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对花木兰电影的看法
总体而言算是围绕主旋律(忠勇真)完整的讲完了一个故事,6.5分有的吧,分数低是因为战争剧情太离谱(两军对峙拨了一半军队去偷袭皇宫,你都不管那些打到一半的人吗?话说边塞到皇宫只有一站路吗?)。
除去没有祖宗祠堂(土楼和那个破凤凰有点一言难尽,不太明白经费都用到哪了)、木须龙和小蟋蟀,另加全程让我出戏的鹰女,基本算是终于98年的动画原著(如果用特效加上这些小不点互动倒不一定适合真人片)。最还原的算是单于,长得和动画里几乎一样。
感觉导演是想拍的严肃些,相对于其他忠于原动画的宝莱坞式唱跳片,这种改编我倒是更能接受。
巩俐那个角色都已经这么厉害了竟然只是希望得到世人认可(龙妈都没你这么拽好吗,人家不也当女王了),如果单于部落力量至上,你甚至只要变换个男型(本来就一会儿附身小兵一会儿附身大臣)上去把人都揍趴下就是单于了?最后为了走剧情带个路太突兀了(前面巩皇留木兰活口,以及想说服她站自己一边都是情有可原,毕竟这是她唯一的同类),这么强实力靠爪子就能怼剑的莫名挡箭就死了?你倒是用爪子汤一下啊,这片里这么多人徒手接箭呢,这是故意想死吗?
木兰的刻画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人家本来就天罡正气附体(虽说气这概念挺玄乎,想起灭霸为了世界和平想无差别消灭全宇宙一半生物,按迪士尼的编剧水准也是挺正常),只是一直压着不用,一旦想通了愿意用了,分分钟是个开挂选手。
扑克脸也不只是刘亦菲(其实扑克脸挺适合要女扮男装的木兰),但拍一部扑一部的也就她了,好不容易千里挑一选上迪士尼公主,以为这次背靠迪士尼爸爸好乘凉吧?照样扑,照样因为亚米利加赶上新冠、国内一片仇美情绪(其实这部片和阿拉丁、美女野兽、灰姑娘真人片相比真的水平差很多吗?我倒是觉得美女野兽更没逻辑),两边不讨好又扑了(之前真人改编的阿拉丁之流其实票房评价都混的过),感觉她该去烧香转转运什么的
❷ 《花木兰》这部电影上映之后,为何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关于这个成绩,很多电影院的经理都说没什么意外的。即使同期有竞争力的新作不够,木兰的气势也是不可避免的。从几个方面向大家分析原因。
剧情问题从演员表演到动作戏,从动作戏到中国文化,网友对《花木兰》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花木兰》大概是电影史上唯一一部取材于中华传统故事,由华人出演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真人电影,这是它在中国备受关注的根源。
正因为中国观众对“木兰”的期待值特别高,所以对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十分了解,所以“木兰”的豆板评分和IMDB评分的差为0.8,在海外,一部分观众认为“木兰”很好,但在国内却有着几乎相同的颜色差。对于看惯了古装剧的中国观众来说,《花木兰》不仅是海报,还是20年前盗版DVD的封面水平,动作设计也和20年前的古装剧一样落后。虽然在网上流传着“木兰”的制作成本达到了2亿美元,但是仅从现在的效果来看,很多网民表示“看上去连2亿元的成本都没有”。
因为以上各方面的原因,才导致其票房收入不是那么理想!
❸ 赵薇主演的花木兰电影增补了哪些情节,有啥作用
费小虎是一个增补的情节,但我认为这个增补的挺好,当时房祖名也演得很好,不错的。
❹ 观动画电影《花木兰》有感
观看《花木兰》的整体感觉就是挺搞笑的,其实搞笑之余就其中的教育意义,尽管只是一部动画片,它的表现手法是在让感到轻松的时候受到启发和启迪。故事中的人物也颇具典型意义,影片的故事情节峰回路转,给观众耳目一新,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吸引了观众的兴趣,大大增加了影片的魅力。
《花木兰》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大体就是讲叙了在中国封建社会有一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本影片也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并增加了很多新元素,使得故事生动有趣。故事开始是匈奴突击中原,为解救国家为难和保护人民的安全,皇上向全国每家每户征召壮丁对抗匈奴,花弧带伤受命,但木兰不忍心年老体弱的父亲去征战,于是就想到了代父从军,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是绝不允许的,在封建的古代社会,女子以勤俭节家为美,要服从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终日要闭首家门,很少抛头露面的,更不要说要去打战了。可木兰出于孝心,背着父母偷偷地奔向军营应征。此时花家祖先现形来讨论木兰从军一事,并且引发了争吵,认为木兰不应该从军,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他们担心木兰万一弄不好会败坏花家历代的声誉,影响不好,同时也担心她作为女儿身去征战的安全问题,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才有了决定,那就是派花家的石龙神去保护木兰,可木须却把那石龙神给弄坏了,后来没办法他只好冒充石龙神去帮助木兰,在守护木兰的过程中引发了很多笑话。故事中木须虽然是冒充的,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他尽忠尽责,处处为木兰着想,为木兰出谋划策,是个善良机智有义气的人物。
在木兰从军时她结识的三个伙伴也各具风采,都是值得赞颂的人物,尤其是那个大块头和尚给人印象最深,他庞大的身躯闹出了很多笑话,但他也凭着这个优势在众人危难的时刻挽救了大家的生命,成为大家推崇的偶像。
李翔是个刚强的硬汉子,故事中木兰对他情有独钟,他超强的才干和优良的人品,还有强壮有魄力的身型,俊俏的外貌,都深深地吸引了木兰。故事中当他发现木兰是女子时,他是很为难的,惜日和自己很要好并称兄道弟的“好兄弟”竟是一个女子来的,实在不敢想象,一时间他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的,感觉自己被好朋友欺骗了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感到十分地愤怒。木兰犯的是欺君之罪,要判死刑的,李翔出于木兰对他有救命之恩,冒险地放生了木兰。此时他是带万分的伤感离开的。精彩的故事情节的后来当时服从大家追求完美结局的心理,李翔在患难之中对木兰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后来两人便有情人终成眷属,也为故事的完美结局添上了句号。
除了正面人物的特写,影片也注重对反面人物的刻画,特别是对丞相的封建性、歧视女子、心胸狭窄、胆小怕事、没有半点肚里撑船的量度的性格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描绘,不过影片就通过这样的对比才可以突出正面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优良的品质。影片中描写了匈奴的野蛮、无理、凶狠的形象也是突出了正面人物的勇敢无畏保卫国家和人民,敢于献身的正义形象。
影片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体现主题,突出地描写了木兰孝顺、勇敢、机智、善良的良好品质,在封建社会也敢突破封建势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影片也教育人们应具有孝顺、勇敢、善良、正直、阔达心胸、机智灵敏的品质,遇到困难时,应勇于排除困难,解决问题,面对生活。
❺ 如何看待迪士尼《花木兰》将面临的文化壁垒这将对影片有怎样的影响
《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讲述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有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花木兰》不仅因首次破天荒地取材中国民间故事而引起全球瞩目,更因其在动画制作技术上的突破性发展,堪称所有迪斯尼动画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
❻ 外国观众看到花木兰这部电影后会有什么反应
我想《花木兰》在全球上映的话,不外乎就会有这几种反映。
❼ 《花木兰》电影中的的音响效果
在电影院里,音效都是很不错的,而且里面的音响质量都是很高端的。
❽ 请介绍电影花木兰的主要内容,以及能说明什么问题,和给我们的什么教育
据说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在12年后凯旋回家。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只要求能让自己回家,好好地去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