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浮士德 是一本怎样的书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浮士德浮士德(Faust\Faustus)是德国传说中的一位著名人物,相传可能是占星师或是巫师。浮士德传说中他为了换取知识而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许多文学、音乐、歌剧或电影都是以这个故事为版本加以改编的,如歌德的《浮士德1》、《浮士德2》。浮士德的五大追求:追求知识,他满腹经纶,却于事无补;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政治追求,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而葬送自己的前程;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社会理想追求,建造人间乐园,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
⑵ 如何评价电影《浮士德》
《浮士德 Faust - Eine deutsche Volkssage》是1926年的德国电影,而且还是默片,有配乐,没有对白,对白都打在字幕上了。这个版本忠于原著比较多了,但也只是改变了第一部分。但是有几个明显不同处就需要思考了。
比如上帝与魔鬼的赌约。原著是:天主说:“一个善人即使在它的黑暗的冲动中,也会觉悟到正确的道路。”魔鬼-梅菲斯特说:“我把他慢慢引上我的道。” 赌注是,如果魔鬼赢了,可以随时见天主。
电影是对话: 魔鬼:这个世界是我的。天使:这个世界不可能是你的,人们属于天主。魔鬼:我打赌,我要把浮士德的灵魂从天主那里赶出。天使:如果你能做到,世界就是你的了。可见赌约有雷同,赌注不同。
而浮士德与魔鬼的赌约就更加值得思考了。原著是:老年浮士德终其一身,虽满腹经纶,洞察世事,但终究无力回天。贫穷,孤独,绝望,苟延残喘。“知识的乌烟瘴气,知识的充盈没有带来澄明,反倒蒙蔽了目光。”
浮士德甚至想到了自杀。魔鬼出现了,承诺带了新的生活,广阔的世界。浮士德:“如果我安静下来,游手好闲,虚度时光,那就让我马上完蛋!如果你能谄媚我,诳骗我,使我自得其乐,如果你能用享乐把我哄养-那算我的末日来临!我争这个输赢!”
“如果我对某个瞬间说:停留一下吧,你多么美呀!。。那我就毁灭。。” 赌注是来世的灵魂。
电影是:浮士德为了救被瘟疫折磨的人们,与魔鬼签了一天合约。而后被魔鬼引诱,激发了情欲,爱上了女主。最终为得到女主,签订了终身合同,规定只要满足就把灵魂给魔鬼。
⑶ 写读后感是《巴黎圣母院》好,还是《浮士德》好
巴黎圣母院是以情节和人物取胜的小说,比较容易读进去,自然也比较容易有感触,好写一些。浮士德是以思想取胜的,理解起来就很需要时间,读一遍一般都觉不出来什么。
⑷ 陈晨写的浮士德好不好看
好
最初买它 就是因为是晨写的
大家都说他文笔不是很好 说 浮世德 就是抄小四的《悲伤逆流成河》
所以买的时候根本没抱太多希望
可是看完 我就被这个故事 深深的 震撼和吸引了
我觉得最真实的 是纪澜
有人说她很像 易遥 都是父母离异跟妈妈过 都有去跟爸爸要钱 甚至 都被妈妈骂过很难听的话
我觉得 这么来看 是像
可是 纪澜对藤汐的女生和女生之间又羡慕 又憎恨
比易遥和齐铭之间 感觉更为真实
毕竟 很多女生都可能有 比自己耀眼一点女生朋友 像齐铭那样的男生 很难出现吧
在这里小小的宣传一下 浮世德 写得很不错那 大家要买哦 错过会后悔哒
⑸ 《浮士德》哪个版本好
浮士德是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他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依次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学者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与劳动生活,由此形成了作品的主要情节结构和他的五个追求层次。他的追求过程是一个不断肯定又不断否定,进而达到否定之否定的辨证发展的过程。他否定了脱离实际的陈旧知识,认识到单纯的情欲需要不能开创个性解放的道路,为封建王朝服务不是真正的事业,用古典美来教育人,改造社会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在改造大自然的劳动生活中,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人类建造幸福自由的乐园。浮士德是进步人类的代表,体现了肯定精神。他的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被称为浮士德精神,它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积极进取精神的表现。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⑹ 电影《浮士德》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好看吗
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⑺ 浮士德具体讲的什么好不好看适不适合男生看
是歌德的《浮士德》吗?如果是的话非常推荐你看下 ,这是个综合了许多神话传说的长篇诗歌,取材于德国民间传说中的巫师浮士德,传说他为了力量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摩菲斯托。而歌德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改编这一传说故事并引入欧洲其他国家的一些传说故事,创造了新的故事。 它讲述了魔鬼摩菲斯托和上帝打赌称自己将引导浮士德堕落,于是摩菲斯托来到凡间开始不断诱惑浮士德,通过浮士德所经历的五大幻梦来满足他的欲望,浮士德追求知识,爱情,政治目标,艺术以及社会理想都在最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失败,但是在这些追求中浮士德的灵魂不断得到升华,使得上帝和众天使最终从魔鬼摩菲斯托的手中抢到浮士德的灵魂。这些好像很虚幻的故事其实就是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德国资产阶级探索自身和国家命运的矛盾心理,以自身的追求和最后的失败表明了曾经无数失败探索的现实,并且其中还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许,这部长诗同时还展现了人类在社会中思想的矛盾性,具体表现为浮士德即有美好伟大的追求可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他又把灵魂卖给恶魔以达成目标并且挣扎在欲望和理想里。 《浮士德》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为主同时还有现实主义手法辅助,是部伟大的作品,它适合所有喜欢文学的人并且追求知识的人观看,并没有性别差异的。 追问: 我是说陈晨的,不过还是谢谢你 回答: 那就是《浮世德》了,这个我只看了一点点,感觉写法比较黑暗点吧,女孩子很多人喜欢看,你要看也可以,情节说白了就是多角恋然后夹杂什么现实的残酷折磨的情节,什么感情之中的怀疑啊,牺牲啊之类的,男孩子看这也可以(对于90后一代来说),但是我个人并不喜欢这样的小说,原因没什么好说的 文笔一般,但情节构思还不错。 PS:男生看的应该比较少,因为多数都看玄幻小说去了,还有就是这部小说很纠结。
采纳哦
⑻ 如何欣赏与评析《浮士德》一书
《浮士德》这部耗费了歌德20年心血写成的巨著代表着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它的全部思想价值就在于通过浮士德一生自强不息追求真理和美德的历程,描绘了欧洲自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的300多年间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表现了欧洲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中光明、科学、进步与黑暗、愚昧、反动的斗争。
浮士德是歌德肯定的理想人物,他体现了人类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和坚韧不拔、始终向善的美德。他是人类善良、光明、理性的象征。而魔鬼靡非斯特则是虚无主义的代表,恶与非理性的化身。
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的对立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后者是作为前者的精神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出现的。靡非斯特的存在意义只在刺激浮士德精神的向上发展,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他可能使浮士德在前进中遭到失败,但决不能把他毁灭。
当然作为社会生活现象的艺术概括,剧中人物性格也不是单纯固定的。在浮士德身上就存在着灵与肉的矛盾。而靡非斯特也有较积极的一面,他既是恶的化身,同时又以恶的讽刺者与暴露者的姿态出现。
同时,歌德也通过《浮士德》一书对当时德国腐朽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尖锐批判,还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谴责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
《浮士德》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但又以浪漫主义为主体。它既概括了当时德国与欧洲的一些重大事件,又大量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在剧中安插众多来自神话与传说中的人物,且许多场面充满了奇特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结构上,诗剧打破了时空界限,天上人间,远古当代,形成片断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特点。作品还广泛使用了象征、比喻等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组合上既有自由诗、民歌民谣,也有格律诗和古希腊悲剧体诗。诗歌风格也变化多端,充分显示了歌德高超的艺术才能,也使《浮士德》不愧为一部时代生活的史诗。
别林斯基:“无可争辩歌德的《浮士德》是我们时代的《伊利亚特》。”“《浮士德》是当代德国社会的一面完整的镜子。”
⑼ 浮士德是什么书~
是现代社会启示录。
是你想看清别人或自己的话,就需要请教的书。
是开始思考的人需要参考的书。
是有意义的人,在面对无意义的生活时必须经历的历史。
是有关于欲望、抑制、堕落的书。
是有关于克己、沉思、升华的书。
是尚存热情的人的圣经,
和一向玩世的人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