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电影《跳舞吧!大象》
每个人都有主观性,看法肯定都不一样,我觉得这部电影不是特别出彩。
《大象》的问题是,既想在一种童话模式与喜剧氛围里腾空打转,又想落地现实接地气,但很多情节与场景却在不断脱离现实生活,励志感当然随之减弱。对选秀节目的整体展示与真实形态相差太远,浮夸而且失真。讲姐妹之间的背叛与友谊,可春夏三个姐妹的形象实在单薄、刻板:女汉子、书呆子、夜店舞女,远不及《我不是药神》里对一众配角的点睛塑造,三位女演员的表演也不够出彩。讲父爱,没有深入,讲选秀背后的黑幕,讲节目导师的心存不善与竞争对手的敌意偏见,老套也过时了。人性在这里,似乎就只有极端化的善恶两面。讲舞蹈教师皮鲍什的现在与过去,讲他的喜感与忧伤,讲他不为人知的一面。的确,这是艾伦演过最深入内心、最大胆的角色,也是影片对一类社会群体的温暖关照,不过叙述重心在他与春夏之间左右偏移,反而模糊焦点。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评论哦
㈡ 大象的影片评价
《大象》:青春不残酷
《大象》是加斯·范·桑特确立新风格的代表作,2003年在戛纳斩获大奖,题材的敏感性和形式的先锋色彩都是它加分的地方。如今看来,它依然像是一个精致传神的小品,震撼之外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味。
大象之形
青春的色彩就是鲜亮,《大象》也是这样。全片没有太多阴暗的色调,基本上是在秋日艳阳普照的状态下,校园风景宜人,教室窗明几净。即使如影片首尾处的云天一色,被过滤的色彩暗淡却依然纯净。从色彩的调性上看本片,冲淡中透露出一点张扬,很适合青春的眼光和心思。
《大象》采用的非线性叙述结构,从效果上看显得非常随意,同一时空的多视角再现也充满了游戏感。开篇不久,帅哥Nathan与黑人小伙Benny在玩橄榄球,然后绕操场跑圈的卷发女孩Michelle进入镜头,仰头望天,天空中(画外音)响起了贝多芬的《月光》(雀斑杀手Alex此时正在家中弹奏此曲)。在一个场景中交代三个人物的出场,又通过一个隐藏的人物纠结三人的命运(全部被杀手所杀),来铺垫后来的震撼,这样的安排与其说是匠心,不如说是游戏。
还有一处很明显的三重视角的时空交错。要离开教学楼的金发少年John,进入大楼的摄影爱好者Elias,两人在走廊相遇,卷发女孩Michelle从他们身旁匆匆跑过。这个镜头以三个人为视点各自跟拍了一次,除了增加观赏趣味很难说有什么揭示主题的太多意义,但它强化了观众的宿命意识,出来的万事大吉,进去的一命呜呼,一次次的演示给你看,直到你抓狂。
《大象》的长镜头,在静观人物的同时略带主观,有时候跟着人物走出老远,很有意味。帅哥Nathan从球场回教学大楼,镜头就在后面不动声色地跟着。直到他拐下山坡,要进入大楼,镜头停了下来,像是不忍心让他进去,却只能无可奈何地停在原地,犹豫着,然后还是跟了进去。
大象之神
雀斑杀手Alex受到了帅哥Nathan的欺负,忍受似乎是他唯一的选择。这个典型的弱势个体的受气包形象,弹得一手还不错的钢琴,有一个还能谈得来的朋友(Eric),绝对是个平凡的有点猥琐的男孩。这样的男孩到处都是。
不需要苦大仇深,让所谓的时代背景、社会现象、意识形态统统见鬼去,青春承载不了那么多清醒的认识。于是镜头中出现了电脑上的杀人游戏、随意点入的卖枪网站、电视画面中的法西斯,但这些都构不成主题,充其量只是背景,它们似乎影响了Eric和Alex,又不过是些熟视无睹的东西。
轻才是青春的主题。想想自己的青春期,有没有在憋屈和愤怒的时候,想过拥有一把枪。那些被人们内心放大的“少年的愁”,大到可以去杀人,但在《大象》甚至是有些刻意的客观和冷静里,无非是一种青春的轻。
大象之外
电影如果能带给人们感动,它就是有诚意的;如果再能带出一些思考,它就是智慧的;如果还能传递出一种诗意,那它就是完美的。往往是观众激动了、思辨了,却落得余味空空。因为诗意的电影太容易变成造作,所以没什么人敢轻易标榜。
格斯范桑特是个起伏不定的导演,也许是青春期过长的缘故,因此描画青春躁动的主旨一直未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盖瑞》发端,经由《大象》、《最后的日子》构成的所谓“死亡三部曲”,及至《滑板公园》,他所崇尚的极端的“极简主义”所营造出的奇异风格——极度简约的画面、故事、音乐等,但决不简陋。
㈢ 你认为电影《大象》表达了什么
这个影片看似平静,实则让人心里总是泛着莫可名状的感慨,或者叫悲戚。晴朗、时光、躁动、命运,陷入了形而上的纠结里。可是,生者的生活总要继续的。或许我们应该抬起头,仰望天空。晴和雨,都有。
㈣ 如何评价电影《大象》
今天又回味了一遍这部电影。还是很不错。
其实为什麼Alex把Eric也射杀了,是因为前面一分钟的铺垫,影片一段部分是他在寻找猎物,但是确一无所获,Alex一直是一个内心急躁的人。
这个部分应该算是影片最戏剧化的情节了。
浴室kiss也只是young teen之间的行为吧。eric还是alex有问说have you ever kiss someone,因为都没有,那麼就互相亲吻吧。我很喜欢这一幕。
㈤ 微电影《大象》观后感
在毫无背景的情况下观赏这部电影,肯定会对《大象》的名字产生疑问。明明讲述的是校园枪击事件,为什么会冠上这样一个让人不解的片名?除了影片海报上出现的大象身影,以及主人公A和E房间墙壁上出现的大象素描,好像整部片子中再无大象的身影。关于片名的一种说法是导演参考了1989年BBC摄制的描写爱尔兰政治暴力的电影《大象》,认为这两部影片在故事和风格上有相像之处。另一种说法则是从大象这种动物的天性出发。而我则更倾向于后者。大象作为一种比喻,它代表着集温顺和暴躁于一身。青春期的大象是最危险的,它有可能就静卧在哪里甚至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是一旦爆发就具有毁灭性的力量。青春期的大象,乍一想来好像特指的是两个杀手A和E——他们在校园里只是众多学生中的普通二人,却制造了这场悲剧性的震惊世人的案件,就像突然间爆发的大象。使他们爆发的原因,可能是同学对他们的欺负,可能是他们对于纳粹的形象和暴力电子游戏的沉迷,也可能叛逆的心理甚至是同性恋情。但是细细想来,难道同样的悲剧就没有可能出自于其他人之手吗?逃课未果,被父亲逼着回到学校上学,面临拘留管制的J;由于外形而受到嘲笑和冷落的M;为了友情和爱情分配不公问题而争执不休,采用极端方式催吐减肥的三个女生;在露营时有过性行为并有可能导致怀孕的C和她的男朋友N;以及未被明确说明的其他一些人,难道就不会成为悲剧的制造者么?我们习惯于忽视,就像大象出现在起居室,人们要么假装它不可能在那儿,要么以为它不是真的大象。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有毁灭美好的能力,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可能成为他们毁灭美好的理由——大象无处不在。
㈥ 谁看得懂电影《大象》
这部电影并不是讲为什么要杀人的
而只是通过不同人物来详细的讲述这个故事的
这部电影不可以当作是一个剧情片来看的
可以说是个纪录片的
㈦ 怎么评价电影《大象席地而坐》
“我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在此处,并在荒原里寻找可以通向哪里的通路,并坚信所有的一切都不止是对当下的失望透顶。”
好了,望天堂安息,哦,对了忘了,不轨之人只有在地狱。
㈧ 我觉得大象这部电影很差
《大象》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看了很多遍,希望能解答你的疑问。 :)
“我认为《大象》这部片子用最简单、最朴素,同时又最流畅自然的手法,展示了这个导演最大的天才。”
当美国导演加斯•范•桑特捧起金棕榈时,评委们对他做了一致的评价,这次获奖在很长时间很大范围内造成了难以平息的震动,法国的《法兰西晚报》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惊讶和愤慨:“沮丧,愤怒和无奈,这届戛纳电影节是落魄导演的天堂,天才导演和广大观众的倒霉地。”
这不是范•桑特第一次引发轩然大波,早在2002年,这位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的导演就用一部风格独特的《盖瑞》让影评家们争论不休,2003年,他凭借《大象》摘得了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最佳导演奖。
作为“死亡三部曲”之一的《大象》(另两部是《盖瑞》和《最后的日子》),用一种极端冷静的视角叙述了一个震惊全美的血腥事件,它在情节、结构、音乐和色彩上都采用了简约主义风格,与大多数针砭时弊的主流电影不同,影片说教色彩,没有道德批判,甚至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它只以旁观者的角度呈现事件本身,正是这种冷静,使得只用一台摄影机拍摄而成的《大象》更像一部风格独特的纪录片。
影片一开场是一片阴霾的天空,为影片定下了灰暗的基调,接着是一个人名,出现了本片的第一个主人公John,他和黑人救的那个女孩在枪案中幸免遇难,有人说这是爱带来的力量,因为她在约翰哭泣的时候给了他一个吻,所以他们活了下来,导演在这里强调了爱的缺失带来的后果,如果Eric和Alex能得到正常的关爱,也许悲剧不会发生。
黑人denny是片中唯一的“英雄人物”,他没有逃跑,而是救了一个惊愕地不知所措的女生,接着,他一步步走向枪击事件的中心,最后倒在枪口下,这种异于常人的举动是导演刻意安排的,在种族主义泛滥的美国,黑人备受歧视,他们是肮脏、堕落、罪恶的代表,然而,正是黑人在这场事件中保持了一颗怜悯之心,denny和另一个黑人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讨论同性恋话题的那位)在事发后或给予同学帮助,或劝同学离开,但就是这样的情节也被导演处理得很低调,他没有采用主流电影惯用的煽情手法,而是用冷静,甚至是冷漠的方式,将处在残酷困境中的温情表现出来。
Alex和Eric一出场就背着武器装备走向教室,这条情节主线的顺序是:Alex上课的时候遭同学欺负:对他扔脏东西,他到食堂为枪击计划“踩点”,回家练琴,Eric则在一旁玩杀人游戏,两人一起网购枪支,并在第二天观看关于希特勒的纪录片,拿到枪兴奋不已的两人在储物室练习射击,随后在浴室里洗澡、亲吻,Alex给Eric讲枪击步骤,说这么做是为了开心,因为学校令人不开心,最后两人镇定地走进教室开始杀人。
这条主线由不同时间点的情节构成,交代了Alex和Eric杀人的动机和原因,导演将它穿插到了另一条故事主线:事发当日,几个主人公在同一时间各自做着不同事情的故事线中,两条主线最后汇聚到一点:杀戮时刻的来临。
由于故事发展的逻辑是时间而非情节,许多人觉得这部电影“难看”,但这正是影片独具匠心的地方,因为时间是生命的另一个象征。在拍摄手法上,导演采用了呈现时间的长镜头和表现心理的长焦距镜头,音乐和色调处理得非常温暖,与冷酷的事件本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很多人对Alex弹完钢琴竖中指印象深刻,这是悲剧的一个伏笔,最让人惊诧的莫过于Eric在说完“喝了别人的饮料会得乙肝”后,轰然倒在Alex的枪口下,对生命的漠视导致Alex杀人无所顾忌,也许对他来说,这一切更像一场游戏,电影在Alex用枪对准一对情侣,口念琅琅上口的谚语中结束,最后一个镜头是一片暗蓝的天空,乌云散去,自然仍旧生息不止。
㈨ 电影《大象》表达了什么
大象其实是一个象征意义的元素。象征着不受控制狂野粗暴,与青少年时期难以控制的叛逆危险思想相吻合。告诫家长提高警惕。关注未成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