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意些有关 明清时代的电影
《戚继光》同名电影电视剧都有
《雷峰塔英雄传》也是戚继光的
《大明王朝1566》陈宝国主演
《正德演义》历史颠覆剧,不看也罢
《郑和下西洋》 唐国强主演
《天下》王亚楠主演
《朱元璋》胡军主演
《传奇皇帝朱元璋》陈宝国主演
《锦衣卫》黄志忠主演
《张居正》唐国强主演
《明末风云》廖学秋主演
《谁主中原》聂远主演
《永乐大帝》翁清海主演
《大明天子》 申军谊主演
《袁崇焕》只有这个没找到
《永乐英雄儿女》寇世勋主演
《三揭皇榜》 徐峥主演
《大祠堂》 林心如主演(不是历史剧)
《大明奇才》 舒畅主演
《少林僧兵》
这些是有关战争的
㈡ 有哪些是以清朝末期为背景的经典动作片吗
小时候看过,背景应该是清朝末期洋人入侵,主角貌似是 方世玉 黄飞鸿这种末代武侠英雄,记得电影前期有个类似武状元的官员和主角有纠纷,后来武状元外出的时候被几个洋人(记不清是不是洋人了)偷袭受伤,打斗的时候被一个人用绳子缠住脖子挂在树上勒死了。就记得这些情节了 好像是为了走私鸦片。 成龙<<醉拳2>>清末民国,本人最爱.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李连杰,甄子丹,<黄飞鸿之铁马瘤>甄子丹,于荣光,香港十大影片之一,包括上面那部,近些年的这时期的好象没
众所周知,清朝末年是个坎坷的年代,那个时候国家经历了屈辱,贫困,百姓流离失所,可是却仍然有不少的贵族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尽管也有不少的官员被百姓担忧,想要振兴当时的清朝,像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这些人,但是仅仅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去挽救整个封建腐朽的清王朝,所以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清王朝的末期背景被多数导演所钟情。
㈢ 关于清朝的电影都有什么
关于清朝历史的电影有《末代皇帝》《颐和园》《黄飞鸿》系列《审死官》《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㈣ 求部晚清战争历史题材的金典电影!急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影视剧异军突起,尤其是晚清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一度独占鳌头。这其中颇有一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如电影方面的《火烧圆明园》(1983年)、《大清炮队》(1987年)、《谭嗣同》(1984年)、《孙中山》(1986年)、《末代皇后》(1986年)、《西太后》(1989年)、《李莲英》(1990年)、《鸦片战争》(1997年)①等。电视剧方面的《末代皇帝》(1984年)、《胡雪岩》(1994年)、《戊戌风云》(1999年)、《大宅门》(2001年)、《大清药王》(2001年)、《晚清风云》(2002年)、《走向共和》(2003年)、《买办之家》(2003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2004年)、《一生为奴》(2005年)、《红顶商人胡雪岩》(2005年)等②。从这些历史影视剧的叙述内容上看,对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中法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晚清主要历史事件都有涉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如慈禧、光绪、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也是编导者关注的焦点。从这些影视剧的历史叙事上看,这一时期展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㈤ 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代表电影,电视剧有什么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夏商周以来,朝代更替不断,每个朝代都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代表电影和电视剧如下:
秦帝国代表作:《大秦帝国》
此剧是中国历史剧中的另类之作,全剧突出了“法治”二字。打个比方,法治观念好比一块吸铁石从桌上划过,所有历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铁钉一般自动吸附上来,其表现手法独树一帜,观点明确,解析精辟,值得大力推荐。
2.汉帝国代表作:《汉武大帝》
这不仅是汉武帝题材电视剧中最经典的,更是中国所有帝王戏中的上品。整部电视剧思路清晰,对于政治、历史、战争都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完全可以视作一部教科书。
尤其是汉武灭匈奴的那几集,把战争全过程以极为细腻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也都描述的很清晰,实在是难得的精品。
3. 三国代表作:《三国演义》
唐国强鲍国安主演。精品之处无需赘言,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全以文言文做台词的电视剧,片中对于兵法、政治、谋略、人物个性的诠释与刻画都可谓登峰造极,是空前绝后的极品。
4. 隋帝国代表作:《隋炀帝》
《隋炀帝》不仅生动呈现了帝王风采,还展现了一段苦难而又精彩,生动而又不可思议,辉煌而又伤痕累累,随着杨广短暂人生匆匆而逝、经历起起落落的王朝历史。
它冲破了诠释历史的格局,角度新颖,使之成为感悟历史,给今人以启迪的历史题材的古装大戏。
5. 唐帝国代表作:《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以一种类似于纪录的方式重现了唐初时代,不同于以往的古装戏说剧。
专家一致称,从剧情、台词到建筑、道具、服装等基本还原了初唐风韵,从人物简单的头饰、色调偏暗但袖口宽大的服装,甚至李世民胡子的形状等看出,主创们做到了以史为准。
而扮演李世民的马跃,面容清癯冷峻,双目深湛,鼻隆而直,唇上连髭微翘,不怒自威。顿时便与古代大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肖像画作重合起来,这扮相就是李世民的瘦版标准照了
6. 宋帝国代表作:《大宋王朝赵匡胤》
该剧是一部继《雍正王朝》、《康熙帝国》后结合古战争、武打、风月言情、谋划韬略的历史巨作。
7.元帝国代表作:《成吉思汗》
该剧讲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波澜壮阔的一生。从铁木真出生到统一蒙古,直至西征病逝,时间跨度长达80余年。以雄浑的气魄、壮丽的景象和精美的制作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中国历史上帝王众多,但被世界史学界关注最多的,却是那位说不清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西方史学界称之为“千年第一风云人物”、“世界征服者”,关于他的著作、书籍、文章汗牛充栋,世界各国知名首脑几乎都曾发表过对他的评价。
8.明帝国代表作:《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学界权威们对于《大明王朝·1566》给予了一致高度的评价。思想理论界、文化理论界和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大明王朝·1566》用当代先进的科学历史观,并运用了当代艺术审美手段,对历史作了深刻厚重而生动的解读。
该剧从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并不仅仅满足于表现那些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故事,而是在这些故事里面展示了命运的逻辑。将我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9.清帝国代表作:《康熙王朝》
这部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收视率最高,重播次数最多,影响最大。在历史剧中,关于清朝的戏最多,原因很简单——离现在最近,可供演绎的史料、故事最多,观众最感兴趣。
而在清宫戏中,关于康熙帝的最多。,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康熙就是陈道明塑造的那个形象。确实,陈道明的康熙很成功,从形象到气质都接近历史上的康熙大帝,尤其是陈道明的台词功底,为这部戏增添了大量精彩,将一代雄主的文韬武略、气魄胸怀刻画得淋漓尽致。
10.华夏帝国代表作:《走向共和》
这部《走向共和》好的地方就在于,从公众的阅读和观赏方面第一次把李鸿章放到比较客观公正的角度去看。以往只是历史学家才会以公正的角度认识他的,一般的人对他的印象都是负面的。
《走向共和》还原了历史的真实状态,没有拔高一个好人,没有贬低一个坏人。
以前接受的教育从来都是把李鸿章、慈禧、袁世凯描写为坏人,而《走向共和》却非常人性化、设身处地地为前人着想了。
但是《走向共和》并不是给这些人物进行“平反”,而是告诉人们要善待自己的先人,因为我们也会成为先人。我们不能总用批判的眼光挑剔历史人物身上的问题,应该多看他们的贡献,建立一种同情的理解。
(5)清时期的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
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
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
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
蜀(汉):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又称“季汉”。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
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
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㈥ 请问唐宋元明清历史方面的电影有哪些不要电视剧
唐: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天地英雄、王勃之死、大明宫;宋:敦煌(中日合拍);元:月圆凉州、马可波罗、蒙古王;明:倭寇的踪迹、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传国密诏、戚继光、决战紫禁之巅、龙门飞甲;清朝的居多:末代皇帝、火烧圆明园、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大太监李莲英、一代妖后、英雄郑成功等等,如果不够,还可以补充
㈦ 求清末民初的电影。
应你要求修改:
清末:
大太监李连英
垂帘听政
大清炮队
投名状
民初:
我的1919
兼有:
末代皇帝
宋家皇朝
㈧ 中国历史题材电影
1,《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是由华谊兄弟公司和重庆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一部剧情片。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主演。影片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大明劫》
《大明劫》是由王竞指导,谢晓东制片兼编剧,冯远征、戴立忍、冯波、余少群领衔主演的历史灾难题材作品。影片讲述了崇祯15年(1642年)瘟疫横行,李自成攻打开封,明朝江山内忧外患,孙传庭与吴又可分别誓死抗击闯军与瘟疫的故事。电影已于2013年10月25日在中国及北美地区上映。
3,《忠烈杨家将》
《忠烈杨家将》,是由黄子桓编剧、于仁泰执导的香港电影。由郑少秋、徐帆饰演杨令公、佘太君,由郑伊健、于波、周渝民、李晨、林峯、吴尊、付辛博联袂主演杨家七郎。于2013年4月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4,《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由陈德森导演,陈可辛监制,甄子丹、谢霆锋、王学圻、梁家辉、李宇春、范冰冰、黎明等主演。该片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5,《英雄》
《英雄》是张艺谋执导的武侠电影,由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陈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于2002年12月14日上映。电影主要讲述战国末期,七雄并起,惟秦国最为强大,急欲吞并六国,一统天下。为对抗秦国的吞并,六国各地侠客欲刺杀秦王的故事。
㈨ 求时代背景为清朝的电影…
《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廉吏于成龙》、《传国密诏》、《鸦片战争》、《1894甲午大海战》、《龙之战》、《末代皇帝》、《宫锁沉香》。
㈩ 有关清朝时的电影,,战争的
大清炮队
甲午风云
神鞭
投名状
鸦片战争
归国英雄传
火烧圆明园