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获奥斯卡金奖的英文原版电影有哪些
第77届《百万美元宝贝》
第76届《指环王3》
第75届《芝加哥》
第74届《美丽心灵》
第73届《角斗士》
第72届《美国丽人》
第71届《莎翁情史》
第70届《泰坦尼克号》
第69届《英国病人》
第68届《勇敢的心》
第67届《阿甘正传》
第66届《辛德勒名单》
第65届《不可饶恕》
第64届《沉默的羔羊》
第63届《与狼共舞》
第62届《温馨接送情》
第61届《雨人》
第60届《末代皇帝》
第59届《野战排》
第58届《走出非洲》
第57届《莫扎特》
第56届《母女情深》
第55届《甘地传》
第54届《火之战车》
第53届《普通人》
第52届《克莱默夫妇》
第51届《猎鹿人》
第50届《安妮.霍尔》
第49届《洛奇》
第48届《飞越疯人院》
第47届《教父第二部》
第46届《骗中骗》
第45届《教父》
第44届《法国贩毒网》
第43届《巴顿将军》
第42届《午夜牛郎》
第41届《雾都孤儿》
第40届《炎热的夜晚》
第39届《四季之人》
第38届《音乐之声》
第37届《窈窕淑女》
第36届《汤姆.琼斯》
第35届《阿拉伯的劳伦斯》
第34届《西区故事》
第33届《公寓》
第32届《宾虚》
第31届《琪琪》
第30届《桂河桥》
第29届《环游世界八十天》
第28届《马蒂》
第27届《码头风云》
第26届《永垂不朽》
第25届《大马戏团》
第24届《花都艳舞》
第23届《当代奸雄》
第22届《彗星美人》
第21届《哈姆雷特》
第20届《君子协定》
第19届《黄金时代》
第18届《失去的周末》
第17届《与我同行》
第16届《卡萨布兰卡》
第15届《忠勇之家》
第14届《青山翠谷》
第13届《蝴蝶梦》
第12届《乱世佳人》
第11届《浮生若梦》
第10届《佐拉传》
第09届《歌舞大王》
第08届《叛舰喋血记》
第07届《一夜风流》
第06届《乱世春秋》
第05届《大饭店》
第04届《壮志千秋》
第03届《西线无战事》
第02届《百老汇的旋律》
第01届《翼》
第80届《老无所依》
第79届《无间道风云》
第76届《指环王3》
第75届《芝加哥》
第74届《美丽心灵》
第73届《角斗士》
第72届《美国丽人》
第71届《莎翁情史》
第70届《泰坦尼克号》
第69届《英国病人》
第68届《勇敢的心》
第67届《阿甘正传》
第66届《辛德勒名单》
第64届《沉默的羔羊》
第63届《与狼共舞》
第61届《雨人》
第60届《末代皇帝》
第58届《走出非洲》
2. 经典励志电影:甘地传
经典励志电影:甘地传
《甘地传》是由理查德·阿滕伯勒执导,本·金斯利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目睹了同胞所受的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回国后,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并到全国旅行,赢得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
剧情简介
影片的开始是一篇序言:“没有一个人的生平可以在一个故事里都包括进去,也不可能把每年发生的时间都给予同等篇幅,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也都写进去,只能在精神上符合原来的人物精神面貌。不漏掉重要的事件,通过这些事件,把人物的人生目的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来”。
影片从1948年1月31日,印度为甘地举行盛大葬礼开始,然后回溯到1893年,青年律师甘地当时年仅24岁,他在英国受了四年高等教育。他在南非接受了一件诉讼案件,正坐在火车的头等车厢里,却因肤色而被驱出。这是甘地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种族歧视的侮辱。从此他下定决心投身到为侨居在南非的`八十万印度侨民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他在约翰内斯堡设立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并深入印度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启发他们的觉悟。他把妻子儿女从印度接来,表示他要进行长期斗争的决心。他在南非的21年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1906年,甘地第一次宣传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思想。他率领印度人向南非当局抗议非法取消了印度人选举权的提案,举行了游行示威,收集印度人的签名,后又成立了国大党-南非印度人最早的一个争取公民权利的组织。他号召印度人不向南非当局登记和按手印,并组织他的追随者和南非铁路工人一起罢工,反对南非当局对铁路工人的压迫。有的印度人因为罢工或游行示威而被逮捕,甘地就把他们的家属聚集在一起。他把从一些富人和印度国内募集来的钱,为他们建立起一个拥有一千一百亩土地的农庄,让这些家属在那里过着一种新型的、简朴的劳动生活。他教育那里的青年努力学习他的学说和从事劳动。他本人在斗争中也几次受到过监禁和毒打。1914年他回到印度,积极投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自治的斗争。他仍坚持深入群众宣传他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思想。影片特别对非暴力主义作了大量详尽细致的描绘。例如他为了抵抗英国殖民统治者在印度垄断制盐工业而率领群众步行二百英里到海边盐场以示抗议。结果英政府出动大批军警把手无寸铁的群众毒打一顿。但群众仍继续坚持前进,没有还手抗议。这时影片镜头对准` 手持棍棒和鞭子的军警,群众看不到受难者,只听到画外的呻吟声。1918年甘地为了抗议英国纺织厂解雇工人,他又鼓励工人向工厂主请愿,但是要他们态度温和,像请求父亲那样婉转而不要触怒工厂主。甘地的非暴力主义的另一种表现手段是绝食。他为了抗议加尔各答的群众暴乱和促进印度各教派之间的联合而几次绝食。
影片用许多篇幅表现他奄奄一息地躺在那里,滴米不进,只喝一点酸橙汁。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终于使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了权力,而使印度与1948年1月正式独立。当印度举国欢欣鼓舞庆祝独立活动时,甘地却未出席庆祝活动,而且忧心忡忡,因为他看到了印度国大党内部之间的矛盾和印度各教派之间的斗争有日益加剧之势。印度独立后四天,甘地即遭暗杀。
影片评价
影片从主角恢弘的葬礼上切入,借主持人的口来粗犷地勾勒出甘地非凡的一生。随后镜头一闪回到五十五年前,当时年轻的甘地作为一名被大英帝国承认的律师可谓年轻有为、意气风发。但被人扔下火车的遭遇犹如一记闷棍,让他深切体会到种族歧视带给自己的耻辱。为了洗刷这种耻辱,甘地耗尽自己毕生的精力。在表现甘地这位最具“神性”的人物时,影片完全跳出刻意美化的窠臼,采用人性化的视角。
影片的后半部分笔墨浓重地刻画了触目惊心的种族大仇杀,让观众与甘地一同在这场浩劫里反复倾轧、难以脱身,让仇恨的毒汁慢慢浸透我们原本宽容的心灵。金斯利凭借对甘地这一具挑战性的角色淋漓尽致的刻画,无可争议荣获奥斯卡影帝头衔。影片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奥斯卡奖(第55届)。
;3. 历届获奥斯卡最佳演员奖的影片都有什么
第82届《拆弹部队》
第81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第80届《老无所依》
第79届《无间道风云》
第78届《撞车》
第77届《百万美元宝贝》
第76届《指环王3》
第75届《芝加哥》
第74届《美丽心灵》
第73届《角斗士》
第72届《美国丽人》
第71届《莎翁情史》
第70届《泰坦尼克号》
第69届《英国病人》
第68届《勇敢的心》
第67届《阿甘正传》
第66届《辛德勒名单》
第65届《不可饶恕》
第64届《沉默的羔羊》
第63届《与狼共舞》
第62届《温馨接送情》
第61届《雨人》
第60届《末代皇帝》
第59届《野战排》
第58届《走出非洲》
第57届《莫扎特》
第56届《母女情深》
第55届《甘地传》
第54届《火之战车》
第53届《普通人》
第52届《克莱默夫妇》
第51届态旦洞《猎鹿人》
第50届《安妮.霍尔》
第49届《洛奇》
第48届《飞越疯人院》
第47届《教父第二部》
第46届《骗中骗》
第45届《教父》
第44届《法国贩毒网》
第43届《巴顿将军》
第42届《午夜牛郎》
第41届《雾都孤儿》
第40届《炎热的夜晚》
第39届《四季之人》
第38届《音乐之声》
第37届《窈窕淑女》
第36届《汤姆.琼斯》
第35届《阿拉伯的劳伦斯》
第34届《西区故事》
第33届《公寓》
第32届《宾虚》
第31届《琪琪》
第30届《桂河桥》
第29届《环游世界八十天》
第28届《马蒂》
第27届《码头风云》
第26届《永垂不朽》
第25届《大马戏团》
第24届《花都艳舞》
第23届《当代奸雄》
第22届《彗星美人》
第21届《哈姆雷特》
第20届《君子协定》
第19届《黄金时代》
第18届《失去的周末》帆枯
第17届《与我同行》
第16届《卡萨布兰卡》
第15届《忠勇之家》
第14届《青山翠谷》
第13届《蝴蝶梦》
第12届《乱世佳人》
第11届《浮生若梦》
第10届《佐拉传》
第09届《歌舞大王》
第08届《叛舰喋血记》
第07届《一夜风流》
第06届《乱世春秋》
第05届迟裤《大饭店》
第04届《壮志千秋》
第03届《西线无战事》
第02届《百老汇的旋律》
第01届《翼》
http://ke..com/view/16894.html
4. 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观后感]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说他是世人所敬仰的神,我摇摇头表示不同意,因为他比那高高在上不知人间冷暖的神明多了那么一些的“人情味”,甘地传观后感。圣雄甘地,我只能按照电影里的说法说他是一个非常接近神的人。通过《甘地传》这部电影,我不能说我了解甘地这个人,只能说我从仅仅知道有着甘地这个人存在到认识下甘地而已。 其实很多年前我就曾见过甘地生平的照片,当时唯一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位面容慈祥和蔼的老人家以及他有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却又难以言喻的独特气质。看过《甘地传》再现的甘地之后,我隐隐约约明白了当时感到的那种独特的气质究竟是什么了?他是东方神秘文化与西方理性文化互相摩擦产生的火花。甘地早年是一位律师,他相信法理和拥有法理赋予他理性与睿智;同时甘地也是一名教徒,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授予了他感性的一面,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气质却极为和谐地融洽在甘地这个人身上,使得他整个人看上去是那么的独特,那么的迷人。 《甘地传》获得1982年5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创作剧本 、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接七项奥斯卡奖。 它只要是讲述了甘地是如何从一个凡人成为印度人口中膜拜的圣雄,同时也是他用他独特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带领着印度独立,是印度人民摆脱英殖民者的统治的艰辛历程。自从24岁的甘地因为自己是有色人种而被扔下火车的那一毕御棚刹那他看到了种族歧视对自己同胞的伤害,而且他也深深地意识到此刻被扔在这南非荒野上的不只是自己的人体和灵魂,还有自己民族的尊严。这一行为深深地激起了这位年轻律师的斗志,他希望自己的民族可以找回自己的尊严,堂堂正正地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着,被人尊重着,自此开始了他一生的事业——从北非到自己的国家,用他那独特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引领印度人民独立。 身为印度的“国父”,我们很难想象甘地居然一点权力或者一个职位都没有,这也就是他值得尊敬的地方,他只是单纯地想引领印度人民去独立,去争取他们该有的权力,因此他没有想过关于权力关于财富的事情。拆伏在“不合作运动”出乎他的预料的时候,他用绝食去唤起那些被仇恨和愤怒蒙蔽了理智的印度人民,再一次将他们引回正轨。当时,我最深刻的就是甘地的那一句:以眼还眼,那只会让世界盲目。 印度的独立离不开甘地的努力,可以说的是当时如果没有了甘地这个人,印度可能就不能独立,或者独立会延误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而且其中的过程必将手则会更加的艰苦,更加的血腥。这一切我只可以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英雄造就了时势!”甘地选择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面对强权者的打击,关押,他们不反抗也不妥协,直到强权者心生惭愧,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在当时的印度环境,甘地的这一行动的确是高明,直击人性的脆弱,让人不得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后悔,从而开始烦死自己的行为。正因为如此,他拥有了所有人的心和尊敬,包括他的敌人,就正如那个那位大英帝国的法官所说的,你若有一天能无罪释放,我将比任何人都高兴。印度不像中国,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的洗礼,人民开始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逐渐解放了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从而开始那一代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自强自富的征途。身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那段历史的心酸,可是印度不同于我们,虽然都是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但是那个程度和同化的深度不一样,他们人民思想准备还处于以前的那种封建主义思想阶段,崇尚宗教主义,所以一开始,甘地和其他的国会成员煽动他们闹革命,印度的人民就走上了与甘地背道而驰的道路了,幸好当时甘地绝食,才没有使他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歪。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印度的人民在当境里只是一个很单纯的环境,被奴役,被歧视,他们都向当地习惯,虽然有怨言但是就是不敢说出口,当有一个人煽动他们就会迅猛地爆发,如果印度当局一旦采取了像中国那样的枪杆子出政权的方法,他们的独立肯定比中国的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所付出的更加惨烈,而且不一定会成功,观后感《甘地传观后感》。民众的思想没有准备好,慢慢地这场运动就会演变成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可能会一下子被大英帝国镇压下去,毕竟人家的武器装备不是用来做摆设的,另有一个可能会像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一样,像一颗新生的明星却又用及其快的速度陨落,这两种可能对印度人民来说都没有好处,因为政局的动荡对经济的影响是很大,而且一旦引发了战争,说要恢复可不是那么容易,特别对当时那么贫困的印度,无疑是雪上加霜。 还有一种做法的就是发动政变,但是当时的经济命脉可都是掌握的大英帝国的贵族上,没有了雄厚的经济支持要获得一个国家的政权谈何容易呢?当时巴黎公社也是靠着民众的一腔热情取得了当时巴黎的政权,但是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几个月之后还是眼睁睁地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政权还回去。当时,英国的地主在印度有着绝对的话事权,他们说一就一,印度的农民一点都不敢违抗,就像其中有一个地主叫那里的人民只种某种植物,他们也就只可以种那一种植物,这样的情况,印度人又怎么可以把自家的经济话事权拿回来呢?又怎么可以轻轻松松让人家把印度这一块肥肉还回来呢》 而说回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是最好的办法,他们没有搞事,也没有策划政变,就算政府那边想抓他们小辫子也没有办法,他们就是没有配合政府的某些行动而已,政府那边也不能因为这就把他们全抓起来。他们这种做法直击了人性的脆弱,看似无用,却比枪杆子出政权和经济政变等方法更加地有用,更加地有效率而且更加地被人所尊敬。记得,甘地曾经几度地说过:“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的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的,好好想想,永远都是这样。”甘地懂得这个道理,其实所谓的非暴力,也就是和谐,这是人类的最终归宿,任何因暴力而取得的成果,终会为暴力所夺去,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暴力往往是人类最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但他永远不是最好的。所以人性的弱点成为了他强而有力的武器。最后他们也开始制衣,开始制盐,慢慢地满足自己的生活,是自己脱离了英帝国主义的统治也还是可以活下去,他们想全世界证明他们懂得自立自强,再也而不再是依靠英帝国的施舍才能存活的附属国。 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时可能会有第二条路可以让印度独立,但是我相信甘地所选择的这一条路是最适合当时的印度。 而我通过了这一部电影,我领略到什么是伟人的风采。他的一生都是那般的轰轰烈烈,也许在他的眼中没什么,自己只是在做一些自己认为要做的事而已,但是我却对他的崇拜到了极致。他的大半生差不多都是在监狱里渡过的,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人民,知道死的一刻,他的财产和当时回到印度一样都是一无所有,两袖清风,这样人怎么叫人不钦佩呢? 最后,我想用某人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这一篇观后感。“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在欧洲大陆,正当政客们滔滔不绝地发表蛊惑人心的演说,独裁者们声嘶力竭地鼓噪一时,甘地却静悄悄地唤起地球上人口众多的国家的人民群众。他招贤纳士,既不求助于权势,也不乞灵于钱财的诱惑力,而是以下述教诲号召他们:‘愿意追随我的人们,你们必须准备以地作床,身穿粗布,黎明即起,节制食欲,清理厕所。’他建议同伙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颜色浅淡的土布衣服,牢固将印度人民大众团结起来,正象褐色的军服把欧洲独裁者的军队联系在一起一样。”{引号内文字摘自多米尼克·拉皮埃尔(法) 著《圣雄甘地》}
5. 《甘地传》这部电影好看吗能从电影中学到什么谢谢
嗯
首先,我记得男主角领奖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其实真正的得奖主应该是甘地”,这部电影获得8项奥斯卡奖,并不是提名。
我想这部电影把甘地的非暴力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必太多赞美,不必太多追捧,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续写着甘地的故事《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
从电影中,我学到了宽容,淡定,广博胸襟,对宗教的虔诚,对子民的真诚,对父母的孝顺,对子女的严厉,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民族的孜孜不倦……
我会继续把电影看下去。
一直……
6. 获得奥斯卡奖的最多的电影是哪一部啊
获11项奖的有:《宾虚》(BenHur,1959);《泰坦尼克号》(Titanic,1997) ;《指环王3》(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2003)
获10项奖的有:《西城故事》(WestSideStory,1961)
获 9项奖的有: 《琪琪》(Gigi,1958);《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1987);《英国病人》(TheEnglishPatient,1996)
获 8项奖的有: 《乱世佳人》(GoneWithTheWind,1939);《永垂不朽》(又译:红粉佳人)(FromHeretoEternity,1953);《岸上风云》(OnTheWaterfront,1954);《窈窕淑女》(又译:金粉世家)(MyFairLady,1964);《小酒馆》(Cabaret,1972);《甘地传》(Gandhi,1982);《莫扎特》(Amadeus,1984)1、获奥斯卡奖最多的影片
获11项奖的有:《宾虚》(BenHur,1959);《泰坦尼克号》(Titanic,1997) ;《指环王3》(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2003)
获10项奖的有:《西城故事》(WestSideStory,1961)
获 9项奖的有: 《琪琪》(Gigi,1958);《末代皇帝》(TheLastEmperor,1987);《英国病人》(TheEnglishPatient,1996)
获 8项奖的有: 《乱世佳人》(GoneWithTheWind,1939);《永垂不朽》(又译:红粉佳人)(FromHeretoEternity,1953);《岸上风云》(OnTheWaterfront,1954);《窈窕淑女》(又译:金粉世家)(MyFairLady,1964);《小酒馆》(Cabaret,1972);《甘地传》(Gandhi,1982);《莫扎特》(Amadeus,1984)
7. 甘地传的演职员表
导演兼制片阿顿伯罗为这部影片筹划二十年,最后用三年的时间,雇佣八十名英国演员和一百名印度演员并完成了这部巨片。《甘地传》一举获得了奥斯卡八项主要奖,票房也非常成陪茄功。
主演本·金斯利本携乱散人就是英、印混血儿,扮演甘地形神兼备,演技亦十分出色。
由于甘地是印度国大党的领袖,支持阿滕伯勒拍摄甘地的也是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因此,影片的拍摄计划还和辩氏印度国内政局挂上了钩。1964年尼赫鲁去世,当时就有人反对由外国人来拍摄甘地生平。1977年,尼赫鲁的女儿、国大党领袖英迪拉·甘地下台,拍摄计划再次停止,直到1980年,英迪拉·甘地再度出任总理,影片才正式开拍。 国家/地区时间印度 India1982年11月30日英国 UK1982年12月3日美国 USA1982年12月8日挪威 Norway1983年1月1日芬兰 Finland1983年3月25日冰岛 Iceland1983年9月30日匈牙利 Hungary1984年9月27日韩国 South Korea1989年4月8日土耳其 Turkey1991年7月19日[发行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