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评论《一条狗的使命》这部电影
很感人,真的很感人,非常感人。在很多地方看了很多评论,有不少人说很感动,也有人说煽情镜头过于刻意,剧情俗套什么的,不值什么什么评分啊之类的,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很治愈。我不否认煽情镜头刻意还有剧情俗套之类的观点,但在我看来我对这部电影的观点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改变。看完之后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忠诚
对,狗对人的忠诚。曾经有段子大致内容是这样的:猫是独立的,它就算被你抛弃了也许也会爱上其他人,它不会依赖一个人,而狗不是,狗很依赖主人,很容易觉得孤独,有时候养狗会觉得自己配不上狗,因为狗对自己太忠诚。
电影里贝利对伊森的忠诚真的让我很感动,贝利甚至一直没有忘记伊森,还帮伊森找回了汉娜。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养过狗的人或许都知道,有时候自己心烦意乱的时候如果狗狗做了错事自己真的有一瞬间会觉得这个狗为什么要这么做,真是一点也不懂事,甚至有一瞬间会觉得讨厌它。但这部电影呢从狗的角度展示了这个问题,它也许只是想玩一玩,想逗我们开心,并不是想捣乱。我始终不能忘记伊森去大学贝利追出去那里,还说伊森换了新花样跟它玩球。再次戳泪点啊啊啊!!曾经也看过很多狗对人依依不舍的故事,但还是忍不住,就像贝利说的:它们不明白人类为什么会离开,我们总因为不得已的原因离开,但是不管多久它们任然忠于人类。
『贰』 影评篇——《罗拉快跑》
电玩精神与剪辑精神的交织
——简评电影《罗拉快跑》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种经过剪辑的艺术载体。《罗拉快跑》被定义为“电玩时代的电影”,因为该电影的创作吵神精神在好几个方面与新一代年轻人为主体的电玩的精神如出一辙。该电影由著名导演汤姆•提克威导演。讲述了一个叫做罗拉的女子,因为男友粗心的弄丢老大的10万马克,为了拯救爱人,罗拉必须在20分钟内帮助男友得到20万马克。整部电影贯彻了三个主题:1.活在当下2.一起向前冲3.错了重来。
第一,活在当下,指的是人物的所有生命力,甚至是生存的意义,都只在行动的当时才能爆发出来。因此,他们不会思前想后,一切全都是做了再说。本片女主角罗拉接到男友曼尼的电话后,表示一定要在二十分钟之内拿到十万马克,然后念头一转,就直奔她的银行家父亲要钱。她不会先打电话联络以确定父亲在不在银行,也不会思考跟她关系不好的父亲是否一定肯马上给她一大笔钱,总之直接做。第二,一起向前冲。本片的主要内容是“跑",不顾一切向前冲。年轻力壮的最大本钱不是“思考”而是“行动”。第三,错了重来。本片将同一事件用三个不同角度重演一次,本质上就是电玩精神的发挥,这次创新不成,下次换个方式再来。电玩游戏的最大特点是玩家扮演一个角色,不断闯关,每一关都有被消灭的可能,和人生不同,电玩游戏般会有三条命,条命OVER了,还可以用第二条命、第三条命去继续闯关。人生则只有一条命,玩完了,不可能再重来。
电玩游戏给我们带来的人生成幻在《罗拉快跑)冲得到了真实影像的诠释。这种诠释和漫画改编成电影不同,它奉行的是电玩的内核,也是所谓新新人类的精神。这即便算不上电影在形式上的一次革轮碰肢命,也可以读是一种非常勇敢的尝试,电玩内核在大银幕上得到了空前的体现同时,这种体现和它的意众群体产生了强烈的互动,在互动中产生出新的震撼。就像那种叫作“深水炸弹"的酒(把一杯白酒放在一杯啤酒中),很容易就能使人陶醉。
除了电玩精神之外,《罗拉快跑》还奉行了简约主义的精神,虽然表面看起来眼睛会小很疲劳,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因为影片在快节奏、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切换背后,其表现的主题却非常简单清晰。《罗拉快跑》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腊世镜头,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用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件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肉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
技术时代的来临赋予电影无限发展可能,于是《罗拉快跑》应运而生。虽是技术的象征,但是处处皆是导演工匠精神的所在,正如我们的法学精神,不断进步但是不离宪法大纲,不断发展但是围绕民生。
『叁』 七个字的华语电影名字我在什么
我在垦丁天气晴?
『肆』 有一部欧美电影,男的对女的说,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活在当下,什么电
笔仙(大陆版)
4.7分
主演:梅婷郭京飞
导演:安兵基
类型:恐怖悬疑惊悚鬼片
看点:压抑吓人灵异鬼恐怖
时长:92分钟
年代:2012
地区:内地
语言:汉语普通话
别名:Bunshinsaba
简介
『伍』 活在当下是哪部美国电影里的台词
'Now Is Good' 《活在当下》
影片改编自杰妮·唐纳姆的热销小说小说《我死之前》(Before I Die),17岁的女孩Tessa被诊断出患有绝症,她决定用剩下不多时间的每一刻尝试一个少女应该体验的10件事的清单,却遇上了人生的转折点。。。。。
『陆』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那句拉丁文“卡匹迪恩”意思是抓紧时间,用拉丁文是怎么拼写的
电影《死亡诗社》“卡匹迪恩”的拉丁文“carpe diem”意为抓紧时间、活在当下,英语翻译为“seize the day”。
《死亡诗社》讲述了威尔顿贵族学校1959年度开学典礼暨建校100周年华诞正隆重举行。校长诺伦博士骄傲地回顾着学校的辉煌,为学校一百年来始终坚持传统、荣誉、纪律和卓越四大信条并因此成为美国最好大学预备学校而骄傲。
也就在这一天,威尔顿的荣誉毕业生、从伦敦回来执教的新教师约翰·基廷回校出任英文教师。
新学期开始了。沉闷的氛围、陈腐的说教,让威尔顿的大男孩们倍感压抑,同学们私下里咒骂威尔顿是地狱学校,篡改威尔顿四大信条以示嘲弄。
不久,尼尔在学校图书馆里意外发现了一本刊登着基廷简历的威尔顿年鉴。原来基廷曾是橄榄球队的队长,参加过一个名叫“死亡诗社”的组织。
(6)电影活在当下为主题的有哪些扩展阅读
《死亡诗社》由彼得·威尔执导,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罗伯特·肖恩·莱纳德领衔主演的一部励志电影。1989年6月2日在多伦多首映。
罗宾·威廉斯饰演John Keating,1951年7月21日—2014年8月11日,美国喜剧电影导演、演员。
1980年,罗宾·威廉姆斯涉足电影圈,在处女作《波皮》(又译《大力水手》)中,他演绎卡通人物波皮。1982年《加普的世界观》奠定银幕地位。1987年拍摄巴里·莱文森执导的《早安,越南!》,获得“金球奖”的“最佳男主角”奖座,并首次获“奥斯卡奖”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