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电影文学的结构放式有哪些

电影文学的结构放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9-02 14:55:48

⑴ 电影的剧本结构形式有哪些每一种举一个例子简要说明

戏剧式

戏剧式剧本主要按照剧情的冲突来结构,一般按顺时序发展剧情,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几个部分。戏剧式结构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外部冲突。这种冲突主要通过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来表现。

心理式

心理式结构也被称为时空交错式结构。心理式结构以主要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为结构的线索,表现为时空交错的自由,它往往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用回忆和倒序(闪回)的方式,把过去、梦幻、现在甚至未来自由地交织在一起。

散文式

散文式结构不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也没有很强的戏剧化冲突,往往是截取一段生活流程,用较为写实的手法记录下来。

解构式

解构式结构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电影艺术领域的一种表征。这种结构不求完整,甚至有意地自我解构和颠覆。

⑵ 电影剧本的写作格式及方法

创作技巧

一、多观察和思考生活;

二、多做构思,勤写勤练;

三、多增加艺术修养(包括音乐、绘画、戏剧……众多方面的);

四、多对影片进行剧作分析。前边三项也许人们谈得很多,最后这一项初学的朋友却常常认识不足。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一方面的问题。

剧本结构

弗兰泰格金字塔

19世纪德国新古典主义理论家弗兰泰格在《戏剧的技巧》中提出了戏剧的结构“弗兰泰格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分5个部分:

1.介绍:介绍背景资料。

2.上升:将事件引向高潮的各种情节。矛盾与阻碍逐渐显现。

3.高潮:戏剧张力最强处。 从此情节将逐渐转弱。

4.下降:高潮过后矛盾形式开始明朗,引向大灾难或者大成功。

5.结局:谜底揭晓,剧情完成。

三段式结构

希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表示三段式的结构:

1.第一幕:建置 (情节点1)

2.第二幕:对抗 (情节点2)

3.第三幕:结局

黑格尔“冲突律”

和谐

打破和谐。

重行建立和谐。

黑格尔:戏剧动作的本质是引起冲突,而真正的动作整一性只能以完整的运动过程为基础(即冲突的产生、展开和解决)。“冲突”是对本来和谐的情况的一种破坏,这种破坏不能始终是破坏,而是要被否定掉的。

(2)电影文学的结构放式有哪些扩展阅读

戏剧

1、 定义: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

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2、 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关于“三一律”的知识见162页第四段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3、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分幕分场。幕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

4、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⑶ 电影的叙事手法主要有哪些

非线性单线叙事(单线、无序)

“非线性单线叙事”指的是含断裂、省略、闪回、闪前的单一线索不完整叙事,这类故事虽然扑朔迷离,但基本上是围绕着一条主线进行叙述的。

比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成名作《记忆碎片》,虽然在叙事顺序上错综复杂,呈现出一种“打乱”的状态,但基本上围绕着一条主线,即“患有短期失忆症的主人公,通过纹身、纸条收集线索,为妻子报仇。”

“非线性复线叙事”在影视作品中比较常见,简单来说就是双线或多线并行的叙事手法。然而,该结构却存在很多复杂的表现形式。

“线性叙事”被认为是严格按照现实的时间雀拆向度来组织安排的,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部分组成。

只要是一条线且前后有序,都是“线性叙事”。因此,文学中的倒叙、插叙都应该算作“线性叙事顷旁枣”,因为它们大体上都遵循“一条线”原则,只不过是以“曲线”的形式表现的。

(3)电影文学的结构放式有哪些扩展阅读:

电影的叙事手法,依据文学叙事学或符号学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结构的理论。沿袭传统小说叙事学的电影叙事学主要研究故事的情节安排、启码行动动机、人物性格和审美特性,关注电影剧作的技巧层次。

作为电影的基本叙事手法以及美学流派,与蒙太奇并存的还有长镜头技术、快速切换的剪辑方式及其理论,这些叙事手法如今已经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成为当今电影叙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影片《天生杀人狂》的镜头组接形式就是快速切换的剪辑方式。

这种剪辑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电影创作中的思维观念,导演将无数个场景处理成为一股急速流动的视觉,切换作为一种风格存在,镜头间、场景间的切换成为更换镜头、更替场景的主要形式。平行、交叉、联想、错觉、象征、对照多种蒙太奇技法综合运用,为叙事的快速推进达到了一种和谐。

想用怎样的风格来传达故事,剪辑师的剪辑是在导演风格上建立起来的。

⑷ 电影的叙事结构有哪些

所谓叙事手法无外乎整部影片的叙事方式和技巧。
1。常规线性叙事。(按照正常时间模式叙事)例:《侏罗纪公园》很多就不一一举例。
2。多线性叙事。(影片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例:《撞车》《爱情麻辣烫》
3。回忆叙事。(按照主人公或非主人公的回忆进行现实与回忆的交叉叙事)例:《铁达尼号》《大鱼》《公民凯恩》
4。环形结构叙事。(影片的开头与影片的结尾相互辉映)例:《暴雨将至》《低俗小说》
5。倒叙线性叙事。(按照反正常时间叙事)
例:这种影片为数不多,国内更是没有。法国2004年有部影片就是这种类型相当精彩。《5:3:2》全片以男主人公夫妇离婚为开篇;家庭生活矛盾为第二节;结婚为高潮;相识为结尾。建议你去看看。
6。乱线性叙事。(整部影片毫无逻辑性,可以说是把所有片段、情节、人物全部搅乱,让人无从得知现在过去和将来,只能靠观众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屡顺影片)例:《21克》《迷墙》《我们的音乐》
7。重复线性叙事。(整部影片在时间上会有一个重复的时间点,每个故事都会从这个时间点上再次开始)例:《罗拉快跑》《爱情是狗娘》《罗生门》《英雄》
8。
这第八种想不到。
希望这个答案你能满意!

⑸ 电影文学剧本有哪几种概括方式

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 影视文学即电影、电视的文学剧本。基本特征主要是:视觉性、动作性和蒙太奇结构。 视觉性,即指影视文学剧本用文学所描写的形象能够鲜明地体现出视觉形象,具有具体、实在的视象性。 动作性,即影视文学剧本对人物的描写是具有清晰、丰富的动作的描写。 蒙太奇结构方式,即指影视文学剧本把许多内容不同、场景各异的画面,按照创作的意图予以组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和节奏等艺术效果的特殊结构方式。

⑹ 电影文学的结构方式有哪些简答题

首先,看一下什么是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实际上就是指的电影文学剧本。他是区别于"诗歌,小说,戏曲等的文学形式"。

电影剧本又是电影编剧直接创作或者根据以有的文本文学进行重新改编后形成的文学形式。

5、区分说,代表人物是郑雪来。郑雷来在《漫谈电影剧作的发展过程》一文中说:“电影剧本(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导演工作本,影片纪录本(影片的事后纪录),这三者不能一概称为电影文学。

6、本性说。大多数论者都认为电影文学应具有兼备文学性和电影性。例如郑雪来认为电影文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要求,二是具有堪称文学作品的文学性。


⑺ 什么是电影的叙事风格

电影的叙事风格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构造等方面,如词组结构、句型结构、段落结构。

相关介绍:

电影叙事结构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艺术,其叙事方法虽千奇百怪、变化多端,但其结构模式可归纳为几种类型。

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文学的叙事结构即情节安排,他认为悲剧情节应有头有尾(完整)并有长度(时间延续过程)。

(7)电影文学的结构放式有哪些扩展阅读

传统叙事作品中情节结构占主体地位,最典型的是戏剧冲突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结构主义建立了“中心化结构”,而结构主义坚决反对中心化,认为中心“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种功能,一种使无数符号替换物的活动成为可能的无定点”,他们从“作品”走向“本文”。

结构并非直观可见的对象,一般观众难以分析,这正是对电影作叙事结构模式分析的意义所在。通过结构模式分析,便于把握电影叙事构成的一般规律和创新途径,使创作者和观赏者在结构本文和解读本文时有章可循、提纲挈领。

⑻ 电影的叙事手法都有什么怎样描述电影的叙事结构

叙事手法有:影像、声音符号化。影像,声音符号化,叙事学至此开始用于电影作品的实际分析上,变成研究电影文本的科学方法。

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描述叙事结构:

1.第一个层面:

叙事结构的组织关系和表达方式,可称为本文结构或总体结构,它与蒙太奇结构含义相当,是影片的总体架构方式。

2.第二个层面:

叙事结构是电影整体系统的组织关系,如类型片结构模式,它在总体结构之上。

3.第三个层面:

在总体结构之下,即影片内部各元素的组合关系,如情节、画面、剪辑组合关系。电影叙事结构参与元素更多,因而更复杂,需有精细的情节设计和精巧的结构布局才能讲好故事。

(8)电影文学的结构放式有哪些扩展阅读

传统叙事作品中情节结构占主体地位,最典型的是戏剧冲突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结构主义建立了“中心化结构”,而结构主义坚决反对中心化,认为中心“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种功能。

一种使无数符号替换物的活动成为可能的无定点”,他们从“作品”走向“本文”。巴特认为“本文无所谓构造,本文中的一切都一次次得到意指和多次运用,本文没有一个极尽的整体,也没有终极结构。

⑼ 电影叙事结构的基本原则:线性、非线性与反线性

文/@江寒园

叙事一直是文学作品关注的主题,自电影出现发展以来,叙事这一概念逐渐被引申到电影作品当中。《电影大辞典》将叙事结构定义为“对人物、动作和情节线索的全面性组合和安排”。也就是说,在叙事这一系统里(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可以对情节、人物以及时间等进行人为安排。一般最为传统的叙事结构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这四部分组成,其严格按照现实的时间向度来组织安排,这类传统的叙事被看作是线性叙事。电影是时空的艺术,虽然线性叙事一直是好莱坞电影所奉行的金科玉律,然而自上世纪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发展以来,电影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电影人在电影的实践方面也有所突破,打破了经典叙事学所固有的“闭合结构”“团圆结局”“全知叙事”“时空统一”等特征,推出了不少先锋作品。

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可以将电影结构分为最基本的线性、非线性以及反线性叙事。这是电影叙事中最为基本的三个结构性原则,接下来的几篇文章所要介绍的《电影的叙事时空》以及《电影叙事结构的基本分类》都是依托于此的。本文旨在对这三种结构原则一一作以简单介绍。

一、 线性叙事

线性叙事最早的概念界定大概可以一直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第七章里他提到了叙事的完整性问题“所谓完整,指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的发生者;所有‘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可然律上承某事发生,但是他不引起后事的发生;‘身’即上承某事,也下启某事发生”。

这基本可以看做是最早的对线性叙事的概念界定。这里亚里士多德强调了经典叙事学的两大核心理念。即内在结构的因果逻辑和外在结构的线性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关于线性、非线性等词语早已被广泛使用,然而并未形成一个权威的概念界定。我们在这里试图对线性叙事定义之前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从而一步步逼近线性叙事的核心。

可以看出线性只是一个比喻,即指叙事的前后紧密相接,顺时不间断。

第一个问题:如果叙事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呢?即双线索或多线叙事,这属不属于线性叙事?

第二个问题:如果叙事当中包含有倒叙,这算不算线性叙事?再进一步,如果包含插叙和闪回呢?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一般认为,如果叙事当中包含有两条甚至多条线索,那么可以基本判断这则叙事属于非线性。因为单一的线条已经被打破。单一的时间向度已经不存在,观众跟着导演越到另一空间或者另一时间的人物叙事上了。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

倒叙有明显暗示和相对完整的特点,有画外音、从面部特写转入倒叙等手法提示,线索分明,易为观众所接受。倒叙实质上还是属于经典的线性叙事。运用倒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顺时性的线性叙事。诚如戈达尔所言:“我承认电影会有开端、发展、高潮这几个阶段,但其顺序不一定总是这样的。”插叙与倒叙的作用相差不多,接下来会在《电影的叙事时空》中详细介绍(这句话属于预叙)。

而闪回就不一样了。闪回显得突兀,简短和内心化。它是一种更为灵巧的,完全电影化的叙述手法。闪回本质上是非理性的,非逻辑的叙述手段。其突兀和心理化是非线性叙事的重要特征。因此如果电影中运用闪回这一叙述手段,基本可以断定其属于非线性叙事。

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为什么要加上“一般”呢?上述只是从理论上来看的,然而一部作品最关键的是受众的反映。正是基于此,麦基提出了他的理解并区分了线性时间与非线性时间:

同样地,多线叙事也可以这么看。如果其叙事系统除了多线索以外都严格遵从线性叙事的重要几个特征比如“现实性的事理逻辑”、“因果性”、“闭合结局”“单一主人公”线索分明观众易于接受那么我们依然可以把它划入线性叙事。比如《教父2》,科波拉双线索推进,让父子两代人的责任与亲情,暴力与野心在银幕上交相辉映,除了双线索以外其他部分则严格遵循线性叙事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依然把它看做线性叙事,只不过是线性复线结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线性事理结构的极端表现,其回归了戏剧艺术的“三一律”,即时间、地点与事件的高度统一。《12怒汉》(1957)可以看做是三一律在电影当中的完美应用,全片在限定的时间里,一共12名陪审员在会议室里集中讨论少年是否有罪,完全遵循了经典叙事学的线性法则。

至此我们可以对线性叙事做一个概念上的界定了:

线性叙事是一种经典叙事手段,它注重故事的完整性,时空的统一性,情节的因果性和,叙事的连贯性,观众易于接受。倒叙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线性叙事。如果为了情节的张力而仅仅采取多线推进也可视为线性叙事。

如果从线索来看,线性叙事可以分为线性单线和线性复线。

线性单线 :即单一顺时不间断的叙事。如《12怒汉》、《教父1》、《肖申克的救赎》

线性复线 :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当中早已有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电影方面则有双线索的《教父2》

二、 非线性叙事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对叙事完整性的思考影响了西方艺术史两千多年。线性叙事长期霸占文学、戏剧等的叙事样式。自上世纪初,现代主义代替现实主义,无论是美术史、文学史都掀起了反传统的浪潮,荒诞派、意识流成为一时潮流。

1895年卢米埃尔放映《火车进站》以后正式标志着电影的产生(这个大家高中历史都学过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现代主义发轫之时,因此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埋下了非线性叙事的因子。

电影史上的非线性叙事最早可追溯到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人们谈起这部电影常会感叹它给格里菲斯带来的无限凄凉,负债累累。当时的人们完全不能理解这部电影的叙事方式——四个完全无关的故事交叉剪辑,仅仅通过同一主题相连。这在现代随着观众可理解力的提高,这种主题—并置式的叙事方式(米兰昆德拉称其为复调)渐渐为我们所理解,评论界更是大加赞赏,因为它在叙事结构上又前进了一步。比如2013年的《云图》,仅由一个共同的主题连接起六则毫不相关的故事。可以说它的结构基本和《党同伐异》类似,而这种“桔瓣式”的主题—并置叙事方式早在1919年就被格里菲斯创造出来了。比时代先进一步是天才,比时代先进三步则成了悲壮。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格里菲斯的天才与勇敢。

既然前文已经对线性叙事做了比较清楚的概念界定及分析,那么非线性叙事的主要特征就可以反向推出来了。即:

“非现实的心理结构”代替“现实性的事理结构”

“偶然性”代替“因果性”

“开放结局”代替“闭合结局”

“时空混乱”代替“时空统一”

“情节破碎”代替“情节连贯

非线性是时间的省略、重复、倒退,闪回是其主要手段。非线性的叙事主要出发点在于人物的心理,而非现实的事理,随着人物的回忆随意跳跃时空,情节不完整,结局由单一确定变成暧昧不清,偶然性得到增强。

相对于线性叙事单线和复线的简单分类,非线性叙事结构的建构显得犹为复杂。

非线性单线 :含断裂、省略、闪回、闪前的单一线索不完整叙事。如《美国美人》《日落大道》。另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后现代超验特征的电影,采取渐次回溯的故事方式,即把完整的故事拆成一段一段然后倒叙。如《不可撤销》、诺兰《记忆碎片》等,虽然故事更为扑朔迷离,但是他还是符合单一叙事,即只是围绕了一个事件进行叙述。

非线性复线 比较复杂,下面仅概括出常见的几类结构模式:

1.戏中戏

也被形象地称为“中国套盒”或“俄罗斯套娃”。即拍了一个关于拍电影的故事。如洪尚秀《玉熙的电影》、卡洛尔·赖兹《法国中尉的女人》

2.双时空

即通过回忆或运用某种非现实性手段使以前之事和当下之事互相交织,前后对比。如《广岛之恋》(1959),科波拉《教父2》,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

3.平行时空

让故事的主人公通过梦境、幻想、平行时空等非现实因素同时存在于另一时空,与当前的现实世界进行对比,主要打破了空间的单一性,展示了世界另一种可能。如《滑动门》《罗拉快跑》《盲打误撞》《吸烟/不吸烟》。

4.主题—并置

前三者故事之间都有明显的联系,观众易于接受。而运用主题—并置的叙事,几个故事互不相关,仅仅通过暗含的主题相连接。观众需集中注意力看完才能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共同的主题思想。比如《党同伐异》、《云图》

5.对话式复调

关于同一事件的不同说法,从多侧面进行论述,多重内聚焦型视角。作者不再是全知全能型的上帝,而是与主人公有同样地位。人物之间充满对话,一点点拼凑出真相,需要观众自己判断。如《公民凯恩》《罗生门》

6.对位式复调

是第四点和第五点的产下的究极进化体,采取多视角立体式叙事,故事之间互有关联,但是关系很隐秘,一般观众会为复杂的人物关系所迷惑。如《低俗小说》《撞车》《疯狂的赛车》《暴雨将至》。这类影片已经在叙事上走得太远,它们自身具备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意蕴。一般单个的分类和理论已经不能简单概括它们了。如《低俗小说》也可用非线性网状式结构来概括其某个特征。

这里只是简单归纳了下,以后会在《电影叙事结构的基本分类》中结合电影实例一一分析。

三、 反线性叙事

多为散文化电影、诗化电影、实验电影等艺术电影所采用。这些电影都共同呈现出一个特征,即他们并不推崇叙事,有意淡化叙事,淡化情节,淡化人物关系。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情绪。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金基德《弓》、蔡明亮的《郊游》等。

反线性叙事的基本特征或可借用蔡明亮所言:“《郊游》的拍摄计划,其实只是一个手段,从剧本到拍摄到剪接,历经三年,我最大的功课,就是去故事,去情节,去叙事,去结构,甚至去角色。”

再比如金基德的《弓》、《春夏秋冬又一春》、《漂流欲室》往往设置一种与世隔绝的情景,比如孤悬于海上的船,水上几间相望不相邻的小屋,与世隔绝的山中寺庙,从而尽量减少其他事物对要表达的东西的干扰。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金庸的本子,古龙的意象,散散淡淡,完全依靠人物心理前后跳跃,叙事寡淡。这类叙事一般台词都很少,有也不推倒情节发展。经常有人开玩笑说墨镜王拍电影从来不靠剧本,只是临近开场递给演员一张纸,纸上写着一会要说的一两句台词。

反线性叙事就是去故事,去情节,去叙事,去结构,甚至去角色。他并不强调叙事,表达更多的也许只是某种难言的不可言明的心绪或哲思。而非线性叙事尽管叙事的手法改变了,但叙事的本性并没有变,相反因为其悬念的堆积,偶然性的碰撞,叙述视角的增多,其叙事元素反而得到强化。

阅读全文

与电影文学的结构放式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江门有哪些电影院 浏览:385
好看的爱情外国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998
李焕英电影真的好看吗 浏览:968
所有好看的怪兽电影有哪些 浏览:259
韩国变身励志电影有哪些 浏览:653
最近有什么好看的幼儿电影 浏览:781
洁癖常远是什么电影 浏览:439
uc下载的电影怎么上传抖音 浏览:994
中国电影海啸叫什么 浏览:963
如何投稿微电影剧本或者电影剧本 浏览:996
在西瓜网怎么下载电影 浏览:960
途昂怎么播放iphone电影 浏览:395
好看的男同微电影 浏览:222
创战纪国语电影免费高清完整看 浏览:681
迪士尼生产什么电影 浏览:862
地底世界动漫电影叫什么 浏览:716
超群影视基地拍过什么电影 浏览:715
对话电影免费 浏览:324
香港有哪些电影是有原型的 浏览:195
好看电影推荐搞笑版 浏览: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