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想找一部关于黑人和白人的美国老片
英文名:Carbon Copy
中文名:黑白父子妙事多
故事讲的是一个很有钱的白人父亲,突然有一天有一个黑人儿子来找他,后来他被有钱的岳父和妻子赶出了家,跟黑人儿子一起生活,历经了很多磨难,父子俩从最初的对立,最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且最后拒绝了岳父和妻子的挽留,和儿子一起离开.
丹泽尔·华盛顿的第一部电影。
⑵ 求一个美国电影一个黑人做了一个白人的贴身管家是什么电影 白人是半身不遂
触不可及 Intouchables (2011)
导演: 奥利维埃·纳卡什 / 埃里克·托莱达诺
编剧: 奥利维埃·纳卡什 / 埃里克·托莱达诺
主演: 弗朗索瓦·克鲁塞 / 奥玛·希 / 安娜·勒尼 / 奥德雷·弗勒罗 / 托马·索利韦尔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11-11-02(法国)
片长: 112分钟
触不可及的剧情简介 · · · · · ·
因为一次跳伞事故,白人富翁菲利普Philippe(弗朗索瓦·克鲁塞 François Cluzet 饰)瘫痪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职陪护。由于薪酬高,应聘者云集,个个舌灿莲花,却无法打动他的心。直到黑人德希斯Driss(奥玛·赛 Omar Sy 饰)的出现才让他作出决定。德希斯刚从监狱出来,背负家庭重担,一心只想寻张辞退信以申领救济金,而且他明显对女助理的兴趣要远大于这份工作。但是菲利普还是一眼相中了这个小伙子。于是,德希斯开始了一个月的试用期。虽然舒适的豪宅环境让他倍感虚荣,但是他仍面临很多挑战:不仅要为菲利普作身体复健,还得给他洗浴、灌肠、拆信、穿丝袜等。起初,两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大相径庭,但是,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他们成为了朋友……
本片取材于真实事件,获2011年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弗朗索瓦·克鲁塞与奥玛·赛分享影帝桂冠
⑶ 有一部国外同志电影,主角是监狱里的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名称是什么
电影情狱~ 是个德国白人和美国黑人的故事,尺度很大~~
⑷ 一个外国电影,讲的是两个女保姆一个白人一个黑人,偷偷教育主人家孩子一男一女性的东西(非英语)
《孩子们的秘密》
卢卡抵达与他的父母和妹妹芬妮在巴黎郊外的海边别墅度过一个夏天。一切都由两位性感女仆(Brigitte Lahaie和一位在欧洲女孩成人电影数据库中仅被称为“XNK1905”的黑人女演员)来照顾。两个青春期的孩子也在女佣的帮助下发现了性行为。在女仆享受午休之后(在这里插入性爱的场景),卢卡上床睡觉,这样他就可以偷一些阿姨的内衣打扮了。芬妮拿着超级性杂志(一个意大利色情产品的杂志)从她的床垫下面手淫自己睡觉。卢卡受到与年轻男孩姨妈近乎性交的倒叙的困扰。在早上,女佣找到他的黑色丝袜和紧身胸衣,并决定有一些有趣的教他性爱。公平的说,他们对芬妮也是这样。有了这个经验,还有一些与他的姐姐一起练习,卢卡终于完成了他的姨妈的感情。这是一个真正的色情和漂亮的硬核心电影,也是布里吉特拉海最后的核心作用。
⑸ 求推荐一些白人和黑人双主的电影和电视剧!
《黑衣人》 汤米·李·琼斯(白),威尔·史密斯(黑)主演的,很经典的黑白配
《肖申克的救赎》蒂姆·罗宾斯(白)摩根·弗里曼主演(黑),《七宗罪》的男主角之一)
《遗愿清单》杰克·尼科尔森(白),摩根·弗里曼主演(黑)主演
《惊唇劫》摩根·弗里曼主演(黑)阿什莉·朱迪(白)主演
⑹ 电影讲的是一个白人男的是情圣 结果绿了自己的黑人兄弟 最后还被一个老女人甩
裘德·洛主演的电影《阿尔菲》
⑺ 电影绿皮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影片《绿皮书》讲述了托尼与雪利博士之间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当然也是在借着白人的视角来表现一个伟大的黑人钢琴家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这部电影的象征意义出现在雪利博士在黑人酒馆与黑人乐队弹奏乐曲这段,在这个时候的音乐就是一个重要的能指,是随着雪利博士的情感进行演奏的。下面具体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解读:
首先是色彩中的情感符号,这部影片的整体色调并不是压抑的黑白,而是暖色系,其中也透露出一种轻松愉快之感,而绿色作为整部影片中出现最多的颜色,像《黑人出行指南》这本书封皮是绿色,雪利博士的车是绿色,幸运石也是绿色。幸运石在影片中是贯穿始终的,也是托尼与雪利博士两人关系从起初激化到逐渐缓和的一个重要的线索,开始是托尼在地上捡起幸运石,在雪利博士的呵斥下,托尼带着气愤与不满去还石,但在影片后面,托尼和雪利博士回家遭遇恶劣天气时,博士要托尼把幸运石放在车上,也就意味着之前托尼的把戏早就被博士看穿了,托尼并没有归还幸运石,在最后雪利博士回家之后把玩幸运石,也是为后面他去托尼家过圣诞节作了铺垫,所以说绿色就象征着托尼和雪利博士和解的颜色。
其次是构图中的符号,在整部影片中,出现中心构图的时候,像在车上,雪利博士总是往往处在一个边缘位置,但像影片最后当他回到自己的住所时,就会有中心镜头的展现了。在起初雪利博士面试前来应聘的托尼,表现雪利博士的是仰视镜头,展现他的高高在上,表现托尼的是俯视镜头,表现他的渺小,但后来发展到托尼拒绝雪利博士的一幕,两个人都站了起来,可以看出两人地位逐渐平等化了,再到后面托尼载着雪利博士去南方巡演,这个时候的雪利博士的地位就被边缘化了,像在车上,画面视点在托尼身上时,我们能够注意到雪利博士是被虚化的,这也就意味着托尼与雪利博士的身份地位逐渐发生的一个互换的过程。在影片开始一直是托尼做司机,而影片最后却是雪利博士开车送托尼回家,两个人经过这段相处,已经消除了隔阂成为了朋友。当然,我们也能发现,托尼和雪利博士两个人的感情也在随着同框的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升华。
再次是影像中的象征符号,首先是托尼载着雪利博士逐渐南下的过程中风景的一个变化,植被是逐渐稀少的,环境逐渐恶劣,这是雪利博士内心的隐喻,也是黑人在南方遭遇歧视的一种困境的象征。以下分别探讨影片中几个象征符号的象征意义:
(一)车
这辆车首先是绿色的,在前面有提到过,其次,它虽是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但是坐在里面的拥有者雪利博士的内心却是孤独的,这辆车的存在是为了让雪利博士的尊贵地位的象征可以在南方为其保驾护航,在这段旅程中,这辆车也见证了托尼和雪利博士逐渐消除偏见与隔阂。
(二)斯坦威钢琴
首先,斯坦威钢琴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但同时,这架钢琴也意味着雪利博士本身对古典音乐的一种尊重,在他巡演的过程中,弹奏的钢琴必须是斯坦威钢琴,他想捍卫黑人们弹奏古典音乐的一种权利。但在影片后面雪利博士在黑人酒馆与黑人乐队弹奏乐曲,用的钢琴却不是斯坦威钢琴,而是一架普通的钢琴,这时候的雪利博士不再以斯坦威钢琴来加持自己的身份,也意味着他接受自己的身份的转变。
(三)枪
枪的象征意义是权力,在影片中托尼解救被困酒吧的雪利博士,面对雪利博士的质疑,托尼明确表示只是虚张声势,托尼在橘鸟酒吧外掏枪吓唬偷车贼,这时候的枪是在警告黑人。但我们不清楚的是,托尼是从旅途一开始就带着枪,还是第一次在酒吧解救雪利博士之后购买的。
(四)信
影片中的信也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在维系着托尼和妻子、孩子们之间的爱情、亲情,同时也是雪利博士通过帮助托尼写信,表达了自身对于爱的一种渴望,他渴望如托尼般拥有的爱情和亲情,也渴望与托尼之间友情的一种延续。
(五)杯子
杯子可以说是一种态度的展现,影片起初妻子招待黑人修理工用的杯子,被托尼毫不留情地扔进垃圾桶,这个时候的托尼虽然生活在底层社会,但却有自己的态度,显示了托尼的一种劣根性,歧视黑人。后来托尼应聘,为了取得高额报酬忍气吞声,甚至不惜为身为黑人的雪利博士开车,但到影片最后,托尼与雪利博士的和解,也就意味着这种劣根性不复存在了。
(六)炸鸡
炸鸡是整部影片中是托尼与雪利博士和解的一种符号,雪利博士起初不情愿接受托尼递来的炸鸡,甚至是用兰花指捏着不知道如何下口,后来在托尼的劝说下,雪利博士沦陷在炸鸡的美味诱惑之中,肯用手吃。这意味着他们之间关系的和解,也能从中体会出雪利博士在逐渐接受托尼的生活习惯方式,也试图融入。
二、意识形态理论分析解读影片《绿皮书》
首先,《绿皮书》这部影片中,能够清楚地看出其剖析了人们惯有的一种意识形态,雪利博士自身想要改变社会对黑人的一贯看法,所以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也拼命使自己与众不同。他虽然是黑人,但他却并不熟悉黑人的生活状态和黑人的流行文化,他比较倾向于白人的生活模式,让自己活得像个白人,可他无法获得白人的认可,所以他是通过黑人的角度来完成自我的认同。我们在影片开始可以看到他一身非洲酋长的装扮,旁边还有象牙的雕塑,想要制造一种典雅高贵的黑人形象,但这种黑人形象只是做给白人看的,表现给我们的也极其不自然,是缺少生命力的。
由于新航路开辟时期“黑三角贸易”,黑人没有了地位,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偏见和歧视,但这种偏见和歧视不仅仅是体现在黑人与白人之间。像在路易斯维尔·肯塔基州旅馆,雪利博士被同胞嘲笑,他离开旅馆去酒吧被白人围攻。像在剧院,工作人员因为托尼的意大利口音,歧视托尼。
另外,不仅存在白人对黑人也就是别人对自我的偏见,也存在着自我偏见,首先托尼存在自我偏见,比如他说,“我是谁我知道的清清楚楚” ,“我住在街边” ,“我的世界比你的黑暗多了” ,在托尼的意识里,他自己不是一个白人,他觉得他最多算意大利人或者是更接近犹太人。雪利博士更是存在自我偏见,他不听黑人歌手的歌曲,也不愿意托尼将他和大众黑人作比较,他崇拜的音乐家和欣赏的古典音乐也是白人阶层的,在雪利博士的意识里他是一个白人,在这种群体意识形态的催化下,变成了大家所认为的雪利博士,然而社会阶层是没有办法真正消除的。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中有一个基本命题:“意识形态把个体询唤为主体。”询唤就是让被钳制的客体仅从精神上觉得自己是享有自由的主体,影片《绿皮书》,就是使观众被影片中所倡导的平权感动,却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现实中是不是真的改变了不平等的现状。南北战争后,虽然说废除了南方奴隶制,但是种族歧视依旧是存在的,雪利博士凭借其自身的音乐素养,通过雇佣印度裔佣人、摆放国王座椅等等,使提升自己的身份,能够让自己更类似于白人。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车子在行进的过程中突然抛锚了,雪利博士高贵地站在一旁等着修车的托尼,这个时候,我们能看到画面转向了在农田里劳作的黑人,那些黑人也注视着雪利,他们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雪利对他们也是不屑一顾的。还有影片最后当酒店服务员拒绝雪利博士进入餐厅用餐时,他决然离开酒店,不参加承诺过的表演。在黑人餐馆内,托尼借用肯尼迪的话说:“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其实肯尼迪说的是:“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里其实就能看出对白人政府的解构,政府是没有办法真正帮黑人平权的,黑人只能靠自己。但是,在雪利博士和托尼被关押的时候,还是靠了白人总统才能出狱。意识形态上的询唤,让黑人自愿完成了自我隔离,但在这种表面现象下,观众也忽略了黑人依旧不平等的一种社会现状。
种族问题其实更多的就是意识形态化的,在社会认知下,黑人处在低贱的位置,白人处在高贵的位置,美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就是白人优越论,所以黑人是被歧视的对象,但在《绿皮书》这部影片中,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并没有存在一种绝对的隔离。就像托尼存在的对于黑人文化的接受程度是一定的,雪利博士对白人文化的接受程度是一定的,托尼和雪利博士就存在了一种文化的对立,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对立,但是,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还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白人或黑人的认知,不可否认的在事实上都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在这种主流意识形态下,托尼存在的一定的对于黑人文化的接受程度,还有雪利博士存在的一定的对白人文化的接受程度,就是比较复杂的了,同时也具备着一定的美国文化整体性的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