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当代的超现实主义电影有哪些
1.《安达鲁之犬》烂番茄新鲜度100%
提到迷幻电影,就不能忘了导演佐杜洛夫斯基的作品,《圣山》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杰作,充满了塔罗牌和炼金术的典故,看得人心醉神迷,是一场精神之旅。
一个笨重的人影带着两个穿得像玛丽莲·梦露的女人,不顾她们的社会身份,卸掉两人的妆,剪掉她们的头发。导演的观点很明确,就是摆脱社会标准和文化偏见,向大家呈现一部关于一个人的电影,这个人的名字叫小偷,他的神秘冒险更是有意思。
小偷被一个没有手脚的人发现躺在一堆泥巴垃圾里,两人走进小镇,看到人们在举行一种仪式,处决人类,只为了娱乐游客。
当镇上的人还在大规模活动时,小偷走进了一座神秘的红色塔里,遇到了炼金术师,他带着小偷走上了一条启蒙之路。
《圣山》通过音乐、人物和视觉效果,将人从典型的文化价值观中分离出来,给你灌下一大壶迷魂汤,沉浸在迷幻电影的世界里。
Ⅱ 以浪漫著称的法国,有哪些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也是关于心灵与爱的电影。马修,一个落魄的音乐家,失业的代课老师,却感动了无数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
《东方男孩》,很棒的电影,用很温情的手段,点亮了一个人的人生。
《法国姑娘》,讲述索菲亚八岁时跟着父母回到摩洛哥,现在想重新返回法国。
《无福之地》,该片讲述了一个偷渡去英国的库尔德人、一个拿着摄像机穿梭在欧洲的女大学生、一个监督工厂从法国向匈牙利布达佩斯整体搬迁的工程师三个独立的故事。
Ⅲ 什么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现实主义电影,是30年代以意大利一批电影人为代表发起的电影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以展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标志,批判社会不良现象。
具体拍摄手法为采用自然光,运用简单电影语言,还原最本真的世界· (注:当时欧洲处于经济危机时,社会动荡不安,战后经济好转,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兴起,但现实主义电影仍占一定地位)出现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3)有哪些体现现实主义美学的电影扩展阅读
现实主义电影:
1,《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的剧情片,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等主演。该片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
2,《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是由焦点电影公司制作的剧情片,由让-马克·瓦雷执导,马修·麦康纳、詹妮弗·加纳、杰瑞德·莱托等领衔主演。该片于2013年11月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根据罗恩·伍德鲁夫的真实经历改编,主要讲述了罗恩·伍德鲁夫被诊断出感染上艾滋病毒之后,与病魔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斗争的故事。
Ⅳ 具有现实主义的电影有哪些 经典的举几部
重要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二战电影最大杰作,新现实主义的奠基作。《罗维雷将军》(General della Rovere)获得了第二十四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与朱赛普· 德·桑蒂斯、卢切诺·维斯康蒂、维托里奥·德·西卡同被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四大主将。
1948年的《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也是维托里奥享誉最隆的一部电影。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在百废待兴之际,男主角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不料第一天上班便被人偷了他工作上必须的自行车,于是跟他的小孩子到处找车,最后无可奈何地下手偷了别人的自行车,却被逮个正着。本片是对战后意大利劳工阶级生活的深入研究,体现出一种自然风格。他在当时所具有的意义,从历史的观点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非职业演员的两父子演得十分生活化,好些场面令人感动得无话可说。除了节奏稍慢之外,本片在半个世纪之后欣赏仍然受得住考验。
还有《相见恨晚》以及中国的《秋菊打官司》等,均是经典的现实主义!
Ⅳ 什么是纪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源头
纪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源头是卢米埃尔兄弟:《北方的那努克》《水浇园丁》。
源头——电影创始人卢米埃尔兄弟的初创期的作品。这是一种基于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上的美学主张,它的审美来源于真实的记录现实、揭露或再现现实生活原貌的一种创作手法,在现在也被称为纪实美学。
纪实美学,是电影美学流派之一,其强项是生活氛围特别真实。但写真人真事的故事片,容易混同于新闻报道,拍成枯燥乏味的流水账。
理论经典——巴赞和克拉考尔的“真实美学”、“记录美学”,现在统称为“纪实美学”。鉴赏写实主义影视作品的操作程序是:
①检验作品中的一切或其主要的和重要的方面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
②尤其要看其中人物的性格、行为、思想表现,是否是现实主义生活中人们的生态真相。
③考查其环境、背景是否有现实的具体性和准确性,是否以成为人物表现的客观现实作为依据。
④从回避了主观介入倾向的情节与场面中析出它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并用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加以印证、辨识、评判。
Ⅵ 求介绍影片《邻居》
影片《邻居》介绍如下:
《邻居》
划重点:80年代现实美学的代表作
电影《邻居》(1981年)是导演郑洞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着眼于老百姓的生活问题,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它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展现出的审美倾向,被称之为现实美学,简单迹氏聊聊。
大胆的影片构思。竖州渣在上世纪80年代来看,本片关注的问题很具有前瞻性,尤其是将故事背景和人物设定在建筑学院和教师身上实属大胆,而且故事中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看似日常,每一个单拿出来都是今天频频上热搜的热点话题,比如大龄单身、求学毕业、公与私的界限等等。
对生活的细致描摹。本片关注职工住余悄房问题(筒子楼),通过几家二十几个人物的日常琐事,在婚姻、生活、爱情、工作等等问题反衬住房拥挤和厨房简陋所带来的现实积弊。比如祖孙三天共居一室,日常生活中不便和亲人之间的温情;比如教建筑的老师设计的楼房宽敞明亮,但是自己却挤在没有厨房的筒子楼里。
随遇而安的生活轨迹。以《偷自行车的人》为例,故事以丢车人找车为主线,在几个场景中转换,场景和场景之间又没有实际的逻辑关系,碰到贼的朋友便追,遇见贼追贼……,像真的生活一样,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本片亦如此,故事在几家人的生活中轮转,看似巧合,其实是随意,比如本来大家以为终于要有公共厨房了,可是房子却被分给了领导的亲戚。
真情实感。既能看到人的自私自利,也能看到无私奉献,是自然状态下的人性流露。比如刘力行和袁亦方两个人做事的对比,一个为了大家甘愿继续挤在筒子楼,一个为自己精打细算谋福利,这种对比彰显了人性之光的可贵。既能看到邻里之间的磕磕碰碰,也能感受如家人一般的温情。比如喜队长怒打鲍科长,明大夫鼓励刘力行等等。
自然原声。据说郑洞天导演是在音乐学院长大的,很反对乱用音乐煽情,他对音乐的态度用惜字如金来形容也不为过。为了再现现实生活,影片采用自然原声,这成了影片的一大特色,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