变世界的,不是现实世界本身,而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
⑻ 诺兰的电影为什的那么精彩
他用了短短6年时间,就打造出了3部现象级的电影;还没有任何一个个人奥斯卡奖项,但在许多人心目中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他的名字会盖过任何一位大牌演员的光芒,只要是他导演的电影,都会被预设成“神作”。
克里斯托弗·诺兰,要说这个名字伟大,恐怕还为时尚早,但有如此之多优秀的作品,他诚然已经在伟大的道路之上。
他的电影特点非常鲜明,复杂的叙事结构,深挖引人深思的深层人性,坚持胶片拍摄的写实理念,商业与艺术的两者兼得,打破传统的类型片革新等等,而这些特点,铸就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克里斯托弗·诺兰。
诺兰电影为何能如此高分
如果要把所有导演的电影(长片)评分打个平均分,然后列个排名,诺兰导演要是能排在第一,恐怕很多人也不会感到意外。无论是国内的豆瓣还是IMDb,他的电影基本都能维持在8分以上。能有如此高的评价,诺兰到底是有什么样的法宝,俘获全世界观众的心呢?
其实很大程度,就在他的几个电影特色里面。
1.对人类精神的探讨
电影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自然不应该离开人类的精神。而诺兰的电影也离不开这种精神内核,他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二,《蝙蝠侠:黑暗骑士》(下称《黑暗骑士》)、《星际穿越》,都是因为这种精神而让作品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
《黑暗骑士》里的小丑之所以能够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派,除了演员的极致表演,其根源还是在于他把人类最深层的本性揭示了出来,这种看不见的本性在哈维·丹特的身上得到具体呈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两个面之间挣扎,就像电影最后的两艘船,是选择炸死对方,还是选择自我牺牲。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善恶,我们人类生来就是这样,有着自私的求生本能,又有着无私的大无畏精神,善恶本是一体,有所区别的只我们主观的区分。
《星际穿越》则探讨了人类最为可贵的精神,爱、探索精神。无论电影里的科学有多么高深前卫,宇宙有多么雄伟磅礴,最终还是要回到我们人的身上。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自身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阻止末日。
如果没有这种触动人心的感情,《星际穿越》也只能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片,只能让理科生激情满满,却不能让文科生有情怀共鸣。
所以诺兰的电影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是因为他找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的却又看不见的人性,并且激发了出来,我们也才能有如此强烈的共鸣,然后给电影打上5星。
2.对类型片的革新
人多半是喜新厌旧的,很多电影并不是不好,只是人们看腻了。诺兰每一部作品都能获得高评价,除了有精神内核支撑,同时也得益于他并不喜欢循规蹈矩。
你可以看到他的《记忆碎片》,用了一种几乎前所未有的叙事结构;随后接手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颠覆了人们对超级英雄片的古板理解;最新的《敦刻尔克》,又给战争片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他的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有我们绝大多数人所没有见过接触过的东西,这种新鲜感也促使了他的电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有人说,詹姆斯·卡梅隆负责电影技术的革新,诺兰则负责电影结构上的革新。但如果认真回顾他的电影,其实像《蝙蝠侠》系列,《星际穿越》其实都是普通的线性结构,他的创新绝对不只是电影结构上了,更是类型片上的革新,而《敦刻尔克》还对配乐上有大胆的创新尝试。
诺兰是一位创新者,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一部又一部的惊喜,为什么他的最新电影都被影迷列为年度最期待作品之一。他真的有太多奇思妙想了,以至于他的作品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3.对悬念的奇妙设置
当然一部电影要获得观众的喜爱,“好看”两个字是非常重要的。而能不能“好看”,悬念的设置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诺兰的奇思妙想还体现在悬念的设置上,这也让他的作品观赏性十足。
他常常会先暗示你答案,然后抛出悬念,然后利用各种手法来迷惑你,你可以根据他给出的一些隐秘线索,自己试着去探寻真相,最后等待结局的答案;也可以索性跟着他的节奏,跟着角色一起迷失,直到结局真相揭开,然后惊叹地恍然大悟。
就连《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这样可以其实靠砸砸砸就能取悦观众的超级英雄片,诺兰也偏偏要在结尾来个大反转;《敦刻尔克》这样其实可以靠几枚炸弹就能让观众热血沸腾的战争片,他也非得来个多线交叉叙事,来增加悬念,难怪有人觉得这不是战争片而是悬疑片。
既好看,又有新鲜感,还不缺我们人类的精神内核作为支撑,诺兰的作品也有了让人难以抗拒得魅力,再加上各种大牌演员的顶尖表演,这样的电影真的想一个扑街的理由都难。
封神之路
诺兰与许多牛逼哄哄的导演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上过电影学校,没有正式学过任何电影专业。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太多传统电影框架的限制,他的想象才得以最大程度发挥。
从他最早的短片《蚁蛉》,就能看出他的脑洞有多么大了。
到了第一部比较正式的电影《追随》,没有任何赞助,仅仅凭着6000美金的成本和非职业演员的闲暇时间,就杀进了豆瓣Top250。
因为这部《追随》,他也得到了好莱坞的青睐,《记忆碎片》也得到了厂商的大力支持,曾经出演《洛城机密》的盖·皮尔斯成为了主角,还有《黑客帝国》的女主凯瑞·安·莫斯加入。
《记忆碎片》也成为了诺兰打入好莱坞的敲门砖,这部电影也提名了两项奥斯卡奖项。
不过,诺兰很快就感受到了好莱坞并不是一个好混的地方,两年后他接手了《失眠症》的项目,这是最没有诺兰特色的一部电影,哪怕有“教父”阿尔·帕西诺和“船长”罗宾·威廉姆斯,最后还是成为了他执导的最低分电影的长片,但这并算不是一部烂片,影片依然是优良水准。
幸运的是,2005年华纳重启的蝙蝠侠系列几乎全权交给了诺兰,从编剧,导演,到制片,诺兰本人亲力亲为,一部《黑暗骑士》震撼了全世界,真正意义上的颠覆,真正意义上的重新定义,也让他瞬间就成为了好莱坞的一线导演。
而在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期间,他还拍了两部极具个人风格的悬疑烧脑片,一部《致命魔术》,豆瓣高达8.8分,苛刻的IMDb8.5分;另外一部《盗梦空间》,引发全城热议,是继《黑暗骑士》之后紧接着的一部现象级作品,这时候的诺兰,已经让全世界影迷开始顶礼膜拜了。
2014年的《星际穿越》一举奠定了诺兰的影坛地位,当时应该有许多人都没想到一个喜欢玩剧情玩悬疑的导演,居然能拍出这样一部浩瀚无比的史诗巨作,也很难预料,已经有两部9分的现象级电影之后,居然还能超越自己,短短几年就让自己再上一个层次。
所以也不必惊讶诺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所谓的脑残粉,许多电影人倾尽一生,也只有寥寥几部获得认可的作品,如果以评分作为参考,能有几部8分以上的,就已经是优秀了,能有一部超过9分的,大概已经是成名代表作能吹一辈子了。
但是诺兰在短短6年就有3部9分级别的电影,这是何等的壮举。照这样的态势,《敦刻尔克》惊现“请跪着看”这样的文章标题,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现实主义OR理想主义?
克里斯托弗·诺兰似乎是个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在电影内容上不断创新,一方面又在电影技术上刻板地坚守胶片电影;一方面让电影更加真实化,一方面又有许多过于幻想的情节。
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次毕业演讲里面,诺兰鼓励着毕业生们不要追逐梦想,而追逐现实,他一再强调现实的重要性,就像他一直坚持真实拍摄,尽量让观众得到更加真实的画面一样。
如果他这般重视现实,但为何不是去拍纪录片,去拍些现实题材的电影,反倒更多作品是与现实不太接轨的科幻片呢?而且在《黑暗骑士》和《星际穿越》的结局里,更多的感觉是理想化的,如果是现实化,小丑真不一定会失算,库帕也不太可能莫名其妙进入超立方体发信息给到女儿的。
重视真实感的诺兰为什么会设定理想主义般的结局?他到底是现实主义,还是理想主义?
也许,他是现实主义,同时也是理想主义。因为我们不能忽视现实,也不能没有理想。
《蝙蝠侠》三部曲里的高谭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类社会,有小丑、贝恩这样的极端份子,也有瑞秋、蝙蝠侠这样相信高谭市能改变的人。
蝙蝠侠是个超级英雄,但同时也是个普通人,和以往的同类型电影不一样,这个超级英雄没有出场自带光环,自带BGM,还很容易受伤,会做出错误判断,有他的体力极限,有他无能为力的时候。
但他有着崇高的理想,许多普通人都没有的精神意志,他坚信高谭市的现实,最后可以改变,说白了,蝙蝠侠就是个理想主义者。
就像蝙蝠侠一样,诺兰的理想主义是基于现实的。蝙蝠侠是平凡人,是血肉之躯,但这个基础上,有着理想化的装备,和过人的意志。为什么要有理想化的装备和过人的意志呢?
因为蝙蝠侠需要改变歌谭市的现实。相信诺兰也一样的,他想要改变当前这个社会的一些现实。
而要改变现实,首先就要接受现实,如果你认为现实是假的,那何必去改变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诺兰的电影非常贴近现实,大可强行设定背景的科幻片非要请来科学家做指导,从现实的科学理论出发,然后才在这基础上去建立那些过于幻想的情节,而这些情节,并不是一种妄想,而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好向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诺兰电影的结局,是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因为他希望看到改变,希望人类能用爱穿越宇宙而不是接受现实走向灭绝,希望电影能够对观众产生影响,对世界产生影响。
单纯地相信现实,世界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美好。也许正因为这样,想要改变世界的诺兰才更偏向于能够具有更多想象空间的科幻题材,因为改变世界的,不是现实世界本身,而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
⑼ 对于诺兰新片,观众作何评价
对于诺兰新片《信条》,观众表示太值了,但是看完一脸懵。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信条》想看人数已达6.1万人,累计票房更是达到了3303万。"开门大红"的口碑和票房局势不仅令粉丝振奋不已,也吸引了大批网友前去观赏。多数看完影片的观众表示:"太值了"、"今年看过的最好电影",一致好评的影评区直接反映了《信条》的精彩程度。
诺兰这次的出手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又融入了新的元素,熟悉又陌生的配方回来了!有网友看完《信条》后直呼:"看完一脸懵"、"诺兰真的拍得太碉了!",也有部分网友调侃道:"别人:不能泄露剧本要防剧透;诺兰:人手一本!大甩卖!看懂算我输啊"。
(9)诺兰的电影真有那么好看扩展阅读
诺兰新片《信条》的简介
一群蒙面匪徒闯入乌克兰一个歌剧院劫持人质,真实目标是要抢夺一个装有神秘物质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抢夺手提箱,但任务离奇失败,主角为保护秘密“被假死”。
主角在假死被救后,被赋予新的更大的任务,通过女科学家的帮助,主角从射出的子弹倒着回到枪膛的实验中了解到“逆转时间”的概念,并被告知整个世界可能因为逆时间技术消失。主角从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条”组织,成为无名氏,他的任务是保护全世界不要被逆时间毁灭。
为了阻止萨特企图毁灭人类的行为,以无名氏、尼尔和凯特为首的队伍们来到萨特的基地,利用逆时间完成了任务,毁掉了萨特手中的时间炸弹,最终阻止了人类世界在逆时间中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