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世纪40年代我国哪些电影是直接来自中国古典诗词的
电影是直接来自中国古典诗词的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由蔡楚生、郑君里导演并编剧,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1947年在中国上映。
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抗日战争巨变之时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简评:
《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编导是蔡楚生和郑君里。蔡楚生是郑君里的老师,师承中国第一代导演郑正秋。之后一直到谢晋,他们都一脉相承,在作品中延续了电影艺术的一套传统。
这个传统简单描述起来有几个特征,比如坚持“文以载道”,就是用电影来提供教育价值、负载社会道义;另外,影片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美”和“善”在作品中总是统一的。
2. 有没有跟诗词有关的电影
《新龙门客栈》
大旅陪漠风沙,儿女情长,刀光剑影,正邪交锋,《新龙门客栈》,好一个江湖险恶情仇地!
金镶玉,一个有内涵的名字,一个复杂的女人,在江湖经历风雨,泼辣风骚,敢说敢做,——端的是“有眼不识金镶玉”!“龙门山有雨,月圆虎下山”周淮安评价她是“金璧生辉玉玲珑”。江湖中人,也有江湖中人的惺惺相惜。
有一首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否更配这部新派古装武侠电影中的经薯伏典之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数镇携肠人在天涯。 ”
《唐伯虎点秋香》
电影里说:唐伯虎,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世,故名唐寅,又因属虎,故又名唐伯虎。话说桥上江南四才子诗性大发,各出一句,“山下一群鹅,嘘声赶落河。落河捉鹅一肚饿,吃完回家玩老婆。”厉害厉害!
还有一首:“别人笑我太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佩服佩服!
秋香醉倒。
3. 诗电影是什么什么是诗电影
诗电影导源于对电影的抒情诗本性的理解而出现的电影形态。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西方电影艺术家就致力于诗电影的创作,力图超越电影活动照相纪录性的局限。西方诗电影的基本元素为隐喻、象征和节奏。中国诗电影较之西方,具有鲜明的美学特色,盖源于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丰厚的诗学传统。中国诗学之精粹在于情与景的交融,并由此创造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以上为网络精选,希望对你有用。
4. 古诗词被运用于电影的作品有哪些
1.《十面埋伏》——《佳人曲》
2.《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
3.87版《红楼梦》——《枉凝眉》
4.83版《射雕英雄传》——《满江红》
5.《夜宴》——《越人歌》
6.台湾电视剧《包青天》——《新鸳鸯蝴蝶梦》
7.琼瑶剧《在水一方》《梅花烙》
5. 古诗词被运用于电影的作品有哪些
《功夫》里那两个瞎子杀手的台词“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原文据说如下,出处不清楚“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一曲肝肠断,轻羽此去莫留连,更有南国花正好,莫向白苹洲上独叹秋水,二曲肝肠断,深院梨花相谢早,五马罗堂久徘徊,油壁桐车载君去,去时盈盈红泪满红绡,三曲肝肠断,落花为雨侬为愁,秋千架上看笑靥,而今都随海棠瘦,唯自弄笛别院忆兰舟,四曲肝肠断,琵琶不语琴绝弦,鹦鹉架前说心事,垂画双立秉烛观,但得青鸟传信与香媛,五曲肝肠断,往事何堪忆从头,剪花笑谈灯影瘦,而今红螺渐蒙愁,明月华衫霓裳能记否?六曲肝肠断,欲倾心事无所藉,还自南园抚霜枝,云台黛色苍烟里,问君此去还谋定佳期?”。
6. 关于诗人的电影有哪些 与诗人有关的2部电影
1、《笔中情》,推荐一下,八十年代的古装电影,服装、发型、道具、礼仪反而比现在的电影靠谱。特别是最后一个镜头女主手上拿的竹制便面,是第一次在影视剧中见到啊。只靠爱情的萌动和过程的曲折来使观众感发,这样纯粹地拍电影,现在是多少年难得见一次了。
2、一部老电影,《爱与痛的边缘》,喜欢外国电影的可以看一下,讲述的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故事。
7. 下面哪一部作品被称为"散文诗"电影
《小街》《城南旧事》
20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与诗电影相对而言的艺术流派和电影样式。苏联散文电影的主要代表..'" 尤特凯维奇、..格拉西莫夫'" 格拉西莫夫等认为电影艺术的中心任务是塑造“能够使观众喜爱的主人公”;影片中主要的是“人、他们的行动、他们的相互关系”;“形像只有通过与其他人们的相互关系、与事件的相互关系,才有可能创造出来”。主张电影“向散文学习”。代表作品有《夏伯阳》、《列宁在十月》、《马克辛三部曲》等。这些影片或塑造了革命领袖形像,或描写了英雄人物的思想发展和性格成长,它们通过叙事结构和对人物的心理刻划,表现了时代环境,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以及历史上的丰功伟绩。40年代以后被认为与“戏剧电影”相对而言的散文电影,以美国影片《公民凯恩》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为开端。这类影片不遵循传统的戏剧结构形式,不采用贯串完整的情节冲突,而是通过多种叙述手段,用多侧面、多层次、多声部的手法,使作品更加接近生活的本来形态,以造成亲切可信的艺术效果。但这类影片并不排斥戏剧性,而是从自然的日常生活与松散的散文结构中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
8. 关于诗歌的电影
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死亡诗社
对于喜欢诗歌的朋友们来说,看著名诗人的诗集是很平常的事,而且他们的诗都能吟上首,这种方式也是对他们诗性的致敬。
免费直播鉴定平台,珠宝翡翠源头直销
广告
免费直播鉴定平台,珠宝翡翠源头直销
由于他们的影响力之大,不少著名诗人的经历都被拍摄成了电影,也包括其它一些题材的诗歌电影,比如下面介绍的第一部电影《死亡诗社》,几乎大部分人都看过。
下面读睡诗社(微信ID:dsszsjb)将20部经典电影整理分享给大家。
第一部:《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外文名Dead Poets Society,又译为春风化雨;暴雨骄阳,是由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以及罗伯特·肖恩·莱纳德主演的一部励志电影,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学生之间的故事。该片获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看过本片的人,对这场景应该记忆很深刻。
基丁老师讲课的风格相当帅气性感吧!
自我思考很重要,诗歌也一样。
真谛,有木有!
这部电影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反复回味。整部电影充满张力诗意和激情。模式化的教育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影片所讲述的不仅仅是这样的现实,更多的是反映出学生们对自主学习的向往,影片的结尾,导演将镜头从基丁的裤下穿过,看见了学生们骄傲地站在课桌上,这才是精神的胜利。
第二部:《明亮的星》
海报洋溢着爱情的温馨。
《明亮的星》是由简·坎皮恩执导,本·威士肖、艾比·考尼什主演的爱情片,于2009年11月6日在英国上映。该片以19世纪的英国为背景,讲述了天才诗人济慈和邻居芬妮·勃劳恩之间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2009年,该片获得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明亮的星》是一部制作精良、镜头华丽、洋溢着英国田园风情的浪漫爱情片。
该片的特点是诗歌迷人、服装精致、画面唯美。
影片有冷暖色调的段落交替。
这些台词很美,很贴心,忽然想起了作家沈从文写给妻子张兆和的情书。
《情书》
文/沈从文
一个白日带走了一点青春,
日子虽不能毁坏我印象里你所给我的光明,
却慢慢的使我不同了。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
永远不会老去,
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我想到这些,
我十分犹豫了。
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
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
用对自然倾心的眼,
反观人生。
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
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
在同一人事上,
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
我也安慰自己过,
我说: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第三部:《全蚀狂爱》
全蚀狂爱,又名心之全蚀
《全蚀狂爱》是由Capitol Films等公司出品,阿格涅丝卡·霍兰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大卫·休里斯等主演的传记电影。影片于1995年11月3日在美国上映。该片以19世纪的法国诗人兰波和魏尔兰的生活经历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二人之间的同性恋故事。
小李子那时候相当年轻,也是小鲜肉一枚。
《全蚀狂爱》是以魏尔伦的视角来诠释他与兰波的爱情虐恋。
该片应该说对于整个历史、整个时代尤其人类精神的把握都非常大气。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或译阿尔图尔·兰波、韩波、林包德,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第四部:《诗人与他的情人》
诗人与他的情人
《诗人与他的情人》是1994年上映的英国影片,由布赖恩 吉尔伯特执导,Miranda Richardson、 Willem Dafoe主演。 影片讲述了汤姆与薇芙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相遇,从而相识、相知、相爱,在他们相爱的日子里,薇芙对汤姆十分的好,让所有人羡慕,正因为这样激发了汤姆的工作热情。
由于该片,主演米兰达·理查森获1994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女演员。
豆瓣评分:7.9。评分也是比较高了。
第五部:《最后一站》
《最后一站》
《最后一站》是由迈克尔·霍夫曼导演,克里斯托弗·普卢默、海伦·米伦、詹姆斯·麦卡沃伊主演的影片。影片改编自杰伊·帕里尼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晚年托尔斯泰的精神饱受来自妻子索菲亚和他的大弟子弗拉基米尔·切科夫的折磨。对自己艺术理想的追求、对简单纯朴生活的信仰,以及他自身的享乐主义人生态度时时刻刻让托尔斯泰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
最后一站——爱情与自我的拉巨战
影片取材于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虽然有史实作为依据和资料,但是《最后一站》讲述的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虚构出来的爱情——实际上是两个爱情故事:一是托尔斯泰和妻子索菲亚的故事,二是两个托尔斯泰的信徒瓦伦汀(Valentin)和玛莎(Masha)的故事。在迈克尔·霍夫曼的指导下,整个影片呈现出了诗歌一般有韵律的节奏。
生命中如果拥有爱,那么爱中的人则要承受痛苦;如果没有爱,那么不爱之人将要经受生命的枯寂和矛盾,所以这个真实的故事显得复杂、矛盾和有趣,并且导演赋予了它真实的情感。
第六部:《石榴的颜色》
《石榴的颜色》海报
《石榴的颜色》是由谢尔盖·帕拉杰诺夫执导,Melkon Aleksanyan,Sofiko Chiaureli,L. Karamyan,G. Margary等联袂主演的一部剧情传记片。这部色彩鲜艳、民族风味浓重、宗教感仪式感极其强烈的影片,是前苏联“最后一位天才导演”帕拉杰诺夫著名的“诗电影”杰作之一。影片于1968年8月29日上映。
影片部分根据18世纪亚美尼亚诗人Savat Nova的生平拍摄,但更多地是以诗句代替了诗人的形象。全片几乎没有对白,主要是旁白和剧中人自言自语。
无法用文字概括该片的内容,而且每个人都有权利按自己的方式诠释它。影片几乎从头到尾都是精彩瞬间,电影语言的诗化、色彩的明艳、构图的奇特均衡、内容上的仪式感、宗教感和展现的民族传统文化,都使影片具有超凡脱俗、特立独行的品质。
第七部:《丹麦诗人》
《丹麦诗人》
《丹麦诗人》加拿大导演兼编剧Torill Kove自编自导的动画短片。影片于2006年2月15日在德国上映。该片荣获2007年第7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丹麦不愧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国家。
《丹麦诗人》讲述的是片中叙述者父母的丹麦朋友的故事。他是位诗人,一天,由于缺乏灵感,他决定去挪威的一位女作家那寻求灵感。他的此举引发出一段爱情经历,也机缘巧合地促成了叙述者的父母。一段美丽的故事就在明亮的色彩中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