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说说你怎么评价电影《芙蓉镇》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一句重重打击在心底的台词。小人物在历史的洪流里挣扎的命运,无奈又心酸。“一切都过去了...”"这世道啊,真有意思..."历史就像那经过时间洗刷后坍塌的房屋,永远也回不到从前了。本片的人物选择很有代表性,姜文的台词较少但掷地有声,刘晓庆的表演令人刮目相看~
B. 芙蓉镇 观后感
“天亮了,鬼就不出来了”,在一个人像鬼,鬼似人得时代,天亮了也未必有用,推荐一部电影,芙蓉镇。这是姜文早期的一部电影,故事是从一个买豆腐的芙蓉姐开始的——胡玉音,一个从小出生在一个妓女家庭的旧时代女人,但是在他身上去另外多了比同时代普通人的商业精神,当然是导演的可以安排,但是也许是那个时代的很多数中的一个,所以在聚光灯下才显得那么真实,那么的感人肺腑。文化大革命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在那样的一个“阶级斗争”成为“时尚”的社会,似乎多一点生存智慧都是罪过,多一点文化都是累赘(秦书田),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因为多这一点,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运动”的对象,才有了故事的悲剧。
姜文的这部电影,没有太多的做作因素,整部电影的节奏不紧不慢,很多情节似乎可以预料到后面的故事,但是结果预料的又不是那么的准确,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社会结构还没有定型的社会,一个的“预期”似乎都是多余的。谁能够知道一个看起来貌似傻乎乎的王敦秋成了明天的“王支书”?谁又能知道一个闻名全镇的“芙蓉姐”会变成明天扫街道的呢?更有谁能够知道当年风光不得了的李国香也会成为“破鞋李国香”呢?……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变化,太多的运动。我很欣赏秦书田的一句话,“这是好事,不管红夫妻黑夫妻,只要是夫妻就行了”。他看清了那个世道,看清了运动的真谛,他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者!这样安排是导演可以安排的,在结尾就得到了验证,当从人变成鬼的王支书再次来到芙蓉姐的豆腐摊时候,他还是施舍给这位“靠运动生存的人”一碗米豆腐,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明天运动会不会真的到来。
“今天你幸福了吗?”这是白岩松先生的一本书名,我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写得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借这个名字来向我们自己的内心反省,我幸福了吗?也许和电影里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相比,我们真的很幸福了。
我不能保证我的答案能够说服所有人同意,但是应该有一个不错的支持率,答案是我们还不幸福。我们生活的现代也许只是昨天的一个延续。那又是为什么呢?
昨天的时代“完了”,但是我们的时代“还没完”!当谷燕山在一个黑夜呼喊时候,我的内心也在呼喊,他的时代是完了,我们时代正是他们“完了”换来的。而我们还没完!他的呼喊似乎又在耳边响起,因为黑夜的安静使得他的呼喊更加振聋发聩。
当我们看见摔倒的老年人不敢去扶她时候;当我们多家财富很大一部分都准备向海外转移时;当人民的血汗钱被那些贪官无情的窃走时;当我们的道德和良心一次次被质问时;当我们的法律在权贵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时;当……我们幸福了吗?我们也许在为另一个地方在扫街道。
在一个个事实的面前也许最后的生存方式的秦书田,“活下去,好好活下去”“扫街道其实也是一种生活,于是欢歌起舞”“红夫妻黑夫妻,是夫妻就行”,是的,这就是生活,好死不如赖活着。
我知道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大部分是义愤填膺的,大部分是说“文化大革命”是多么的悲催的,多么的草菅人命!我想这不是导演的本意。这部电影的好是在引起我们反思当下,反思是引起我们思考,思考当今的问题,每个人又每个人人的思考视角,作为我们一个老百姓,应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能够做出适当的改变,改变自己也行,改变坏境更好,总之,选择最佳的生存方式。
C. 芙蓉镇 的影评
1986年·《芙蓉镇》:芙蓉花凋零的年代
http://post..com/f?kz=17114416
豆瓣上的评论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7880/
评电影《芙蓉镇》
http://blog.sina.com.cn/u/54b7201c010003fw
还我的男人——评谢晋导演老电影《芙蓉镇》
http://ent.qq.com/a/20050705/000146.htm
D. 《芙蓉镇》这个电影你觉得怎么样
根据古华同名小说改编。
芙蓉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称"芙蓉仙子"的胡玉音跟丈夫黎佳佳起早摸黑,以卖米豆腐为生。胡玉音长得漂亮,待客热情,桂桂心地善良,忠厚老实,小两口的生意很红火。夫妻俩用几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盖起了新房。落成之日,镇党支部黎满庚,南下老干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亲们都来祝贺。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国营饮食店经理李国香当上了工作组组长,依靠镇上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大抓阶级斗争。胡玉音被打成了"新富农",新屋被没收,桂桂也被逼自杀。自幼与胡玉音一起长大,情如兄妹的黎满庚,此时因没有划清"阶级界限"而被降职。谷燕山也因曾卖给胡玉音碎米受到牵连而被撤职。在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王秋赦又成为运动骨干,当上了镇党支部书记。美丽的芙蓉镇被搅得黑暗恐怖。胡玉音在3年漫长的扫街生活中,与右派分子、原地区歌舞团编导、人称"癫子"的秦书田同病相怜,两个被扭曲的灵魂、两颗早已干枯的心灵终于撞出了火花,他们相爱了。真挚的爱情给他们暗淡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增添了色彩。然而,厄运又一次降临,秦书田被判刑10年,胡玉音也被判3年,因怀孕监外执行。寒冬腊月,大雪纷飞,胡玉音因难产险些丧生,谷燕山拦下军车将她送到部队医院……冬去春来,胡玉音母子终于盼到了秦书田的归来,米豆腐摊前又热闹起来了...
E. 芙蓉镇的影片评价
《芙蓉镇》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以人物命运的变迁传达出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影片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优良传统,取得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果。(第10届百花奖评委会评 )
总的来说,《芙蓉镇》仍然是一部谢晋式的“哀而不怒”的电影,但在当年那个特定的年代却引发了人们对“四清”、“反右”、“文革”等历史问题清算的热情。(《中国新闻周刊》评)
《芙蓉镇》作为一部地地道道的当代中国电影,就如同一道原汁原味的经典中式大菜,对于已经吃惯品种繁多的杂食和西式快餐的人们,无疑是对于被破坏了的味觉的一次拯救。(金鹰网评 )
《芙蓉镇》是一部内容与形式俱佳的经典之作,是与《活着》一样细腻又激烈地描写如何在变迁的环境中保持美丽与优雅的好电影。纯粹的人性贯穿全片,放射着耀目的光芒,令人难忘。谢晋在片中把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编成绝妙的织体,平衡,精致,干净,暗地里又涌着股浓烈的激情,气韵非凡,浑然天成。该片仍然是一部谢晋式“哀而不怒”的电影,在这部片子中,人性,在运动的历史长河中淬炼,被放大,被捆绑,被考验,纯的愈发纯净,浊的愈发混浊。(《东方早报》评 )
《芙蓉镇》是一部歌颂人性和人道主义,歌颂生命搏斗的影片。影片运用多种符号,塑造了具有典型性格、复杂而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物从压抑到抗争的人生历程。(人民网评 )
F. 芙蓉镇完整版电影
链接:
《芙蓉镇》是由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于1987年3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公映。
该片根据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靠劳动致富,却在从“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中饱受迫害,她与“右派分子”秦书田在共患难的过程中产生真挚爱情,共同迎来拨乱反正的时刻。
1963年初春,芙蓉镇上人称“芙蓉仙子”胡玉音的米豆腐摊前拥挤不堪,她美丽热情、服务周到,而对面的国营饮食店却因服务态度不好而门庭冷落,经理李国香对此十分恼火。胡玉音和丈夫桂桂起早摸黑,省吃俭用,才攒下点钱盖了一幢新屋,落成之日,镇党支书的黎满庚、粮站主任谷燕山和乡邻们都来庆贺。“四清”运动开始了,李国香作为工作组组长依靠镇上的“土改根子”二流子王秋赦大抓阶级斗争,胡玉音把自己千辛万苦攒下的1500元钱交给黎满庚代保管,自己跑到远亲家避风。黎满庚自小跟她青梅竹马,真诚相爱,只因胡玉音家庭出身不好、组织不允许而未能结合在一起,为此,满庚曾发誓一辈子要保护干妹子。然而,残酷的阶级斗争终于迫使懦弱的满庚向工作组交出了这笔钱。胡玉音回到芙蓉镇,新屋已被没收,丈夫自杀,她也被李国香定为“新富农”,要和原县文化馆馆长、右派分子、人称“秦癫子”的秦书田一起扫街。夜月寒光,乱坟岗上,她哭叫着丈夫,然而草色昏黄,雾罩坟岗,这个年轻的寡妇不知道路在何方。
G. 你怎么看谢晋电影《芙蓉镇》
《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这几部片子正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拍摄的,赶上当时思想解放的大潮流,可以说起了巨大的精神推动作用,这就是他的历史价值,这是谁也抹煞不了的。而且客观的说这些片子也有一定的艺术水准,但是,就像我现在可以心平气和的看待样板戏一样,样板戏也不是狗屎一堆,也有艺术家的心血在里边,可我们总不能把欣赏艺术的标准停留在样板戏的水准吧。谢老的片子当然比样板戏高明的多,但是,同志们,我是以黑泽明的标准来看待咱们的电影的,我希望有朝一日中国也有真正伟大的电影诞生。谢老限于历史条件,我们不能苛求,但是我们也不能那么容易满足。凭什么。
H. 芙蓉镇 电影
先安装网络影音,然后你在网络上输入“芙蓉镇 网络影音”就可以了
I. 电影芙蓉镇真的是80年代中国最好的电影吗
1.《少林寺》
上映:1982年1月21日
电影讲述了牧马人许灵均的人生故事。这样一部上世纪80年代的旧影片竟带给我无限感动和共鸣。其中最为触动我的便是许灵均和李秀芝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那一粥一饭中的爱意与温情。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弃子,二十年窘迫的人生,影片用交替陈述的方式讲述了经历那个年代人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用亿万富翁的父亲这个角色来使矛盾激化,更体显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时代的背景,使人物性格更鲜明。
J. 如何评价《芙蓉镇》这部电影
是的,《芙蓉镇》是一部灰色的影片,同时,因了这灰色保持了难得的美丽与优雅,它也成为一部内容与形式俱佳的经典之作。纯粹的人性贯穿全片,放射着耀目的光芒,抵抗着那个灰色的年代。乐观与绝望,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在片中一一对照又一一平衡。
这样的《芙蓉镇》,所造就的轰动与成功,几乎是必然的——谢晋最后一部“伤痕”巨片,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创作力量,在电影票几毛钱的年代轻取过亿票房,甚至创下内地影片在香港最高票房纪录。
几番运动几番秋:
一个幽灵一般的声音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始终记得的,是这一句惊心动魄的台词。是怎样的年代,才会有这样沉重的担待?是怎样的人性,才造就了这样坚忍的信念?年轻一代在这样的情节面前,也许会目瞪口呆,但那么陌生、那么遥远的事情,其实离我们不过三十来年!《芙蓉镇》扯开的,就是这一段尘封的记忆,那一道历史烙下的痕迹。
故事从1963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这中间“四清”、“文化大革命”,几番运动几番秋。“芙蓉姐子”胡玉音从个体致富典型,到失去一切的“富农婆”,再到“非法同居”的“黑夫妻”、监外执行的劳改犯,最后重新回到米豆腐摊前。王秋赦从一个好吃懒做的“二流子”,到“运动根子”,再到党支书甚至镇长,最后一个跟头栽下来,成了真正的疯子。就连芙蓉镇,街上一度贴满了同一规格、同一号字体的标语、对联,街容“革命化”,人际关系亦“革命化”,但最后还是回到13年前干干净净的模样。
米豆腐摊热闹如初,人们兜兜转转,历史仿佛又回到了原点,13年的光阴也恍如黄粱一梦。然而,只须望一眼华发早生,便知道这13年毕竟不是一场梦。乌云遮天终又散,芙蓉花谢重又开,连疯子王秋赦还在敲着他的破锣,幽灵一般徘徊在芙蓉镇,声音凄凉地喊着:“运动了,运动了——”、“千万不要忘记啊——”这声音,在《芙蓉镇》身后19年,也一直回响在每个中国人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