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好看电影 > 再审电影好看吗

再审电影好看吗

发布时间:2021-07-05 14:06:56

㈠ 有一部纪录片the secret,看过的人你们觉得怎样

豆瓣评分8.0 以下摘自豆瓣

这是一篇“好事多磨”的文章,因种种原因,在博客上发过两次又删除了,现在重新贴上来,可惜以前朋友们的很多精彩评论。
此外,这篇文章已被一本书《<秘密>的秘密》引为序言,这本书我暂时还没拿到手,但看内容提纲是披露了《The Secret》这部所谓纪录片的很多内幕,如果对《The Secret》《吸引力法则》《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等电影和书很感兴趣的话,这本《<秘密>的秘密》相信值得一读。
如果只说个人观点的话,我认为《The Secret》这部电影是一部精神传销片。

————————————————

愿你心想事成!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常给别人发这样一句祝福语。但现在,这个很普通的祝福语变身为“零星的在一些古老的传说、经典和哲人的口中出现过”的“至大的秘密”。
这是最近一部煞为流行的影片《The Secret(秘密)》的宣传辞。这部影片自称“纪录片”,但在我看来,它并未记录什么事实,而是以超级传销式的风格,用一个又一个“哲人”和“成功人士”一遍又一遍地宣扬“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是这部影片对心想事成的新诠释,“你的想法是有一定频率的能量波,而它会引起具有接近频率的能量波的共振。”于是,如果你有一个糟糕的想法,你就会吸引具有类似想法的人,以及具有同频率的宇宙中的能量波,而最终你会收获一个糟糕的结果。相反,如果你有美好的想法,你最终就可以收获一个美好的结果。
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理念,我在看电影时偶尔也会感到热血澎湃,但当看到影片上一个严重秃顶的男子说“我们能到达任何地方,能做任何事情,一切都能达成”时,我忍不住放声大笑,我很想问他:“老兄,你能让自己的秃顶长满头发吗?”
大家千万别误解我在歧视秃顶男人。其实,我前额的头发也有日益减少的倾向,所以我只是很关注这一点罢了。

警惕不自觉的心想事成
不过,话说回来,我相当赞成“心想事成”这句话,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这个简单道理,是在3年前的一天。
当时正近傍晚时分,我独自走在广州滨江东路上。这是大有斩获的一天,有几件工作和生活上的重要事情进展顺利,我心情舒畅,而周围的一切景色也看上去是那么宜人。但突然,我看到一条运沙船在珠江上缓缓滑过,船的尾部拖着一条长长的油污带,在落日余晖中五彩斑斓,分外刺眼。
看着这一幕,我悲从中来,脑子里蹦出了一句话:这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世界!
这句话蹦出来后,我吓了一跳,纵然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但仅仅与我没有直接关系的一条船的污染,竟可以立即摧毁掉几件与我息息相关的重大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并令我得出一个如此悲观的大结论,我这是怎么了?!
安静地沉思了一会儿后,我才捕捉到了这个自动念头出现时我的稍纵即逝的感受——我洋洋自得!
那一刻,我看上去似乎处于忧虑中,但其实我非常得意,这种得意感仿佛在说:看,我武志红多聪明,我早就预料到,世界是无可救药的,瞧,这艘运沙船不就证明了我的预见能力!谁有我这样的眼光!
我这种心理机制,用心理学的术语称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如果我对某一事物做了预言,那么,我就会努力在这一事物上实现这个预言。
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概念我早就知道,但第一次深深地理解它的真切含义,还必须经由这种亲身体验。有了这一体验后,再审视周围的世界,发现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
一个女子,看上去温柔贤惠,同时也很能干,是一位小有地位的公务员,但她却经常鼻青脸肿地去上班。原来,她的老公很暴力,经常打她。她受不了,离婚了,但第二任老公又是如此。约40岁时,她再一次离婚。
这时,她对男人绝望了,想单身下去,因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不过,有一个男子喜欢她很多年了,这时继续对她穷追不舍,而且这个男人据说没有暴力史,别说打女人,连和女人吵架的事都没干过。
又爱自己,又是好男人,那还有什么好挑的,她心动了,嫁给了他。但刚结婚两个星期,她给她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哭诉说,她又被打了。
朋友们赶过来,自然对男人一通斥责: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多不幸,你又说爱她,那为什么这样对待你最爱的女人……但这次来的朋友中有一位心理医生,她没有加入谴责男人的队伍,而是问,你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告诉我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魔鬼,而魔鬼般的细节一出来,所有赶来的人都鸦雀无声。
原来,两人先是吵架,吵着吵着,女人对男人说:你是不是想打我了,像×××(她爸爸的名字)打我妈妈一样?
男人回答说:怎么可能,我从不打女人,今天怎么能和你吵成这样,我都纳闷。
女人不信,说:你就是想打我,你打呀打呀,你不打就不是男人!
她歇斯底里地一直念叨这句话,某一瞬间,男人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拳挥了过去……
男子挥拳前的那一刻,发生了什么?
洗脑!这个男人脑子里一片空白,是因为他一直持有的好男人的逻辑被抹去了,而接受了女人用歇斯底里的方式强加给他的坏男人的逻辑。
女人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心想事成!她预言过“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句看似悲观的话是她引以为傲的生存基本,是她对这个世界有控制感的基石,是她自恋——这是芸芸众生最重要需求的重要养料,她需要不断证实这一点,而一旦遇到一个“好东西”,她由此建立起的关于亲密关系的大厦就会崩溃,这会令她不舒服,令她恐慌,所以她会努力将这个“好东西”变成坏男人,那样才能证明她对这个世界的确是有掌控力的。

积极的想法常是刻意对抗
这个女人的故事,以及我的故事,都是从消极一面诠释了“心想事成”。很多人渴望幸福和快乐,但这只是表层的意识层面的,而深层潜意识中追求的则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是对这个世界和自己人生的掌控感。这个结若化不开,那么意识层面上无论多么努力地追求幸福和快乐,都可能是没有作用的,反而是越渴望幸福和快乐,就越容易陷在轮回中。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数不清的情人,一个八卦网站很无聊地找到了其中几十个女子的照片,而我做国际新闻时也很无聊地用这些照片拼了一个版,拼着的时候发现,克林顿的情人从面容和神情上看可以很明显地分成两类:酷似希拉里的女强人和酷似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傻女孩。
对此,我想,克林顿是在追求他所渴望的美好情感,他先选择了一个“希拉里”,以为这是他的“正确小姐”,但处得久了,烦了,于是想去寻找新的“正确小姐”。既然“希拉里”不是答案,那么与希拉里完全相反的“傻女孩”该是答案了。但和“傻女孩”处久了,他又烦了,于是又找一个与“傻女孩”完全相反的女强人……
对这一现象,我戏称为“克林顿钟摆”。那些无比渴望理想情人,渴望正确先生或正确小姐的人,很容易陷在“克林顿钟摆”的肥皂剧一般的轮回中。
要解决这一轮回的陷阱,关键不是“心想事成”。《The Secret》称,你若对A不满,那么可以忽略A,而去关注B,你多年如一日地将能量贯注在B上,你就可以实现B,而如果你非和A进行缠斗,你就是在将能量投注到A上,而最终你被A所控制。
这听上去很有道理,很好。但问题是,所谓的B常常是-A,即A的对立面,这时我们仍然是在与A进行缠斗。
这也恰恰是我们人格(也即自我)建立的核心。德国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自卑会引出超越的动力来。我自己的观察则发现,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痛苦总是引出对痛苦的逃避来。也就是说,人格中的动力几乎总是和痛苦对抗的。
电影《The Secret》、同名书《秘密》和《吸引力法则》等书,以及由这些概念所引出的培训等都在强调,不去关注消极的A,而可以生出一个积极的B,然后关注这个 B就可以了。但是,从深层的含义讲,任何由小我主动生出的念头都不是无中生有的,这些念头势必是建立小我的一切体验上的。并且,积极与消极常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积极的念头常是与消极的体验的对抗。
譬如,追求快乐常是与悲伤的对抗,追求欢笑常是对哭泣的压抑,追求性感常是对性冷淡的恐惧,追求卓越则是对自卑的逃避……但是,这些追求都造成了内心的分裂,一个看起来总是超快乐的人,内心中常藏着悲伤,甚至,其意识层面的快乐和潜意识深处的悲伤的分量是相当的。这好比是一个天平,天平这一端的快乐太重了,那一端就要有悲伤与之匹配,这样才是平衡的。
那么,该如何化解人生悲剧对我们的影响,如何从糟糕的心想事成中解脱出来?
承认并接受真相!
我在我的文章中常写到,真相是永远的No.1。人生悲剧的真相会令我们痛苦,痛苦不好受,于是我们很容易去否认悲剧的真相,以此减轻痛苦,并且否认的最常见形式是努力制造“反相”。
例如,爸爸不好,这很痛苦,于是我渴望改变爸爸,但这个愿望没实现,于是我渴望改变和爸爸一样的男人。结果,童年有一个暴力老爸的人,长大后很容易对暴力男人一见钟情。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反相”的执著,是我们非得想完成一次改造梦想。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子人生中出现了“丈夫打妻子”的四次强迫性重复,第一次是爸爸打妈妈,而后三次是她的三任丈夫打她,最后一任丈夫本是好男人,但她要先把他塑造为坏男人,然后再去玩改造的游戏。
要终结这种消极的心想事成,最有效的办法不是玩一下积极的心想事成的游戏,而是接受真相,即承认自己有一个不好的爸爸,接受这是一个改变不了的事实。
当彻底接受发生时,我们内心中会自动浮现出一个新的念头,但这个念头并不是我们主动想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在彻底接受真相那一刹那时所自动产生的,这种想法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会在瞬间将我们从对痛苦的纠缠中解脱出来。
譬如,这位女子如果彻底接受自己有一个糟糕的爸爸之后,她会对改造男人彻底失去兴趣,于是坏男人对她的吸引力就不存在了,她可以把能量从对这一不幸的纠缠中解脱出来。此后,她才有了玩积极的心想事成的游戏。不过,必须强调的是,最积极的“想”,并不是她的心主动想出来的,而是自然浮现的。
德国心理学家埃克哈特•托利,29岁时绝望到极点,觉得痛不欲生,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是,就在彻底绝望时,奇迹发生了,他在瞬间获得解脱。
埃克哈特•托利的这个奇迹事件,我和一些高人讨论过,他们一致赞同,如果这时他还抱着任何自己主动的念头,解脱就不会发生,只有全然而彻底的接受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我在我的《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一:最纯的悲伤帮你告别悲惨往事》等多篇文章提到的Z的故事,类似于埃克哈特•托利的奇迹,她是在小学四年级想自杀时,而在全然的悲伤中自动获得了解脱。

执著于“心想”就会“失明”
在心理治疗中,与积极的心想事成相接近的术语,一个是“积极赋意”,一个是“积极想象”。但这两个方法都不是忽略消极的A而去发展积极的B,相反都重视与消极的A背后的真我的沟通,并最终促进内心的和谐。
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心想”而诱导别的存在与自己共振吗?宇宙的大能太玄了,我们不谈这个,我们还是谈谈我们与别人的共振吧。
举一下一代情圣徐志摩的例子吧。他认为林徽因是他幸福人生的答案,他无比执著于她。可惜,心想事成并未发生,因林徽因感觉,在徐志摩面前,只有他的“心想”存在,而她自己并不存在,但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存在,所以她拒绝了徐志摩。
台湾作家张德芬在她的灵修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写到: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心想事成,即你看到的世界和你周围的世界,都是你的心指引你完成的。
这样的看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的确是按照自己的内心来塑造周围的世界的。然而,在我看来,除非我们能感觉到别人的真切存在,否则我们对幸福的渴求就总是一场空。因为,幸福意味着和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系的和谐,而当我们太执著于自己的想法时,别人还存在吗?
实际上,积极的心想事成并非是至高的境界。更好的境界,用我的话说就是单纯,用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话说就是空寂和冥想,而用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话说就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世界存在着本相,我的心若处于空寂的状态,我的心就是单纯的,而别人乃至万物的本相就会在第一时间被我觉察到,这时我就可以做选择,觉察到了善就可以自然被吸引,觉察到了恶就可以自然远离。
并且,“心不动”非常重要,因为心一动了,你看见的就是你的欲念,而不是其他存在的本相了。
有人可能会说,积极的心不是很好吗?对此,我的看法是,执著于积极的想法会形成一个屏障,阻碍你与世界的本相相遇。例如,你总是积极地想着,水真甜,这会让你在喝水的时候总是品尝到甜味。这貌似很好。但当一杯臭水摆在你面前时,你会因为执著于“甜水”的积极念头,而觉察不到臭水的存在。
电影《The Secret》的宣称辞称,吸引力法则是无数名人成功的奥秘,其中包括牛顿和爱因斯坦。但是,起码在他们令世界震惊的物理学定律上,牛顿和爱因斯坦并不是先有了念头然后再去论证自己的念头,而是当他们投入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后自然映现的结果。
我的几位朋友去上过很有名的灵修班。回来后,他们看上去发生了剧变,快乐了很多,但我发现,他们似乎沉溺在一种快乐的飘忽状态,对周围事物的觉知能力下降了很多。这种快乐,就是妨碍他们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的一堵墙了。
所以,心想事成固然不错,吸引力法则固然迷人,但这并非是多么伟大的东西。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加法固然重要,减法更重要,我们必须去认识自己的内心,去碰触那些痛苦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忽略它们。只是,了解它们也恰恰是为了放下它们。正如一颗脓包已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如果你不理会,它会日益严重,而一旦割开它做了清理,它对自己的影响就可以降到最低点了。
美国心理学家亚龙说,他和妻子常玩一个“想象中的晚宴”的游戏,设想要举办一个家庭宴会,专门招待某一类人,结果几十年过去,他们发现,任何一种有问题的人,都可以轻松请满一桌人,而惟独真正快乐的人,却始终凑不齐一桌人。
这说明,掌握一下“吸引力法则”并成为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很容易,但想成为亚龙的快乐晚宴上的客人,要难很多。

㈡ 韩国电影说实话有的拍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其中有哪些值得一看的

最喜欢韩国电影的《新世界》,号称是《无间道》的韩国版,不过我认为《新世界》有独特的魅力,最后的结局真的是意想不到。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韩国片。

很有质感的一部片子,不需要质疑它的原创性,这部电影明显是具有它独有的特色的,不要因为同是卧底题材就一定要跟《无间道》扯上关系,各有千秋。这部电影在兄弟情上的刻画很令人动容,而黄政民、李政宰二位实力派也奉献了精彩的对手戏。崔岷植大叔正常发挥。全片的质感很像《极恶非道》,透着刚猛和凌厉,很容易让观众领略黑帮片的独特魅力。

电影看完,输了就是邪恶,赢了就是正义,丁青最后将档案留给了李,让他选择当卧底还是当黑道的老大,果然警察和匪徒只有一念之差,当正义的一方做了太多的龌龊事,只能让向善的人走向黑道,苍天饶过谁?老天诚不欺我,新世界开始了!

㈢ 旅鼠电影怎么样

灵魂附体与鬼上身有些许的不同,但表现症状却极为相似,即肉体与思想并不是统一的。相比起来,主宰者肯定是那个思想,我们可以叫它灵魂或某个鬼吧。
本片细看下来讲述了一个鬼上身的故事,由于是法国片,我希望称其为灵魂附体,也借着黄健翔的人气吧。
除此之外,本片的片名和影片中真实出现的这个叫“旅鼠”的小家伙也颇有一些西方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凭借这两个手段,法国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没有血腥的恐怖故事。

阿兰盖提与比阿特利斯是一对恩爱的年轻夫妇,晚上请上司理查德吃饭之前发现下水道堵了,而晚饭由于理查德的招妓事件引得他老婆爱丽斯搅了饭局,深夜中,阿兰盖斯终于找到下水道堵塞的原因,原来一只旅鼠在里面,已经快死了。
旅鼠这种小动物本来生活在北方高寒地带,如今却出现在法国南部的确有些奇怪,想想堵在下水道中的悲惨,这种命运似乎在折射着爱丽斯的处境。
果然,爱丽斯向阿兰盖提诉苦,无法忍受理查德的背叛,然后开始勾引阿兰盖提以求证男人不是好东西。这个命题是女人总爱总结的,但阿兰盖提没有受到引诱,爱丽斯在绝望中自杀了,但在自杀之前,她把自己勾引阿兰盖斯的事告诉了比阿特利斯,这个年轻的妻子开始怀疑丈夫的不忠了。

旅鼠有种自杀的勇气,这令人想到了自杀的爱丽斯。看着床头溅上的血迹,比阿特利斯想起了死去的爱丽斯,并且睡到了那张床上。
灵魂附体也就在这个时刻开始了。
兽医在拯救着垂死边缘的旅鼠,而阿兰盖提却突然发现妻子似乎变成了爱丽斯,于是开车向回赶,结果却被众多的旅鼠所袭击。等阿兰盖提醒来的时候躺在医院中,睡来的时候却被告之是出了车祸,难道他梦游不成?
这里是影片最为玄奥的地方,为什么出现大量的旅鼠,为什么是车祸而不是旅鼠袭击事件,影片都没有解释。男主人公此时陷入一种背动状态。

风景优美的小屋比阿特利斯以爱丽斯的口吻与阿兰盖提作爱,虽然阿兰盖提是个好男人,但这种非同寻常的诱惑还是无法抵抗的,他面对的肉体是妻子,但精神上已经出轨了。
比阿特利斯离开了阿兰盖提,去寻找理查德,这是阿兰盖提没有想到的事情,难道妻子真的被死去的爱丽斯附体了吗?
旅鼠活蹦乱跳地回来了,阿兰盖提有些害怕,甚至被咬伤了。
而这时,爱丽斯的灵魂出现,在这个灵魂的指引下,阿兰盖提终于无法忍受妻子的背叛,用一场意外结束了老板的性命。
妻子恢复了常态,一切好象都正常了,但那只旅鼠却死去了。

影片的提纲是如此的简单,好象就是讲述了一个女子灵魂附体的事件,而影片的细节却相当地值得回味。
首先,我们看到的故事虽然讲述者是阿兰盖提,表演者是比阿特利斯,但阿兰盖提所有举动都再现实不过了,而比阿特利斯却只有在象爱丽斯的时候才显得极有个性,这样说来,其实本片只有一个人物,那就是爱丽斯,而比阿特利斯无非是爱丽斯年轻的一个载体。
作为爱丽斯,她的生活很遭糕,女人已老,依靠的男人只对年轻女性充满了欲望,她便由爱生恨,恨不得亲眼看着理查德的死去。
但是,一个老女人,连勾引人的魅力都没有了,她还有什么力量对付自己的老公呢?爱丽斯在绝望中自杀了。
可自杀后的爱丽斯附身在比阿特丽斯的身上,这个年轻的女人比自己更有力量。
于是,爱丽斯完成了勾引阿兰盖提的壮举,不为别的,只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只为了对老公长期以来的冷落的一种报复。

但爱丽斯的报复远远不止这一点,她要看着理查德的死去。
于是,比阿特丽斯好似背叛了阿兰盖提,这对于年轻的男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刺激,于是,阿兰盖提也如爱丽斯所愿的那样杀死了理查德,睡在旁边的比阿特丽斯眼睛睁得很大,默默地注视着理查德死去的过程。确切地说,这个睁眼的女人其实就是爱丽斯。

这些细节都表明了本片是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故事,而鬼上身或灵魂附体只是一个手段而已。但问题是那只旅鼠意味着什么?
我们看到被困在下水道中的旅鼠和饭桌上歇斯底里的爱丽斯是何等的相像,听到旅鼠自杀的壮举再审视爱丽斯的自杀,这些细节似乎都好象在告诉观众,旅鼠实际上就是对爱丽斯的暗喻。
其实错了,旅鼠其实是对爱丽斯命运,欲望的一种暗示,这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生与死,现实困境可比较的。

爱丽斯与理查德的危情在二十年前就存在了,这说明他们根本就不应该在一起,就如一只北方的旅鼠到了南方一样,根本就是无法适应的婚姻。于是,爱丽斯生活在痛苦中,旅鼠在下水道中残喘,爱丽斯绝望地自杀,旅鼠也会义无返顾地自杀。但当爱丽斯开始附体在比阿特丽斯身上的时候,女人的欲望膨胀了,旅鼠也大量出现,阿兰盖提所遇到的袭击事件也许是个梦境,更主要的是导演用一种非现实手段表现出的女人的欲望。
什么欲望呢?首先是征服,阿兰盖提在意乱情迷的时候与爱丽斯的灵魂作爱,而爱丽斯更大的欲望是复仇。这时候,旅鼠被兽医送回来了,活得很痛快,也很嚣张,甚至咬了阿兰盖提的手。爱丽斯则要对男人实施报复。
理查德死了,比阿特丽斯恢复了正常,也就意味着爱丽斯的报复终于完结,这种残忍的欲望终于得到了满足,所以旅鼠也就死去了。

这部看起来令人欲说还休的影片其实可以归结到女性题材中,不仅仅因为真正的主人公只有爱丽斯一个人,更因为它讲述的是作为女人的命运与欲望,婚姻,衰老是命运,性爱与仇恨是欲望。
如果认为此片是恐怖片的话,那么这种表现手段所体显出的恐怕感觉远不及影片内核所表现的主题更加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女人的命运是无奈的,但女人的欲望却是可怕的!

㈣ 无声电影技术要求很高,不知道中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哪部呢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就是上个世纪初,背景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定军山》电影,由当时的当红演员谭鑫培主演。我们都知道,如今人类的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影了;年初,因为疫情的关系,中国关闭了全国上下的电影院;

让很多的影迷都是心痒难耐。终于,随着新冠病毒逐渐被我们控制,我国也陆续的让电影院开始复工复业。因此,已经“停摆”了半年的电影院,现在,再次人声鼎沸了。

谭鑫培也因为这个角色,成了当时炙手可热的著名演员。值得一提的是,他出演赵云的时候,已经有五十多岁了。但是,从当时的一些剧照上来看,谭鑫培英姿飒爽之处,不比现在的“小鲜肉”逊色。

㈤ 电视剧或电影的观后感

赤壁观后感

今天和同学去看了电影[赤壁],30一张票,什么概念呢?比一般的美国大片便宜了点,但比大部分国产电影贵了不少。可是,大家看完之后大多说不怎么样,排除大家愤青或哗众取宠的因素,我想这总会是有原因的。下面,我摘取大家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谈谈我的愚见,权当玩耍。
我问过七个人,有五个说不行,其中理由占多数的,是剧情与历史不符,觉得故事情节的设计很失败。其中原因,当是很明白了。由于这是一部国际导演,投资巨大,大牌云集的名片,这是要全球同步上映的。那么就不得不考虑到外国人的感受。在他们不了解中国历史的背景下,有许多情节是若是一板一眼照原书演是不可以的。比如外国人看了会问,曹操兵败为何为没被杀死?这就要讲到华容道,而为何关羽会释放自己的仇人?这就要讲更多甚至与赤壁不沾边的内容,这样,影片就散了。说句实话,吴老在这里把关羽调过来并让他断后被擒,曹操义释之,也是一个漂亮的改编。
此外,我们还看到许多与我们想象中赤壁之战或三国人物不同的影子。比如诸葛亮的给马接生,比如长板坡的镜面反射,比如孙尚香多次的放肆犯上,等等。毕竟吴老在美国呆了这么长时间,对美国文化烂熟于心。要知道,美国人眼中的英雄与中国是不同的。中国的英雄讲究忠义神武,运筹帷幄,有羽扇纶巾的大气,又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而美国的英雄则不同,从超人蝙蝠侠到兰博终结者,无不肌肉发达,一路猛打。不说头脑简单,但至少思考的时间比打斗的时间少,而中国英雄的代表关公,我们在给他筑像时,一般是筑他读书时的像。这便是文化的不同,于是,文化的不同注定这部商业大片要追求大多数人的意志,这样,我们看到英雄们各自为战缺少配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诸葛先生的接生工作,也是一个文化问题,而非卫生问题。在美国英雄不仅仅要有侠骨,更要有柔肠。虽然似乎中国也是如此,但其两者是不同的。在中国看来,刘备带老百姓逃难,这是柔肠,但他绝不会带着牲口逃难。这或许是动物在两种文化间不同地位的原因,总之,给马接生在我们看来是笑场的桥段,但在西方人眼中,这才是英雄所为。至于带百姓逃难,那是你刘备无能,没什么。
说来说去,还是落在文化上。本来嘛,电影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吴老也是一个文化的缔造者。这是导演的本质,也是导演的任务。可问题是电影不仅仅是文化,它还是艺术,还是商业。于是,电影也由此逐渐退去文化的光环。导演也更注重影片的商业价值了。
当然,国际名导毕竟是国际名导,影片至少让人看了觉得有一丝文化的味道。或许是剧本和故事发生时代唤起国人内心共鸣的原因吧,但在这一方面讲,本片就比什么终结这一类只注重视觉效果而胡扯一顿,只注重商业价值而瞎拍半天的好。
最后说来,本片无非就是一部中国版的[特洛伊]。倒不是说他们的情节雷同或是说视觉效果相似。而是因为其内在都是美国文化对世界范围内古典文化的再审视。或许是美国没有古典文化,便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可利用的古典文化,再大加改造,最后弄到除了人物名字还是原来的以外无一相似了为止。然后对世界宣称,这就是美国版的特洛伊,这就是美国版的赤壁。实则是美国版的希腊文化,实则是美国版的中国文化。不伦不类。
这就是美国式的文化再审视。好像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一夜暴富,总觉得缺点什么,就买下了各个名牌大学的学位,印在自己名片上。殊不知,学问这东西和文化一样,没有上千年的酝酿,买来的永远是买来的。或许它可以使你赚很多钱,但绝不会深深的刻在你的血液里。既然这样,文化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回归正题,这部片子,就是导演的中国情结,国人的对自己文化重新要求外来审视的愿望,与全球的商业化结合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文化空虚罢了。这样的片子赚钱,原因就在于它把我们的文化结合进美国主流文化。换句话说,就是把圆明园建成一个豪华宾馆,国人冲着圆明园的历史去,西人冲着他的豪华去。所以说,这部片子是美国文化的产物,而非中国,而情节则的变动要更贴近西方价值观。
有人问我喜不喜欢这部电影,我说,一部电影,总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要是都不喜欢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就不会上映。所以,在选择中喜欢不喜欢不重要,毕竟人各有各的欣赏标准。于是,分析比结果更重要。
分析比结果更重要,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试图透过暄彩的荧幕看到它后面深深隐藏着的东西,看到我们心中深深隐藏着的东西,看到一些不算在那30块钱里的东西。愚见平庸甚极,权当玩耍。

㈥ 全民目击最后郭富城看到伪造后又说要申请重审,什么意思,我以为他又要翻供,怎么就没啦

留悬念呗,这是我看过最爽的国产电影了,相当好!

㈦ 有一部电影开始就是再审问一个人,故意被抓的,里面还有个很个性的飞行员,最后是设计一个局救人呢

《天龙特攻队》“汉尼拔”约翰·史密斯、坦普莱顿·派克、莫多克和“水牛”巴拉克斯曾经是美军游骑兵成员,四人在与墨西哥恶徒交火中相遇,并由此成立靠赏金为生的天龙特攻队。在成军8年后,天龙特攻队接到新的任务。据说伊拉克战争期间有隶属美国的黑军抢夺伊方印钞电板,并用它大量生产伪造美钞。史密斯等人的任务就是在伪钞和电板运回美国之前将其夺回。然而事态却朝着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史密斯的上司更死于离奇的意外。在此之后,天龙特工队被军事法庭判刑。此后不久,史密斯和成员相继越狱,势要将黑军的败类绳之于法……

求采纳,谢谢!

㈧ 韩国剧情电影,小姑娘帮痴呆父亲重审

《7号房的礼物》
剧情简介 :
1997年,只有6岁儿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龙久(柳成龙 饰)和可爱的女儿艺胜(葛素媛 饰)相依为命,生活虽然简单清贫,却充满幸福。某天,执着为女儿买美少女战士书包的龙久意外卷入一起幼童诱拐奸杀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长的女儿。龙久懵懂无知,搞不清状况,昏头昏脑就被投入监狱。在7号牢房中,聚集着走私犯蘇杨浩(吴达洙 饰)、诈骗犯崔春浩(朴元尚 饰)、通奸犯姜万范(金正泰 饰)、恐吓犯老徐(金基灿 饰)和抢劫犯申奉植(郑万植 饰)等五毒俱全的“社会渣滓”。龙久孩子般纯洁的心渐渐感动了这几个“大坏蛋”,他们甚至不惜冒险将艺胜带入牢房与父亲相会。
黑暗冰冷的监牢内,7号牢房阳光满满……

㈨ 电影《全民目击》最后案件会不会重审

应该会再审吧。检察官都知道抓错人了,典型的错案,咋不再审?
而且最后郭富城不是打电话了嘛,听那个意思是要申请审监程序的。
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这样。

阅读全文

与再审电影好看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中老三比静秋大多少岁 浏览:686
电影院还要多久才能开业 浏览:534
王千源跳舞那段是什么电影 浏览:674
泰森出演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32
爸爸电影三比多少 浏览:386
条子有哪些电影 浏览:452
台湾2020好看的电影 浏览:685
3d电影一张门票多少钱 浏览:632
怎么去宾阳时代电影城 浏览:924
免费电影全部在线观看 浏览:166
北极卡通电影有哪些 浏览:774
怎么用电脑观看囧妈电影 浏览:309
佛山电影院打工一般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363
万达电影购票如何改座位 浏览:921
天翼电视怎么放优酷电影 浏览:844
免费下载国外电影的软件 浏览:733
电影空中危机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浏览:667
好看的斗智斗勇的电影 浏览:900
孤儿怨小女孩演过什么电影 浏览:766
憨豆先生电影大全免费 浏览: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