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周星驰的电影里提到的弥墩道9号到底是干什么的啊
现在的弥敦道九号确实是个花园,但多年前(尚未辟为梳士巴利花园之前),那里是一个码头边廉价的剪男士头发的摊档,穷人、码头工人等喜欢光顾那个摊档剪头发,那里很便宜,很快就剪好一个头,但剪发的手艺不敢恭维,只能保证剪短,也保证便宜,但剪出来的发型常让人看了就发笑。老一辈的香港人,提起弥敦道九号剪头发的,就禁不住要笑,是搞笑的绝好的代名词。
在香港,如果超过四个人同桌吃饭,然后吃饭的时候有人说一句“弥敦道九号”,肯定有人喷饭。
周星驰的电影为何爱用那里做地址,不言而喻。总之就是一个“绝”字。
恩,就这样,谢谢
㈡ 《家有喜事》算是一部“经典”喜剧电影吗
对于这个问题,伙哥给出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家有喜事》绝对可以称之为喜剧题材电影中经典中的经典。这部上映于1997年的电影,每次重温都能给观众带来一波回忆杀。因为这样的主演阵容再也无法聚齐了。张国荣、周星驰、张曼玉、吴君如以及黄百鸣等人共同出演的电影,绝对是演艺圈电影阵容中的顶级豪华高配级别了。
这部电影在带给观众许多欢乐的同时也充满了温情,喜剧元素与温暖同在,所以成就了这部经典的《家有喜事》!
㈢ 《花样年华》印象太深,也别忘了张曼玉的喜剧天赋
都被 苏丽珍 给骗了。
印象实在太深刻,就被困在这忧伤的文艺气质里了吗?作为“苏丽珍代言人”, 张曼玉 在一直休息的状态里曾对导演们喊过话: “我一直在等一部喜剧出现。” 可惜从没人在乎她这句话。请她出山演喜剧?太大材小用了,没哪个导演敢出此“下策”……
少了张曼玉喜剧秀,她的形象就真是缺了一大块。无论是刚出道时候的花瓶,还是后来日臻成熟的国际影后,她其实一直都在卖力 搞笑 着。
我们都被她迷人气质欺骗了,张曼玉也是被美貌埋没的一枚喜剧天后。
90年代是港片黄金时代,也是张曼玉的巅峰时代——她优雅高贵的气质,让她成为艺术片当仁不让的女主角。她在 《阮玲玉》 中独当一面,甚至扬威海外,勇夺柏林影后;与此同时,她也能在各种类型的喜剧片中,施展喜剧天赋、超常发挥。正谐画风无限切换,简直判若两人。
曼玉放下万种风情,撒开花儿演喜剧,首屈一指的就是92贺岁喜剧 《家有喜事》 ,顺便还一了 周星驰 “最想合作的女明星”夙愿。曼玉的喜剧天赋也跟着星爷一起“跑偏”,无厘头起来比圈中闺蜜 吴君如 还惊喜。
张曼玉演的 郝莱玉 是个影痴,每次亮相都用生命cosplay角色。第一次就以 麦当娜 劲爆造型亮相,顷刻间征服了 星爷 演的花心DJ 常欢 ,甚至被他认为是个“疯婆子”。
郝莱玉对常欢那不屑的傲娇霸气,像极了麦当娜“敢爱敢跟”的作女风范,甚至让星爷都招架不住了。
第二回是洒脱风,cos 《风月俏佳人》 (Pretty Woman,港译名:麻雀变凤凰)女主 茱莉娅·罗伯茨 的经典造型,常欢也配合她画了件西装,cos了男主 理查·基尔 。
被常欢带到郊外看“好莱坞电影经典道具”(月亮)时,作女郝莱玉突变矜持,用个巨大“隔膜”(泡泡糖)隔开了彼此距离。
第三回清新脱俗,cos的是当时大热电影 《人鬼情未了》 (Ghost,港译名:第六感生死恋)女主 黛米·摩尔 。俩人泥塑“咬断”手指时,曼玉简直星爷上身,从夸张惊吓到放松大笑一气呵成。
床上两人变甜蜜小情人,郝莱玉憧憬爱情秒变霸道公主,她那爱恨交织的劲儿可把处处留情的常欢吓坏了。
意外撞破常欢偷欢,曼玉跟“来洗澡”的 李丽珍 跟 星爷 面对面对峙,三人上演了一场暗潮汹涌的激情探戈。
常欢被闹到住院,郝莱玉偷偷探望。躲门口的她焦急与怨愤交缠的情绪,是曼玉从《阮玲玉》开始练就的本事。但在《家有喜事》,她换了种夸张情绪 搞笑 演绎,又是另一番神奇笑果。
假扮护士的郝莱玉换上 史蒂芬·金 惊悚片 《十日危情》 (Misery)女主 凯西·贝茨 的一身淳朴造型,用惊悚气质跟“精神分裂病患者”常欢多番交手,屡战屡败,气急败坏后还要屡败屡战。
这是张曼玉喜剧秀的最佳高光时刻。
可能是跟 星爷 演对手戏,她豁出去 搞笑 的劲头,一点柏林影后的样子都没有。完全脱胎换骨、放弃表情管理、更不管美与丑,怎么 搞笑 怎么来。短短十几分钟的戏码,这对男女笑匠CP极尽无厘头之能事,可以笑出八块腹肌。
最终这场“复仇女杀手”与“癫狂神经病”之间的战争,以郝莱玉的惨败告终。
看着被她塞进洗衣机的常欢,曼玉用“想笑笑不出、想哭没眼泪”的神经质表情,作为ending cut,演喜剧都能把微表情处理得如此细腻,现在的女明星谁还能做到如此境界?
虽然在93贺岁喜剧 《东成西就》 中, 张曼玉 只客串了三四场,但在一众巨星整容似的全程爆笑演出之中,曼玉也留下了几处精彩的爆笑梗。
先就是 “国师拖长音剩俩字” 的经典梗,面对奸妃 叶玉卿 +阴坏国舅爷 梁朝伟 的 “蜈蚣威胁” ,曼玉演的女国师一点不输阵,三人打起手鼓跳起捂肚舞,绝对是一道画风清奇的风景线。
话说 张曼玉×梁朝伟 这对欢喜冤家,在喜剧片 《东成西就》 里还是一对不共戴天、打得不可开交的劲敌,没几年就在文艺片 《花样年华》 里化身 苏丽珍×周慕云 这对差一张船票就能“跟你一起走”的痴缠怨侣了。
《东成西就》里,曼玉演的国师可女可男——出场时还是妖艳女装,走出皇宫就化身 梁山伯 ,难怪被吓到神志不清的 三公主林青霞 误认为是“父皇”了呢!
张曼玉+刘嘉玲 同框,是不是觉得这是那个“世纪大和解”的超级梗?《东成西就》全程喜剧气氛,帮你化解了二女宿怨。看国师+老顽童同框其乐融融,穿着男装的二女也就没了戏外恩怨。
其实那些心里的结都是后来的事。当时二女也算是戏里戏外好姐妹—— 《阮玲玉》 俩人可是演过一对母女的两大女明星呢!
张曼玉演喜剧,人设大多是蛮霸大女人。但在 王晶 导演的 《追男仔》 里,她演的却是个唯唯诺诺的可爱小女人,倒追不成器的太保 张学友 ,特别“没尊严”。
跟早期的最佳CP 张学友 合作,俩人的默契珠联璧合,连笑点节奏都同时起范儿。
至于表情管理这件事,那时的女明星脸上没不用打玻尿酸,极尽放松就能表情丰富,笑果也是百分百神奇。
一直没咋爆笑的张曼玉一直憋到结尾处完全释放,突变大浓妆太妹 越南玫瑰 ,把霸气大佬都唬得一脸懵!看她那抖腿+叼烟的吊爆天架势,真该跟 吴君如 合演一出 “真假十三妹” !
小太保与富家女最后终于两情相悦,虽然还穿着传教士和小太妹的行头,一娇嗔就两脸甜蜜蜜。张曼玉真是在 王家卫、关锦鹏 镜头里就是文艺大女神,可到 星爷、王晶 身边就是超级 搞笑 咖。
在全程爆笑的喜剧秀场上,张曼玉是个超能打的 搞笑 担当;但在几部风格特别的文艺巨作中,她依然能配合人设,表现出悲喜交加的复杂情绪——前面有多欢喜,后面就有多揪心。
徐克 的 《青蛇》 ,蛇妖 小青 的人设就是半人半妖的小姑娘。张曼玉最特别的一次演出,让这个超强的剧本有了锦上添花之神效。
刚变成人的小青没个“人样儿”,撩印度舞姬都要盘人身上去了,简直妖娆出水儿;跟姐姐一起走路,随风摆柳一步扭三扭,百分百小妖精。
曼玉这唯一一回演妖精,真是妖魅众生,还外带萌萌哒的喜剧光环,调皮中恣意流露着蛇妖的小性感,真真儿爱死个人。
演妖精就要有妖精的精气神儿,看她在船上翻白眼、在大宅子里上蹿下跳,变女人也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屁孩儿!
小青就像个叛逆少女,专学邪门歪道。幸好她天性纯真,看似淫邪的小魅功倒显得天真无邪,甚至有点小可爱。
曼玉把小青那娇嗔不知错、知错不知耻、知耻又佯装难为情的少女邪魅可爱劲儿,拿捏得特别到位。细品这“多一分不多、少一分欠火候”的微表情,都能体会到她的内心喜悦。
跟姐姐白素贞之间的勾连与交缠,真仿佛看到两条蛇缠在一起绕啊绕地妖媚感。那妖精似的眼神、勾魂摄魄的肢体,作为更妖精的小青,可比尽量低调“做人”的白素贞,更要人命。
张曼玉的妖气比 王祖贤 还要魅三分。这三分妖,就马上分出姐妹俩差了五百年道行之深浅了。
李碧华写《青蛇》几乎是按张爱玲的《红玫瑰白玫瑰》写的 ,只是重新做了性别转换。小青就是 女版佟振保 ,而属于她的红白玫瑰就是 许仙+法海 。只是,小青对欲望的色与情处理,比振宝来得更加猛烈。
“白月光” 法海 (赵文卓)是小青到人世间见到的第一个男人,他越是不苟言笑、不近人情,小青越想征服,可能因为两人都没有“凡人的感情”吧?两人那场水中暗涌的欲望交战,顽皮的小青终于明晰了法海的凡人本色,白月光顷刻间变了饭黏子。
曼玉那充满欲望的眼神,都在她对法海仰望时,抬头低眉、斜睨依靠、轻抚摸索之间无限挥发。难怪后来连定力十足的法海,都因为自己的“无限狂泄”而恼羞成怒了呢!
而“朱砂痣” 许仙(吴兴国) 就几乎是小青身边垂手可得的存在,他也是小青验证姐姐对“做人”理论的试验品。她到底要看看,这个“老实人”是有多“好相处”呢?
毕竟,许仙中看不中用。到头来剥开表面,他只是姐姐的朱砂痣;在小青眼中,他只是一抹蚊子血,罢了。
在姐妹俩眼中,许仙不管是朱砂痣还是蚊子血,已不重要。重要的始终是做人还是做妖的准则,以及男人对自己究竟是什么态度的问题。
曼玉 的妖媚神色抵死,毕竟小青半人半妖的气场,让她把这个复杂的人间情看得更清楚;反倒是 祖贤 逐渐暧昧的态度,让她在做人还是做妖的身份间,徒增了犹疑的烦恼……
怕是铺陈的欢喜太多,越往后情绪就越忧伤。光是小青对眼泪的体会,从之前羡慕姐姐的硬挤眼泪,到后来有了深刻体会不自主泪淌,是小青从妖到人的蜕变,也是曼玉炉火纯青的表演范本式的层次感。
《青蛇》小青是白素贞身边的小麻烦+小可爱, 《滚滚红尘》 的 月凤 是 沈韶华 (林青霞)身边相依相偎的可爱存在,虽然偶尔也能被她吓得花容失色。
韶华太文艺,只想活在自己的文字世界和对 章能才 (秦汉)的迷恋之中;月凤不一样,她单纯如小白兔,她飘忽不定的浪漫情绪,都长在她那个“一心闹革命”的男友身上,虽然她总抱怨他 “良心被狗吃了” !
正当年的曼玉,对这种人畜无害、俏皮小姑娘特拿手,尤其是她自来的纯真不自知,无处不在地散发着充满喜感的憨萌。
变漂亮就要付出代价,比如那个时代烫个头,满头大花变成妈!这是属于乱世女人间的小欢喜,苦中作乐哪怕只一点点,都能从心底里开出花。
在男人章能才眼里,热情的月凤就是乍现的“红玫瑰”,而温柔韶华暂时可退居为“白玫瑰”。曼玉的自带俏皮与青霞的理性沉稳形成对比,幸好月凤只是“滚滚红尘”中昙花一抹的亮色,不然真可能抢走韶华的风头。
相濡以沫的姐妹情是在患难时分,把从前的小欢喜都变成眼下痛心的小苍凉。月凤那颗“良心被狗吃了”栗子,被终于有了深刻体会后的韶华重新送进她嘴里。
跟抱着白素贞挤眼泪的小青异曲同工,曼玉把紧紧抱着韶华的月凤那份笑后带泪、五味杂陈的纠结,在一分半长镜头之中,犹如剥洋葱般层层剥开,令人感同身受、撕心裂肺。
“他把自己给了革命,我把心给了他。” 这是月凤的血色浪漫,她不懂爱的男人所做之事,只知道跟着他是她的信念。但对于相依为命的韶华来说,月凤就是她的另一条命。
她连离开韶华的最后一刻,都是带着最真挚笑着离开的。可月凤的笑就这么定格在那个瞬间,跟着她的血色浪漫,永远离开了韶华。
可能是之前 《家有喜事》 首组CP没过足瘾,后来的 《济公》 曼玉再度携手 星爷 ,成一对有缘无分、喜忧参半的欢喜冤家。
虽然 小玉 “九世野鸡”人设多少跟 金镶玉 有点类似,但这回更癫狂的个性就是为了配合癫和尚济公走一遭。只是小玉更单纯,一根筋式的认定自己就这个命,做野鸡也能很开心。
区别于金镶玉的骚和小青的妖,曼玉把小玉的浪表现得有点白痴似的可爱,是一种对信念目标的终极渴望。
可惜小玉浪可爱的时光太短暂,宿命终究来得太快。她对济癫的爱错付了,所有的梦都扑了空,于是个性单纯却坚毅的小玉为了结这段错爱,宁可毁了这张俏脸。爱多深,情多伤!
巅峰时期的曼玉在表现角色癫狂劲儿时候,总不时显现她当年刚出道时那种小白兔的俏皮本色。
比如瞪圆眼睛惊讶做鬼脸,媚眼立马变铜铃。
80年代拜 王晶 导演的慧眼所赐,以港姐出道的 张曼玉 本是TVB力捧的当家花旦,没拍几部电视剧就被王晶挖出来拍电影了。
王晶早期拍电影,大都是跟风又没啥营养的“贱男爱花瓶”套路喜剧——贱男损友们对一个花瓶女主犯花痴就是大概主题。当年青春无限的张曼玉,就是这类小白兔式的大花瓶之一。
这类贱男喜剧片,张曼玉主演众多电影中以 《摩登仙履奇缘》《精装追女仔》 表现比较突出。
身处于贱男团之中,就算以大花瓶形象站C位,张曼玉还是受到了喜剧气场的熏陶。做鬼脸完全不顾形象,花瓶也扮得非常励志。当年的她立志变成一名笑星,也不是没可能的。
让大花瓶张曼玉从王晶式贱男喜剧里走出风格来实在太难了!幸好,她随后遇到了贵人 成龙 。
《警察故事》 她演大哥的刁蛮女友,虽然还是个没啥发挥的花瓶,但至少不用再挤眉弄眼做鬼脸了,还能无时不刻对大哥撒娇发脾气。
更有意思的是:因为《警察故事》, 张曼玉 遇上了另一大美女 林青霞 ,俩人就此开始了延绵十多年的姐妹情,戏内戏外看着实在太养眼。
现代动作片《警察故事》看两大美人并肩比美了十几年;而大哥另一民国动作系列的 《A计划续集》 ,让 曼玉+嘉玲 这对相爱相杀几十年的“九龙女”姐妹,也有着传奇般的恩怨实录。
这对从前在TVB里相遇的花旦姐妹,后来不仅前后脚成了大哥电影的红人,接着又纷纷成为 王家卫 电影的缪斯女神。
那时候的女明星也是能打能扛有担当,在 王晶 戏里是不管不顾的喜剧咖,到 成龙 电影里也能跟着大哥一起大施拳脚,到 王家卫 作品里又都化身超群文艺女神拿起优雅高级艺术范儿来。
对于早期演技还没被开发的小白兔张曼玉,阁主最爱的还是她主演的浪漫喜剧 《开心鬼撞鬼》 (1986)。
这部有着“小欢喜·伤别离”气质的电影,让她早早地拥有了被三大人物护航的难得机会—— 杜琪峰 (合作了《济公》《东方三侠》系列)是导演, 黄百鸣 (合作了《家有喜事》)是男主+编剧, 徐克 (合作了《青蛇》《新龙门客栈》)客串她天堂里的干爹。
当年只有22岁的曼玉还有一双可爱兔牙,笑起来是真·少女无敌,可爱劲儿无人能敌。
前世因唱片难卖而自杀的歌星 徐半香 ,这辈子一心想投胎音乐世家,却被前世是 开心鬼 的 黄百鸣 三番两次地无意搅乱,于是这个滞留人间的调皮鬼决定让“妨碍”她投胎的开心鬼不得安生。
曼玉的调皮鬼不同于同时期的花瓶女友角色,天然可爱本色胜一切。这也是 黄百鸣+杜琪峰 独具慧眼,让她从王晶式的俗套 搞笑 花瓶走出一条新鲜的小白兔顽皮画风。
除跟黄百鸣的浪漫互动,少女曼玉早就跟“迷恋出镜”的 徐克 导演有了超喜感、超有爱的对手戏了,这日后的金牌组合当年可是一萌一谐,完成了《开心鬼撞鬼》最惊喜的开幕曲。
话说,张曼玉借 《阮玲玉》 成功转型成柏林影后之后,并没一味只拍艺术片,也并没摒弃从前的喜剧路线,可想她对喜剧的狂热程度了。
她非常有知遇之恩,光1993年就重归她“电影圈领路人” 王晶 导演的怀抱,主演或客串了好几部纯恶搞式的喜剧片。即使这些片子质量参差不齐,野蛮撩汉的曼玉却是其中的 搞笑 担当。
《武侠七公主》 集齐了 杨紫琼+张曼玉+张敏+吴君如+郑裕玲+关咏荷+陈加玲 当年七大各色女明星,配合唯一男主 张卫健 大玩反转又反转的性别 游戏 。
特别客串的曼玉,是七大美女中,身份最尊贵、功夫最差劲、个性最刁蛮、还特八卦的天香公主。虽说跟张卫健组CP总有姐弟恋既视感,但曼玉极尽娇嗔刁钻的少女神态,实在太惹人爱。
你绝不会把这刁蛮公主,跟 《阮玲玉》 高贵影后和 《阿飞正传》 羞涩女孩划等号。巅峰时代的曼玉,简直就是千人千面。
王晶转眼就又拉上张曼玉和 邱淑贞 两大气质辣妹,跟还是偶像天王的 郭富城 ,在俗套喜剧 《千面天王》 里上演了一场二女抢男友的争霸战。
比天香公主还出格,这表面看起来优雅的成熟女性,其实是个“看见圆形物体就发花痴”的神经质女孩。曼玉正谐转换瞬间不仅诱人,还喜感非常,影后演喜剧实在太有戏了。
张曼玉×郭富城 ?如今想都不敢想的组合,当年也只有王晶撮合,才总算出现了这对“超不搭”姐弟CP。不过敬业的俩人一起抛梗可顾不了那么多,节奏感倒是非常默契。
还有一部 王晶 监制+编剧、有“台湾王晶”之称的 朱延平 导演的恶搞古装喜剧 《神经刀与飞天猫》 ,片子虽烂极了,但烂梗又特好笑,加上云集了无数巨星偶像(梁家辉+张敏+林志颖+叶蕴仪+吴孟达),当年真让阁主又爱又恨。
始终忘不了片中那对贱萌“贼公婆”—— 张学友 的 九尾狐 和 张曼玉 的 飞天猫 ,俩人合作多年默契真不白给,自由发挥的超强感CP无处不在地散发着他们 搞笑 的功力。
就算独身走上“救夫”的女贼飞天猫,曼玉一人也能从金镶玉身上抽出那么一两分功力,给这个骚浪女人几分萌感的野蛮与妖媚。
㈣ 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孩子们齐声欢呼,老师,我们向你后面说的是什么
孩子们齐声欢呼,老师,我们向你
学文化
㈤ 欢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重温
1、上周主题,观看一部电影并写后感。
如果真要在脑海中记忆一部电影,我半部都记不起来,可能有一些星星点点还能有所联系,但是记忆深处只有一部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某些画面,一直萦绕在脑海中,但太多的细节以及内容已经模糊甚至记不清楚了。
我倒不是为了写这个主题,而是真的想要知道我记忆中的那部影片,那个大辫子宁静,以及跟姜文像的不能再像的夏雨,当时演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场面。
记忆最深刻的洗头画面
2、今天早上,在车上重温了半部《阳光灿烂的日子》
之所以是半部,是因为开车到公司也就一个小时,而原版应该大约130多分钟。但是看完一个小时多点,我感觉也差不多找回原来的一些感觉,所以后面是不是再继续看完,其实也不是非常重要了。
看了一下资料,《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个发生在军区大院几个少年身上的成长故事,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我记忆中是先看王朔的小说,包括《动物凶猛》,然后再看的电影。这部电影荣获了许多大奖,这对于一个刚刚拍电影的导演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记录。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这么多大奖,也是跟这部电影前前后后许多故事有关系的。
3、
故事的主人公马小军(夏雨饰演),生长在军区大院,在那个不需要学业的年代,也不需要努力填补生活的时候,马小军与军区的伙伴们都有一股释放不尽的精力和热血。先是冯小刚扮演的老师课堂上,各种的调皮捣蛋;然后是耿乐扮演的刘忆苦和陶虹扮演的于北蓓在军区大院陪同马小军展开了第一次的懵懂男女的认识、玩耍和矛盾冲突。
再之后马小军学会了各种开锁技能,去到大院各个房间,但是从不拿东西,只是在房间里逗留,感受,或者是好奇。
然后是解锁到米兰(宁静饰演)的房间,特别是找到一个望远镜和看到米兰的照片,马小军满腹的热血开始集中在这个从未谋面的“姐姐”上面。
故事继续发展,小军终于遇到了米兰,在一条马路边上,他大胆的跟米兰搭讪并认她做了姐姐,其后就是在米兰房间给她倒洗头水,寻找照片,约米兰来军区大院玩。
从此命运开始转折。
4、后半部没看的剧情
后面是米兰与刘忆苦相恋,以及米兰前男友的出现,这些都是模模糊糊的画面,可能当时二十年前有记忆,可能是属于阳光不灿烂的阶段了。
5、我的观感
这部影片,之所以让我的记忆一再闪现,导演的功力和影片的内容以及夏雨、宁静的表演肯定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故事背景大概是七八十年代,但主要讲的反而是青春期和热血,所以对于有相近年代的,处于青春期的我来说,看到这部电影就显得非常的真实,真挚。
虽然我的青春期不是那个年代,但是很多久远的背景和情境却是很相似的,也是怀着一腔的热血,一身的荷尔蒙,希望能迸发出来,对于朦胧的爱与“性”也是充满了好奇与不解,以及渴望了解及参与,所以整部电影可以说没有停歇的时候,可以一气呵成的看完,就仿佛看完了自己的青春。
影片的夏雨很好的诠释了处于青春期十五六岁的男孩的冲动,渴望和向往,在于米兰的前段,所有的世界都是灿烂的日子,因为任何的摔打、曲折都不能磨灭他心中的意志和渴望。他可以渴望胜利、渴望生活、渴望参军、渴望开锁的快感,甚至在警察局收到屈辱后回到家仍然能在镜子里反向激励自己。最后一点是,他太像姜文了,以至于我以前在看影片的时候,没有一丝怀疑这个人不是姜文,以至于影片最后出现长大后的马小军,我都觉得是什么神奇的技术。
影片中的宁静就跟夏雨天生一对似的,虽然很多很多透露出两者之间的不配、不搭,就最开始的时候马小军追米兰的那一段,小军穿着破烂的服装,满身汗酸,周身乌黑的样子,搭配米兰高贵,大大的辫子,白白的皮肤和性感的身材,特别是那一抹笑容,表面让人觉得就是一个高贵的姑娘和一个捡破烂的小孩的对比。但是就是这样,随着主角的视角,或者可能是导演已经把我们设定进去主角光环,认为米兰和马小军就应该是要在一起,后面米兰对小军的接纳更像是一个姐姐对弟弟的喜爱和好奇,以及陌生男性,特别是小男孩对自己异性身份的认可(这种认可是对女性吸引力的认可)。
悲剧(其实影片并不认为是悲剧,更加认为这是一个青春必定的伤)开始,男孩对女孩的好感随着之前空洞的想象达到一个高潮,又随着慢慢接触达到另一个高潮,但是在最高处就被现实或者说成年人的现实给狠狠的摔倒。后面这一段我是看过,只是没有太多记忆,这次也还没有重温,但是我可以想象得到其中的心情跌宕起伏,像极了年轻的我在遇到初恋的感觉。
6、谁的青春不迷茫
对,谁的青春不迷茫,谁又能完全的从青春期完整走过。至今年到中年的我,仍然认为我的青春还没有过完,仍然能够书写自己青春的记忆和挥洒对青春的美好的向往。
感谢那个青春,有《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陪伴!
感谢大辫子女神宁静和扮演“我”自己的夏雨,他(她)们的倾情演绎!
感谢姜文!
怀着对《阳光》的致敬,今天我又刷了一遍此部电影,重点还在电影的后半段,我上次没有看完的部分。
1、之前说马小军在米兰的房子看到她的泳衣照,但是后来米兰说是没有穿过泳衣。这件事对马小军产生了很大的怀疑,自己的记忆究竟是错乱了吗?其后的一个剧情是米兰跟他们去游泳,就是穿着那件泳衣,但马小军极尽挖苦,说米兰的穿着泳衣很丑陋,不穿衣服像生了孩子似的,直接惹怒了米兰。
这个时候似乎有所揭示马小军在成年后的记忆,可能把在房间里看到的照片跟后续在泳池的印象发生了错乱,当一个人对某个画面非常执着的时候,有可能这个印象会影响到他本来的一些记忆,电影正是反映了这一现象。
2、之前看到朋友说的大烟囱的画面,我似乎有点印象,再回过头去看,原来真的是有印象的,只是似乎被某些原因尘封住了。刘忆苦跟米兰说他有爬上过大烟囱,看着刘忆苦和米兰的对话,马小军冲动之下就跑去爬大烟囱,并成功的爬上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爬上去的大烟囱。看着马小军在大烟囱肆意妄为,米兰和小伙伴们都很担心,最后烟囱冒烟了,马小军从烟囱顶内部掉下来,虽然一脸黑炭,但是竟然没有受伤。
这件事在于马小军引导米兰过来军区大院和自己的小伙伴们玩耍,更多的是在伙伴前的炫耀,所以他不介意米兰单独跟刘忆苦一起聊天,而自己跟其他人去扮演瓦西里,打打闹闹。但是当刘忆苦和米兰说的火热的时候,甚至米兰对刘忆苦能爬上大烟囱的那种兴趣涌起的时候,马小军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仿佛在一点点消逝,所以他用了这种冲动的方式来重新唤起米兰的注视。
3、然后马小军和米兰等人去到电影院偷看电影,这个片段有一些裸露的片段,所以只是大人才能看,但是当门卫突然打开灯的时候,发现现场周边坐满了偷偷进来的小孩子,然后领导就让现场的家长各自领小孩回家。这个画面其实也印证了这个时代小青年孩子处在朦胧期的对性和青春的渴望了解。
4、然后马小军骑着单车送米兰会农场,在马路上,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在两边树木映衬下,米兰抱紧马小军坐在单车后排,爽朗的笑声带给了马小军人生最开心的一刻。当去到农场,米兰离去之后,马小军躺在草坪开始做起了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梦,梦境中有打仗、憋屎尿等等,每个梦境之间似乎都没有逻辑可言,但,似乎只有一点,那就是都有米兰在场。
这段梦境其实揭示了很多马小军年少时候的印迹,包括当时的中苏关系、对刘忆苦的矛盾关系以及米兰在他当时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轨迹。
5、在后面就是游泳池的事情,首先是马小军对米兰身材的挖苦,然后是刘忆苦十米高台跳水的高光。最后,在泳池中,他们又遇到了米兰以前的朋友,彪子,听说彪子还为她瞎了一只眼睛。而这个彪子把刘忆苦叫到跟前询问的场景,揭示了米兰之前生活的一些端倪。
6、在马小军和刘忆苦生日这天,米兰拿了两份礼物给到他们,在这里,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场面。
其一是马小军整蛊米兰,用一个硬币测试米兰是否处女,当米兰回答到第三个问题,马小军夹紧硬币,问米兰,“你第一次跟男朋友相处说了什么话”,米兰拔不出硬币,赶忙说,“你夹这么紧干嘛,我拔不出来”,顿时,全场大笑,而米兰终于知道这是个整蛊的问题。
其二是马小军在做完这个游戏之后,转眼变脸,要求米兰立刻滚开,在刘忆苦出声叫停之后,两个人爆发了冲突,马小军拿着破瓶子扎向了刘忆苦。这是画面停止,成年的马小军画外音出来,认为这不是真正的记忆,记忆中他们是很开心的度过了那个夜晚的生日。似乎是作者心中的另外一股强烈的愿望,给到作者这么一段想象的情节,将故事情节引到了心底的黑暗一面去了。
至此,我们似乎能了解前面小军在米兰房间看到泳衣照的错乱,这个似乎也是作者的错乱记忆,或者更进一步说是作者青春期性的幻想。
7、故事后面马小军与刘忆苦在大雨中互相哭诉,刘忆苦说自己和米兰都脱下来所有,但是最后还是没能去到最后一步。这段话似乎给了小军一个鼓励,他踩着单车,在清晨跑到米兰的房间,见到穿着随意的米兰扑了上去,撤下了她的胸衣。在这里更进一步打开了小军心里的欲望,包括米兰问他,有劲吗? 小军回答,就是有劲。
8、故事的结尾,小军与米兰和那些小伙伴们越离越远,他一步一步爬上高台,跳了下来,这里仿佛映衬了之前刘忆苦在泳池高台跳水的高光一刻。但这里,小军没有得到一丝丝的注视的目光,甚至在从水中冒出来的时候,被所有伙伴们重新踹回泳池。
9、故事没有结尾,成年后的马小军(姜文演),和曾经的小伙伴们坐在长长的轿车,在北京天安门前慢慢地开着。刘忆苦后来去了参军,然后被炮弹震傻了,在轿车中像个傻子一样抢姜文饰演的马小军的开的酒喝。外面是曾经的傻子小伙伴古伦木,骑着一根棍子在跑。
至此,整部电影看完了,如果说前半部分是回忆起之前始终印刻在心里的那一丝丝宁静的大辫子和夏雨的酷似姜文的表情,那么今天后半部分就是对之前那些深刻印象的一个注脚,把所有的记忆一根线一样串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记忆。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有夏雨对人物性格精准拿捏到位的表演,让马小军这个角色仿佛就是夏雨本人,好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夏雨其实就是马小军,姜文就是夏雨,不愧是最年轻的影帝。然后是宁静的表演,丝毫没有一点点做作的成分,直至今日,宁静都还是印象中米兰的性格。然后是镜头的展现,描绘,也不愧是国内摄影第一人,顾长卫。最后,当然少不了本片的导演姜文,丝丝入扣的故事编排和戏剧展现,让人直接置身于一个阳光灿烂而又在阳光下那种懵懂、冲动、胆怯、激情的画面和故事与时代当中。
对于作者和导演,我觉得还有必要另做说明。
这部电影是改编自王朔的中短篇小说《动物凶猛》,所以,王朔是不得不说的一个人。
娱乐圈是个大圈,那么大圈里面就有小圈,代表就是京圈,沪圈这些,而王朔就是曾经京圈的大佬,而后才有冯小刚这些后来加入者。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是在大院长大的军人子弟,而王朔是在1958年出生在江苏南京,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而移居到北京训总大院,他的童年就刚好赶上那个十年,也遇到了叶京等京圈子弟,并成为了他们的一份子。
那个特殊的十年造就了这一帮孩子无法无天,到处打群架、拍婆子,拉帮结派。那时候的王朔也是不喜欢上学,喜欢调皮捣蛋,还有读书,对,因为这个,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写检讨特别厉害,能写五千个字的检讨,所以说作家的天赋可能从那时候就开始显现了。
18岁的王朔去了北海舰队当兵,并尝试写作,写了第一篇短片《等待》并在《某某某文艺》上发表成功,以此为跳板做上了编辑。而后退伍后,又做了倒爷,干过川菜馆等等,但都不成功。而后想起之前写作发表成功后的丰厚稿费,开始转向了写作,不仅成功,还获得了爱情。
1984年,因为《空中小姐》而出名,并认识了编辑马未都,并和一堆大院子弟(当时应该是大老爷们了),瞄上了隔壁的北京舞蹈学院,经常进去看北舞的姑娘们跳舞并邂逅了大学生沈旭佳。在和沈旭佳拍拖的期间,受到了爱情的滋润,王旭的写作开始开挂,连续写出了《浮出海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大获成功。
1988年,王朔有四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史称王朔年。即使当时路遥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莫言的《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依然动摇不了王朔在文坛的影响力。
那时候,王朔小说的改编权是非常紧俏的,能拿到他小说改编权的大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大院子弟, 譬如说姜文。
关于导演:姜文
1973年,姜文一家人在北京定居,姜文也转到北京72中读书,也算是大院子弟了。
那一年姜文10岁,在校园里遇到了英达,两人从那时起便成为了好朋友。由于姜文年纪小、长得瘦,英达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马猴”。
而后,17岁的姜文曲曲折折的考上了中戏,开始了演戏生涯,外号仍然是“马猴”。但在90年与刘晓庆一起之后,刘晓庆建议他做导演,这就有了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一年,他31岁,拿到王朔递过来收获杂志,读了后者刚发表的6万字小说动物凶猛。那一晚,他激动滴彻夜未眠,后来他找到王朔希望后者改成剧本。王朔不弄,姜文只能自己上,于是就诞生了9万字剧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拍摄时,这部当时花了中国影史上最长胶片的影片。
众所周知,拍电影相当费钱,场景、道具、人力等等,都需要大把的经费。拍到后面,尴尬了的事情发生了,没钱了。
关键时刻,刘晓庆对姜文毫无保留,跟各路朋友、亲人借钱,给姜文凑了三百多万,这才没让剧组停工。
刘晓庆出钱出力,帮助姜文把电影拍完,所以你们看到这部电影是有刘晓庆作为监制的。另外一个是谁呢?文隽。拍到最后实在是没钱了,后来是联系到在香港的制片人文隽,在他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了日本的后期,然后在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的施隆多夫的制片厂最终成为了1994年的经典。
㈥ 电影名:以“欢”开头的,后面三个字,是什么,请回答
欢喜冤家
㈦ 谁有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的电影,要英语发音中文字幕的,有没有啊,有的话能不能给我,谢啦!
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的电影,要英语发音中文字幕的在网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