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阵仗浩大的电影《赤道》究竟怎么样
相比较于两位导演的前作《寒战》,《赤道》更加成熟,完全是好莱坞商业类型片的模式,大投资、大阵仗、大明星,火拼、肉搏、核弹、碟中谍、骗中骗,多方绞力,大开杀戒。善恶难辨,没有人是最后的胜利者,好人和坏人两败俱伤。遥想当年,《寒战》狂揽九座金像奖,平了历史最佳纪录,梁乐民、陆剑青两位导演一夜之间红的发紫。犹记得两人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在剧本上下了苦功夫,几乎每天都在研究剧本。好的剧本就像磁场一样,会吸引好多好的东西,对于剧本的精益求精,让两位导演尝到了甜头,《寒战》成功的后续效应就是,两个人再也不必为影片的投资费心了。《赤道》总投资2亿人民币,是寒战的两倍。拍摄周期六十一天,比寒战多出百分之三十。相比较《寒战》而言《赤道》的剧本更加扎实、更富有野心、更抓人。就剧本的厚度而言完全是一季美剧的体量。但也正是由于剧情太过于庞大,观影时一直在担心影片无法收尾,看到最后也确实由于叙事空间有限而草草收尾,成为了这部影片唯一的遗憾。导演说如果票房好的话,电影还会有第二集、第三集。其实根本不用如果,没有续集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为故事根本就还没展开。简单的描述《赤道》的故事和剧情发展,就是一个借用《24小时》的基本框架,移植到香港的反恐故事。从剧情走向,人物设置、悬念铺陈到讲述故事的方法都借鉴了《24小时和同类谍战电影的模板。手提箱核弹、最不像反派的反派、用非常规手段对付恐怖分子的警察、被黑客攻击的反恐基地、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内奸和叛徒、各种势力相互暗战……连香港反恐特勤组基地的装修风格都和CTU总部一模一样。张家辉站在二楼的玻璃房子里,让人特别想念杰克·鲍尔。张家辉的角色就是按照鲍小强的模式设置的,比如他会用恐怖分子的家人做人质要挟恐怖分子,《24小时》第六季,鲍小强也这么干过。只可惜,由于这部电影中的角色太多,张家辉发挥空间有限,如果能够让其成为戏眼,完全暴走,这电影想必会更加热闹、好看。除了某国内大咖,梁乐民、陆剑青把剧中的每一位演员都调教的非常出色,就连几位配角都让人印象深刻。张震扮演的反派太过出彩,风头甚至盖过了几位正面人物,以至于当影片结尾处,好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坏人几乎毫发无损,让人觉得导演是故意拍了这样一部反派大获全胜的电影,也许导演是真舍不得让那么帅的反派在电影里死掉吧。除了几位老戏骨和张震,这部电影里让人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崔始源同学,演技大爆发!能够看得出两位导演在剧本上的任性,影片到结尾处几乎处于失控状态,不得不草草收场,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其次,由于故事过于庞大,人物众多,不得不权衡每个人的戏份,以至于没有一个主要人物能够引领全剧,缺少一个鲍小强那样的主心骨起到串联作用,各路人马各自为政,显得稍微有那么点儿散乱。虽然结尾有那么点遗憾,国内大咖演技有点儿违和,《赤道》是一部很有诚意的香港电影,梁乐民、陆剑青两位让人看到了港片残存的希望,特别期待两个人能够一直坚持自己对待电影的热诚态度,为未来的香港电影杀出一条血路!香港电影不死!!!
2. 赤道的影片评价
《赤道》拥有超大动作场面,超强悬念剧情,堪称国际反恐高科技战役(南国早报评) 。
《赤道》相比于《寒战》格局更大、野心更多,通过移形换位、三点透视的叙述技法,阐释了新国际格局下现代反恐的危局。即便本片瑕疵随着视野的同步增大也越发令人遗憾,《赤道》的正面意义也是远远超出绝大多数华语电影的不思进取,属于电影创作者高度发展中的瑕疵(京华时报评) 。
《赤道》延续了《寒战》正邪对立、内鬼、高层斗争等元素,打造出了一场格局与野心都更大的国际反恐高科技战役(新浪娱乐评) 。
《赤道》投资大、阵仗大、大咖多;火拼、肉搏、枪战、爆炸、飞车、碟中碟,多方势力各怀鬼胎,在阴谋的漩涡里展开决斗,大开杀戒,众人善恶难辨,正邪难分,没有人是最后的胜利者,每个人都透着谜一样的身份,让人联想翩翩(新华娱乐评) 。
《赤道》以核危机为题材,凸显亚洲意识,却似乎用力过猛,导致重心失衡。在角色安排上让人感觉凌乱,光是人物出场和介绍,就起码花了20多分钟。剧情交错展开,各处细节处理问题不仅给观影带来心理障碍,也伤害了视觉享受。该片虽有大片制作的野心,各路演员也很卖力,但紧张刺激的场面实在少得可怜,使用3D效果是一种浪费,最终只是一部有野心、有卖点却难以让人真心点赞的电影(京华时报魏英杰评) 。
《赤道》上演了一幕幕思维缜密、悬念迭起的烧脑动作大戏。影片有着强大的世界观,出场演员众多,多条线索齐头并进,场面恢弘。论场面和制作算是上乘之作,剧本扎实,富有野心、能吸引观众的目光。但是多线叙事,人物关系错中复杂,剧情发展太过庞大,导致故事情节地推进远没有观影时间走得快。而通篇更是虎头蛇尾、漏洞百出、有始无终,看出两位导演在剧本上的任性,故事还未展开之时,就宣告结束。影片到结尾处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明显是要开启“下集”的节奏,这也使得“本集”草草收场的结果并不那么意外(红网评) 。
《赤道》是一部格局大,涉及历史和政治深的商业动作片,同时涉及到殖民地历史、特区外交、南北朝鲜、阿拉伯恐怖组织等等问题,是中国电影人对现代商业动作大片的一次学习尝试,虽然仍有点水土不服,但还是做出了贡献(腾讯娱乐评) 。
3. 求一份完整的赤道评价,剧情解析。
在香港电影中,警匪片一直是一种独立于众多电影类型的成熟存在!但到目前为止,警匪片的中众多可塑造的内容已经被挖掘殆尽,另一方则是警匪片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品质状态。如果想要实现突破,着实的需要实力。
另外,因为参演《赤道》的演员众多,不得不以多线条并进的手法来铺开故事,整个故事线就稍显凌乱了一些。但整体来说,《赤道》还算是瑕不盖瑜的动作大戏,最亮点的地方是凸显了很宏伟的世界观,场面恢弘。
4. 赤道电影好看嘛。。
还不错呢
5. 赤道什么题材的电影
《赤道》是寰亚电影2015年出品的动作片,由梁乐民、陆剑青联合执导,张学友、张家辉、王学圻、张震、余文乐、崔始源、池珍熙、文咏珊、冯文娟等联袂主演。
影片讲述了中韩军警精英联手化解超级核武器危机的故事。
希望采纳
6. 电影赤道看过的进
赤道那边的
最后王学圻与学友 他们在火车上说明了的
7. 我看了部电影赤道,赤道很牛逼吗还没有结局
你好!
这个电影是一定有下部的,不过本人不太推荐,个人比较喜欢推荐寒战…这个电影节奏会更加紧凑,更悬疑一些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8. 电影赤道好看吗 赤道影评评价怎么样
寒战导演执导的第二部电影,豆瓣5.9,时光网6.5,质量一般,可以一看。
9. 《赤道》到底好不好看 电影评分才5.7
不好看
不善做者 孰人不知其所作
文/梦里诗书
这是一部有以国际级格局,但在呈现上却仅只有幼稚园级逻辑的电影,《赤道》借一件韩国核武器在香港几方势力的斡旋,预以透过纷繁的国际视觉塑造悬疑,但漏斗百出,冗长无味的逻辑,使如此做法俨然成了笑谈,其所作终仅只是一场虚张声势的预告。
初看《赤道》时,错以他是值得期待的,足够强大的卡司阵容,深陷核武危机的香港困境,代号“赤道”的国际大盗等等,电影拥有足够引人瞩目的噱头,但一个个包袱在诸多令人无言以对的展开后,越发走向了无以挽回的平庸,多线索的危机与阴谋在该片里并未能形成一个合理服人于心的悬念,电影至始至终给人一种赶进度布线索的观感,枪战,追逐,打斗如照本宣科,国际政治的格局更如同被生硬的嵌入其中,一个本自被盗取核武器的故事,终以不是该片的重点,过大的野心硬是要将电影与现实政治版图接轨,但显然不论是梁乐民还是陆剑青,虽能讲好一场自我生态链的《寒战》,且未有能力把控一场臆想东亚的《赤道》。
过于注重劳心难讨好的多线营造,却未能拿出一条能真正围绕格局的主线是《赤道》最大败笔所在,用群星璀璨来形容《赤道》是不为过的,每一位星在电影中都被安排了充足的戏份,但这样的安插,注定了架构的不合理性,反派转折的张学友,香港警探的张家辉,代表中央的王学圻,情戏充足的池珍熙,还有余文乐,张震其及一票中韩港女配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赤道》既不是多故事组成的群戏电影,亦也不是主线鲜明的孤胆英雄,人物凌乱繁杂的失控,是靠一群颜值巨星所能力挽的。
碗里尚不足以消化自圆其说,电影却将目光还看着锅里为续集埋线,《赤道》在结局处生怕观众看不懂张学友与王学圻对视的结局,谢幕后还又以字幕的形式再道了一遍赤道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如此做法并非不可求,梁陆二位大导在《寒战》里也是这么玩的,但至少前者理清了一个故事,而《赤道》除了死了几位咖外,不论是人物塑造还是剧情走向皆难如人意,两小时的时长如同一场加长版预告,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的大坑,不仅玩的不漂亮,更觉被导演开了一个一点也不好笑的玩笑。
电影中有两句本源《孙子兵法》颇具逼格的话“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有觉恰道处了该片种种神发展的真谛,并感《赤道》实乃不善做者,孰人不知其所作。
10. 看过“赤道”这个电影吗
从第一部来看,赤道确实很牛B,深谋远虑,遇事不慌,心狠手辣。还没结局,期待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