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纳粹,党卫军题材的电影
看看最新的《禁闭岛》。
还有《从海底出击》、《斯大林格勒战役》、《帝国覆灭》、《辛德勒名单》、
《虎口脱险》、《最长的一天》、《桥》、《钢琴战曲》、《铁十字勋章》
2. 怎么查电影片名字 二战题材的一部泽制片。德军占领区有个饭店,里面有个女老板与钢琴师相恋。有个党卫军
《布达佩斯之恋》
《布达佩斯之恋》是德国及匈牙利合作出品的爱情电影,根据尼克·巴科夫著小说改编,由诺夫·舒贝尔执导,艾丽卡·莫露珊、约肆烂阿希姆·科尔等主演。于1999年10月21日在德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段三人间的微妙暧昧关系在战乱时代背景下被打破的故事。2008年1月以音像制品形式中国发行。
剧情简介
在二十世纪30年代末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座落于一条幽静巷道内的一家蕯保高级餐厅(RestaurantSzabó)以薄片肉卷闻名,经营餐厅的犹太裔老板拉西娄(约阿希姆·科尔饰)风度翩翩、善良而略有市侩,他和在那里工作的美丽动人的女招待伊洛娜(艾丽卡·莫露珊饰)雇用了帅气忧郁的钢琴师安德拉许(斯特法诺·迪奥尼斯饰)驻店演奏,安德拉许爱上了伊洛娜,而伊洛娜对他也颇有好感,同时和拉西娄保持超越一般朋友的关系。这两人似乎并不在乎,在他们互相迁就下,三人之间展开一段不正常但自得其乐的三角恋情,并能维持一种暧昧的平衡。年青而才华出众的安德拉许为伊洛娜生日特别创作出一首凄美的歌曲《忧郁的星期天》,这首钢琴曲不单打开听众的心扉,其忧郁之情更深入知音掘凳者的心窝。在餐厅首演之际,一个被歌曲吸引的德国籍青年商人汉斯(本·贝克饰)突然出现,他也被伊洛娜芳华绝代的艳光迷倒,一见钟情爱上了伊洛娜,甚至向她求婚,遭到拒绝后跳进多瑙河自杀,不幸被拉西娄救回。战乱时裂散漏代德军占领布达佩斯,后来从德国重返回该市的汉斯身份变成了党卫军高级军官,这个操生杀大权的统治者破坏了三人间微妙的感情,钢琴师安德拉许也自杀了。汉斯最终还将餐厅主人拉西娄送到了集中营,事隔数十年后汉斯至餐厅重游故地,伊洛娜和儿子在同样演奏《黑色星期天》的时候,毒死了他。
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人性的善恶表现的淋漓尽致。特别钦佩酒店老板对女主伟大的爱。
3. 求一个电影名字,画面是一帮穿着好像是纳粹党卫军军服的人,用一个刚杀的人的肠子做管子吸汽油。
《死亡之雪2》
导演: 托米·维尔科拉
编剧: Stig Frode Henriksen / Vegar Hoel / 托米·维尔科拉
主演: 马丁·斯塔尔 / 德里克·梅耶斯 / Amrita Acharia / 克里斯托弗·琼勒 / Stig Frode Henriksen /Vegar Hoel / Monica Haas / Jocelyn DeBoer
类型: 喜剧 / 动作 /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挪威 / 冰岛
上映日期: 2014-02-14(美国)
4. 求助请教一部二战的喜剧电影
是《拜见希特勒》吧?
新浪娱乐讯 据《明镜》周刊24日报道,随着第一部关于希特勒的喜剧的上映,德国电影业将在明年1月开辟出一块新领域。犹太籍导演丹尼·雷维步影片《大独裁者》导演查理·卓别林的后尘,在《拜见希特勒(Mein Führer: The Truly Truest Truth about Adolf Hitler)》中态度鲜明而无情地把希特勒描写成一个尿床的吸毒者。
在这部影片中,希特勒因为在孩子时代遭受过虐,就让世界遭受苦难。他喜欢在浴缸里玩耍玩具战舰,总是尿床,性无能,沉溺在毒品里不能自拔。希特勒常常把毒品放在大型地球仪中。《拜见希特勒》吊足了观众胃口,预计在明年1月上映。它的出现符合德国境内新出现的处理纳粹历史的趋势。奥利弗·西斯贝格推出的2004年影片《帝国的毁灭》是最早近距离揭露希特勒私人生活的影片之一。
就在几年前,德国人制作的纳粹闹剧还使人感觉不可思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纳粹时代德国人的相继去世,一些人开始用新眼光审视过去的历史。在瑞士出生的雷维想要模仿卓别林在1940执导的影片《大独裁者》的风格,把一些半开玩笑的幽默因素加入到故事情节中。在《拜见希特勒》中,希特勒遭到父亲毒打,于是燃起报复全世界的怒火。
雷维在2004年执导的喜剧片《寻找扎克》好评如潮,它用一种悲喜剧手法描写大屠杀,讲述了德国统一后的犹太人看到的一切。雷维在一份声明里表示:“我不想把一个人的愤世嫉俗以及心理上的怨声载道表现在影片中。我觉得我们应该尊重现实。”在《拜见希特勒》中,喜剧演员海尔格·施奇内德饰演的希特勒在德国元首府匍匐爬行,像他的宠物狗“阿尔撒蒂安·布隆迪”一样咆哮个不停。布隆迪不仅会向希特勒敬礼,还穿着一件纳粹党卫军制服走来走去。
这部新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1944年年底,希特勒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但纳粹时期的宣传部长保罗·约瑟夫·戈培尔还不放弃任何希望。戈培尔从一个集中营里叫来希特勒的前犹太籍表演指导阿道夫·格林巴姆,让他打扮成这位独裁者的样子,到一个盛大集会上去鼓舞德国人。当瘦弱的格林巴姆进入元首府时,戈培尔对他说:“不要亲自做出决定。”
纳粹军官挤满了办公室,举起手臂兴奋地高呼“万岁,希特勒!”每隔几秒就有一次举手礼。格林巴姆杀死希特勒的计划连续多次都以失败告终,于是他辞去这位独裁者表演指导的职务,最后还变成一个有点像精神病专家的人。他在一个偶然机会竟然发现一个秘密:希特勒从来都没有博得严厉父亲的喜欢,这一直都是他内心的一块心病。
希特勒躺在元首办公室的睡椅上,回想起一件使他烦恼的童年往事。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幕:“我的父亲曾经给我一个弹弓。他抬头看了看,并对我说‘杀死那只鸽子!’我弹出子弹,死掉的鸽子落到他的脚上。父亲说‘真倒霉!’然后就愤然离开了。”这时眼泪从希特勒的脸上静静滑落。
影片的另一个画面显示,爱娃·布劳恩说“我不觉得你是元首”时,躺在她怀里的希特勒显得有些不安。在故事结尾中,希特勒的理发师无意中剃掉了他的一部分小胡子,使这位独裁者火冒三丈。几分钟后,希特勒又不得不按捺住暴躁的脾气去发表演讲。
在所有这些喜剧情节的背后,雷维显然在向人们传达一个重要信息。他表示,他拍摄《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真相》的灵感来自这样一个理论,那就是希特勒的不幸童年是他挑起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雷维说:“通过‘治疗专家’格林巴姆的角度分析希特勒是有事实依据的。长期以来我就纳闷为什么没有人把他们间的这种微妙关系搬上银幕或舞台。”
雷维认为喜剧比悲剧更有说服力更有力度。他曾批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对大屠杀进行了现实描写,反而更喜欢意大利著名喜剧电影巨子罗伯托·贝尼尼拍摄1997年影片《美丽人生》的手法。这是一部悲喜剧,讲述了一名犹太籍男子在集中营里帮儿子逃生的故事。雷维表示:“贝尼尼从来不尝试声称他对年代和悲剧的描写是现实的,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主题。他把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放在集中营里,巧妙地说明了孩子的想像是无坚不摧的。”他还说,用幻想和荒诞故事可能更容易解释纳粹时代,“戏剧比悲剧更有说服力,它表达的一些事情是用真实而严肃的描写所表达不出来的。”
最近几年,对纳粹时代的兴趣在德国高涨,许多故事片、纪录片和书籍都在探索这个血腥时代,其中有部分作品备受争议。虽然德国最著名而有天赋的连环画画家和电影剧本作家瓦尔特·莫尔斯推出了一套描写希特勒的热门喜剧丛书,但是关于这位独裁者的喜剧影片却十分少见,这使许多电影人对这方面充满了浓厚兴趣。
影片《拜见希特勒》在柏林拍摄时引起轰动。在今年3月,雷维用一幅巨大的万十字旗装饰了柏林市中心卢斯特公园广场,同时聘请了数百名临时演员在影片结尾向它挥手并高呼“万岁,希特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