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话剧和电影的区别
1、表达方式不同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2、进入中国时间不同
话剧: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1920年,以上海新舞台上演萧伯纳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和民众戏剧社的成立为标记,话剧正式走上中国舞台。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戏剧”这个称谓基本等同于后来的“话剧”。
电影: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
3、演出场地不同
话剧都是在戏剧场演出,要购票才能进去看。
电影可以去电影院买票观看,也可以在手机电脑电视上观看。
Ⅱ 在大家看来,话剧和电影的区别是什么
话剧演员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表演方式和电影演员也是有着非常大的不同之处的,这还是因为场地的不同所导致的。由于在一个剧场内表演,观众座位有前有后,演员必须夸大自己的举止行动以及念白对词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更多的观众看清感受到戏剧情节的力量。电影则不同,电影是提前制作好在银幕上播出的,所以导演编剧演员都要等电影放映过几场之后,才能够得到观众和市场的反馈。电影银幕会放大电影的视听效果,所以电影演员的表演方式更趋向于真实的生活,用更加真实的表演方式来表达剧情和思想情感。
Ⅲ 约会看话剧好还是电影好
如果女孩喜欢话剧的话就带去看话剧,如果第一次看的话还是对方商量一下。
所以说如果显得你有主见的话就直接带去看电影。看话剧的话再商量。
Ⅳ 话剧和电视剧有什么区别吗
话剧
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应该说是缺一不可。更不可缺少的是接受这门艺术的对象———观众。当然在莎士比亚的年代,话剧的因素要少一些。话剧之所以在欧洲几百年经久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话剧培养了一代代的观众,而一代代观众对思考和娱乐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又促使了话剧的发展。
中国话剧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宣统二年(1910年)传入辽宁。
电视剧
每天看电视时演的故事片之类的,相对于话剧有很大差别
Ⅳ 话剧和电视剧相比,你更喜欢看哪一种为什么
我认为虽然说,都是演戏,但是电视剧话剧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电视剧都是先演,之后会有很多后期的裁剪,剪辑,特效,才会呈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主要是艺术呈现形式不一样。
话剧的表演形式决定了其表演风格,这种表演风格追求的效果就是和观众互动。叫好、鼓掌、大笑等等,越热闹越成功。乱哄哄、喝倒彩、无响应……就说明有问题,台上的演员就要随时调整状态,表演更卖力一些。这里插句题外话,为什么现场看话剧和网上看话剧感受不同?因为缺少了互动,没有互动,话剧就少了特有的魅力。所以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电视剧的看着舒服有感知甚至能融入其自身。
Ⅵ 电影,电视剧,话剧,谁的逼格更高
话剧,真心是一般的人不敢挑战。包括有的演技不错的演员都不敢轻易挑战话剧!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完成戏剧内容。
Ⅶ 为什么看话剧要比看电影价格高
因为话剧是由演员现场表演给你看,要利用的人力物力非常多,演员数人、灯光师、音效师、导演以及一剧组的人都在为观众服务,还要租借场地。
这部分的投资要比电影高。
撇开这些,演员现场比较比电影演员的表演更有感染力。而且演员每场发挥都不会很一致,导演也会根据演出效果,作出修改。这是话剧艺术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
首先先说一下这两个版本的区别,然后在总结这两个版本
电影与话剧的区别:
一、演员数量对比(电影演员:12位;话剧演员:9位,电影赢)
话剧全场一共有九位角色,张一曼(女老师)、裴魁山、周铁男、孙恒海(校长)、孙佳(校长女儿)、铁匠、铁匠老婆、特派员、罗斯(美国慈善家);电影里的角色更丰富一些,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三个角色,特派员秘书、特派员司机、警长。另外,话剧里的铁匠在电影里变为了铜匠。
二、角色对比(电影与话剧的不同点,各有不同,但感觉整体的角色塑造电影更胜一筹)
张一曼(女主加最火的角色,就放第一个了):
1、张一曼与裴魁山单独在外面的那一段,电影里面是他俩一起剥大蒜准备晚餐,然后来了场“大蒜雪”;话剧里面变成了他俩因为怕被特派员发现了一起在撕账本,就来了场“账本雪”,相比之下电影的大蒜雪更浪漫一些。
2、铁匠扮完“驴得水老师“后与张一曼道别那一段,话剧版是张一曼给了他一支钢笔,分别的时候,铁匠还抱着张一曼说能不能再教一招,这时候张一曼教了铁匠咬耳朵的”技能“,也呼应了后来铁匠老婆的那个包袱“人耳朵又不是用来吃的你咬它做什么”,但电影版的没有这一点,与后面这个包袱没有形成互动,没有铺垫好;而电影版张一曼给铜匠了一缕自己的卷发,这铺垫了后面剪头发的故事,这比给钢笔的戏剧性更强,要是能加上咬耳朵那个,电影的连贯性就更强了,这一段里,话剧与电影各有千秋。
3、大家一起骂张一曼那一段,电影版比话剧版情节更丰富一些,除了裴魁山、周铁男他们骂的那一段,张一曼自己打自己那一段以外,还多了一个铜匠让校长把张一曼的头发剪掉,校长把张一曼剪成了短发,裴魁山去喊他们来一起开会,看见张一曼的时候一脸惊讶,张一曼突然跑去自己照镜子,然后看着几乎没有头发的自己痛哭的躲到桌子里面不愿出来见人,这个铺垫更能说的过去张一曼最后为什么疯了(疯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差点被警长给强奸了,喊周铁男救她,周铁男也不敢),比话剧版的内容更详实,在这一段的处理上电影比话剧好。
4、被校长支开单独待着的那一段,电影版是被校长喊去做校服了,不管遇到什么都不出来,结果校长被绑了也没有出去看他;而话剧是校长喊她站教室里面不管怎么样都不说话。其实设置的效果都差不多,话剧是为了舞台表演才设计的在教室里面,电影由于存在空间感所以可以单独设计一个密闭的环境,这一段的改编比较适合从话剧改编成电影,手法上有所改变了,但本身所要达到的效果没有改变。
Ⅸ 舞台剧的表演尺度真的远远大于电影的表演尺度吗,为什么
舞台剧、歌舞剧、音乐剧等,它们的表演尺度远远大于电影。不过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表演尺度到底是什么。个人认为这个尺度包括动作、言行、剧情、表演方式等多方面,而舞台剧的尺度大就是后面几点。动作上的尺度,一般被大家误认为是不好的戏份,这个很少在舞台剧中出现。后面的几种尺度,可就不一样了。
舞台剧的剧情不受制约,不像电视、电影一类的,需要通过审核才能播出。他们可以直接上场表演,剧情怎么样只跟观众们有关。表演方式也差不多,毕竟是舞台剧,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也不会过于夸张,否则就会给人一种很做作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演员都喜欢演话剧,主要就是能锻炼演技。
Ⅹ 电视剧与话剧比较
也不能这么说哦
以前的电视剧也 可以说是艺术的
只是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的变化
不管什么艺术不艺术
商业是最重要的
难道你敢说 话剧就不需要票房吗?
没有那种收入 话剧靠什么存活
所以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有选择的去看电视剧或者是话剧 ,自觉的抵制那些垃圾的话剧和电视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