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一个勺子》好看吗
好看不如爱看
❷ 你是如何评价电影作品《一个勺子》
《一个勺子》将黑色幽默与嘲讽作为一种还原剂,还原了底层社会里最最真实的人的生存状态,这种真实尤像显微镜下的细胞,使我们见证着真切与微小所散发出的力量,这种力量或令人压抑,或使人自叹“这就是人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生?片中的拉条子与傻子代表了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平凡、懦弱而又无知的人,他们会因为吃到一个馒头而开心许久,也会因为有个羊铺可以缱绻入眠而心满意足,但不会因自己的孩子“过度聪明”入狱而放弃生活,甚至愁苦度日,他们依然会快乐、乐观,舔尝傻福。而村长、女警官、大头哥则还原了这个世界上另一波拥有权利与金钱的人的生存状态,他们孤傲狂狷、自我膨胀,甚至欺压或“帮助”他人。而那几个欺世盗名的认亲者更可在现实中找到原型。他们为了金钱或投机倒把、骗财越货,或专门欺压、坑害老实人。当然,这个社会中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夸夸其谈,将人生道理、生存哲学讲得透彻,自己却生存在社会的底层甚至是边缘或暗角,苟且过活。片子里的开小卖部,为拉条子剖析“这就是人生”那哥们儿就是这种典型,他看似比别人智慧、高明,但却指导不了自己活好自我。总之,片子毫不做作地实现了一次最生动的还原秀,将社会现实里最真实,也最讽刺的故事呈现给了观众,它关乎人性,触及人心,带给观众与好莱坞视觉盛宴不一样的真实美与心灵触动。
❸ 如何评价电影《一个勺子》
“好人会有好报吗?”
“不一定。”
“那为什么还要做好人。”
“因为心安。”
这是我看了《一个勺子》这个电影后,最心酸的问题,“好人会有好报吗”,当我抛出这个问题,给我身边一位朝夕相处的同学时,他做出了如上的回答。顿时让我觉得心里有了安慰,也似乎真不能仅仅因为不会有好报就选择不做个好人。
这部电影也是在刷手机时,看到有人总结了一些拍的好但评分低的电视,其中就有《一个勺子》。
因为我本是北方人,而且也是西北地区,所以,“勺子”二字,我也理解,像电影开端的解释一样,除了作为炊具勺子外,口语里那就是傻子的意思。所以,看到这个电影名字,也觉得很是理解加亲切。至于它能讲述出什么,还真不知道,所以,也蛮期待的。加之,看看演员阵容,有陈建斌还有蒋勤勤,演员界的大咖,更是增添了想看的意愿。
所以,就趁机下载下来,开始观看了。
电影是以一对忠实质朴的农村夫妻两为主,他们在乡村里过着和大多数农民一样的生活,农忙,养羊维持生计,影片中他们的儿子入狱(没有说具体原因),而老两口只想通过求人花钱希望给儿子减刑,早日能从监狱里出来。于是,开始到处求人,找关系,也找到了看起来无所不能的大头哥,东拼西凑的凑够五万块钱,托人办事儿。事情有没有办,只有收钱的人知道,我看了看,但我感觉,并没有办,而这也反衬出,农民对于法律还有程序的陌生,他们依然觉得有人有钱有关系就可以让很多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当然,也不只农民这么想,很多人都这么想,因为我们国家的人情社会理念还是比较浓厚的。所以,看到夫妻两为了儿子的事儿,到处奔波,难免觉得动容,父母总是在不计回报的守护着孩子。
电影一开始,是男主马吉(小名拉条子)去城里找办事儿的大头哥,因为钱也送了,儿子也不见有减刑的消息,所以,他以为事儿没办,就打算把那些东拼西凑的钱儿拿回来,可是,大头哥总是格外忙,几次去了都见不着人影儿,而自己去城里也舍不得进饭馆吃顿饭,只是随身带了些饼子充饥,在他吃饼子时,身后有个乞讨者在后面,伸手,想吃东西。他看了看给了,那人三下五除二的消灭又开始伸手,没办法,最终善良战胜了狭隘,他把最后一个饼给了那个人。打算回家了,而奇怪的是那个人却成了一个尾巴,甩不掉了,跟着回到家里来。对于任何一个家庭,不仅仅是拉条子他们这种农村家庭,突然多一个人要吃要喝是很麻烦的,况且这个人不认识而且头脑还不清醒,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子(勺子),更是让人感觉抓狂。
❹ 怎么评价电影《一个勺子》
电影很多情节都带有冷幽默的味道,却让人在笑完之后心情非常沉重。观众眼看着善良的拉条子在倒霉的路上越走越远,心里着急上火,却无能为力。因为拉条子并没有做错什么,甚至在派出所的警察好言相劝让他宽心之际,这个一根筋的男人仍旧认死理:他们为何要争抢一个傻子呢?淳朴善良的拉条子哪里懂得世道人心险恶啊,他就像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一样,一遍一遍在与自己的良知做战斗。
?
❺ 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和一个勺子哪个好看,有看过的嘛!
不一样的电影,针对不同的观影人群。你要是年青人或者少男少女可能会觉得我的少女时代好看。
❻ 《一个勺子》到底好看在哪里
《一个勺子》上映之后,随即关于电影的影评铺天盖地的袭来,比去年这个时候间个勺子得两项金马奖的热度还高,所以昨天下午小影和闺蜜顶着帝都的大雪去三里屯的电影院看了《一个勺子》。
许是因为下雪的缘故,昨天的上座率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所幸,这是一部“不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文艺片,一半的上座率相对于这样一部黑色嘲讽电影来说,可以称之为胜利了!
这部电影要感谢一个昨天晚上小影新加了一个电影群(就是一帮喜欢吐槽电影的人扯闲篇的地方),我进去的时候,他们正巧在聊《一个勺子》,有个同好说:“《一个勺子》的投资人要感谢王学兵。”这句话一出,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小影仔细想了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儿,如果没有“王学兵吸毒”的事,《一个勺子》别说拿两座金马一座金鸡,就算是拿了奥斯卡,估计都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毕竟中国拿奖的文艺片太多了,远的不说,就说今年刚拿了金棕榈的《刺客聂隐娘》,去年得了银熊的《推拿》,均是叫好不叫座罢了!所以,仅从宣传上来说,《一个勺子》的投资人要感谢王学兵,他为这部电影省下了一笔宣传费,制造了钱买不来的宣传点。
不可否认,因为王学兵,这部电影推迟了大半年才得以上映,可谓“百转千回,终得曙光。”
❼ 一个勺子好看吗已经看过的来说说呗
这就跟驾船的人吃鱼不能翻面一样,吃鱼翻面更深的含意是翻船。
❽ 如何评价电影《一个勺子》
《一个勺子》用了一种很好玩的方式讲了一个心酸的、彪悍的故事。拉条子用拉皮条一样的方式生活着,滑稽又悲哀的展开自己和勺子间的故事,整体更像一部黑色荒诞剧,把一对夫妻由捡到勺子到送走、被骗之间的俏皮故事演绎的悲壮又悲凉。拉条子的整个人生像极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项链》笔下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玛蒂尔德因为一条项链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拉条子因为一个傻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即使拉条子和玛蒂尔德是不一样的人物性格,也不像玛蒂尔德般虚荣,但两者皆因一个东西活成了另一种样子。当拉条子的老婆金枝子埋怨好人没好报的社会寓意时,被拉条子打屁股的真实和演技实在惊艳,好一个“夫妻打配”,这样的情节深深的贴合着西北农村男人身上的粗鲁和真性情。所有的造型和语言习惯上都那么贴合自然,即便时不时方普混交,但多少都会选择宽容。难为演员演好一个戏时还要深挖主人公身上的粗旷和流气。 影片一开始就是拉条子抱着自己的羊羔去看病,然后遇到摆脱不掉的勺子所展开的活不明白的人生。然后镜头一一记录着西北小县城上赶集的妇女、路边炒货店的老板娘、派出所的女警察、临走还要顺一把老板瓜籽儿的拉条子,所有的故事和人性善恶在镜头下娓娓道来。 如果非要把《一个勺子》《家在水草风茂的地方》《山河故人》这种片子归属独立电影或者文艺片,可能排片和营销有点悲哀,或许这是我们的电影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个国家都需要各种各样的片子来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我们的观众看不到想看的电影,就会有人来拍他们想看到的电影。中国有那么多导演,有那么多票房,并不是每个人都像那些只要票房不要口碑,搬起石头砸自己牌子,然后把电影作为圈钱工具的“聪明人”,总有那么一些人去做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片子。 你会发现片中三哥这个角色安排的必要性,记得他的经典台词“生活,就是这样的”。当拉条子的老婆哭着说“好人做不得,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拉条子想破脑子还是不能理解一个傻子为什么被大家抢来抢去?所以他一遍遍的打了心结“羊还能炖了肉吃,傻子有啥用呢?” 当三哥教育的语气一次次说出生活就是这样的时候,他还不明白呐,于是他真的越来越活不明白了。然后戴上帽子活成傻子的样子,走在被一群被孩子围攻嬉戏的镜头里不成疯便成魔。 物是人非,无疑这是最寓意的结尾处理方式。个人感情有点重,眼前早已出现了那些生活在底层里、活的很纯心的老实人,他们付出比常人多的努力却得不到该有公平和尊重,很多时候我在想其实人都是一样的,不过是穿着不一样的皮囊行走在世间,所以我会经常疑惑“为什么这个社会上有那么多歧视?”。那些美好和温馨难道不是更应该被那些纯心的好人拥有吗?可现实却那么尴尬,这真讽刺...... 片中一句“谁把别人当傻子,谁就是最大的傻子” 容易让人地下头去反思自我。
❾ 电影《一个勺子》好看吗,在哪可以看到
一个勺子,是陈建斌导演处女作,且自编自演,其余三位主演由蒋勤勤、王学兵和金世佳担纲,影片改编自小说《奔跑的月光》。
❿ 《一个勺子》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自小在新疆长大,新疆的汉人大部分都是参军支边过来的,所以能接触到各种方言,大家多讲河南话陕西话,甘肃宁夏哪边的回回(回族)的话也说,慢慢融合习惯了,就形成了以西北土话为主的新疆普通话,土得掉渣但说得粗犷听得亲切,“勺子”就是其中一个词语,就是说,傻子笨蛋的意思。
所以刚一听说王学兵涉毒被抓,我本能想起的第一句话就是,王学兵,你勺了吗?
先不说对他个人的损失,单单说他在观众心目中高大威猛正义化身的光辉伟岸的形象瞬间坍塌,将来学兵“出来”,以我们现在观众和媒体,最重要的官方对从艺人员的道德命题的解读,以中国的方式进行了诠释再诠释,学兵想“学好”归来,事业跌倒了从头再来,像被岩松解读的哪个吸毒被抓的歌手出来出场费大涨那样,学兵能再次在电影电视话剧中起步,再能走到今天这个境地,这个,基本上,很难。
其实受王学兵吸毒被抓影响最大的就是计划五一公演的自己的老同学陈建斌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一个勺子》。虽然管理方一直没有对此发表任何意见,但从我内心阴暗的揣测,《一个勺子》顺利公映的命运一定多舛的,结局是难料的,悲观的预测的可能是或面临“换头术”或者删减“学兵”戏份来淡化王学兵在电影中的表现,但这样的结局,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一个勺子》该片以一个西部农村片而获得金马奖五项提名两项大奖,这多么不易,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一个关注中国电影的业余影评人,为了一个“学兵”而看不上这样好电影,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
似乎这样“悲惨”的倒霉蛋结局,绝对不是电影《一个勺子》。《一》由山东嘉博、业余时间影视、儒意影业、河北玛西雅、蓝钻文化和美图网共同出品,该片也是山东嘉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次主导投资的大银幕作品,电影不能如期公映或者是“被”删改的体无完肤,不光是投资方资金上的损失,而陈建斌的才华好心,整个电影团队包括的心血也将付诸东流,王学兵已经不是被骂成勺子就能解脱了。
也不敢说“禁放”这样做是电影局相关部门出于净化文化氛围,艺人要率先垂范安身为乐这样冠冕堂皇借口的而无奈的“任性”,我只是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个犯罪吸毒演员,本应该受到最严厉的处罚,但在他被抓被曝光前电影一并“诛连”,有没有违背罪刑法定的原则?王学兵在被抓前在观众面前也一直是一个好警察好公民的形象,犯错的是王学兵吸毒,并不是他在被知道吸毒前拍的电影,仅仅因为电影公映前,因为个人原因对他以前(没有犯罪前)的电影一并处罚,有没有违背咱们现在大力提倡的法制建国的“阳光”,我们期望的公平正义?对陈建斌对投资人对观众对陈建斌是不是也是一种过于武断的处理?
电影《一个勺子》影片非常有意思,主人公拉条子(也是新疆话)好心把一个无家可归讨饭求生的傻子带回家,没想到却被骗人骗财,各种误会,各种不解,凭借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几位主演自毁形象打动人心的表演,此电影获得了第51届台湾金马奖5项提名,并一举拿下了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新导演两项大奖。“在悲喜之间洞穿人世的复杂,犹如一面照妖镜,让社会中的人无从遁形。”这是金马评委对影片给出的评价。影片还曾被多家主流媒体、影评人评为“2015最受期待的国产电影之一”。人生如戏,“什么让好事变成了坏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傻子?”王学兵的吸毒被抓再次冥冥如电影情节再现,几乎让这个电影失去了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机会。
当然这个机会并不是完全失去,拥有话语权决定权的相关也还没有对这个优秀电影一棒子打死,但电影何去何从,如何化解艺人品德和艺术文化品质不能契合的困局,也许《一个勺子》出台的解决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都会引起各方面非议。既得利益者,改革阻挠者,拥有语言“暴力”的网民,特别是电影内部人员的不同声音,他们总会用自己熟悉“优势”的话语权来发出不同声音,而观众更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这部电影,评判由“王学兵”等带给大家的艺术展现和感动,所以对于电影局各位改革者来说,正是考验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的时候,能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要规矩,还有灵活;既要“严打”还要“从宽”;毕竟错误不能原谅但还要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和胸怀。这需要你们无比智慧和认真审慎,需要超人的勇气和管理的担当。
哪怕电影不能上映,但努力做过,说法给给(新疆话),面对善良和正义,都不要而选择躲避和漠视。
期待这个社会有更多像“拉条子”这样的新疆好人。更期待王学兵“学好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