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美国经典社会电影有哪些问题

美国经典社会电影有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4-03-07 16:07:10

⑴ 20世纪60年代美国哪些恐怖电影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问题 具体谈一谈 最好能介绍介绍书籍 要写这方面的论文

我就知道有个《精神病患者》是希区柯克的 他的作品比较反应社会

请大家深呼吸:现代恐怖电影诞生于此!

众所周知,6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的头脑里充斥着性解放、大麻、反权威、无政府主义等不安定因素。而这一时代的恐怖电影就好像一面镜子,映射出整个社会的景象。抛开50年代的变异巨兽和外星小绿人,恐怖电影在60年代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回归——内心恐惧再度抬头,曾经垂垂老矣的题材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一场变革得感谢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他用一场浴室惊魂为其后十年的恐怖电影指明了发展方向。1960年的《精神病患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内心恐惧:手执利刃的连环杀手、怪异的异性装扮、木乃伊般的干尸、疯狂的精神分裂以及当红女星珍妮特·利的美色与尖叫。希区柯克利用这些元素,将恐怖电影从50年代的苍茫宇宙中拉回现实,并加了新的恐怖元素——精神分裂和蛰伏于家中的恐怖。
于是在60年代早期的恐怖片里到处都散播着精神错乱的种子。这其中,既有类似《精神病患者》的影片(如《杀人狂》(Homicidal 1961)、《发狂》(Paranoiac,1963)、《杀人狂魔》(Maniac,1963)等),也有几位大师级导演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括:罗伯特·阿尔德里奇的《婴儿简出了什么事? 》(1962)、罗曼·波兰斯基的《冷血惊魂》(1965)以及米切尔·鲍威尔的绝唱《偷窥狂》(1960),片中露骨的性和暴力惹恼了几乎所有的影评人,整个电影界一片哗然,最终导致这位大导演不为整个电影业所容,只得提前终止了电影生涯。甚至连以古典时代为背景的古装恐怖片也染上了类似的精神疾病。在B级片大师罗杰·考曼的《厄榭府的倒塌》里(改编自爱伦·坡同名小说),文森特·普雷斯用他那蓝丝绒般的嗓音将精神失常演绎得入木三分。
随着时代的推进,银幕上的疯狂渗透入了60年代的生活。披头士、垮掉的一代这林林总总的疯狂之举无一不在表达着对强权和传统的反抗。这段时间里的恐怖电影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似乎在为下一次的喷涌而出积聚能量。1968年,压抑许久的疯狂终于在《驱魔降邪》(The Witchfinder General)一片中找到了宣泄口。年仅26岁的英国导演迈克尔·李维斯将汉默风格的古典哥特剧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用种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和折磨折射了年轻人对权威的不信任。导演本人也是吹响反抗号角的青年先锋,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在拍摄时连老牌演员文森特·普雷斯也不放在眼里。对后者的表演指手画脚,惹得文森特恼怒地说:“我已经拍了87部电影了,你这个毛头小子做过些什么?”李维斯可一点不买老演员的帐,回敬道:“我只拍过三部,但部部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这句话也一语成谶,《驱魔降邪》上映仅6个月后,李维斯就在自己的居所里自杀身亡,年仅26岁。他的死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界的一大无一弥补的损失。
60年代的另一个特征是变化无常。在这个年代里,恐怖电影的发展也相当多样,从充满东方神秘色彩,节奏缓慢的日本鬼片《怪谈》、《鬼婆》(都是1966),到融合了性和残忍的意大利哥特式恐怖片《黑色星期天》(1960,导演马里奥·贝瓦)。恐怖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在类型多样化的同时,恐怖电影也在画面营造方面越走越远,以至于电影审查官手中的剪刀都跟不上血液飞溅的速度。这一切的创始人是被称为“血之教父”的美国导演高登·刘易斯,是他一手开创了恐怖电影的新类型:血淋淋的恐怖,把恐怖这个字眼涂成了腥红色。在其代表作《血宴》(1963)中,他将一个前《花花公子》封面女郎开膛破肚。片中血淋淋的内脏遭到了影评人的“千夫指”,甚至有人尖刻的评价道:“刘易斯的影片就是一个深夜屠宰场。”然而,观众们却丝毫不理会专家们的指责。和过往那些“贫血”的片子相比,刘易斯的影片确实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刺激方式,令60年代的观众们大呼过瘾。
不过,将血淋淋的恐怖推上巅峰的却又另有其人。如果说《精神病患者》用一个人的癫狂揭开了60年代恐怖电影的序幕,那么《活死人之夜》(198)则是用全民皆狂为60年代画上了句号。片中丧尸们从喉咙深处发出的低吼透露出一种近乎绝望的恐怖气息。导演乔治·罗梅罗用11万4千美元的低成本换回了高达3千万美元的全球票房,堪称影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恐怖片。本片也开创了丧尸片这一全新的恐怖题材,并引来了数不清的后续作品,其中包括其本人执导的《活死人黎明》、《活死人之日》和《活死人之地》,以及近年来大红大紫的《生化危机》系列等。曾有影评家把本片喻为“一场没有终点,毫无节制的丧尸嘉年华”。本片采用黑白胶片拍摄,画面颗粒感明显,颇有新闻片的真实感,弥漫着悲观主义情绪。片中,丧尸们吞食着内脏(据说,由当地的屠宰场捐赠),随后被“活活”烧死;变身丧尸的女孩用铲子刺向母亲(明显是在向《精神病患者》致意);黑人主角最后因被误会成丧尸而被种族主义者爆头。这些情节虽披着丧尸片的外衣,事实上却叙说着整个60年代的故事,包括血淋淋的越战和其中葬身火海的士兵、年轻人对父辈的反抗、以及争取种族平等的民权运动。导演将整个60年代熔入96分钟的恐怖故事里,为这动荡的十年呈上了一份完美的总结报告。

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恐怖片、是“一场没有终点,毫无节制的丧尸嘉年华”。

精神病患者Psycho 美国 1960
马里恩盗取公款逃亡,投宿于一间汽车旅馆,却在浴室中惨遭杀害,她的妹妹及男友加入警方进行深入调查。恐怖惊悚片的代表之作,希区柯克首次探索精神分裂杀人狂的世界;尤其是48秒的浴室谋杀段落,尽管是黑白影像,但仍凭借78个快速切换的镜头,以及灯光、音响的综合运用,拍摄出令人心惊肉跳的震撼性画面;主人公诺曼·贝茨因此成为精神分裂症的代名词。环球法国二区发行了双碟版,正片花絮收录了94分钟的制作纪录片,花絮碟收录了15分钟“向希区柯克致敬”的短片,以及33分钟“电影大师”短片。

⑵ 世界电影史上有很多电影的价值观曾经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其中都有哪些

我觉得最有争议的就是美国的美剧。大多数都是这样。

⑶ 世界电影史上有哪些电影的价值观曾经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

《小时代》上映后曾写过一篇文章,谈的就是这种电影看来非得声明一下,本文根本没有把《小时代》看做影史上必须提的争议电影,更没有把它和其他电影相提并论。恰恰相反,我认为它呈现出的争议性也不值一提,看最后一段吧。这文章只是借当时的话题来说电影中的现象。

《小时代》的上映以及其高票房成绩引发了诸多争论,既有关于电影本身品质的,也有关于电影背后呈现出的所谓“三观”问题的。很多人对影片表现出的“拜金”、“物欲”、“消费男色”等价值观感到不满。《小时代》的制片人安晓芬则在微博上表示“一部电影亡不了国”,她还说“如果在80年代,我承认这样的影片可能会对价值观产生一些不良的引导,但是现在绝对不会。”

最终,影片男主演还是因此坐了5年大牢,而女主演后来也声明说,在拍戏的时候“有一把枪指着我的脑袋”。

⑷ 电影<纽约黑帮>说明了什么社会问题

当我查了有关资料后,才发现,原来银幕上那些故事基本上是历史事实,可能除了三个主角的名字外,其他一切都是都是曾经在纽约发生过的,甚至三位主角的原型,可能也是真有其人。至少,片中阿姆斯特丹的父亲,那位在片头“牺牲”了的“死兔党”领袖,在纽约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场在他的党徒和“屠夫比尔”帮众之间的血腥械斗,也是纽约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流血冲突。

关于1846年那场流血事件暂且先按下不表,单谈1863年夏天那场导致了曼哈顿地区死亡119人重伤306多人的全城暴动事件。如果这些数目对各位来说只能算是小CASE的话,那么一个比较数据就能让大家明白这一事件在纽约历史上的地位。事实上,发生在1863年7月13至7月16日这四天的暴动所致的市民伤亡“记录”,是直到最近的9.11事件才被“打破”的。

事情的起因,正如大家在片中看到而又不大明白的一样,是由“征兵”引起的,当然,这只是导火索,背后还有更为复杂的因素。历史上这一事件被称为“1863 征兵暴动”(Draft Riots of 1863)。简而言之,就是征兵制度的严重不公平:新征兵命令规定,如果能出得起300美元,就能免于服役。要知道,300美元在当时恐怕相当于不止现在的3万美元;因此这一政策等于给予了富裕和特权阶层以兵役豁免权,而根本拿不出300美元的穷人们只好面临到南北战争前线作炮灰的命运。其中黑人和爱尔兰移民更惨,许多黑人被作为富人的顶替而参军,大多数爱尔兰青壮年男人刚到达纽约港,在发放居留证的同时,就被强制签署了“自愿服兵役”书,并立马抛妻别子地被送去了前线!那年的7月13日星期一,长期积累的矛盾终于总爆发,被征到兵的人们开始了暴动,冲击一切公共机构,纽约街头顿时四处火起……与此同时,城内的极端种族主义也开始抬头,黑人成为首要人身攻击目标,不少黑人被乱棍打死或吊死并被“点天灯”……最后只有调用陆军步兵和海军炮舰才以极端的手段将暴动镇压下去。

这,就是《纽约黑帮》后半段的故事背景,并且所有场景都在该片中被马丁·斯科西斯以真实到残酷的镜头所再现。为什么老马要表现这样一个题材?记得当初在看预告片的时候,有一句画龙点睛的台词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美国,兴起于庙街之上!(America was born on street!)”“庙街”是港片中的一个称呼,大意是市井堂会堂口等。在没看电影,甚至在看完电影还没查资料之前,我对这句话是颇有点摸不着头脑的。作为影片历史背景的1846至1863期间,美国早已独立,何来再次“出生”的可能?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老马这里所用的“美国”一词并不是指主权意义上的国家,而是指一个统一了的、具有现代民主特征的现代美国,确切的说,是一个融许多民族、多思想和平共处的具备相对完善民主制度的民族国家(nation- state)。在他看来,独立战争之前的美国,尽管有成形的政治制度,因为并没有得到贯彻实行,尤其是严重的不平等和缺乏社会宽容,还算不上是一个融合 (united)了的国家。对老马来说,1863年乃至整个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开始的以社会融合为特征的真正民主化时期,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老马一点都不反美,恰恰相反,他对以“宽容”为基本要素的现代民主制度推崇倍至,在《纽约黑帮》中他要做的,就是将人们基于各种理由的相互仇恨乃至流血冲突以戏剧化的手法推至极致,从而发出天问一般的“这样做究竟是否值得”以及引导人们思考“有没有别的更好的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

如果我们清楚老马以往影片的类型与风格特征的话,就会明白为什么老马要对《纽约黑帮》倾注那么大的心血。老马以往的作品,无论是黑社会题材的《好家伙》《赌城风云》,(古/今)社会题材的《纯真年代》《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恐怖角》等等,多是以社会不同层次,其中又以社会底层或非正常层次的人物为主人公,描绘、探索不同时代背景对个人生活、思想、行为的影响。有人称老马为“电影社会学家”,意指在他的电影中,总是以直观冷静的笔调揭示赤裸裸的社会真实。但在老马以往的电影中,社会压力下人性的张扬与扭曲是他关注的重点,论到对社会总体价值的批判,其实并不多。因此可以说,《纽约黑帮》是老马第一次将整个社会历史时代的全景作为电影的主角来对待,也是他第一次将其电影的主题从人性剖析转向直接的社会剖析。
显然,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也难怪老马筹备这一电影实际上达30年之久。但是,即使他经过了这么长的构思与积淀,也经过电影拍摄过程当中的种种磨难,就电影本身而言,人们是很难把握老马的真正意图的。因为,整部电影实在是拍得比较凌乱。首先,关于阿姆斯特丹向“屠夫比尔”复仇这一故事本身,就有很多可争议之处,许多地方难以自圆其说。且不说人物心理转变的随机性,单是讲故事,老马在一些地方就没法给观众以完美的交代,如观众们可能比较迷糊,一向精明的比尔如何轻易地就让阿姆斯特丹加入了他的帮派,更让人不明白的是,看起来无甚建树(实际上也根本没做什么)的阿姆斯特丹如何就让比尔那么器重?其次,即使这两人的关系能被老马解释清楚,观众们要在电影中饶有兴致地跟随导演的意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能是老马太急于想表现那个时代的真实社会现实,整部影片中贯穿着大量的脱离人物的社会状态描述,这一方面使得阿姆斯特丹和比尔这两条线很难融合起来,另一方面更为整个故事的流畅性增添了麻烦。
其实老马讲故事的能力是不容怀疑的,他是完全有能力把这个故事讲好的。即使在被评论家认为抄袭自己的《赌城风云》中,老马至少把几个主要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理得清清楚楚,《纽约黑帮》就没有这种机会了。除了丹尼尔·戴-刘易斯以外,迪卡普里奥和卡梅隆·迪雅兹性格非常模糊,也很单调。不能说他们不在状态,而是导演对于人物形象之外的因素倾注了过多精力,限制了塑造饱满人物的空间。丹尼尔·戴-刘易斯同志是个异数,居然把本来是导演手中一个反面脸谱的角色演绎得精彩绝伦,神采飞扬,似乎要突破银幕向你迈着外八字走过来。你如果看过他在《我的左脚》《最后一个莫希干人》《纯真年代》等片中的表演,肯定很难想象得到眼前这个粗俗、狠毒、狂热、阴险,同时又幽默、顽固、精明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就是他。那一举手,一投足,说话走路的方式,乃至于自我的嘟哝和随口吐痰,已经完完全全变成另外一个真实的人。尽管我事先就知道“屠夫比尔”是他演的,可至今仍然很难把“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名字和眼前这个可怕的坏蛋联系起来。因为和以往的角色反差太大,刘易斯出神入化的表演如羚羊挂角,居然完全无迹可寻!要知道,尽管象杰克·尼科尔森、汤姆·汉克斯、罗素· 克劳等演技大牌,我还是能从他们一系列角色中辨别出各自连贯的风格的。刘易斯这次完全超越自我、甚至超越表演极限的演绎,是今年银幕上最大的惊艳。

然而,刘易斯已臻化境的忘我表演并不能掩饰该电影本身的混乱,因为他的故事再精彩,还是和导演所要批判的社会现实沾不上边。老马的本意是要刘易斯与迪卡普里奥,一个代表思想与意识形态的仇恨,一个代表个人恩怨的仇恨,从他们的冲撞中,反射出和当时社会现实一致的“非民主、宽容”问题。可惜老马太着急于将社会大背景直观地拉进来,以至于两方面都没有表现很充分。要知道,阿姆斯特丹和比尔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个人,至多也不过是团体之间的,只不过凑巧发生在那个年代的背景中罢了,现在照样也会发生。简而言之,主角之间的矛盾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异质性,如果导演能侧重其中一方面,然后再间接地指涉另一方面,相信效果会好很多。至少观众不会在最后质疑“死兔党”与城市暴动之间的联系。

可以说,《纽约黑帮》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导演力图突破自己的野心之作,因此整个电影看下来,感觉有抑制不住的激情蕴涵在每一个画面和场景之后。这一点也可从老马“歌剧”情结的不同表现看出来,他以前的作品,百老汇歌剧般的壮丽与气魄更多是内含在影片的叙事节奏中的,即整部电影看起来还是非常冷静的;而在《纽约黑帮》中,也许是由于长期积累的激情一旦得到释放,实在难以控制的原因,影片更多借鉴了歌剧的形式,而失去了基本应有的冷静叙事能力。如果能将情节整合得更紧凑,并且有所侧重而非全盘皆顾的重新平衡描绘重点,本片将成为大师又一革命性经典。

如果孤立地来看,影片中不少场景的确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歌剧独有的气蕴和张力,使得那些场景充满动感和喷勃力,例如械斗前双方的对峙,“中国楼”内的多次集体事件,阿姆斯特丹行刺、失败、被抓、受罚的过程等,无一不将老马特有的凌厉镜头发挥得淋漓尽致,酣畅无比,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因此,总体看来,本片并不是完全失败,而只是过分激动的导演在情节控制上稍微有些疏漏或偏颇。写完这篇东东,我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那么喜爱该片。那些错误虽然不可原谅,但那是到老仍然能焕发出惊人激情的电影大师所犯的错;作品可以批评,激情不可磨灭,并将永远照亮电影的后行者们。

《纽约黑帮》,这是一部充满了激情与能量的作品,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值得看第二遍。为了这难得的激情,我要向马丁斯科西斯致以一个影迷所具有的最高敬意!

⑸ 美国湖人拍摄的纪录片《寻找章莹颖》首映,故事的背后有怎样的社会性问题

2017年,26岁的中国留学生章莹颖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前往美国学习。在日记中,她用细致而丰富的笔触描述着自己的憧憬。她希望自己能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希望能在未来成为一名母亲并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在刚到美国几周后,她便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校园里失踪了。

⑹ 美国电影的负面影响

美国电影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首先,1948年 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拖延多年的“派拉蒙案”作出了裁决,判定大公司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发行和经营电影院的业务。这切断了大公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并进行裁员。其次,美国电视发展迅速,到1953年,电影观众人数与1946年相比减少了一半。为争夺观众,早在20年前即已发明出来的宽银幕电影此时开始成为与电视竞争的手段。
自1947年起,“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调查好莱坞左翼人士。1948年,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判处好莱坞十君子,1951年又继续加深和扩大对电影界人士的迫害。许多人被指控为共产党,800 余人被列入黑名单。这些人或亡命欧洲(如J.达辛、J.洛塞),或战略性退却(如休斯登,J.、R.罗森、齐纳曼,F.),或招供出朋友(如E.德米特里克、卡赞)。这场迫害极大地损伤了美国电影的创作元气。然而,受迫害的电影界人士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摄制出描写锌矿工人罢工的影片《社会中坚》(1954,H.比伯曼导演)。
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60年代中期开始逐个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为挽颓势,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
一些经典题材和类型电影发生了变化,N.雷伊、V.米纳里和D.西尔克使美国情节电影前进了一步,出现了西尔克的《写在风中》(1957)、《被玷污的天使》(1958)和《生活的摹仿》(1959),米纳里的《邪恶的和美丽的》(1952)、《蛛网》(1955)和《家在山那边》(1960)等有代表性的影片。自《枪手》和《正午》开始,传统的西部片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称之为“成人西部片”中单枪匹马的主人公有些变成群体的主人公,并出现了福特的《搜索者》(1956)、G.希尔,R.的《虎豹小霸王》(1969)和S.佩金珀的《野性的一群》(1969)等与过去不同的西部片。歌舞片中的佳作当推顾柯的《窈窕淑女》(1964)、R.怀斯的《西区故事》(1961)和《音乐之声》(1965)以及惠勒的《滑稽女郎》(1968)。
这一时期是美国青年思想最动荡的年代,相应出现的表现青年疑虑、反抗的所谓“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无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园东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后来的M.尼科尔斯的《毕业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莱德》(1967),D.霍珀的《逍遥骑手》(1969),施莱辛格,J.的《午夜牛郎》(1969),T.马里克的《荒原》(1973)等。

阅读全文

与美国经典社会电影有哪些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鬼父免费高清电影网 浏览:393
胖子僵尸电影叫什么电影叫什么 浏览:319
电影和谁看都好看反正都有遗憾 浏览:612
哪吒电影怎么写 浏览:365
有电影片段如何知道电影名字 浏览:321
国外电影教如何做怀孕 浏览:441
蛊电影国语怎么样 浏览:836
梅艳芳拍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91
近段时间有哪些新电影 浏览:72
VIP付费电影怎么付费 浏览:316
怎么可以看汽车总动员电影 浏览:148
年轻好看的邻居韩国电影 浏览:849
世界上最好看的10部怪兽电影 浏览:979
食人族免费看电影 浏览:17
采集来的电影如何改片名 浏览:154
2019好看的电影 浏览:552
电影风华的结局是什么 浏览:170
奥特曼有哪些好看的大电影 浏览:298
杨子姗郭富城演的一部电影叫什么 浏览:114
1月25上映了什么电影 浏览: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